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子是天天起来要打一套拳的,明月在跟明月不在,他都一个样,秋娘自然喜欢看到儿子有精气神,不知替明月念了多少回的佛,只要说起来就要念叨上一回,时时挂在口上,石桂哭笑不得,她自然察觉出秋娘的意思了,却一直不曾接口。
喜子见一院子人都读书,连秋娘都看着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他也跟着学起来,叶文心心思细腻,喜子也不是真个就坐正了听她讲,只是她们在讲的时候,他就在门边晃悠,石桂见着就想笑,他学了什么不好,偏偏把明月死要面子的脾气给学足了。
明月是十一月初走的,这会儿算一算,都快一个月了,也不知道他到了穗州没有,路上怎样,到
了地方呆得习惯不习惯。
石桂想得一回,又把这些丢开去,事缓则圆,往后好与不好,往后再说,明月说走就走的果断,却叫她牢牢记在心里了。
年三十夜里大伙一起守岁,刘婆子带着菱角到儿子家过年去,屋里头摆着两个炭盆,烧得热烘烘的,扔了芋头在里头烘,再往里扔点花生,搓出来沾盐,芋头裹了糖,一面吃一面说。
叶文心自个儿一个在屋里,乡间也放爆竹烟火,远远还能看见圆妙观那头亮起来的烟火星子,她自个儿磨了墨,拾笔正要写信,石桂从西厢也进来了,掀了帘儿抿抿唇,她也想来给明月写一封信。
到裁起纸来,才想着投寄无门,明月还不知人在何处,这许多兵,也没法子寄到他手里去,干脆给叶文心侍候笔墨,看她落笔是给写给宋荫堂的,想避出去,就听见叶文心轻笑一声:“给我拿个镇纸来。”
作者有话要说: 怀总看了个虐文
太虐,伤心
我以后再也不看虐文了
谢谢小天使~~~
橘子扔了1个地雷
h□□ilith扔了1个地雷
九月扔了1个地雷
洛洛扔了1个地雷
陌上一朵霸王花扔了1个地雷
19266659扔了1个地雷
橘子扔了1个地雷
橘子扔了1个地雷
☆、第278章启程
叶文心跟宋荫堂还在通信,不比原来宋荫堂去燕京的时候多了,可隔得十天半月还是有一封,她写信从不避开石桂,石桂也不细看,替她续了些茶水,便又退了出去,还往西厢去,跟秋娘一道剥桔子守岁。
因着是头一年过年,石桂还买了两盆小福橘来,只能搁在罗汉床的床桌上,一个屋里摆了一盆,系上红飘带,过年的时候也好添点喜气。
跟原来宋家自不好比,叶文心却也高兴,挑了几根金红的彩色流苏,挂在金灿灿的福橘上头,一屋子就这一抹亮色,看着人心情畅快,叶文心写信的时候,就看着那盆福橘,干脆调了颜料,在信纸留白处,给宋荫堂画了一盆。
石桂几个剥了瓜子核桃,秋娘有一肚子的打算,她这回因祸得福,经过见过的多了,越发觉得女儿是个有见识的,她才几岁的时候就能说出搬家进镇上,开团子馄饨铺的话,她跟绿萼果然也是靠着这个攒的钱,若不然还在陈娘子处出不来。
几个人坐在罗汉床上,地下点了炭盆子,既然打算要一处生活了,石桂就把话摊开来说:“咱们也得拿个章程出来,去时倒不必愁,托了姑娘的福,一道坐船,倒能省下许多船资,可到了地方也不知姑娘的弟弟屋子有多大,咱们也不能白住。”
“那是自然的,她姐弟两个本就艰难,就是有金山银山,往后没个营生也得节俭着来,咱们哪里能白吃白住。”秋娘想得会子道:“依着我说,咱们到了地方还支馄饨摊子,你不是说那地儿靠海,既是靠了海的,咱们就做鱼肉圆子鱼肉馄饨,就不知道那地儿的人吃口怎么样,是咸还是淡。”
码头上支摊子,也得有人撑腰,那儿的生意好,也不是寻常人都能开出来的,石桂把叶文心说的穗州如何的话想了又想,还是觉着得到当地去看一看,这会儿想的再好,若不实用也是白费功夫。
“我身上还有些积蓄,咱们到了那儿,也不必立时就支摊子,先得定下地方,再得看看做什么生意好。”石桂手里银子不多,东西倒多,下回高甲再来,就托了他去卖了,穗州是港口,西洋的东西都从这个港口进来,宝石珠子尤其便宜,若是到了那儿再卖,就卖得贱了。
算一算那一包东西总有个五十两,金手镯金耳坠还有香珠串儿,银打的首饰,再把绸缎料子都给卖了,约摸就是这个数,绸子纱缎都卖了,往后她们也穿不着了,若不是消息突然,夏日里卖出去还更值钱些。
石桂算盘一回,秋娘也点出银子来,她跟绿萼两个身上只有五钱银子,做一天生意有一天进帐,两个哪里闲得下来,知道往后要用钱,还想去支摊,累些是累些,也算是个可靠的营生。
石桂算了一笔帐,到那儿便是盘个铺面也够了,劝了秋娘道:“进城这许多,又是雪又是雨的,也不好走,娘操劳了这些年,趁着年里歇一歇罢。”
这两个哪里歇得住,知道石桂还在绣帕子打络子攒钱,越发闲不下来了,喜子就坐在床角,看着她们算帐,石桂手上拨着小盘算,不住拿纸记些什么,又叹一口气:“咱们知道的还是太少了些。”
游记跟叶文澜的来信上都只写如何繁荣,颜大家跟叶文澜又不作生意,哪里会去写铺面多少钱租卖,心里想着穗州的物价只怕跟金陵城差不多,还得问一问高甲。
夜色越来越浓,天上又下起雪来,石桂几个守着窗户,看见天边一点亮,那是城里在放烟火,秋娘摸摸女儿的鬓发:“你赶紧去睡吧,明儿还得跟着姑娘去宋家呢。”
石桂回屋的时候,叶文心刚把信写完,喝了一碗红枣甜汤,预备去睡,日子越来越近,期盼就越来越深厚,石桂还有一句话没说,怕触着秋娘的伤心事,要是找得回石头爹就一家子一齐过日子,若是找不到石头爹,她们也能活得好。
石桂吹了灯,外头忽的一阵子鞭炮响,想是年关过了,这才放炮,两个阖眼听着噼噼啪啪的炮声睡了过去,第二日一清早,秋娘就来叩门,怕她们拜年晚了,拜岁总得赶个大早。
既是要上门去拜年的,就不能穿得太素了,石桂前一天就给叶文心翻出一件蓝袄子来,里头织银丝的花,梳了头再戴上东珠钗,底下是银条裙,通身都是素的,看着也不失礼。
城门一开高甲就赶着车出来了,他等在门边,刘婆子还盛了碗甜汤给他,这拜年的一碗汤得喝尽了才算是圆满,再吃上两个元宝蛋,石桂便扶着叶文心出来了。
坐车进城,石桂不住跟高甲问话,问他东西两城的铺子各多少钱,高甲知道得多,指了两回,叶文心听着就轻笑起来:“你还真打算开店做生意了?”
石桂微微一笑:“自然要有个营生,难些不怕,总不能坐吃山空。”问了高甲才知道,这里有许多门道,铺面容易得,生意却难做,石桂不想让秋娘风里来雨里去的,盘一间后院有屋能住人的,才更好些。
她满脑子是到了穗州的日子,到了地方还在打算,石菊却早早就等在门前,接了年货迎叶文心进去,拉一拉石桂的手:“往我那儿吃饺子去。”
永善里叶文心还不算来得最早的,比宋勉还晚些,里头已经坐满了人,泽芝几个都在,甘氏领着一双儿女,眼睛里灰蒙蒙的,看着没什么精神。
叶文心才来,丫头便赶紧拿了拜褥,往她膝下一放,正经给老太太磕头,老太太冲她招招手:“你来,给你个大红包。”
说是大红包,却是薄薄一个红封,那便是给得多了,就连石桂也得着一个荷包几个银锞子,石桂站在屋边,眼儿一扫,宋敬堂坐着不动,宋之湄也垂了脸,还是宋敬堂先开了口:“祖母,让承义给您拜年罢。”
承义就是他救的那个小婴儿,让他来拜年,金赛兰也是要来的,甘氏拿眼儿斜过去,宋敬堂却不看母亲,反看着老太太,很有些祈求的口吻。
老太太半晌没有答话,推一推身前的点心匣子,让叶文心吃酥油泡螺,叶文心捏了一个拿帕子托着,老太太这才道:“叫了他来罢。”
石桂早早就听说了这个金赛兰,却一直不曾见过,老太太在里头一应,外头珠帘便响起来,显是早早就等着的,老太太脸上略好看了些,甘氏却一眼都不看儿子,心里伤心,金赛兰打了帘子进来,领着承义进来。
承义不过四岁多,正是讨人喜欢的年纪,来的时候就学了话,见着老太太就笑,半点也不认生,穿着红袄子,团起手来拜年。
金赛兰一身红裙撒金袄子,她知道甘氏看不惯她,还是领着承义都拜一回年,几个人各各给了压岁钱,承义拿了几个红包,粉团团的小手捧着,一脸笑意。
老太太的年岁,看见他自然是高兴的,招手让他过去,给他吃了一个窝丝糖,连金赛兰都有座次,坐在最末,石桂看她柳眉杏眼,极有主意的模样,还不知道能不能如愿成亲。
泽芝坐在叶文心身边,承义一点不认生,眼睛盯着她裙子上的丝绦,泽芝解下来给他玩,他还知道先看看金赛兰,见她点了头,这才放心了,笑嘻嘻的扯在手里,跟泽芝两个你拉我扯。
石桂记着要去跟石菊吃饺子,借着热闹出了门,跟七宝商量一声,才走到幽篁里前头那片竹林,就看见淡竹几个正在等她。
今儿因着她来,跟厨房要了锅子吃涮肉鱼圆,喝了两杯酒,还有烧鸭子跟白切鸡,一人一只饺子,半碟子没了,淡竹一面吃一面道:“往后你也不知甚时候才能再回来同咱们一道吃酒了。”
石桂举了杯,跟她们一人碰一下:“天下事哪有定准,我总能来看你们的。”几个人都知道不能够了,却都笑起来,你一筷子我一筷子的挟菜,把鱼圆子都吃了。
大伙都知道就怕是最后一回相聚,淡竹还叹:“原来还说出嫁的时候要添妆的,一个都没添成。”那会儿玩笑,说石菊的绣活好,非得叫她绣一个百子千孙帐。
这话一说,便得罚酒,开席的时候说定了不许说离别的话,淡竹犯了规,罚酒一杯,啃了鸭子吃了鸡,倒卧在床上,一个挨着一个,拉了手说话,来宋家这一遭,还真只有这几个是真心同她好的:“往后你们若能来,就来看我。”手指勾着手指,四个人说定了。
再舍不得也还是得分别,船期定在二月初,东西都装进箱子里,走的时候还听见一桩喜事,说是宋敬堂的亲事定下来了,甘氏到底松了口,关在屋里痛哭一日,宋敬堂带着承义和金赛兰守在门边,金赛兰亲手做了汤,一直温在炉子上,等着她开门。
从日升等到日落,甘氏打开门,吃了一口汤,从此就算认下了她,宋之湄再要阻拦,上头两个都同意了,她再劝着哥哥也无用,宋家又预备着要办喜事了。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石桂一家子跟着叶文心上了官船,宋老太爷托人带她们到穗州去,夹岸柳树才冒出嫩黄的芽,金陵城里有庆典,舞了龙在街上穿行,石桂几个打开船上的小窗往外望,看着一城挂了红黄灯笼,船只离桃叶渡,往茫茫江心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噜噜噜
出发啦
话说同□□人是淡竹和石菊(原来)
还会约定彼此不嫁啦,然后……
大吉大利求包养
☆、第279章心意
石桂没想到自己竟然晕船,上回坐船的时候年纪还小,又是刚当丫环没两月,姐姐们能拿乔,她却不能,跟在大丫头身后忙进忙出,哪有半刻能松懈。
这回坐船倒也预备了仁丹药油,一小匣子的药瓶,还有渍的酸梅子,这些却是预备着给叶文心秋娘用的,哪知道她们两个半点事也无,喜子更是活蹦乱跳的,他跟着明月坐了几回船,从来都不晕,就连绿萼都无事。
反是石桂,欢欢喜喜上了船,行船一个时辰人就晃得头晕起来,趴在窗边干呕一声,把早上吃的粥全吐出来了。
脸色白纸似的,一晃就是一晕,秋娘照顾着她躺下,叫她含着仁丹,额角上抹上些药油,石桂这才觉着好受些。
她软软靠在秋娘身上,苦笑一声,原来无人看顾,也不晕船,如今知道有人疼了,反倒晕起来了,叶文心还稳稳靠着窗边看书吃茶,她反倒吐得天昏地暗的。
拉满了帆,船行得极快,叶文心坐了几回船,头一回是离家,那会儿母亲病着,她哪里有兴致去看沿途景色,等到回去又是沈氏过世,船舱之中哭得人都晕厥过去,又没看成景色,再上京来,就成了阶下囚,锁着铐着,只能透过小窗看一方天光,就是那会儿开始,便再不晕船了。
石桂嘴里含着仁丹,胸口又闷又潮的感觉减轻了些,秋娘替她抚着胸口:“没事儿,过两天就好了。”轻笑着拍一拍女儿,倒没成想,她是几个人里头一个晕船的。
后头还有半个多月的水路要走,这会儿就晕了,后头可怎么办,几个人轮着跟她说话,绿萼还开了青花罐头,从里头拿了腌梅子出来给她吃。
石桂肚里的东西早就吐完了,这会儿吐的全是清水,秋娘怕她饿坏了胃,干点心吃不进去,就喂她吃粥,米汤养胃,总比干吐不吃要强些。
石桂娇气了两天,晕眩感才慢慢好上些,她躺着不能动弹的时候,叶文心却拿炭笔画了两三幅画,就从窗户看出去,一幅不过巴掌大小,却画得很是精细,有光有影,还有斜出岸边的花枝,若是上了油彩,就能嵌成小座屏了。
船上无事可作,画画也是打发时间,叶文心早早写了信寄去穗州,约定了日子,叶文澜就在码头边等着,由高升把她们送到城郊的庄子上去。
喜子日日都要问一回大哥,他每回问,秋娘就要拿眼儿看看石桂,她从儿子那儿都听说了,明月是很喜欢石桂的,还给她打了一把大银锁,身上的钱也全交在她这儿,秋娘心里替女儿高兴,成了亲才知道,一个男人光是口上待你好,说得再动人也是无用,肯把身家交给你,才是真个对你好的。
秋娘自家吃了婆婆的亏,不想女儿再吃这个苦头,心里觉得明月样样都好,太平年月不打仗,军户还比别个多分几亩地,明里暗里都想劝一劝石桂,这样好的亲事,错过了,可再难找了。
秋娘一向觉着亏欠了女儿,打小把她卖出去,这会儿还得靠着她才能谋营生,她这会儿还没转过弯来,等她自己想明白了,明月也不定还在等她了。
秋娘跟喜子两个,一日总要提一回明月,石桂人虽歇着,耳朵却听得见,先时还当秋娘是好奇,她从来都是个重恩德的,白大娘捡回了她,就让她年年都去磕头,如今明月救了喜子,她让喜子拜了大哥也是常理。
可说的多了,石桂就回过味来,心里知道秋娘是替她着想,却又疑惑起来,明月在旁人眼里就这样好?好到连亲娘都肯做这个媒?
等秋娘拿布料来找她,说要替明月做一身衣裳,算是谢他的,他孤单一个,平日里也没人替他打理这些个,既然活了喜子一命,又照顾了喜子这些年的衣食,那是怎么还都不够的。
秋娘早知道女儿替他做过衣裳,打眼一看就知道针脚跟喜子身上穿的那套是一样的,来问尺寸,石桂一叹:“娘的眼睛不好,还做什么衣裳,给了我罢,我来做。”
秋娘打的就是这个主意,哪知道石桂抖开布料,拿尺子量了,一面穿针一面道:“娘就觉着他这样好?是一门好亲事?”
秋娘不意女儿一眼就瞧破了,倒有些尴尬,总归是多少年不曾亲近过了,挨着她身边坐下:“你可别恼。”
“我不恼,我知道娘这么打算就是有道理的,可我再不知道他竟这样好了?”好的让秋娘见了几次就能认他当女婿。
明月自然是好的,光是性子就挑不出不是来,年纪还轻,又没受过教导,一肚子的心眼也没走上歪路,石桂自认她知道的比秋娘知道的要多,也没认定,想听听秋娘的道理。
秋娘把她搂在怀里:“你打小有主意,娘也不是要作你的主,怕你太犟,要把这么个好的给推远了,往后还能寻着更好的不成?”
石桂搁下布料,若是找不到石头,一家子就得一起过,要是秋娘不明白她的想头,还有的好磨,不如说个明白:“娘,我想去穗州,就是想着自己也能过日子,若是早早打着嫁个人囫囵的过日子,哪里还想什么赎身,早就配了小厮了。”
秋娘不知道她打的竟是这个主意,吃了一惊,瞪了眼儿道:“混说什么,女儿家哪能不成家,难不成要当老姑娘,你这是犯了什么脾气,跟娘好好说说。”
石桂知道秋娘必要惊愕,女人家不嫁人,在兰溪村里那就是头等的大事,比寡妇人家且还不如,叫人背后戳脊梁骨,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人。
可她相信秋娘能说得通,她不是没经过没见过,自家也不是没吃过亏,石桂拉了秋娘的手:“我要自己作我自己的主,不听别人的,村子里头过的好的舒心的,全是悍妇,可悍妇的日子就不是鸡飞狗跳了?”
秋娘怔怔盯着女儿,嚅嚅说道:“可,可哪个女人不是这样过日子的?你别看着绿萼逃婚,那是那家子人不好,她就是个童养媳妇,你怎么能一样,挑个好人,一样嫁了过好日子。”秋娘这样下明白了,不独是明月,她是谁也不想嫁,心里又心酸,怕是看着俞婆子磨搓自个儿,叫女儿打小看在眼里,害怕了。
秋娘掐她一把:“你怎么能……”怎么能能指名道姓,可心里却知道,若是找着了丈夫,是必然还住在一起的,若不然也不过窝囊过了这许多年。
“我却不愿意,便是往后我真个打算要嫁人了,那人也得敬我爱我,敬我,还得在爱我之前。”石桂脸上半点羞意也无,反把秋娘说的要落泪,心里后悔,若不是女儿眼看着她这样,哪里会起这个心思。
秋娘怔怔呆坐着说不出话来,女儿长了见识,又读了书,哪里还肯听她的话,可秋娘想一想自家,在外头日子过得是苦,可却比在家时俞婆子管头管脚要过得舒服得多,心里还暗暗盼望,能找着石头就好,可找到了石头,他又怎么肯扔下他娘。
心里来来回回反复想着这些,眼看着女儿摸出剪子裁起布来,半晌才问:“要是,要是真个找到她呢?”
石桂把眉头一皱,放下剪子,反身看向秋娘,虽没高声大气,却一个字一个字说得很坚定:“我是绝计不会管她的,连门都不会让她进,就是她乞讨到我门前,我连馊水也不会给她一碗。”
秋娘反倒说不出话来了,她心里一向担心这个,丈夫要是问她该怎么办,真个找回了婆婆又怎么办,心里是恨的,难道还能打杀了她不成,她是来跟女儿谈心事,不成想自己被难住了,呆住了半日,叹一口气出去了。
石桂在舟中无事,也不能时时低头做针线,看得久了还是有些晕,就带着喜子被诗,背些李太白的诗,又跟着叶文心一起写字画画,绿萼上船的时候会背一本三字经,快到穗州地界时,已经学了好几篇幼学琼林。
越是靠近穗州,天气就越是热,她们先还穿着棉衣,越是往南边走,身上就越穿不住厚衣裳了,外面的水手已经换了单衫,她们住在船舱里的,倒还穿着夹衣。
高升家的领命送她们到穗州,差事倒也办的尽心,每到一港口都要来问问叶文心有什么想吃的想玩的,他好吩咐了人去办。
能办到这份上,老太爷便没安排错人,叶文心不欲麻烦他,只让他看看港口可有书肆,买些书来打发闲时。
石桂是头一个换上春衫的,喜子还得更早些,他闲不住,上了船就跟着水手到处跑,看他们行船掌舵拉帆,人倒快活许多,小脸也不再沉着,同吃同睡两三个月了,跟秋娘又亲密起来,从他嘴里也能听见叫娘叫姐姐,一日比一日喊得多。
自打上了船,石桂便让绿萼还作姑娘打扮,秋娘操心婚事,前头可还有个绿萼呢,她换了石桂的衣裙,清清秀秀的小娘子,偶尔进出都有年轻人盯着她看,石桂点点绿萼对秋娘道:“娘要是想作媒,不如替姐姐想一想。”
秋娘伸手捏捏她的鼻子:“偏你的主意多。”可绿萼确是吃了苦头的,打小被人当童养媳使唤,好容易逃出来了还战战兢兢,话都不敢多说,若是能够,自然得替她寻一门好亲。
过了漳州,便是穗州口岸,船还没驶进去,就先看见前头一排大船,石桂只道她们坐的已经算大,屏了息抬头,瞪大了眼儿,三层楼高的船,一连着十几艘,大大小小的船只罗列在港岸边,还没靠近就能听见人声鼎沸,说的俱是石桂听不懂的话。
石桂跟叶文心两个相互看一看,虽是一句也不懂,却依旧笑出声来。
作者有话要说: 美丽新世界
好吧,新世界是美丽的,但也是艰难的
从来女子做大事,九苦一甜
讲道理,写完这本怀总必须得去写个现言换脑子去
大吉大利求包养
☆、第280章穗州
船只靠岸边又费了许多时候,一艘一艘到港停下,装货的在一边,坐人的又在另一边,高升家的进来回报一声:“姑娘且等等,咱们还得往内港去,外港这是卸货的地方。”
叶文心哪里还能分神搭理她,倒是石桂应得一声,叶文心的眼睛盯着码头,她们到过许多港口,却还没见过这许多的女人。
还有女人家做水上生意的,一船都是女的,揽的也是女客,贩些生丝熟丝,说的话虽没一句听得明白,可也是高声大气的说话,叉了腰绑了腿,手里拿着根竹扁担揽客人挑货用。
叶文心一时看住了,秋娘绿萼两个也啧啧称奇,看着打扮像是挑夫,可哪里有女人当挑夫的,身上一模一样的黑衣衫,扎了一条红腰带,脚上的鞋子也是一样,三三两两的聚在一处,有生意来了就一道待客。
光只看见一处口岸,石桂就笑起来,叶文心转头对着她也是一笑,两个想的都是一桩事,女人能干了男人的活,还能在码头上相安无事,这个地方就是个能呆的地方。
船驶进内港里去,箱笼先下船,叶文心急着吩咐一声:“说我这里头细碎东西多,让女人来挑我放心些。”
石桂知道她的意思,这是看着女的到底不如男的力大能赚,按着箱子赚钱,却不是按着人头算,两个男人抬一箱子,四个女人抬一箱,四个人分一分钱,可不就赚得少了。
叶文心既吩咐了,石桂便像模像样的吩咐下去,高升家的看见她还叫一声石桂姑娘,看她就这么出了船舱,倒是一噎,怎么也该带个帏帽才是,才想说这话,又把话咽了,进了漳州戴的人就少了,似她们这样的婆子嬷嬷更没论道了,到进了穗州,连大姑娘也没甚个好遮好掩的,就这么上街。
不独是贫家小户的女儿家这么出门,坐轿的坐车的,里头还有西人,一样没人遮掩,路上也无人引以为怪,入乡随俗,她要是真戴个帽子出来,才是古怪了。
石桂站在甲板上等着箱子下去,这么一会儿功夫,她就见着十来个西人,岸边一半是客商一半就是西人,生得高鼻深目,穿的衣裳也是一半一半,男子进关皆穿长衫,反是女子能撑着大裙撑进来。
离得远了看不分明,却知道有些人头发是红的,有些人头发是黄的,秋娘哪里见过这阵仗,咋了舌头拉着绿萼,西人不许出穗州,只得在穗州当地活动,外头自然没见过。
叶文心也分不出这些人来自何处,却立在窗边看住了,心头起伏,好半晌才缓缓吐出一口气来,听见外头高升家的请:“姑娘,轿子雇好了,姑娘坐罢。”
石桂原来是丫头,如今看在高升家的眼里也依旧是个丫头,丫头不坐轿,倒正合了石桂的心意,前头挑着箱笼,后头跟着轿子,石桂就在跟在轿子边,一路踩着青砖地,只觉得屋舍街道处处不同。
挑夫里头有年轻的姑娘当向导,她们都梳一根长辫子,说起话来轻巧爽快,这个向导说的就是官话,只还带着口音,跟在石桂身边,把她知道的都说了。
既是在城郊,便要走些路途,石桂知道叶文心极想看一看女学在何处,拉了那个向导问道:“听说你们这儿有个女人学堂,在哪儿?”
那向导一听就笑起来:“在女人街,那一条街上开饭铺的抬水的卖绣件的做中人全是女人,所以才叫女人街。”点着手指头数起来,一时还说不完:“除了女人街,还有西人街,那儿都是西人做买卖的地方,也开了学堂,还给人看病。”
叶文心在轿子里头听得真真的,石桂不必她问就先替她说了:“那咱们经不经过女人街?”连她也想去看看,看看一条街上全是女人是个什么模样,可是跟进了女儿国似的。
向导摇一摇头:“可不能往那儿走,女人街不许男人进呢。”领头的向导就是男人,这个小姑娘是向导的女儿,十三四岁大,就跟着她爹出来讨生活,石桂拉了她说了许多话。
她们初来此地,话言都不通,小姑娘官话说的利索,本地口音更不必说,时时处处风俗习惯她都知道,学着她爹还能说出几段掌故来,石桂赞她一声能干,她便飞红了脸蛋,又不住偷看石桂:“姐姐生得真好,真白,跟西人似的。”
石桂“扑哧”一声笑了起来,这儿还真是少见皮子细白的姑娘,西人似的肤色就更少见了,看她跟了轿子知道是丫头,便问轿子里头的人是从哪儿来的,石桂说了金陵,小姑娘竟知道,还跟她
说金陵有许多口岸。
连石桂都不能知道的详细,问她怎么知道的,她便道天天跟着父亲跑码头,南来北往的人见得多了,自然就知道了。
小姑娘出来作营生,半点也不出奇,街上许多女人来来往往,这样的生意金陵城里也有,可是立在铺子里头女人当家的,那便少见了。除了女户,哪一家子能女人当家呢?
绕过码头街,南北货行的铺子里头东西堆得扑扑满,还有西人开的铺子,夹杂在本地人生意中间,装饰得极其惹眼,宝芝的父亲除了当向导,也兼作中人生意,宝芝便也说得头头是道,哪一处来的宝石货色好价钱便宜,哪一处来的勾织布料做得细尺头长。
石桂跟着她走了一路,听她小鸽子似的叽叽咕咕个不停,叶文心也靠在轿边听着,石桂既打算做生意的,便打听起了日常当地人都吃些什么,宝芝想一回道:“船点心,这儿没有,咱们有一处渔娘码头,那儿就有做船点心的,门楼铺子再没有这个味儿。”
衣食住行样样都离不开女人,石桂越发觉着心情舒畅,浑身三百六十个汗毛孔都熨贴了,拉了宝芝的手,细细问她家里还有些什么人。
宝芝家里就只有她一个女儿,宝芝的爹带着她出来跑码头赚钱,客人看她年小伶俐,又能侍候着女客,从来都要多给两个钱的,有钱赚了,也就无人当面说嘴了。
石桂听她这话细细蹙了蹙眉头,她既这么说,便是虽有女人跑营生,可依旧还是有流言蜚语,心里一想也就松快了,不说穗州女人教化只二十年之功,便是再过了七八百年,女人生存依旧不易。
叶文心听她们说个不住,她们身边也总要有一个能长久过来帮佣的,旁的不说,总得学一学话,宝芝年纪小又聪明,石桂倒有些中意,拉了高升家的笑道:“妈妈看看,请高管事跟那向导提一提,到了地方若是有人侍候着便罢,若是无人侍候,问问肯不肯打短工。”
高升家的点了头,赶到前头去找她男人,石桂走了一路出了一层细汗,才掏出绢子来抹汗,就见前头一片平房里潮水似的涌出来十几二十几个年轻女子。
一样的蓝布衣裳,一样的黑布裤子,腰上扎着一条蓝白色花样的腰带,石桂才要问,宝芝便笑:“那是丝织坊的,咱们这儿天气热,早早就能养蚕了,这会儿都要一眠了。”
宝芝说起织坊很是羡慕,她不会这活计,进去只能当小工,不如码头跑得多,她爹便不愿意她去吃这个苦头。
这些女工吃住都在一起,不熬蚕缫丝的时候还回家去,或做零工或打短工,自有中人替她们打理,收些中人费用。
从书里读到,怎么也不比亲眼见到,蚕厂时时都煮着热水,因着要煮蚕茧,那一片的屋子都罩着雾气,走到边上人就出汗,里头的女子出来,早都已经换上了夏衣,几个人手挽了手,到对街去喝甘草雪水。
石桂也买上一碗,还给喜子秋娘几个都买了一碗,连宝芝都喝着,只叶文心怕寒凉,不敢喝冰的,出了汗再喝了冷的,通身舒畅,这会儿快到傍晚,家家户户都做起饭来,织坊的女工吃完了饭,还又回去守着蚕二眠。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98页 / 共129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