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打脸日常.txt
当前页码:第122页 / 共229页
页码选择及下载地址在本页尾部    ↓移到底部


  “这个小箱子里的书籍,帮忙想法子送给外婆和皇帝舅舅。”傅佩瑶将早就备好的一尺见方的小箱子,推到傅四爷面前,令傅四爷立刻变了脸。

  书?

  什么样的书,需要用到百年生长的檀木制成的箱子装?

  久久的沉默之后,傅四爷才出声问道:“你……想好了?”

  “嗯啊!”傅佩瑶用力地点头,笑嘻嘻地看着一脸严谨肃穆的傅四爷,道:“爹,只是一些很普通的书籍。”

  普通?

  开什么玩笑?

  傅佩瑶那是典型的“不出手则矣,一出手,分分钟就震惊世界”的节奏啊!

  傅四爷只觉得脑袋更痛了,忍不住伸手揉按着酸胀的太阳穴:“你才十一岁,满打满算,也只是个小姑娘。”何必将这样的重担,扛到自己身上?

  当然,最重要的是现在就将“底牌”掀开,以后,可该怎么办?

  人哪,尤其,面对太上皇和皇帝这样权威并重的大人物时,哪怕不能反抗,只能接受他们给予一应恩赐,也必需一点点,如同挤牙膏般,将自己手里的东西“敬上”,而不是一下子就将所有东西全部奉上。

  不然,谁敢肯定,在发现再也无法从傅佩瑶身上榨出剩余价值时,就出现那等凄惨又悲怆的“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呢?

  “爹,你别瞧不起人哪!”

  来自于亲人长辈的疼爱关切,让人一颗心都觉得暖暖的,尤其,做出这般别扭关心姿态的,还是向来看自己特别不顺眼的傅四爷,让人如何不兴奋激动呢?然而,这,并不代表傅佩瑶就能顺理成章地将所有的繁琐之事全部推到傅四爷和长公主身上。

  “那什么……红薯不是大丰收了吗?杂交水稻也把江南的粮仓塞得满满的,玉米和土豆更一跃而成为高原地带平民百姓赖以生存的主食……”

  “所以呢?”

  傅四爷悲哀地发现,如今的他,竟隐隐有些看不太懂傅佩瑶的行事风格了!

  这,可如何是好?

  一想到,未来几十年里,指不定每天都要以不同的姿势为傅佩瑶“背锅”,傅四爷就恨不能时光倒流,那么,他一定不会每每在傅佩瑶展露出“牙尖嘴利”的性情时,以一种“与有荣嫣”的骄傲和自豪心态,与一众友人吹嘘什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并欣慰于自己侥幸得到了“衣钵传人”!

  如今,这所谓的“衣钵传人”,都已隐隐有凌驾于他之上的节奏了!

  想想,就让人觉得心酸!

  傅佩瑶并不知道短短时间里,傅四爷就“脑补”了许多,只是一脸好奇地看了眼越发哀怨忧愁的傅四爷,就侃侃而谈道:“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所以,这些高产量种子带来的弊端还未显现,比如说赋税。”

  在土豆、红薯和玉米这三样高产量种子未出现时,大唐王朝只将水稻这样的粮食纳入税务体系。而,在傅佩瑶提供了大量的杂交水稻、土豆、红薯和玉米这四样高产量种子后,在太上皇、皇帝和一众大臣们身体力行的推动之下,这四样农作物已经在大唐王朝遍地开花。

  那么,赋税还延用之前的方案,就难免出现大量的“粮种”流入其它国家的情况。

第386章 父女商谈赋税事(2)

  以往,只有水稻才纳入赋税体系。

  而,相比起江南这样一个地理位置绝佳,气候环境更是绝妙,一年能轻轻松松就收获两季水稻的地方,其它的地方,不论是北方,抑或是南方,都面临着一年一季水稻,每年栽种的水稻,除去交纳赋税后,就再也余不下多少的尴尬场景。

  如今,大唐王朝已将红薯、土豆和玉米这三样产量高,又不娇气挑土壤气候环境的农作物纳入税务体系,更有杂交水稻的高产量带来的底气,那么,若还是按照之前的征税方式,收取赋税,就难免出现农民囤粮过多的情况。

  而,作为“三足鼎立”之一的大唐王朝,一举一动,都难免逃脱其它相邻两个同样强势大国的窥探。

  在这种情况下,谁敢肯定,这两个国家就不会“眼红”大唐王朝的杂交水稻、玉米、红薯和土豆这四样高产量农作物的种子,并私下里派遣所谓的“商人”大量收购?

  在庞大的“利益链”趋使下,连一众位高权重之人,都会按不住地“内外勾结”,又如何能指望一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状态的普通农民,懂得这些高产量种子背后暗藏的深意,从而将粮种仔细地收妥,不会因为商人提供的高额财帛而心动,留下只供下一年栽种所需的粮种,将其它的粮种全部售卖出去?

  如此一来,岂不是平白无故就令大唐王朝成为其余两大强国的“试验田”?就连本属于大唐王朝的丰盛果实,也被这两国一声不吭,轻轻松松地给摘了“桃子”。

  但,若大唐一意孤行地调高赋税,又难免令藏于朝内的“内奸”察觉到动手的机会,从而推波助澜,煽风点火,激发起百姓和朝庭更大的矛盾。

  最终,出现所谓的“农民起义”。

  如此一来,哪怕太上皇和皇帝再如何地疼宠傅佩瑶,并打心眼里认定这件事与傅佩瑶无关,只是他们得到这些高产量种子后,行动上太过激进冒失,才会出现这样不可预料的情况,却也难免生出淡淡的埋怨。最终,在有心人的推动之下,从而本着“帝皇不可能犯错,一旦犯错,那么,定然是臣子没尽到提醒责任”等念头,而将这口“黑锅”给扣到傅佩瑶身上。

  到那时,等待傅佩瑶一家的,又会是何等凄惨又狼狈的结局?

  ……

  “瑶儿,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傅四爷难以言喻地看着傅佩瑶,这回,甭说脑袋了,就连牙齿,甚至,全身的骨头都在叫嚷着“疼痛”了!

  “嗯啊!”傅佩瑶眨巴着水润的眼眸,笑嘻嘻地回望傅四爷,满脸不在乎的摆手,道:“爹,你的承受能力太差了!不就是赋税嘛!至于一幅如遭雷劈的模样?!”

  傅四爷抹了一把脸,只觉得整个人生愈发地艰难起来。

  “赋税”这两个字,代表着什么?

  那是真正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论谁,都不能否认赋税与国家政治发展之间那真正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牵绊关系!

  然而,傅佩瑶仍嫌不够,继续一摆手,道:“和治理黄河的水患相比,这所谓的赋税,还真算不了什么!”

  “黄河水患?!”傅四爷一字一顿地说着,简直恨不能来道雷将他给劈晕过去,从而不用再面对接下来那越来越可怕的打击!

  “是呀!”傅佩瑶摊手,耸肩,一脸的无奈,“前不久,我无意中翻看到律法的书籍,才发现我朝赋税体系中,不仅包括了商业粮食等最最基本的税收,还包括了人头税!”

  诸如杂交水稻、玉米、红薯和土豆等高产量农作物的推广,在交纳了最基本的赋税后,就会导致往日里“吃不饱,穿不暖”的农民们,在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后,本着“养儿防老”的思想而加大“造人”力度。

  别跟他们说什么“少生孩子多种树”“生得越多就越穷”,在广袤的乡野之地,那是真正的儿女越多,就越能得到众人的艳羡和追捧。

  毕竟,儿女多,意味着劳力就多。而,劳力多,意味着家里粮食蔬菜瓜果等出息就不会少,更能在关键时刻凝聚成一股抵抗“天灾人祸”的强悍力量。

  人多了,就会带来一系列的压力。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基本办法,其一是往外扩张。

  “与大唐王朝眦邻的几个国家,也就罢了,可,再偏僻遥远一些的地方,那是真正的人烟罕见。而,这些地方,并非穷山恶水之处,而是真正藏纳了无数不为人知的宝藏。”

  “倘若,我们将那些多余的人口派到这儿,或耕种,或挖掘矿产,不仅潜移默化地就让人觉得这片土地属于大唐王朝,不费吹灰之力,就为大唐拓展了疆土,更能将那些挖掘到的矿产转移到国内,比如说,金银铜铁这些看似不起眼,却必不可少的矿藏。”

  这,不就是当初傅佩瑶提出与边疆游牧民族进行“盐、粮食蔬果、丝绸、瓷器和茶叶等大唐王朝的特色之物,与牛肉、羊肉和羊毛等边疆特产进行交易”时,所谓的“毒计”吗?!

  看似“新瓶装老酒”,然而,却极其有效。

  以至于一脸懵逼的傅四爷,在心神失守之下,也不由得拿震惊和赞叹的目光看着傅佩瑶。

  人哪,都是有表现欲望的,哪怕穿越而来,自诩历练颇多,早早就拥有一颗淡然从容之心的傅佩瑶,也不例外。

  谁让平日里,傅四爷与傅佩瑶这对父女俩惯常的生活状态就是“互怼”呢?哪怕,其实,彼此心里也很是欣赏对方的为人处事姿态,然而,脸上却不显露分毫。

  何时像眼下这般,将自己心里的想法尽皆展现出来了呢?

  于是,傅佩瑶就在傅四爷那满满的赞叹目光里,挺胸抬头,一脸骄傲和自得地补充道:“若有那不愿意远离家乡故土之人,就可以征入‘治理黄河水患’的队伍中。”

第387章 父女商谈赋税事(3)

  自古以来,诸如黄河水患、蝗灾、旱灾和地震这类天灾,都是让人避无可避,只能正面应对的。

  而,这种情况下,帝王朝臣的一系列应对举措,是否能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就至关重要。

  毕竟,一场大灾下来,那是分分钟就会令少则一两百万,多则三四百分的人口加入逃荒的队伍中。

  偏偏,这,还仅仅只是明面上的数字。

  私下里是两倍,三倍,抑或是五倍,十倍?那还真不得而知。

  谁让自古以来,就多的是“隐户”呢?

  尤其,在大唐王朝这样一个交通科技都不那么发达,一应户籍文书皆是手写的情况下,真正死亡或逃荒人数的多寡,那是连当地执政官员都不一定能明白的,就更不用说远在京城的皇帝朝臣了!

  人口的大幅度减少,带来的影响是广为深远的。

  最基本的就是种地的人少了,交纳的粮食赋税少了,而,国家还得拨出大量款项用来安置灾民。待到灾害平息后,还得做出“减少三五年赋税,以安民心”的决定。

  如此一来,至少十年内,都甭指望从受灾地区收纳多少赋税了。

  再来就是征兵这个问题。

  人少了,甭说身体素质过硬的好兵,就连最基本的粮草供应,都成问题!

  如此一来,那表面一幅“你好我好大家好”做派,实则暗处恨不能将对方碾压成泥的两大强国,就真能谨记最初定立的“盟约”,而不会私下里联手,派出铁马骄兵踏平大唐王朝?!

  ……

  “打住!”

  这话题,就有些危险了!

  傅四爷没好气地瞪了眼“满嘴跑火车”,说到兴奋处,就不由得“手舞足蹈”,什么话都敢说的傅佩瑶,只觉得越发地心累了!

  这样的闺女,往后,可该如何嫁出去啊?

  难不成,真要考虑“坐产招夫”?

  “哦。”哪怕,傅佩瑶并不知晓,短短时间里,傅四爷又“脑补”了些什么,但,傅四爷身上流露出来的悲怆和愤懑,郁闷和抓狂等情绪,却还是能察觉到一二的。

  于是,傅佩瑶扁扁嘴,将到喉的话咽下肚,双手交合置于膝上,并挺直脊背,做出一幅“正襟危坐”,以聆听傅四爷“教导”的姿态。

  然而,见状,傅四爷却觉得越发地心累了!

  旁人不知,与傅佩瑶明里暗里“怼”过许多次,虽谈不上对傅佩瑶性情了如指掌,却也琢磨出七八分的傅四爷又如何不知,傅佩瑶这家伙就是典型的“认错快,态度好到让人挑不出丝毫错漏之处,然而,却从不改过”的老顽固呢?!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你不必藏着掖着了,一次性说清吧。”傅四爷瞥了眼矮桌上那一尺见方的檀木箱子,本着“早死早超生”的破罐子破摔心态,神情怏怏地问道。

  “《探测金属矿物质的实用手册》《大炼铁时代》《军事操典手册》《黑火药和土枪炸弹的制作方法》……”傅佩瑶扳着手指,将自己从“三味书屋”店家那儿得来的适应大唐王朝的书籍,一一地道来。

  “……什么?等等!”

  哪怕,通过“赋税”和“黄河水患”这两个话题,已敏锐地察觉到了傅佩瑶今日“一鸣惊人”做派的傅四爷,早早就做了充足的心理准备,然而,在听到这儿时,依然忍不住出声叫停了!

  《探测金属矿物质的实用手册》《大炼铁时代》这两本听起来就很是抽象,让人无法具备推测一二的书籍,也就罢了。

  然而,《军事操典手册》《黑火药和土枪炸弹的制作方法》这两本书,又是什么鬼?!

  “这些东西,哪来的?”

  话落,傅四爷的脸上就浮现一抹少见的尴尬。

  无它,旁人不知,他还能不知,傅佩瑶这些东西由何而来嘛?

  果然是今日受到的刺激太大,大到超出自己承受能力范围之外了!

  这般宽慰了自己一番后,傅四爷就眉头微皱地看着傅佩瑶,再次提醒道:“瑶儿,你该知道,这些东西,一旦传扬开来,你……”

  “为何要传扬开来?!”傅佩瑶一脸惊诧地看着傅四爷,显然是不明白往日里奉行“闷声发大财”行事作风的傅四爷,为何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这不是将自己当成人人喊捉的“枝头鸟”,还能是什么呢?

  哪怕,这些腹诽之词,傅佩瑶并未说出来,但,每日里彼此“互怼”已成为习惯的傅四爷,又岂会猜测不到呢?

  故,傅四爷狠狠地磨了磨后槽牙,阴森森地说道:“你不是常说,人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而,想要名传千古,让后人敬仰尊崇,该出的风头,就万万不能放过吗?”

  “哦?!”傅佩瑶掏了掏耳朵,冥思苦想了许久后,才一脸茫然地回望傅四爷,坦坦荡荡地说着:“记不起来了。”

  这“掏耳朵”,再“装无赖”的姿势,好眼熟!

  不待傅四爷想出个所以然来,傅佩瑶就又慢吞吞地补充道:“虽然,世人常说‘成名要趁早’,不过,不是还有这样一句话嘛——‘出头椽子先烂’?所以,我想了想,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做一个低调谦逊的人,把‘出名’的机会让给旁人。”

  “如此一来,兴许,还能换来旁人的感激和敬仰。”

  这个世间,从不缺少真正的“聪明人”。尤其,那些出将入相,简在帝心的重臣们,那更是“人精”中的“战斗机”!

  而,自古以来,“纸包不住火”,做了一件事情后,就一定会在这个世间留下痕迹。尤其,太上皇和皇帝的“看重”姿态摆在那儿,谁私下里不多掂量一二呢?朝臣们谁又没几个故交好友,没一些门生子弟呢?

  不撰取名利声望,更漠视这一切东西带来的隐形财富,偏又“活”在一众老狐狸心里,这,正是傅佩瑶选择的“低调”“谦逊”,却又让人不敢生出惦记,算计和坑害念头的出名方式!

  “呵呵!”同样明白这一点的傅四爷,就不由得冷笑一声,“我信了你的邪!”

  好熟悉的话!

  这回,换傅佩瑶眨着眼睛,托着下腮,冥思苦想了。

  然而,不待傅佩瑶想出个所以然来,傅四爷就又翩然起身,道:“行了,我这就入宫。”

  这个瞧着极不起眼的檀木箱子,此刻却犹如炸弹般,不论放置在何处,都让人觉得不安心。

  那么,唯有早早就将其送到该去的地方。

  比如说,皇宫。

第388章 郑家家主抵京城

  自长公主和傅四爷夫妻俩回到盛京后,隔三差五,或长公主,或傅四爷,或傅佩瑶这三位,就会入宫觐见太上皇和皇帝,故,如今,不论是皇室宗亲,抑或是一众朝臣,再或者是寻常百姓,都已不再像最初那般关注傅府的动静了。

  自然,他们也就不能预料到,傅四爷此去皇宫,将给大唐王朝带来多大的震荡!

  套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以前的大唐王朝,单论国力发展,那是以一种走路的方式进行着。而,自傅佩瑶“魂回”大唐后,就以一种跑步的方式进行着。待到傅佩瑶生出“入乡随俗”,会与大唐荣辱与共的心态后,就以一种坐汽车般的速度飞奔了!

  事实上,连对傅佩瑶“知之颇深”的傅四爷,都被傅佩瑶拿出来的一箱子书籍给震惊得说不出话来,整个人犹如一种遭雷劈的茫然无措状态。

  就更不用说,虽打心眼里相信傅佩瑶的回归将让大唐王朝变得更加兴盛繁荣,遂对傅佩瑶另眼相看,大笔的赏赐从不手软,更将傅佩瑶提供的东西当作珍宝一般,却也未预料到这翻天覆地变化的太上皇和皇帝了。

  就在这样一种双方皆“懵逼”的状态中,“甩锅”成功的傅四爷,一身轻松地回到了傅府。

  只是,还不等傅四爷高兴多久,下一刻,迎接他的,就是那完全未能预料到的狂风暴雨!

  “你脑袋里装的是豆腐渣吗?这样的大事,为何不与我们大家商量一下?”

  这是虽顶着张严谨肃穆的面容,却生来就寡言少语,对着自己嫡亲的儿女,虽没多大耐心,却也会站在其后,默默地给予支持和帮助的老安国公。

  “我单以为,老大已经够蠢的了!万万没料到,你竟然蠢出了新高度!你这么能耐,咋不上天呢?!”

  这是见到傅四爷带回来的几十辆马车的赏赐,探查出傅四爷又办了一件惊天大事的老夫人。

  是的!

  傅佩瑶的“能耐”,到目前为止,也仅仅只有太上皇、皇帝、长公主和傅四爷这四位知晓。至于其它人?比如说,老安国公和老夫人这两位素日里相处颇多的老人家?那当然是“心知肚明”地装糊涂啦!

  毕竟,这世间的事情,尤其,那些牵涉颇深的隐密之事,向来是多一个人知晓,就多一分危险。

  即便,因傅佩瑶之故,两老特意选择离开安国公府,与四房一家人居住在一起。彼此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之下,加上傅四爷和长公主这两位夫妻间有意无意透露出来的消息,而对傅佩瑶的来历有了个微妙的猜测,并毫不犹豫地选择成为帮助傅佩瑶隐瞒,让傅佩瑶继续过那悠闲自在,舒坦惬意小日子的“苍天大树”,但,也架不住傅四爷一连再地“犯蠢”举动啊!

  傅四爷犹如一只晒干的茄子,蔫头耷脑的,却连出声为自己辩驳一二的勇气都没有,只能继续沉默地聆听,啊,不对,应该说是承受来自于两老那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炮轰!

  至于长公主?

  若是平日里,她定会心有不忍地出声偏帮傅四爷,作一个“拯救”傅四爷于水深火热中的英雄。

  然而,今日嘛?

  若非,思忖着不能让傅四爷丢人现脸到长辈面前,指不定长公主就捋起袖子,冲到傅四爷面前,狠狠地揍傅四爷一通了!

  没办法,对于“嘴毒”到没朋友的傅四爷来说,那所谓的言语上面的抨击,还真如同给大象搔痒般,倒不如,让他感受一回来自于肉体上的痛楚,更容易让他铭记住这样一个真正血淋淋的残酷教训!

  ……

  总之,由此可见,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傅四爷的日子都将不那么好过。

  然而,“背锅”已成习惯的傅四爷,能什么办法呢?

  就如此刻,回到屋子里后,面对长公主那旁征博引,有理有据,侃侃而谈,一幅不将傅四爷“怼”到泥里就不罢休的姿态,傅四爷只能认怂。

  “敏儿,你说,如今,可该怎么办?”

  可惜,长公主并不吃这一套。

  “你说呢?”

  傅四爷摸着鼻子,“呵呵”讪笑两声,道:“今日,我见到郑兄了。”

  “郑兄?!”长公主斜睨着傅四爷,对傅四爷这番并不高明的转移话题方式,若换以前,定当毫不犹豫地嘲笑一番,而,眼下,却全然顾不上这一点。

  谁让这位郑兄,正是隐世家族郑家的族长,迎客来大酒楼幕后东家郑皓轩的爹呢?!

  “他一人来京城的?”

  要知道,郑家家主和其夫人林芷萱,也素来是“樵不离孟,孟不离樵”的!而,既然,傅四爷能唤郑家家主一声“郑兄”,并为了给郑家主“洗风接尘”而放弃回傅府用晚膳,可见,这位郑家家主在傅四爷心里有着何等不一般的地位。

  “莫逆之交”,莫过于此。

  如此一来,郑家家主的夫人林芷萱,又岂不会寻上长公主呢?

  然而,在今日之前,长公主并未接到任何消息!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122页 / 共229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