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衬心
纪夫人的帖子递了过去,沈家先是欢喜,跟着又犹豫起来,沈大人先问了:“宋家的姑娘同咱们结亲,怎么也是咱们高攀了,你去了仔细问一声,是因着什么,要做这个媒。”
纪夫人肯保媒是一回事,她肯保,沈家肯不肯接又是另外一回事,婚事原本就是两姓结好,没有强买强卖的道理。
白氏这些年还是那付爽利脾气不变,把腰一叉:“儿子不是我亲生的,这些我能不知道?”沈大人立时软了,腰也弯了,腿也缩了,白氏这才放下手;“再说了,她还能坑咱们不成,是我上回去,说到咱们家儿子还没定亲,叫她帮着留意,哪知道她这样快就有消息,可见是记着咱们呢。”
话是这么说,到底是自家儿子,要议亲怎么能马虎,叫婆子往街面上打听一回,绕了十七八个弯,问问宋家姑娘可是脸面不好看,要不然太傅家的孙女儿,怎么也不会愁嫁。
宋家姑娘外头名声不显,打听也打听不出来,既没说好的,也没说不好的,白氏心里忐忑,上门见着纪夫人,掩了口笑:“这是怎么说的,才托了你两日,就有好消息上门了?”
纪夫人的脸色比着上回好看许多,见着白氏笑一笑:“我这会儿哪还有心力替你打听,是可巧了,我同宋夫人交好,她来探病带了女儿一道,原来看着一团孩气,这两年竟也长成了,女人家一道无非说些儿女亲事的话,听她说要寻个家风清明,婆母慈和的,这才想着你,我一说,人家竟肯,这样的好事儿,往哪里去寻。”
白氏自知家里头再薄有资产,比起宋家也是高攀,眉间才露出三分喜色来,纪夫人又道:“这个姑娘打小在老太太屋里养大的,举止品行再无可说,只一条,她不是嫡出,是庶出的女儿。”
白氏倒不计较这个,摆一摆手:“论什么嫡庶,你竟还同我说这个。”纪夫人也是庶出,一样养
在嫡母的院子里,只要母亲是个好的,一样把这几个庶出的女儿教养得好,当着她的面计较这个,可不打了她的脸。
“宋家三个姑娘都报了免选,这一个是大房的姑娘,宋太傅的孙女儿,小时候我就常见的,打小跟着老太太念佛,是个极贞静的姑娘家。”纪夫人把话全说了,知道白氏回去还得跟丈夫商量,她家事一把抓不假,这些个还得跟沈大人商量。
白氏自然不能听了这几句话就点头,纪夫人便笑:“这样罢,你若是有意呢,我就请她过来,又不是正经相看,坐一坐,说说话,也不防碍。”
白氏应是应下了,回去便同丈夫商量起来,沈大人在金陵城里也不是一个故交都无,可怎么也打听不出来是因着太子的缘故,宋家才急着嫁女。
虽不知道情由,却知道宋老太爷这一向多病,也经得京里几桩事,竟叫他看出一点门道来:“这是好事儿,你去瞧瞧。”
他这些年还在从四品里打转,想再往上是难了,跟宋家结亲也不想着占好处,总归他还是往外任去,上头再怎么闹也轮不着他作阵前卒。
既然丈夫都作主了,白氏使人往纪家去送信,叶氏接着纪夫人的帖子,心里长长出一口气,也不及预备什么了,叫人收罗些雪藕鲜菱,再有些补身的药物,就当作探病。
第二日叶氏带了余容泽芝两个一道出门去,这回却不怕宋之湄再跟着了,甘氏就把她看得死死的,半点儿消息都不叫她知道。
甘氏自个儿倒是知道太子送了宫灯来的,老太太没瞒着她:“她弄得这些个鬼,别个可瞧上她了?”
甘氏人已经瘦得跟纸片似的,这会儿当着老太太叶氏是再直不起身来,女儿跟着了魔似的,失了水晶白露她确也闹过一阵,甘氏没告诉女儿这两个丫头被她收拾了,只说发落回乡去看庄子。
宋之湄闹过两回,这一回甘氏硬了心肠,不论她怎么说,甘氏就是不答应,纵是答应了这两个丫头也没处找去了。
宋之湄眼见得母亲这样,还当是老太太作弄她,把太子遇上她的事全告诉了甘氏:“娘,殿下还问了我生辰,咱们往后再不必看大房的脸色了。”
她说的时候脸上还是那付迷迷蒙蒙的神色,眼角眉梢都带着喜意,甘氏一口气儿差点提不上来,问来问去,女儿不过是跟太子说了两句话,可女儿就跟魔怔了一般,眼里心里竟再不想着旁的了。
甘氏骂也骂过,哭也哭过,宋之湄却还是不明白:“娘,这是好事儿,原来我就不该免选,连殿下都说可惜了。”可惜了这三个字,叫她生出无限的遐想来,若是她参选了,此时就已经有了封号,名正言顺是太子嫔了。
甘氏对着女儿垂泪,却到底不忍心告诉她,太子送了宫灯来,却不是送给她的,拉了女儿哭道:“赶紧把你这些想头抛了去,你这是要往死路上迈啊。”
宋之湄哪里肯听,反对着母亲皱起眉头来:“娘难道不指望着我好,我往后再也不会差人一等,出去再不会看人眼色,这家里头,我才是有造化的那一个。”红了一双眼儿,把甘氏推出门外,关上门痛哭一场,怎么也不明白,娘怎么就变了个样。
甘氏比叶氏还更煎熬些,宋之湄是她亲生的,宋老太爷宋老太太百般替余容想法子,可却对宋之湄不闻不问,她心里一天比一天更害怕,去求老太太,老太太反而叹口气:“等余容的事了了,再看罢。”
甘氏倒是希望余容能进宫的,她进了宫,就没女儿什么事了。可她再不知外头的事务,却跟老太太处了这么些年,她的意思很明了,余容是再不能进宫了。
叶氏带着余容出门,甘氏在屋里头拜菩萨,让菩萨保佑这亲事不成,一念一拜,给菩萨磕了百来个头,又是肯终生茹素,又是肯重塑金身,从早上念到傍晚,其心赤诚,可菩萨却没听她的,叶氏才一回来,就着人往栖霞寺合八字去了。
余容的眼睛敷了一日,又拿玉容膏厚厚敷在脸上一夜,早上起来肤白如雪,既是探病,自然不能穿得太艳,素衣淡衫,胸前挂一把金璎珞,跟妹妹两个都作寻常打扮,坐着小轿往纪家去。
纪夫人早早就派了姑姑在门前等着,叶氏下轿,那姑姑迎上来,笑一声:“真个巧了,沈夫人也来探望我们太太,今儿到热闹。”
叶氏笑一声,身后跟着余容泽芝,泽芝轻轻扯扯余容的衣袖,余容弯一弯嘴角,自觉浑身上下无一无不妥当了,心还止不住的发颤。
既是相看,纪夫人把人请到后好头的三面亭里,摆了花点心,下了竹帘子,看水池子里养的那一缸缸荷花,将要到观莲节,荷花亭亭出水,剪下两支开得盛的,插在瓶中赏玩。
白氏已经坐得会子,一见回廊上来人了,身子微微斜了去看,纪夫人笑一声:“你也太着急了些,那个个子高的就是了。”
白氏嗔她一眼:“你保的大媒,我可不得看看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说话间已经进来了,叶氏走在前头,这个年岁还风致楚楚,后头跟着两个安静的姑娘,沈夫人赶紧立起来见礼。
纪夫人道:“倒赶了个巧,怪道今儿一早喜鹊叫个不住。”她还靠在竹编躺椅上,余容泽芝给她行了礼,坐到一边,丫头们拿烧玻璃的壶泡了一朵半开的荷花。
荷花里头裹了茶叶,一人饮得一杯,白氏借着托茶盏打量余容,越是看越是喜欢,余容打小是宋老太太养大的,既是老太太带的,自然桩桩件件都比照着规矩来,喝水吃饭,是从会举杯起就学起来的,教养了这许多年,早就刻在骨子里。
沈夫人自家是个爽利性子,便不爱那扭捏的人,来都来了,小娘子哪会不知这是相看,余容却端正正坐着,见她的目光扫过去,便也含笑冲她示意,这么一看,就是个当家主母的料子了。
叶氏也打量得这位沈夫人,光看笑起来的模样,便知道她在家里是说一不二的人物,再听她开口爽朗,原来欠着的那几分,也补足了,只不知道沈家这个儿郎会不会同赵士谦似的,赵三太太倒是个好的,可那个儿子却着实提不起来。
石桂几个就跟在叶氏身边侍候,捧茶递巾拿香帕,她跟石菊还轮着打扇,屋里有搁了冰盆,又在水边,倒有些凉意,沈夫人畏热,不一时就出了汗,从袖兜里掏出帕子来抹汗。
丫头送了凉糕上来,沈夫人用了一块,看余容泽芝两个倒不似寻常见的那些闺秀,手里捏着勺子,舀一勺分三口吃,问她什么,她也能说上两句,沈夫人有意无意问问家事,竟也能说得上来,心里便有了九分满意,何况吴家还肯保这个媒呢。
她看得中意了,还不知别个中意不中意自家儿子,既是相看,也没有男家看女家,女家不看男家的道理,她一早带着儿子过门,纪夫人让儿子同他一道,到了时候过来请安。
山水廊上远远有人过来,打头的自是纪夫人的儿子,立在一边的是沈夫人的小儿子,行到水阁外,在帘子外头行了礼,学问不说,先看模样是不是个端正的。
余容臊得连脸都不敢抬起来,反是泽芝瞪大眼儿,替姐姐看得分明,门帘儿两边是竹帘,当中一块为着透光用的是细纱,轻薄薄的料子,也能瞧见眼睛眉毛。
纪子升自家立在竹帘处,反把沈家儿郎推出站到细纱前,少年郎涨得满面通红,也不知道里头两位小娘子哪一位是要相看的,还记着亲娘的话,立得四平八稳,肩平腰直,目光垂下去,脸端正着,泽芝一看,心里替姐姐松一口气。
沈夫人这便告辞,她心里是满意的,可小儿子才过了童生试,将要考秀才,跟太傅家的女儿议亲,差是差着些了,还得看看宋家满不满意。
沈夫人告辞即走,出门的时候悄摸冲九红点点头,九红解意,添了一道衬心糖来,一见这个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余容红着面颊拉了妹妹出去更衣,纪夫人问叶氏道:“你定夺吧,差得是有些远,可这家子人品我是能打保票的。”
叶氏拍了板:“沈夫人虽未深交,可目光清明看人极正,我这心事也放下一半,咱们把该办的事儿办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坐的出租车
师傅超级爱唱歌
放自己录的盘给我听
从邓丽君毛阿敏到林俊杰李健
简直太潮了
所以说,有个爱好,生活更多姿多彩啊~~~
谢谢地雷票,爱你们么么哒
南瓜木鱼扔了1个地雷
青藤秀木扔了1个地雷
青藤秀木扔了1个地雷
石敢当扔了1个深水鱼雷
雷雷扔了1个地雷
Nano扔了1个地雷
ruri扔了1个地雷
☆、第183章 谢媒
六十二四观莲节的这一日,栖霞寺里合完的八字送了出来,纪夫人跟吴夫人两个保媒,宋家一家送去十八只酱蹄膀两坛子谢媒酒,这媒就算作定了。
这时节没处寻大雁,沈家就送了一块鹿皮来,也算得是全了礼数,合过八字换过瘐帖,纳采纳吉一过,婚事就算定了。
这事儿太子还未知晓时,皇后便先知道了,吴夫人进宫看姐姐,皇后娘娘自然要问到妹妹病情,两人一处坐着吃茶,皇后问得一声:“六妹妹病可好些了?这些日子没见她,到有些想她了。”
“我看她气色好了许多,怕是成就一段姻缘,心里高兴的缘故。”吴夫人说得这句,皇后自然要问:“她不是病着,怎么还替人说起媒来了。”
吴夫人笑一回:“就是她病着,早年间六妹夫在蜀地为官时的同僚回来述职,打听着六妹妹身子不好,便来看她,可巧宋家的姑娘跟着母亲也来探病,两下里看着衬头,就要结亲呢。”
这自然是喜事,皇后一听微微一笑:“怪道她身子好许多了,我看这病,一半也是因着苦夏,我记着她在家时,就是怕热的。”
“可不是,就是看她这样高兴,我也凑了一份。”吴夫人笑盈盈道:“收她十八只蹄膀,两坛子谢媒酒。”
皇后自知纪夫人这病的根由是什么,她自家也是一样,那一个出去的也是儿子,怎么不惦记,再没成想,当了一辈子姐妹,竟有一日能当儿女亲家。
皇后心里自也明白长子求娶的事儿透着荒唐,二儿子还想在身边多留两年,给他娶了王妃,生下孩子来,再让他往藩地去。
祖制便是藩王非召不可入京,这一去,只怕就再没有见的时候了,心里自然是伤心的,哭过一回,还病了两日,一个儿子已经走了,余下这两个,总不能再失和。
晗哥儿打小身子就弱,当了哥哥也是高兴的,可看着弟弟能拉弓跑马,他还是风一吹就要病上一场,日头盛了便得中暑气,心里怎么好受。
一样是围猎,睿王箭箭不走空,年年父亲开弓之后,头一个中猎物的都是他,小时候只当是玩闹,越是年岁大了,这些越成了过不去的坎。
太子在母亲身边自来都是弱的,一年三百六十日,有个三四十日说身上舒坦,就已经是孝敬了,纵后头再有了两个儿子,这头一个还是心头宝,越觉着亏欠着他,越是得补给他多些。
哪知道竟把他越养越任性了,皇后叹一口气,对着这个妹妹到底说上一句:“这个孩子,到底是太任性了。”
吴夫人笑一笑,拉了姐姐的手:“等再大些就好了,大婚之后,有了孩子才成人呢。”心头却不住忧虑,圣人早早就立了太子,开蒙之后就入阁读书,跟着这么些人竟还没能学得聪明些。
头生子总是更得宠爱,何况皇后当年久无身孕,吃了多少哑巴亏,好容易生下个儿子来,于是她莫大的安慰,也就因着这份安慰,对这个儿子更是寄予厚望,又因着夺嫡凶险,这个哥儿生下来就身子不好,这才宠着爱着捧着护着,一直到今天。
树都已经长歪了,再想板正可不容易,吴夫人笑着饮一口茶,越发打定了主意要把儿子送去见识见识,东西是郑家那位先人留下来的,也该着郑家的子孙走这一回。
太子大婚虽是在明年,如今也得尽早预备起来了,吴夫人听着皇后说了许多琐事,看她眼中略带倦意,劝她道:“这些事自有礼部去办,娘娘何必事事过问,劳心费神。”
皇后却摇摇头:“我只盼着他好,还怕什么辛苦,成了婚能长大些,才好呢。”外头宫人送了鲜莲子来,吴夫人一见便笑:“还说他任性,这每日一碗的鲜莲子,可不是他亲手挑的。”
皇后听了心里高兴,嘴角微微一翘,还半带着埋怨:“他要是真个长成了,才是孝敬我呢。”吴夫人坐陪着说了许多话,直到出了宫坐上车,这才歪在车壁上皱了眉头,往后这些事,还不知道怎么了局。
余容定下亲事,沈大人沈夫人两个带着儿子上门拜会,宋老太太送信给宋老太爷时,他便把沈大人的卷宗调了出来,知道家底不厚,也就是这样的人家,结亲了反倒没顾虑,不似大家子千丝万缕,扯不清的亲眷关系。
沈大人原就要补知州,官阶虽是升了,却是属州的知州,宋老太爷看他官声不错,在任时也是办过几桩事的,拿出品评来,便从属州换成了直隶,两个品阶相同官位相同,手上握着的权柄却再不一样。
宋老太爷指了图录:“我看你十来年就在这块打圈,想必事务是极熟悉的。”指尖点一点,吏部定下的地方透露给了沈大人。
沈大人这许多年难有寸进,倒不是官当得不好,不会交际,实是上头无人,他家里原来不过是开豆腐坊的,不出五服的亲戚连个读书人都无,考上了举人出来当官,总比进士差着一层,怎么也升不上去。
凭他当官多年,办事仔细官声优良,也还得给补的进士让出缺来,这回扬眉吐气,虽是沾着宋家的光,可自问并不差些甚,也知道是替宋家顶了雷,两边甘愿。
余容屋里一箱箱的抬进缎子来,媒人还送了一张纸来,上头写着婆母白氏的衣裳尺寸,余容得替沈夫人做一套衣裳。
这事儿若是缓着办,这会儿怎么也差不多得了,两家自纳采开始,小娘子就先开始做起来,这会儿纳吉都过了,她才刚落手,怎么不急。
这桩亲事是叶氏替她想了法子才落定的,余容自知若不是沈家,她就得进宫去,叶氏着人送了料子来,还告诉余容;“沈家是差着些,可你委屈,老太太都是知道的,落着实惠,比要个虚名好得多。”
姚姨娘已经替叶氏跪起经来,屋里请了菩萨,晨昏一柱香,又把私房全掏出来给余容:“那家底是差着些,你过去了,也万不能一气儿就全贴补出来,细水长流才是道理。”
余容哪会不明白这个,做了点心炖了汤去谢叶氏:“母亲说的我都明白,心里再不会起不平之意,这事儿得来不易,我自会好好珍惜。”
余容的事定下了,宋家给下人发赏,老太太有意补给余容的,既有喜事,给丫头婆子一人做一身新衣,还多发了一个月的月钱。
她这口气打赵三太太那会儿就憋着,好容易叹出来,捡点了箱子给余容添东西,还告诉余容,沈家要去的是北直隶,大兴府的知州:“你干娘还在那儿呢,你多走动走动也好。”
老太太这是看顾她,也是看顾娘家,余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我必去拜会的。”还由叶氏出面,只等着沈家上任了,就把信给送过去。
赵家也是这许多年的地头蛇了,沈大人去了总得跟当地的富户宴饮,正好赵家能挑这个头,老太太越发得给余容作脸,把年轻时候戴的一顶冠子给了她,金子打得金枝模样,里头一块块宝石虽不大,嵌工却极精美,拿出去也很能看了。
紫楼回来就要请石桂的东道,她手上也替余容做着绣活,沈家人口简单,可也是有大姑子大伯的,给婆母做了一身,也给大姑子做一身,一并送了去,全了礼数。
石桂反带了鲜鱼鲊西瓜杏子来:“这会儿正是忙的时候,等得闲了,再请我就是了。”紫楼说什么也不肯,满面都是喜意,院子里人人喜气洋洋的,恨不得碰面就念一声佛,拉了石桂的手:“我念着妹妹的好,必得立时还了,我才心安呢,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请你吃面。”
置了酒菜,知道石桂猫舌头最怕烫,请她吃冷泉面,虽是吃面,却有十七八样浇头,做得细致,菊花鲊,鲜鱼脍,虾丸子,小黄鱼,鲜蛤蜊,酥炸小螃蟹,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都有了,一样样在院子里头的石桌上,石桂看了直乍舌头:“这哪里是吃面,分明就是吃宴席呢。”
这一顿是余容拿的银子,不独请了石桂,把春燕几个都请了来,说是吃面,又端了热菜上来,松风水阁这许多年头一回吃大荤,又炖了雪耳汤给她们下火,几个都吃得有了醉意,这才回去。
夏日里白天热,夜风一吹还有些冷,石菊提着灯笼,淡竹倒是个胆子小的,挨着石桂,只肯走回廊,不肯往假山洞子里头钻。
石桂掐掐她的脸:“原来是只纸老虎,平日里嘴巴叫得响,这会儿倒没胆子了?”院子里头树荫花影,又有虫鸟夜鸣,她紧紧挽了石桂的胳膊:“我夜里瞧不清楚,这一团团的黑影,这才有些害怕。”
五六个人她才好些,靠近鸳鸯馆,这才松一口气,进了屋一躺,这才说起来:“二姑娘的事儿定了,这下子可该轮着大姑娘了吧。”
余容的亲事落定了,可那两盏宫灯却还在宋家手里,太子那儿虽得看两位姨母的脸面,心里却必然不好受,欠了他一桩,就得再倍还过去。
老太爷老太太早前思量好了,芍药宫灯送了来,这意味说明白也明白,说含混也含混,不如就装糊涂,只当太子看中的是宋之湄,留得她在家,那头不开口,宋家也不会上赶着。
宋之湄这下子也不能说亲,甘氏如今倒是自请回乡了,老太太盯着她看一回,阖阖眼儿:“如今你是想走,也走不了了。”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想吃五花肉
其实我已经吃了两天五花肉了
嘤了个唧
收藏一下贝,我长得挺可爱的
☆、第184章 着魔
甘氏头上的伤本来就难好,她撞的时候是真替女儿觉着委屈,觉得老太太不公,可此时对着宋老太太却半个字儿也说不出来了,女儿惹了这样大的祸事,再不是她求一求跪一跪就能烟消云散的。
老太太看她人瘦了一圈,面颊凹陷眉头深锁,只挥一挥手:“回乡是再别想了,也不必这么日日关着她,这祸是她闯下的,再没有别个替她扛的道理。”
甘氏进又进不得,退也退不得,此时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帕子湿了又干,干了再湿,悔青了肠子也无用,回去就给女儿开了锁,让玲珑秋月两个侍候着她,吩咐开门的婆子,不许往东院里去,还怕女儿听见什么,一时承受不住。
哪知道宋之湄还只道甘氏是想通了,既不让她去东院,她便也不去,连着宋老太太那儿都不再想着献殷勤送那一碗豆浆燕窝粥了。
反是甘氏有苦说不出,看女儿一日比一日松快,学着陈湘宁信里告诉她的那样描眉画眼,十只手指头染得豆蔻红,还想起来要拿羊奶洗浴。
甘氏胸中这口气怎么也吐不出来,这时候才知道自食苦果是个什么意思,一口下去苦透心肝,譬如泡了黄连汁,想不依她罢,进了宫只怕这辈子都没有再见的时候,心里一万个想头,末了还是依了女儿。
甘氏只盼着太子想不起来,带着女儿回乡去,哪怕那会儿年岁大了,也总能寻个人家嫁出去,多给她些陪嫁,叫她吃穿不愁,再不发那富贵梦。
甘氏原来再看不惯老太太跟叶氏两个见天的拜佛念经,此时求人无用,除了拜菩萨别无他法,往栖霞寺请了菩萨来,在屋里头也设了小佛堂,学着念经,往那黄纸上头点朱砂点儿。
这些年她跟着老太太不知拜了多少回菩萨仙人,逢年逢节不必说,一年四季十二月,哪个月份没有菩萨的生辰,宋家大大小小也不知打了多少回的醮办了多少回的法事。
那会儿她没一回真心,当着老太太跪下去,心里想的有好有坏,好的求着自家多福,坏的就是求着别个短寿,到了这会儿才想碰上莫不就是报应,菩萨听的多了,这才惩治她的。
甘氏怎么也想不明白,女儿是她打小抱大的,心肝肉一样的捧在手里,就怕老太太要把她抢了去养活,怎么越是长大,越不懂道理了。
宋之湄不必往宋老太太那儿晨昏定省,乐得自在,也不必再去看两个妹妹的脸色,更不必往叶氏跟前伏低作小叫伯娘,她便越发“没规矩”了。
可着院子去摘花,泡了花露漱口用,听说宫里头是吃羊乳饼子的,她最怕这个味儿膻,此时也学着吃起来,这时节哪里还有羊奶,打发了人去买来,味儿都变了,原来她不曾想着进宫,此时笃定自个儿是必要进宫去的,又磨着甘氏替她请个嬷嬷回家来。
“就跟叶文心那会儿请的裴姑姑一样,我总得知道知道宫里头的吃穿用,怎么问安怎么行礼才好。”这些个该知道的,她一样都不知,那两个太子嫔太子婕妤也有嬷嬷教导,她若是这上头露了怯,进了宫可不给人压在底下了。
宋之湄自觉委屈了这许多年,好容易眼前有条青云路了,怎么也得走得更宽些,哪知道原来样样依着她的甘氏,忽的竟严厉起来,听她说这些,便让玲珑秋月带了她出去,就是不肯答应给她请一个嬷嬷。
甘氏不肯,老太太却先想着了:“她这么进宫,就是给人当活靶子垫脚石的,真个办了蠢事叫人算计了去,面上总不好看,依着我看,还是给她请个嬷嬷来,总要让她知些进退。”
甘氏当即就要淌泪,老太太无力挥挥手:“你去罢,告诉她好好守着规矩,学这些,是为了她好。”不去自然好,去了也不能似她现在这模样,宫里头哪个不是人精,她这样的,太子肯看顾她也还罢了,但凡不肯看顾,情状怎么会好。
甘氏的眼泪都流干了,心里再难受,眼睛也干涩着淌出不泪来,她把这个告诉女儿,宋之湄扬了眉毛:“娘可瞧见了,这会儿便是她们巴结咱们了。”
叶文心请来的嬷嬷,她不过是想跟着听一听,叶家就百般不愿意,连那些个丫头都在她跟前弄鬼,她一背转身子,就能说话讥讽编排她,还当叶文心真能飞上枝头成凤凰,还不是一样没能进宫。
甘氏眼睁睁看着女儿性子越来越右,她兴致越是高,就越是不敢告诉她太子属意的是余容,反是宋之湄,遣了丫头打听出余容定了亲。
秋月玲珑是甘氏补给她的人,她先是处处挑刺,想把白露水晶换回来,眼见得调回来无望,心里也没忘了这两个丫头,她还写信问过陈湘宁,绕了弯子问她,她往后进宫是不是不能带着自家的丫头,身边全得换过宫人。
陈湘宁贴身的丫头早早就跟着嬷嬷们学起规矩来了,身边用惯了的人,不能就这么换了去,怕她一时不顺手。
宋之湄打的也是这个主意,只要她进宫的时候非得带着水晶白露,甘氏还得把她们从乡下调回来。
甘氏听见女儿这样说,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原来是老太太月月做佛事,如今她也是一样,到外头使了多少香油银子,求着女儿不必入宫去。
反是银凤眼看甘氏生生瘦下去,这一个月间憔悴得多,想了好几日,喂甘氏吃药的时候说:“太太若是真不想叫姑娘进宫,只说姑娘病了,宫门难道还能抬着人进不成。”
这样的话原来她是再不敢说的,甘氏宝贝一双儿女,实是看得比自个儿要重得多,她一向俱怕甘氏,这时说了,还怕挨打,缩了身子立到一边去。
哪知道甘氏竟赏了她,给了她一对儿银灯笼的耳坠子,这事儿兜头砸下来,她身边一个能商量的人都没有,竟没想到这一出。
她心里有了主意,人倒精神起来了,想着请个嬷嬷来教教规矩也好,往后不入宫,这些对女儿也有用,说不准她听的多的,就能明白了。
老太太说请嬷嬷,第二日就把人领到了西院,这也是她早早就想好了的,接着太子的宫灯,问明白了当时见的是宋之湄,立时就请了人来教导规矩,便是太子也不能说宋家不诚心。
宋之湄是从没有过的用功,走坐站吃饭说话,一样样都跟着学起来,既是老太太送来的人,她便派了玲珑去谢,说是功课繁忙,请伯祖母体谅。
当着叶氏跟余容泽芝的面儿,宋老太太听了不怒反笑,冲玲珑点点头:“知道了,回去让你们姑娘安心学规矩,往后总有大用场。”人还没进宫,倒轻狂起来了,怎么不引得人发笑。
余容低下头去,老太太笑看她一眼:“知道你这一向不得闲,赶紧去罢,我这儿不必你侍候,先把你该办的事儿办起来。”
余容面上一红,起身行了礼,连泽芝也一道回去,替她打下手,绣衣襟上的缠枝纹,这身衣裳是预备着送给沈夫人的,余容自知她亲事定得急,哪一家子议亲,没个半年十月的,偏偏她几日里头作定下来,沈家也不定知道是为着甚。
余容想得明白,换作是她,等知道了心里也不好受,叶氏还特把她叫过去:“这家子确是低了些,可你进门也一样是媳妇,万不能在婆母跟前拿大,往后沈家就在大兴府,老太太也是费了心思的。”
怕她出了嫁就没娘家人撑腰,有赵家在,总算有一门亲戚,万一有事,总能替她撑腰,余容心头感激,家里虽是避祸,也没想着把她随意发嫁了,对着沈家更不敢怠慢,沈夫人的一双鞋子精工细做,做成金陵时兴的模样,云头上拿金线勾绣了瑞兽花鸟。
沈夫人拿出来在手上翻看个不住,还显摆给丈夫看:“你看看,这活计,可思要有一半儿,当初绣嫁妆也不必请人代劳了。”
“你又知道这不是叫人代劳的?”沈大人被妻子瞪上一眼,转身就要提壶去给她倒洗脚水,沈夫人喝住他:“你这是作甚!这鞋子我得留着,到成礼的那一日穿。”
沈家也知道宋家急着嫁女是为甚,沈夫人为了这个还不痛快了两天,反是沈大人劝了她:“有甚不好,圣人春秋鼎盛,宋家这般行事,正合了圣人的意。”
沈夫人到底觉着自家叫算计了,可纪夫人也没逼迫她,她当日就要拍板的,倒是纪夫人劝她回来商量商量,这个商量就是给沈家退路,都已经答应了,便不想着当中吃了亏,单只看好的地方。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64页 / 共129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