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桂抿抿唇,等安顿好了,一定要在城里好好走上一圈,叶文心也是一样的想头,她还好奇西人怎么交谈,若是能够听听她们说话也是好的。
几个大力的娘子挑着货物也都歇下来喝一碗雪水,喝完了抹把汗,继续往前挑,穗州同金陵城不同,金陵城以街来分,穗州却以坊来分,一坊一坊之间落锁,怪道能两边不通,女人街说是没男人,就是没男人了。
越是往里走,海水的咸腥味儿就越是淡,再往里些,便是田地房舍,高升往前一指,说是就快到了,走近一看是一处小小田园,扎了篱笆,有四五间房舍,院子里头还有天井,说不上开阔,也是一处舒适所在。
女挑夫搁下箱笼,在堂屋里,高升家的点了银子打发她们,高升同那向导说好,这几日都叫宝芝过来帮衬着,开给宝芝工钱,就按着使女帮佣算还高出许多。
宝芝做不了什么活计,也不过是过来说说话的,她爹也愿意她过来,总有一天五十文的工钱好拿,彼此说定了,她明儿一早就来。
叶文心下了轿子,细看这处田庄,比深宅大院更得她的心,里头叶文澜迎了出来,一年不见,全然换了一付装束,见着叶文心笑一声:“姐姐。”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跟着妈妈跑了一天
对不住晚了
谢谢地雷票么么哒
三月烟花飞扔了1个地雷
觅秋人扔了1个地雷
tigah扔了1个地雷
乔箬曦扔了1个地雷
小默扔了1个地雷
乔箬曦扔了1个地雷
茶茶绿色扔了1个地雷
19266659扔了1个地雷
橘子扔了1个地雷
☆、第281章安顿(捉)
叶文心走上前去拉了弟弟的手,姐弟两个好容易相见,叶文澜长高了许多,脸也有了棱角,离开金陵的时候还显得瘦弱,又一直病着,这回再相见,瘦还是瘦的,却高了许多,看人也沉稳了,姐弟两个许久不见,自有话说,指了个老妇人带着石桂几个收笼箱子。wWW。lωχS520。coM
屋子在城郊,离得乡镇还有些路途,倒是进城更方便些,石桂跟宝芝说定了,摸了个小珠花给她,晓得这儿的姑娘个个都戴红绒花,似她这个年纪的戴绒花是有,带珠花便不多。
何况样子做的精巧,虽是湖珠,光泽不比海珠,可串成朵朵小花,底下还缀了流苏,是个很漂亮的小玩意儿,宝芝拿在手里反复看一回,倒稀罕起来。
那向导还连连要推,石桂笑一声:“往后要麻烦她的还多呢。”她在叶氏屋里也是个小管事,差点儿就接手了私库,说出话来自有吩咐的意思,那向导便知她是这屋里头管事的,能当姑娘半个家,带着宝芝回去的时候,便叫她有事就跟石桂说,听她的吩咐。
叶文心跟弟弟有话说,高升把这院里的一房人家领到石桂跟前:“这是朱寿一家子,统共五个人,一个看门,一个烧灶,儿子是守院的,寻常跟着少爷出门去,女儿是使女,做些细活计,朱老爹是看园的,后头还有个小菜园子,也种了些花,石桂姑娘前前后后跟着我看一回,等会儿再分派屋子。”
这儿算是个小山坡,圈出来个园子,建了几间明瓦房,进了一重门就是个小天井,天井当中挖了沟排水,穗州多雨,若不开个沟,水就积在屋子里了。
数一数屋子是尽够住的,叶文心跟叶文澜两个住主屋的东西厢,下人又有下人住的地方,空出来一排三间屋子,正好给了石桂。
高升客气,石桂自然也客气,却还是问:“怎么住在这儿,去哪儿总不方便。”前不着村后不靠城,不论是进城还是下乡,都不方便。
高升笑一笑:“我原也是这么说的,可少爷喜欢这儿,说是远看田舍,近望城郭,我便依了。”高升说着又道:“姑娘是个能主事的,这儿还有一个小田庄,城里也有一处房子,都有人看着,少爷也知道地方,都是妥当人。”
高升确是把事儿办的漂亮,怪道老太爷放心把这样的事交给他办,石桂点点头,记在心里,等会子要把事儿告诉叶文心,到底是拖家带口的,这点数心里总该有。
不急着先分屋子,高升带着她又去看后头的园子,石桂一绕过门,眼前便是一片开阔,因着地势高,能看见脚下一片水田,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冒着白烟。
光是这么一看,就知道叶文澜作甚要挑这么个地儿了,屋后扎了一圈又深又高的竹篱笆,两头的竹子都削尖了,挨着篱笆还种了一圈竹子,竹子极易生长,穗州天气又合适,经得一年,郁郁葱葱。
这么一片开阔地,也没引水叠石,反而开了地种了瓜菜,两棵大树生园中,一边一株,又高又粗,枝叶相连,树底下一张石桌两张石凳,还开着些野花,也不知是什么品种,只烂漫非常。
屋后还开了个井,高升细细说着这儿的生活,把衣食住行说了个遍,恨不得全交待给了石桂,石桂一面听一面点头,她此时已不是奴身,当着外人还叫高管事,对着高升便叫高大叔,多谢他想得周到。
高升点一点头:“若是还有什么要办的,也尽吩咐就是,我回去才好给老太爷交差。”这么看着,在此间生活是再舒适不过了,叶文心姐弟两个手上还有钱,宋家算得仁至义尽。
石桂转上一圈,谢过高升,便叫了朱家那个姑娘,帮着一起收拾叶文心的屋子,十五六岁的年纪,也梳着一根长辫子,皮肤微黑,眼睛却亮,穿着裤子腿脚也快,只不大听得懂官话,只会生硬的说上几句,告诉石桂屋子已经收拾好了,还告诉石桂她的名字就叫阿珍。
西厢房打扫是叶文澜特意看过的,在这儿自不复叶家当年富贵,却也是样样俱全,墙上还悬了琴,青瓷香炉笔架水盂样样都不少,全是叶文澜置办的,知道叶文心要到了,特意又看过一回,这才点了头。
石桂笑着谢她,跟绿萼两个收拾起褥来,这会儿天气已经热了,连夹衣都穿不住,走得一程,身上只能穿单衣,挂了帐子,铺好枕头,秋娘连着她们的屋子也都擦洗过,阿珍忙前忙后,跟秋娘两个鸡同鸭讲,说了许多话,就是都没懂。
还是拉着秋娘去了厨房,才知道是叫她吃饭,叶文心姐弟两个说了许多话,她一向担心弟弟料理不了俗务,她好歹还跟着沈氏学过管家,弟弟却从没沾手过这些,一时也没有可靠的管事可以帮手,就怕他一个人在穗州,叫人蒙骗了。
谁知叶文澜竟把院子打理得及好,说得会子话,才想起来要带她看看园子去,去看了竹篱石磨瓜田,指着一地里一排绿苗苗笑一笑:“归田园居。”叶文心面带薄汗,面上泛着红晕,看着天边霞色,缓缓吐出一口气来。
桌上鱼虾许多,口味也极清淡,倒合叶文心的吃口,只她跟叶文澜两个一道用饭,桌上却全是素食,嫩鱼虾子便进了秋娘几个口里,石桂一家子跟朱家一家也是分开吃的,彼此说话都听不懂,只一个会说官话的还是朱家的儿子,又有许多东西要打理,干脆便分开吃。
天色一暗,点起灯来理东西,下人屋子也有些潮湿,阿珍送了石灰来,比划了半日,怎么也说不明白,石桂猜着是散在墙角的,也比划一回,心里却定了主意,总得学两句当地话,一句都不会说,还谈什么作生意。
统共三间空屋子,一大两小,石桂绿萼一人一间小的,秋娘跟喜子一间屋,一间屋子一张板床一张桌子,跟石桂原来住在鸳鸯馆里的屋子差不多,却有前后两扇大窗户,打开来就能看见后院那一片菜地,抬头就是满天的星星。
屋里点了艾条熏蚊子,一家子就站在屋外头,把门窗都关得牢牢的,坐在小杌子上,秋娘一句话都没说,石桂却拉拉她的手,知道她放下了半颗心道:“娘莫急,等咱们安顿下来,就去找爹。”
秋娘才刚舒展的眉头又皱了起来,拉了她道:“你同叶家姑娘说定了房租没有?”她原是想当帮佣的,可叶家不缺人手,石桂知道她这又是住得不安稳了,拍拍她的手:“娘莫急,姑娘这儿差的人多着呢。”
光是衣食两样,就少不得秋娘,石桂这么说,秋娘便放了心,一时三刻支不起摊子来,她又怕白吃白住,总不能让女儿去赔小心。
几个人都在船上呆了半个多月,踩上实地了,反倒有些睡不踏实了,石桂坐在床上栓上门,把小匣子里头的银子全倒出来,又点了一回。
屋里的家具太简单了些,怎么也得添置起来,总不能连个装衣裳的柜子都没有,喜子也得去读书,可这地儿的话都听不懂,要往哪里读书?还有秋娘绿萼的摊子又得支在哪儿,还得去打听石头的下落,想了一会儿,蹙了眉头,干脆收起钱来,吹了灯打开窗。
夜晚带来些野花香,分明白日里还潮乎乎的,夜里竟清爽起来,石桂看着一天的星星,想起了明月,喜子一天恨不得念叨百来回,这会儿也不知道明月在什么地方。
想到明月,就想到她那匣子里头藏着的红荷包,那银锁握在手里沉甸甸的,揣在手上觉得沉,摆在心上更觉得沉,明月自然不是不好,可总是孩子似的,看着就是个孩儿模样,可他这样掏心掏肺不留半点余地,反叫她不知如何是好了。
明月的行踪是最容易问出来的,让喜子带着礼往吴千户家里走一趟,自然就知道他这会儿在哪个营里,可一旦找到了人,又要说些什么呢。
在船上的时候倒头就睡,有屋子了反而睡不着,石桂趴在窗边吹了会风,这才关了窗躺到床上去,明儿还得跟着叶文心去拜访纪夫人,叶氏既留了信,就得上门一回,还不知道叶氏那一大笔的资财,纪夫人是怎么打算的。
叶氏信里写的,叶文心没瞒着石桂,告诉她叶氏把给她的东西分作了两半,一半给了纪夫人,说是保管相托,到了地方让她们去拜访纪夫人,若是她给,就常来常往,若是她不给,也要常来常往,便是当了相托的赠礼也好,总能护得叶文心一二。
叶氏这辈子怕只有这么一个朋友,不论她还不还,叶文心都是要上门拜访去的,叶氏给的已经足够多了,她心里觉得不必,也还是想着要去拜会这位夫人,看看姑娘究竟是不是信错了人。
石桂早已经想到最坏的结果,三四万两银子的东西,可不定真的就会拿出来,哪一个能打这个包票,只劝叶文心走动,装着不知,总能有人庇护。
石桂闷头盖了被子,被子也是潮乎乎的,模模糊糊的想着明儿要拿出去晒,床上盖的用的,总带着些湿气,枕在枕上,迷迷登登睡过去,夜里竟梦见了明月。
还是那个有月亮的晚上,他眼睛亮晶晶的,从怀里掏出个红荷包,眉梢眼角都笑意,浓眉笑眼,咧了一口白牙,整个人都飞扬起来,把荷包塞到石桂手里。
作者有话要说: 我的姨妈终于正常了
终于又是二十八天了
妹子们酵素不要乱吃,嘤嘤
大吉大利求包养
☆、第282章初来
石桂做了一晚上梦,迷迷蒙蒙乱纷纷的,先是梦见了明月送给她银锁,问她是不是现在不要了还是以后也不要了,跟着就是和他一起在山坡上,他说你想去,那就去。
梦里的明月模模糊糊的看不清脸色,只知道他带着笑意,目光灼灼的盯着石桂,石桂先还睡不踏实,后来的梦就记不起来了,一觉睡到鸡打鸣。
她在别苑这些日子,早就听得习惯了,连带着叶文心也听习惯了,捂着脑袋坐起来,抻直了身子伸个懒腰,推开窗户,外头天还没亮透,只看见一只公鸡扑着翅膀跳到后院那棵大树的树枝上,踱了两步,神气活现的放嗓又叫一声。
石桂起来打水,今儿要办的事许多,屋里大件的家具不齐全,小件的东西也都没有,她们也不可能带着脸盆浴桶来穗州,这些全都再买,屋里要添的都些记着,叫宝芝带着她进城一趟,先摸一摸地方,她爹是向导中人,总能知道哪一家的东西又好又便宜。
阿珍也到后院来打水,石桂一家子是住在挨着后院的这一排屋子里,推开窗就看见阿珍拎着水桶送到各人房门边,看见石桂打开窗,头发还没挽起来,冲她笑一笑。
外头晨雾未散,风吹在身上还有些凉,石桂罩上夹衣,打开妆奁,取了篦子正要梳头,忽的笑开来,这许多年好容易学了牡丹头双螺髻,早上起来光是梳头都要花许多功夫,总归已经到了穗州了,昨儿在街上见着的都是梳了大辫子的姑娘,她也把乌溜溜的头发梳成一把,分成三股编成一条油光水亮的长辫子,垂在襟前,想一想又在上头缀了一朵红绒花。
秋娘绿萼也起来了,喜子听见鸡叫就到院子里头打拳头,石桂捧了水盆往叶文心房里去,叶文心披了衣裳正梳头,看见石桂这么个打扮“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才来了几个时辰,你怎么就改了打扮了?”
石桂摸摸辫子:“这多清爽,我本来就不耐烦梳头。”这倒是真话,石桂一直没学会怎么给叶文心梳那些个繁复的发髻,一络一络的又要绕又要编,又得上压发扁簪,花式还不相同,梳什么头就得用什么发饰,她手上灵巧,偏偏这个不肯花心思,从来都是丫头里边不爱打扮的。
叶文心都比她拿手些,收拾了衣裳,对石桂道:“今儿先摸摸门,我写张花笺,送给纪夫人去,她若是有回信,咱们再去。”
若是没回信,那也不必见了,叶文心自来是个剔透的人,富贵的时候上门都不定肯伸手帮一帮,何况如今这景况,人走茶凉,叶氏人都不在了,别个也不一定就能记着情分。
石桂想的也是一样,纪夫人见过两回,只知道是个很和善的人,叶氏在时也确是帮过余容,虽是有情宜在的,也不能想着事事靠在别个身上,还得自己立起来。
叶文心梳了头,换上一件白底绣小朵花菊的绸缎夹衣,底下一条墨绿的裙子,预备着纪夫人要见她,石桂咬咬唇,也不同她吞吐了,问道:“太太怕是没把这事儿告诉老太太,咱们也就别让高管事知道了。”
叶文心一怔,轻笑一声:“我倒忘了这个。”还换了家常衣衫,吃了一碗豆浆山药粥,高升家进来问:“我男人要往田庄上去瞧一回,看看他们春耕尽不尽心,少爷姑娘要不要一道跟着去看看。”
往后这一摊子事儿怕还是高升来跑,高升跑不动时,就交给高甲,便是老太太老太爷没了,还有宋荫堂在,宋家总要交到他手里,他这样孝顺,怎么会忘了照顾表弟表妹。
叶文澜跟着一起跑田庄,叶文心却想去城里走走看看,叶文澜笑起来:“带上朱阿生,你们买什么他也能帮个手。”
朱阿生是阿珍的哥哥,也不会说官话,黑脸盘看上去很憨实的模样,就在门边等着她们,宝芝早早就来了,她还是昨天那付打扮,笑盈盈的问一声好,知道她们要找布政使右参议纪大人家,眼珠一转就点了头。
这些个官家都住在一片住着,就连衙差都有自己的地盘,只要走到那条街上,找个门子问一声就成,石桂又问宝芝:“姑娘这么出门去,要不要戴帏帽儿?”
宝芝常在码头,知道南来北往的官家女眷个个都要戴上帽子,再不会抛头露面,可要真个遮掩起来,别个一看就知是家里头富裕的,她还是个小姑娘,一时倒拿不定主意,反是叶文心道:“别难为她了,我也梳条辫子罢。”
头发上缀了几朵小珠花,穿了蓝绿绸的衣裳,收拾得干干净净,石桂带上秋娘绿萼喜子,一家子浩浩荡荡进了城。
这儿离城门不远,也不坐旱轿了,慢悠悠走着进了城,叶文心长到这样大,还是头一回靠着脚走这许多路,她却半点也不觉得累,早上天还有些凉,她在脖子里系了一条软纱巾,因着生得皮子细白,动人处更胜石桂,两个手挽了手,守城门的兵丁不错眼的盯着瞧了一回。
一看就知道她们是打南边来的,宝芝跟她们说的又是官话,告诉她们一城分得几条街,街上卖的东西都不相同,脂粉街就是卖胭脂的,绫罗街上就是卖布卖绸的,因着一条街都是,也不怕以次充好,一连那许多铺子,短斤少两的生意就做不下去了。
穗州城很是繁华,清早城门边就有许多人进出,西人不出穗州地界,农庄里头绝少看见,进了城门十个里头却有四五个是西人,听他们叽叽咕咕不知说得什么,石桂留神听了,也还是一句都不懂。
街上有男有女,车马轿子各有其道,宝芝知道她们出来是买小物件的,便领着她们去了一间铺子,石桂问了价,挑捡着买了短柜,又买竹席浴桶,脸盆架子铜盆皂盒,这儿的镜子易得,比金陵城里买的还更便宜些,问了价依旧太贵,一屋里买上巴掌大的那么一块。
买的东西多了,店家十分殷勤,知道是新来的,还想做一笔家具生意,便说肯送货上门去,若有缺的东西,他再记下来,一并送到府上。
这就省了许多事,宝芝挑的这一家价钱也算公道,石桂同他谈妥了,让宝芝告诉他地方,让他写个货单,那掌柜看见女人会写字半点也不惊奇,替他记货的便是女儿,横平坚直写的也很清楚,
付了定钱给了单子,头一桩事就算干完了。
女人家逛街总是欢喜的,何况这几个都没正正经经的上过街,绿萼跟秋娘倒还好上些,也一意盯着那些个食肆,看看他们卖得什么。
烧鸡烧鸭子就当着铺子门口挂着,一个蒸屉叠着一个蒸屉,油煎的萝卜糕点,当街卖的粥粉鱼圆,各式各样的甜点心,看着秋娘直咋舌:“怎么这甜的馅儿倒在外头,不裹在里头。”
吃的东西不同,穿的衣裳也不同,街上走的年轻姑娘许多,额间流海盖了新月眉,乌亮亮的大眼睛配着长辫子,上身的夹衣都掐着腰,袖口吊高了露着腕子,裙子也不落地,浅浅盖在脚面上,看着又伶俐又活泼的样子,石桂很是喜欢。
连秋娘也点头:“这样办事倒是方便的。”她也不大惊小怪了,知道一地就有一地的风俗,这儿的姑娘在外头走动的多了,街上还有来往的红毛绿眼的,再看衣裳哪里还会觉得古怪。
石桂留意着铺面,绿萼数着卖的种类,食肆生意是越红火越好,街上这许多铺子,小巷子里头还藏着,吃客倒也很多,支起摊子来不怕卖不出去。
叶文心走得累了,就在脚店里坐下,她长到这样大,还没吃过摊上食物,摊主一句官话不会说,全是宝芝出面,端上来一样,石桂就跟她学一样,学得七七八八,口音听着古怪,绿萼到底害羞,红了脸盘,石桂却不以为意,还道:“咱们要做生意的,这个都不会说,还怎么摆摊儿。”
宝芝听着便是眼睛一亮,知道有生意能做,却笑眯眯的不开口,把粉粿米肠摆上桌,又买了茶来,叶文心每样略尝了点儿,石桂却吃了满满一碗汤河粉,汤鲜粉滑,一碗不过五文钱,立时就吃了底。
这儿的人手艺味道都好,真要在这儿支食摊子,倒不容易了,她正出神呢,宝芝点一点前头的坊:“那儿就是官家人住的。”
送花笺的事儿是石桂去办的,连着摸了几家,门子倒是个个都会说官话,纵不会说,也能听得懂,给她指了个门,她理理衣裳,送了帖子去,说是金陵城里叶家人,长辈叮嘱着来拜访纪夫人的。
门子收了帖子,倒也没拿乔,石桂出门衣饰简单,穿得算是素,便走在大街上也不起眼,门子竟没鼻孔对了人,反而立时送了进去,还请她在门上等一等,那便是治家很严了。
石桂坐在长条凳上,门上两个都是金陵跟来的,就这么一会儿功夫,进进出出就有许多人来送礼送帖子,门子一趟趟跑进跑出:“姑娘去罢,咱们太太正忙着,一时半刻也不得功夫。”
石桂想着今儿怕是不能有回应了,留下个条儿,说明了住址,那门子跟本地人不同,看她写得一笔好字,倒咋了咋舌头。
石桂出巷子口,叶文心早已经等不及了,也不问纪夫人是个什么回应,先拉了她道:“咱们去看看女学堂。”
作者有话要说: 好想吃唐宫去呀,写着写着就饿了
再一看积分它少了一亿二千万,伤心的立马不想吃了
简直想发一亿个盒饭
哼
石敢当扔了1个深水鱼雷
雷雷扔了1个地雷
酸辣鱼汤扔了1个地雷
来来扔了1个地雷
莉子扔了1个地雷
赈早见爱扔了1个地雷
赈早见爱扔了1个地雷
三月烟花飞扔了1个地雷
三月烟花飞扔了1个地雷
☆、第283章 女学
女学堂就在女人街上,喜子勉强还算个孩子,朱阿生便不能进去了,只得在外头等着,不过三四百米长的街道,两边都起了木头建的牌楼,顶上匾额刻了女人街三个字,木雕的缠枝花卉,边上还刻了针线纺车跟笔盒墨盒。
叶文心想了许多年,好容易能站在这牌楼下,细细盯着上头的雕花看得出神,这却是颜大家的书里再不会写到的,宝芝看她们都盯着牌楼看,笑一声:“女人街上四样东西出名,针线纺丝,还有就是女学堂里的笔墨了。”
这儿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因着女人多,里头全是女人的营生,男人等闲也不会进来,担水的卖花的开铺子的全是女人,隐隐成了个女儿国,越是没有男人来,里头就越是热闹,两边坊门一关,更是只听见女人声音,十来年下来,这儿也没男人再踏进来了。
叶文心站在牌楼底下,伸手拉一拉石桂,石桂笑起来:“姑娘不往里去?”说不准还能见到颜大家,叶文心回过神来,隔得这样近,反而有些情怯。
女人街临着河岸,一边是屋一边是铺子,河道上还有船只过去,撑船的也是女人,秋娘绿萼两个手挽了手,旁的地儿再没见过这许多女人一道营生的场面,倒跟乡下人进了城似的,左右四顾,慢慢往里头走去。
这儿的人也见惯了,一看她们的衣饰就知道不是本地人,被她们这样打量着,也依旧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宝芝打头,领着叶文心去了女学馆。
女学馆既无匾也无牌,清清净净一扇小门,门半掩着,里头是粉墙乌瓦,建的屋子与别处不同,倒有些江南风韵,宝芝点点这门:“这个就是女学馆,里头又能读书又能纺丝,纺了丝就装在篓里,船载出去卖给丝厂。”
只当是穷苦人家才在女学馆里读书,宝芝却笑了:“如今世道好,哪会有找不到营生的,从前倒是许多人在这儿读书的,再往后便只有真正穷苦又受家里逼迫的才往这儿来了。”
石桂默然,识字也不能叫这些女人赚得更多,有丝坊有绣坊,连码头上都有女人站的地儿,会撑船的就撑船,能纺丝的就纺丝,绣花当帮佣,都有进项,男人读书是为着科举,十年寒窗一举成名,指望的是当官,图的是飞黄腾达,女人识字又不能科举,还不如就当女工。
叶文心听了也久久都不言语,女学堂成了避难所,向学的还是少,毕竟识了字,也不能让她们的日子更好过,原来颜大家开办学舍的时候就是半工半读,能做工得工钱,才是要紧的。
宝芝眨眨眼儿,不明白这两个怎么都不出声了,石桂便问她:“既是受家里逼迫的,就没人来找女学馆的麻烦?”
穗州不独的丝有绸有海运,昨儿经过的时候还看见了赌档,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不论何处都有人受盘剥,不过女人最弱,最容易受欺负罢了。
宝芝“扑哧”一声笑起来:“姑娘真个是外地来的,这女学馆的馆长,可是个了不得的人,你们才还拜会右参议家,馆长是右参议夫人的姐姐。”
叶文心一时怔忡了,天下哪个不知道颜大家是颜皇后的妹妹,宝芝不说是皇后的妹妹,反说是右参议夫人的姐姐,这层关系怎么比得上皇后。
“女学馆年年开学都有右参议夫人都要来的,学里有时还下棋读书画画,办什么花会,若不是里头只收穷苦人家,连咱们街布铺家掌柜的女儿都想来读书。”
石桂听完便乐了,一个远在天边,一个近在眼前,时时就能帮着撑腰的,看得见摸得着,比金字打的皇后招牌还管用些。
叶文心在门边站了许久,石桂上了台阶去叩门,出来了个梳着双丫的小姑娘,也是一身蓝布衣裳,这会儿书院里头正在读书,站在门边就能听见读书声,石桂心里一直当这位颜大家恐怕跟她来处相同,若不然怎么能办得出这样的大事,如今的女学馆虽不复盛况了,可这星火却是她点起来的。
那小姑娘听说是来拜会馆长的,眯了眼儿笑一笑:“馆长出海去了,没七八个月回不来,你们在穗州若是长留许还能见得着。”
她一伸头就看见叶文心站在底下,笑起来:“若是想进来看看,也是成的。”石桂不意这学馆还能让人进出,哎了一声,赶紧冲叶文心招手。
叶文心一只手揪着襟口,喘了两口气,才敢迈上石阶,石桂拉一拉她:“颜大家出海去了,怕得七八个月才能回来。”
叶文心有些失望,又有些安心,倾慕了这些年的人,只当是近在眼前了,原来还远在天边,跟着小姑娘进了门,眼前就是一片开阔地,系着两条长绳子,像是晒衣裳的地方,却极低,一人都能跳过去。
小姑娘叫百穗,看她们盯着看笑得一声:“这是跳百索的地方,馆长不许我们久座,绣娘年纪大了,眼睛跟腰都不成,咱们半个时辰总要出来走一圈的。”
跳百索抽陀螺踢键子,里头的姑娘们个个都能跳能跑,本来就是出身贫苦的女孩儿,哪个不是在田埂地头上跑的,进了城学馆里包吃包住,还有工钱可拿,虽不比原来人数多了,这会儿学馆里也有四五十个学生。
穿着一样的衣裳,梳着一样的头发,长辫子就是从这儿传出去的,整个穗州的姑娘家多有梳这发式的,头上戴着绒花,腰上扎着腰带,读完了书便从楼上下来,一楼开间里摆着百来架纺机。
机器这许多,便是原来人多时有百来个学生,颜大家在论学里写了,说是原来人数多时,还得分批上课,一批读书写字,一批就纺织做工,一间学堂,养活百来个贫家女儿。
叶文心就站在院子里,院子里有几座秋千架,站在院子一角抬头,就能看见打开的窗户里头,坐着一个个女学生,读上一句,再写上些字,她怔怔盯着出了神,石桂站在身边,听见她小声感慨:“恨不得早生二十年。”
早生二十年,就是跟颜大家一处办学了,石桂笑起来:“如今也不晚。”问了百穗这学馆里管事的是谁。
百穗笑起来:“如今我们管事的是右参议夫人,学堂里的事,都是她说了算,隔几日总要来一回,今儿也不巧,她也没来。”
石桂叶文心两个对视一眼,两桩事合了一桩事,还真得去拜会纪夫人,百穗领着她们看一回,说是屋子也是新盖的,原来的旧了,落雨也得补,原来都是筒楼,楼梯都在里头,包得严严实实,白日里也要点蜡烛,还是纪夫人画了图纸出来,才建成了这个模样。
这回轮到石桂发怔了,她原来只当颜大家跟她是“同乡”,这么一听倒又不像,这分明就是小学校舍的模样,有走廊采光,还有活动的地方,除了读书做工,还有一间书舍,藏了书,可供借阅。
石桂心里疑惑,她没看过古代的书院是什么模样,这许多年在宋家,连书房书斋都没进去过,要看书只得通过宋勉的手,说不准书院里就是有藏书室的,可这屋子又怎么解释?
叶文心却抚掌道:“这么说来,纪夫人也是个妙人了。”吃住学全在这两层楼里,一旬日放一天假,农忙的时候要回去帮忙也成,到了时候不回来,派人走上一遭去寻访。
“也是你们来得巧,春耕才过,若是早些来,学堂里也没人的。”女人也顶得半个劳力,春耕是要紧的大事,学里都放假,到了日子也有不回来的,或是家里说了亲,或是谋着了别的差事,过来识几个字,出去找活计还更容易些。
两个看了一圈,叶文心还舍不得走,石桂替她问了:“学里的先生是请来的?”大家闺秀哪里就能抛头露面,百穗果然摇摇头:“是咱们馆长的学生。”
头一批教的学生,教出来又没地儿去,还想着留在女学里,便当了师傅,领一份工钱,自己养活自己。
学里教文教算学,因着颜大家四处走山访水,也说一说各地的风貌,除此之外,还学一学医理药理,求神拜佛吃符灰,在这儿是绝没有的事儿。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99页 / 共129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