从某方面来说,走到如今这种几乎可以用“众叛离亲”这样字眼来形容的程度,还真是自己“作”出来的。
要知道,老国公和老夫人这两位,不论在太上皇,抑或是当今皇帝心里,都拥有非同一般的地位。不然,这两位天下最最尊贵大佬,也不会本着“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想法,将长公主下嫁傅四爷。
第724章 曲终人散繁华尽(2)
安国公这个爵位,因累累军功而受封,那么,作为上一代的嫡长子,曾经的安国公府大老爷,如今的安国公,本就应该亲上战场,以自己的实力得到两老留下的人脉的认可!
而,安国公又是如何做的呢?
如所有的“二代”们一般娇生惯养长大,不识人间疾苦,颇有些易哄骗的“傻白甜”大少爷的习惯,也就罢了。
毕竟,军队是一个大炼炉。
不论是作天作地,让人头痛又万分无奈的纨绔子弟;抑或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风一吹就能吹跑的文弱书生;再或者是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真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大少爷,一旦被扔到军队里,那么,都能在短则一年,长则三五年的时光中蜕变!
不过,这一切,也是有前提的。
——这些世家子弟的长辈们要“舍得”!不要一边将人塞到军队里,嘴里说着任由军队随便操练,绝不心软之类的话;一边却又私下里令人保护,频繁地书信往来,殷勤地派人送来各类吃食衣物。
不然,别说三五年了,哪怕十年,二十年,这些人也终究会是混日子的“纨绔子弟”!
当然,这样的情况,按理来说,绝不应该发生在安国公身上。
毕竟,老国公和老夫人这两位,那是真正为大唐王朝边疆的稳定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军。不说其它的,单单“不畏难险,迎难而上,勇往直前,杀伐果决”的信念,就不会因任何人和物而有所动摇。
可,架不住这两位长驻边疆几十年,这期间,因为边疆的不稳定,再加上安国公府这一代血脉子嗣稀少,故,夫妻俩才会应了太夫人的请求,在儿女刚刚记事不久,就将他们送到了京城,养在太夫人膝下!
一为保儿女平安,二为让儿女代自己尽孝。
可以说,老国公和老夫人这两位的出发点是好的。
只可惜,他们什么都算到了,就是没算到“世事变迁,人心难测”。
太夫人不知道一族嫡长子的重要性吗?尤其,还是安国公府这种以军功封爵,从某方面来说,也算是“军人世家”的家族!
当然不是。
只是,这世间,有谁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叔伯夫君和儿子一个又一个地战死沙场,尸骨无存?
这与所受的“国家重于一切”的教育理念无关,也与自己得到的来自于家族特有的世家贵女精英级别的培养无关,更与自己“阅万卷书,也同样行了万里路”而培养出来的眼界心胸无关,而是纯粹的一颗爱子之心!
尤其,在自己生养的四个儿子相继战死沙场,就连唯一存活于世的幼子,也被迫担起父辈的责任,和自己的媳妇双双奔赴战场,一走就是近二十年的情况下!
如此一来,太夫人基于种种考虑,做出“养废”安国公这个嫡孙的念头,也就有理可循,更是情有可原了。
但,这并不代表驻守边疆几十年期间,曾数次赶回盛京休整,并与太上皇汇报军务的老国公和老夫人这对被边疆蛮夷们冠以“罗刹”称谓的夫妻档,就能心甘情愿地接受!
毕竟,这世间,谁不追求所谓的“子承父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征战边疆二十年,从某方面来说,也算是在军中圈了一个地盘的老国公和老夫人,又怎能忍受自己的“后继无人”?
只可惜,说也说了,骂也骂了,打也打了,安国公一如既往地将老国公和老夫人的话当成“耳旁风”。就连老国公和老夫人离京时,令人悄无声息地带走安国公,抵达边疆,安国公醒过来后,都会使出“一哭二闹三上吊”的计策,只为了能让人送他回京城!
至于丢到军队里去训练个十天半个月?
这法子,对那些打着诸多旗号行事的真假纨绔确实有效,但,对“不回京,就寻死”,毫不犹豫将性命置身于外的安国公来说,还真起不到多大效果!
毕竟,安国公可是这一代的嫡长子!肩负着袭爵、继续家族责任,并将其发扬光大的嫡长子!
将一府嫡长子折腾出什么问题了,真不是“老寿星上吊——自个儿找死”呢?
当然,安国公能这般“恣意狂妄”,也和老夫人每天都必需见到安国公,若一天没能见到安国公,就会匆忙地派护卫们快马加鞭地赶到边疆,见到安国公后,不管边疆发生了什么事情,哪怕立刻开战了,都要立刻保护安国公回京这样的做法有关。
如此,才将安国公给宠出了个“无法无天”的性子。
但,人之所以称之为人,之所以敢自诩高等动物,那是因为人类凌驾于所有低等动物的“思想”。
老国公和老夫人这一生,共育有三子两女,都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了盛京,由太夫人养在膝下。而,太夫人给予这五位的,也都是一般无二的溺爱。
那么,为何,只有安国公这位嫡长子被“养歪”了?
而,同样受着太夫人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教育,从而把“武将”这个职业从自己人生规划中划掉的三老爷和四老爷,却很快就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并在最短的时间里,就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取得了非同一般的成就?
比如说,早在四年前,就已经被提拔为大理寺卿,享有正三品大员权利和荣耀,如今,正往二品大员方向奋斗的三老爷。
再比如说,早在十年前,就已名扬大唐,成为世人皆知的又一位“风流名士”,如今,正往“知名度扩散到世界各处”方向奋斗的四老爷。
至于两位嫡女?
嫡长女,也就是如今的淮南王妃。
嫡次女,正是山东巡抚夫人。
即便,这些年来,淮南王府闹剧频发;即便,淮南王妃的位置早已不那么稳妥;即便,真正知晓真相的人,都不会太过同情和怜悯淮南王妃,但,在大多数人眼里,不论淮南王妃,抑或是如今的山东巡抚夫人,从某方面来说,都算是世家贵女中少之又少的“人生赢家”。
故,在这样的对比和衬托下,可不就显得安国公这位嫡长子走到如今这一步,都是自己“作”出来的呢?
同样的生活环境,同样的教育条件,偏偏,五人中,就只有安国公一人“文不成,武不就”,更轻易就中了身旁侍候丫环那些甜言蜜语里包裹的“毒药”,不管不顾地一意孤行,比如说,数十年如一日地宠爱于姨娘这位曾经的“奶姐”!
真要说来,安国公的“嫡长子”“准袭爵人”身份,就注定了他在安国公府里那比其它兄妹还要尊荣的生活!偏偏,也是这样的安国公,到最后,竟然成为“扶不起来的阿斗”,让人如何不感慨万分呢?!
第725章 曲终人散繁华尽(3)
安国公夫人和淮南王妃母子几人的离开,在热闹繁华的盛京,还真没能掀起多大风浪。
无它,谁让这些年来,安国公府和淮南王府隔三差五就要闹出一些事情来呢?
偏偏,人都是喜新厌旧的。再盛大热闹的场景,再让人叹为观止的恩怨情仇,最多也不过议论三五个月,然后,就会在众人皆耳熟能详的情况下,下意识地追寻起其它的新鲜消息来。
再说了,如今,临近年节,世家勋贵圈子中那些喜好“八卦”的妇人,都忙得恨不能将自己给劈成两半,哪有那么一个继续探究安国公府和淮南王府闹剧的闲情逸致?
——还都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
至于各府来往,必备的“三节三寿”的礼物?
大多会安排府里得用的管事送出,哪会特意关注这些礼物送到谁手里?
至于自家是否收到相应的礼物?尤其,来自于安国公府和淮南王府的礼物?
别忘记了,安国公府有于姨娘,淮南王府有李侧妃,这两位本就不是个蠢笨的,在“管家”的情况下,遵从两府大老爷的要求,让管事按照旧例备下一份贺礼,不就成了?
这种并不需要自己亲力亲为,最多动动嘴皮子,就能解决的事情,能难住于姨娘和李侧妃?
……
故,安国公府和淮南王府“失去女主人”这件事,也就一些亲近的人才知晓,旁人都被蒙在鼓里。
虽然,这世间,向来是“纸包不住火”,只要做过的事情,就一定会留下痕迹,从而被“有心人”追踪探查到,但,这些,都与傅佩瑶所在的四房人无关。
毕竟,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所走路的权利。而,一旦做出某个决定,那么,哪怕路两旁荆棘密布,哪怕浑身伤痕累累,哪怕鲜血淋漓,跪着,爬着,也要一人独行到终点!
旁人的安慰劝说,嘲讽讥诮,又有多少干系?
再说了,“好难言难劝该死鬼”!
……
要知道,如今,四房一家子忙着呢!
傅四爷又去了拍卖会,如去年那般,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将忙得分身乏术,恨不得自己像神话故事里的哪吒一般,拥有“三头六臂”。
长公主几乎每日都要入宫,向太上皇和皇帝汇报新一年“拍卖会”的进展,再与太上皇和皇帝商议来年应该如何举办这种涉及到拍卖“御造”之物的大型拍卖会,才能进一步打响拍卖会的声名的同时,也将那些堆积在宫内都快发霉生灰的东西拍出一个让人惊叹的高价,从而更进一步地丰富太上皇和皇帝私库的同时,也为国家的“公库”着想一二。
老国公一如既往地拎着鸟笼,迈着八字步,与三五知己好友胡吹海侃。
老夫人仿若焕发出二次青春般,也频繁地出府赴宴,每每于宴会中,拼命地吹嘘自家的儿孙,这其中,以傅佩瑶为甚。
至于傅致远五人?
那当然是被各位长辈们带着身旁,在炫耀儿孙的乖巧体贴的同时,也顺便让他们充当跑腿的小厮,每日里奔波忙碌啦!
故,这偌大的傅府,也就唯有傅佩瑶一人,每日里继续过着悠哉惬意的小日子。
而,这,正是傅佩瑶特意为之的。
谁让傅四爷拐走长公主后,不论走到哪儿,都会特意让人送来厚厚的信件,字里行间每每提及当地风土人情,尤其,当地那些让人“口齿留香、垂涎三尺、望眼欲穿”的特色美食,却偏偏从没特意让人送一些回京,只将傅佩瑶给刺激得咬牙切齿,在心里无数次地诅咒傅四爷“吃方便面没有调料包”呢?
那虽然奉命游历,却不论走到哪都会写上厚厚的书信,和着一大堆当地特产,紧赶慢赶地让人送到傅佩瑶处的傅致远五兄弟?
好吧,纯粹是被傅佩瑶给“牵怒”了。
谁让这五兄弟一出门,就是近两年呢!
这期间,竟颇有些“乐不思蜀”的感觉!
让被丢在京城,“孤单”一人面对安国公府和淮南王府诸多争端闹剧,以及锦荣候府和其它府第偶尔挖坑算计举动的傅佩瑶,如何不羡慕嫉妒恨?
故,在这种“自己过得不好,也要将旁人拖下水”的情绪引导下,傅佩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跟太上皇和皇帝这两位大佬进言——自古以来,就有“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说法,故,在年节即将到来的时候,不能趁机囤货大捞一笔,岂不是枉费了这大好年节呢?
而,外人,如何比得上“自家人”得力呢?
尤其,拍卖会这样一个可以用“日进斗金”来形容,关乎到太上皇和皇帝这两位大佬私库的地方!
于是,在皇帝连续不停地派“信使”,召傅四爷和长公主回宫,又有傅佩瑶频繁派出去的“信鹰”吹耳边风,再加上收到消息后,就急忙赶回京城的傅致远五兄弟这种“临阵脱逃”一般的行动,故,深受刺激的傅四爷和长公主夫妻俩,才包裹卷卷地又回到了盛京。
……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才让傅佩瑶忙不迭地将傅四爷、长公主和傅致远五兄弟“召唤”回来。
而,这世间,能让傅佩瑶生出这种类似于“忌惮”一般情绪的,除了不知何时再次溜回京城的郑皓轩,还能有谁呢?
得亏,傅佩瑶不知晓,傅四爷和长公主这两位曾在郑家老宅住了将近半年,就为了阻拦郑皓轩绕过他们,“偷溜”进京寻傅佩瑶,在傅佩瑶面前疯狂刷好感的举动,不然,还真不知该仰天翻几个大白眼,还是该私下里吐槽夫妻俩“不靠谱”!
尤其,在郑皓轩每次来到傅府时,家里长辈,不论老国公,老夫人,抑或是傅四爷和长公主,在与郑皓轩闲聊了一会儿后,就会将傅佩瑶推出去,让她一尽地主之宜地领着郑皓轩到处走走逛逛,欣赏傅府的景色的情况下!
一两次,也就罢了。
关键,几乎每天都来这样一出,是个人都没办法忍受。更不用说,穿越前后,傅佩瑶都是一个“宁愿坐着也不站着,宁愿躺着也不坐着”的宅女。
还是那种怕热更怕冷,一到冬天,就恨不能冬眠的宅女。
——大冷的天,一次又一次地领着郑皓轩,欣赏家里那些看了无数次,早已挑不出丝毫新意的园子,人干事?!
第726章 幸福就在拐角处(1)
至于长辈们提到的让傅佩瑶和郑皓轩出府游玩这件事?
却被傅佩瑶毫不犹豫地抛到后脑勺了。
没办法,傅佩瑶可是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懒宅”呢!
故,如今,在郑皓轩离开京城一年多后,又重新恢复到往日“懒宅”日常的傅佩瑶,可不愿意重新回到京城的郑皓轩打扰自己那悠哉惬意的生活!
这,才是傅佩瑶想方设法用“拍卖会”作藉口,将众长辈们给“忽悠”出府的缘由!
——长辈们都不在府里,想必,郑皓轩也不好意思一直赖着不走吧?更不好意思让自己一尽地主之宜,领着他继续满园子地闲逛吧?
……
只是,这世间,还有这样一句话——人不能太铁齿,否则,必遭雷劈。
此刻,傅佩瑶就深切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谛。
“郑少主,家里长辈皆外出,不如,你过几日再来吧?”
虽是问话,却带上了肯定的语气,而,伴随而来的,还有傅佩瑶心里滋生出来的浓浓的无奈和郁闷。
她是真闹不明白,这郑皓轩在整什么!
瞅瞅,这都多久了?一个多月了吧!明知傅四爷等人忙得不可开交,偏偏,依然故我地选择每天带着新鲜的吃食上门。到了后,也不说其它的,就只是随意地坐上一会儿,就又特别潇洒地离开!
若非,知晓自己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傅佩瑶还真会以为自家是网络游戏中日常任务刷新的地方,不然,郑皓轩何必风雨无阻地跑到自家来呢?
“无碍。”
也不知郑皓轩是否察觉到了傅佩瑶身上流露出来的烦闷,抑或是说通过这段时间里,离了傅府长辈们打圆场的情况下,傅佩瑶那毫不遮掩的行事作风中,敏锐地察觉到了傅佩瑶的真实想法,故,只见他迟疑片刻,就决定对傅佩瑶坦白自己的真实想法。
“我只是来看你的。”
“咔!”
“劈啪!”
仿若晴天霹雳,正正地冲傅佩瑶的脑袋劈下来,将傅佩瑶劈了个正着。
又仿若一大桶冰水,从傅佩瑶脑袋上淋下来,将傅佩瑶淋了个透心凉。
恍恍惚惚?
茫然震惊?
……
傅佩瑶说不出来,自己心里究竟是个什么滋味,就连那颗向来清明冷静理智的大脑,也在这一刻化为一坨浆糊,只是下意识地抬手指了指郑皓轩,再反手指向自己:“看我?!”
“对!”既然,已经说出来了,那么,郑皓轩就不会容许傅佩瑶的逃离,遂在这一刻,再次以一种承诺般的语气,道:“往后,我会长驻京城。”
“哦。”傅佩瑶下意识地应了声,脸上的茫然无措等情绪,不仅未能顺利地消失,反而还加重了几分,“你不回家了?”
“家?”郑皓轩的目光,一直停留在傅佩瑶的身上,眼底慢慢地浮现一抹浅淡的笑意。若非,亲眼目睹,他还真不敢相信,眼前这个仿若和他进行着一场再正常不过对话的姑娘,竟然处于一种茫然震惊的状态中!
果然,该说,不愧是他相中的姑娘吗?就是与众不同!
“你是说,家族亲人聚会的老宅?”
不待傅佩瑶回话,郑皓轩又道:“不忙的时候,一年回一次,即可。忙的时候,三五年回去一次,也不妨事。”
说来,自郑皓轩十岁,接手家族生意起,每一年,哪怕忙得分身乏术,他依然会千里迢迢地赶回老宅参加一年一度的祭祖之类的家族活动。
而,原本,应该参加此类活动的郑家主,也就是郑皓轩的父亲呢?
却带着其夫人,满世界地闲逛游玩!
再往上,上一代家主,也就是郑皓轩的祖父,也如此行事!
折腾得连其它的隐世家族,也都知晓每代郑家家主的“甩手掌柜”作风了,直到,他接手家族事物后,家族的名声才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而,如今嘛?
想到往后,自己也将会成为第二个在外面潇洒,就是不愿意归家的家主,瞬间,郑皓轩心里竟生出不知是酸,抑或是喜,再或者是兴奋和激动的情绪来,看向傅佩瑶的目光也带上了连他自己都没察觉到的欢喜和愉悦。
“闲暇时,也是可以回家看看的。”
想起每每与傅佩瑶逛花园时,傅佩瑶对那些花草树木的欣赏之意,郑皓轩心思一动,又道:“家族有一大片花园,囊扩了近一百亩地,里面栽种了世间能叫得出名字的所有花草树木。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花盛开,哪怕每天闲逛,每天也都能欣赏到不同的风景。”
一百亩?
这,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处于一种“神魂失守”状态中的傅佩瑶,下意识地用艳羡和嫉恨的目光瞅着郑皓轩,嘴里也跟着低声喃语道:“土豪啊!真是恨不得让人套几十个麻袋!!”
“你若喜欢,就送你了。”
虽然,不太明白“土豪”这两个字的意思,但,结合傅佩瑶脸上流露出来的神情,却也能猜测出几分来,于是,郑皓轩毫不在意地一挥手道,心里却打定主意,回头,就吩咐留守老宅的人,好生地整治这些往日里并不被他放在眼里的花田。
不然,万一,以后,傅佩瑶说要回老宅欣赏这些花田,看到的却是花残树倒,野草疯狂生长,到处一片狼藉的场景,那可该如何是好?!
傅佩瑶:“……”
突然觉得手好痒,好想揍人!
真的!!
来道雷,将这“炫富”的家伙给劈死吧!
不对,等等?现在,是想这个的时候吗?!
傅佩瑶用力地掐按了下手心,借助这样的痛楚,总算将自己那被郑皓轩一番出人预料之外的话,给震得不知飘到何处去的思绪给揪了回来。
“郑少主……”
郑皓轩及时出声,截断傅佩瑶的话:“瑶儿妹妹,你不是一向唤我‘郑哥’吗?不过一月未见,怎么就这般生疏起来?”
郑哥?
哥哥妹妹?
呵!
若,到了此刻,傅佩瑶还不明白郑皓轩最初的用意,那么,她也就枉为“穿越女”了!虽然,前世今生,她没将心思放在这些情爱之上,但,在那样一个知识信息爆炸的社会里生长大,该明白的,该懂的,该知道的,却不会少于任何人!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227页 / 共229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