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就更古怪了,不论是从甜水镇还是从金陵城,到穗州来都是山长水远,家里的老人怎么能放心,哪知道宋荫堂下一句更是叫人惊奇:“祖父致仕了。”
叶文心只当是叶家事发,带累了宋家,脸色煞白,宋荫堂看她站都站不住,赶紧退开一步,让石桂扶着她在玫瑰椅上坐下。
叶文心揪着襟口,半天才道:“是,是什么事?”心口怦怦跳个不停,就怕是弟弟的事被发觉了,心里已经打算起来,收拾了东西让叶文澜先躲到西人堂去,再不济跟着船只出海,要是拿着了,就是逃犯,似这样的断不能留下性命了。
宋荫堂却有些难以启齿:“同你们不相干,祖父祖母一并回乡去了,婶娘跟二弟两个也回了乡。”叶文心若有所悟,只提到宋敬堂跟甘氏,那宋之湄呢?还有泽芝呢?
宋荫堂眉头深锁,却不再多说,叶文心看过一眼,石桂赶紧退下去,守在门边等叶文澜从西人堂回来,又让厨房里备下饭食,一家子人都回了乡,那原来那些丫头们呢?
葡萄淡竹石菊几个能不能跟着回乡去?她们三个都算是宋荫堂院里的,本来宋荫堂就不在金陵,无人护着也不知道会不会发卖了她们。
石菊且还好些,她手上管着叶氏的帐册,葡萄淡竹又怎么办,大户人家要回乡,得用的丫头带上,用不上的就地卖掉,宋家这样的人家,却是轻易不卖人的,可这倒像是遭了难。
石桂心神不定,里头的叶文心也是一样,宋荫堂虽跟她说不关叶家事,她倒底放心不下,问道:“到底是甚样事体,让老太太老太爷这样急忙回乡?”
宋荫堂蹙蹙眉头,这事儿不能跟叶文心一个未婚的姑娘说,只挑了桩喜事道:“泽芝订了定,老太太作的主,就在家乡,隔两条街,就是出了嫁,也有人照应着。”
泽芝三年孝未过,可原来听说是在金陵城里说亲事的,宋家这样的门第,庶出年纪大些,嫁进翰林人家也不难,何况泽芝识文断字,管事上头差些,带着管事嬷嬷出门子便是。
叶文心百思不解,外头叶文澜回来了,看见宋荫堂叫了一声表兄,看姐姐面色凝重,只当事发,叶文心是赎出来的,只户籍上难看些罢了,他的身份却是完全作假,顶着叶文澜名头那个人,走到漳州就说死了,世上是再没有叶文澜这人的。
姐弟两个一齐变色,宋荫堂想瞒也瞒不住了,咬牙说道:“大妹妹,大妹妹怀了胎,进宫去了。”
☆、第302章 阳错
叶文心同叶文澜两个面面相觑,好半日不曾回过神来,再怎么也想不到竟是因着这个让宋老太爷回了乡下。
叶文心蹙了眉头,她一个未婚的姑娘家不好开口细问,可她们是二月里走的,这会儿才进五月,宋之湄二月里还在宋家,怎么就能怀了胎。
宋荫堂也不能细说,详细的他也不并不知晓,只知道有天忽的接着信,说老太爷病势沉重,连老太太都不好了,说要回乡养病,匆忙忙从金陵回到甜水。
宋敬堂跟甘氏一并跟着回来了,宋荫堂到码头去等,等来的却是一只快船,也只有一条快船,只带了几个人,几箱子寻常用物,说是说老太爷病了,起不来身晕沉沉送进车里的却是甘氏。
宋荫堂心知有异,宋敬堂是预备着出仕的,怎么会这时节回来,甘氏也是一样,他离开金陵的时候,二房人人都好好的,还曾接着信,说宋敬堂要娶金赛兰了,亲事定在八月里,家里已经预备着办喜事,还让宋荫堂回去观礼。
酒是吃不得的,礼却能看,到底是兄长,弟弟娶亲避不过去,宋荫堂还没回信,人就已经全回来了。
老太太老太爷看着气色很坏,泽芝也瘦了一圈,一家子人下了船,宋荫堂又往船上望去,问得一声:“大妹妹呢?”
甘氏宋敬堂都回来了,宋之湄也不会独个留在金陵,哪知道他不问便罢了,一问之下泽芝不住冲他摇头,他跟两个妹妹都很熟悉,一看泽芝脸色就知道出了大事,再看向宋敬堂只看见他阖了阖眼儿,半晌叹一口气。
宋荫堂还当是宋之湄病发了,甘氏遮遮掩掩的带了儿女上京来,一半是为着给宋之湄治病,自从回了甜水,她一日比一日沉默,甘氏先还当她是想通了,心里明白过来了,不住的念佛磕头,菩萨保佑,折了她的寿数也愿意。
一家子在甜水的日子过得安宁,甘氏又得收拾被大水冲坏的房舍,又要侍奉四个老人,看见女儿安安分分的做针线,也帮着一起理家事,还知道给老人侍疾,越发当她是好了。
若不是死了丈夫,女儿也能说亲,虽耽搁上两年本地的儿郎也多有守孝的,慢慢寻访个好人家,女儿嫁过去,日子过得舒心比什么都好。
便是这一疏忽,到论起婚嫁来,甘氏才知道她哪里是好了,半点也没忘,心都凉了半截,知道女儿这是发了癔症,还想着在甜水说亲,这名声可不能传出去,这才带她回京城来看病。
师婆也有说她这是失魂症的,看着办事说话都是好的,一触着病由立时就呆木木的,哪个地方走了魂的,哪个地方去喊回来。
还能是在哪里走了魂,甘氏一双眼睛哭肿了,带着女儿上京来,这话还不敢说给老太太听,怕他们真把女儿送到姑子庙里去,焦头烂额,要不然怎么也不会让金赛兰跟着上了京。
甘氏心里的苦楚没处去说,哪知道宋之湄回了金陵,人竟慢慢活泛起来,甘氏又怕她在家里露出什么来,正逢着叶氏的丧事,带她到乡间田庄去住,不曾想太子竟在长公主的庄子上住着。
太子的病过了年关竟慢慢好起来,圣人本来对他诸多不满的,病过这大半年,原来计较的也不计较了,何况宋之湄还怀了身孕。
宋老太爷一口气差点儿没提上来,这回倒是真的病了,一家子人坐船回来,金陵城宅子里的东西都没收拾好,只留下两个管事的。
老太爷最信任的高升送了叶文心到穗州来,若是早有打算,也不会这时候把高升派出来,老太太只带了贴身的几个丫头,宋家的事还没理干净,急急忙忙上了折子给圣人,说宋老太爷眼看着要不行了,只求能归故里养病。
圣人这回竟答应了他,不独答应了,还赐下许多金银来,一家子急急忙忙的回去甜水镇,宋荫堂接着信的时候,船都已经快到了。
宋荫堂厚道不再多说,叶文心也不能细问,这事儿便含混过去,未婚先孕是桩丑事,怀的是皇家子嗣就又不一样,虽不想再问了,到底还是问:“是进了东宫?”
宋荫堂点一点头:“大妹妹在家心里总不畅快,婶娘带着她到庄子上散心。”宋家在京郊不独叶文心住的那一间院落。
那儿是因着幽静,宋老太爷才会让叶文心住在里,后边还有个庄子,靠近了长公主的庄院,那头一片儿连着山,又能打猎,还能泡温泉。
叶文心蹙蹙眉头,抿了唇许久不曾开口,反是叶文澜问道:“表兄此来,是暂居还是长住?”暂居许是还想着当官走仕途,若是长住,那就是真的放下朝堂事了。
宋之湄怀了胎,太子如今只有三位公主,若是生下儿子来,宋家再没有躲避的道理,只会更上一层要,可宋老太爷自觉颜面大失,污了清白名声,哪里还肯占这样的好处,只觉着门生旧故都要背后戳他的脊梁骨。
宋之湄东窗事发之时,叶文心几个行船快到穗州,这才不知情,宋老太爷还把宋荫堂叫到病床前:“咱们家再不能做欺心事。”若是生了女儿,宋荫堂也还有回去的一天,若是生了儿子,还不如就当个田舍翁。
几个人都不再说话,叶文心留下弟弟招呼宋荫堂,自家往前头去,看看屋里的东西置办好了没有,才走到门边,就看见石桂点了艾草熏蚊子。
穗州天热,蛇虫极多,只怕宋荫堂睡不习惯,看见叶文心来了,笑一声:“大少爷过来可是长住的?”
叶文心也不瞒她,把宋之湄的事说给石桂听,石桂本来捂着口鼻熏墙角床边,听见这话猛吸一口气,呛着了烟,又是流泪又是咳嗽,好容易才止住了,目瞪口呆道:“大姑娘……当真……”
一家子都避到乡下去了,哪里还能有假,石桂蹙了眉:“老太爷想的是容易,甩手不干了,二少爷跟二太太怎么能肯?”
到底是亲生女,宋敬堂跟宋之湄又是一母同胞的兄妹,宋之湄真的进了宫,往后怎么也脱不得干系的。
“我听表哥说,如今她已经是太子嫔了。”还是太子妃抬举的她,宫外有孕接进宫来,到底叫人耻笑,可太子妃非但不妒,还替她谋下这个封号来,一下子就是太子嫔,比两位生育了孩子的还更有体面。
太子妃人前人后都带着她,又说闺中就有情谊在,想必是菩萨看她们两个要好,因果玄妙,天底下的事果然是堪不破其中奥妙的。
石桂一听这话便知道宋之湄在宫中的境况是绝计不会好过的了,不论太子妃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是把她架在火上烤。
叶文心看石桂也皱了眉,知道她想明白了其中关窍,她同宋之湄相识一场,两个虽性情脾气不相投,也还是指望着她好,哪知道会是这么个境遇。
“怎么有光明大道不肯走,非得钻进那九重宫阙去?”叶文心怎么也不能明白宋之湄想的什么,石桂却道:“姑娘想的是高处不胜寒,大姑娘想的又不一样,人各有志,只带累了一家子。”
宋家一走,留下宋之湄一个在宫里无依无靠,只怕她心里恨意更深,往后的路也更难走,太子妃既把她架了起来,她除了抱住太子妃,再没有旁的路能走,若是生下公主还好些,太子妃便为着全自己的脸面,也得善待她几分,不论里子如何,面子总得做足了,若是生下儿子,宋家又再无人在朝为官,宋之湄的处境也不知会如何。
叶文心摇一摇头:“纵她有青云志,这青云路也不好走。”想起宋之湄,还是那个掐尖的小姑娘,后来再未见过,如今再听好似隔世。
石桂也不过跟着叹上一声,两个除开在这屋里说上一说,也不能左右分毫,路是她自己选的,怎么走也端看她自家,宋老太爷急急搬回去,便是有福不享,有难也不当了。
石桂熏了屋子,叶文心铺上床铺,点起油灯来,厨房里的菜也上了桌,他们几个都在守孝,石桂还回去跟秋娘一道用饭,喜子头一天上学,回来了就跟在秋娘身后,他比别个差许多,启蒙的书都有好些不记着了。
六岁的时候读了半年书,跟着就受了灾,如今已经十岁了,哪里还能记得多少,石桂给他补上些,还是差许多,头一天先生考他,他十句里只能答出来一半,喜子发了犟脾气,捧着书立在墙角念了许多回,就跟他练打拳似的,一拳出不好,就一直打,打到好为止。
石桂看他念的满头是汗,绞了巾子替他擦脸,让他先吃饭,他板了一张脸,紧紧皱着眉头,飞快扒拉了碗里的饭,又捧着书往墙角去了。
他读书自来没这么用功过,石桂有些纳罕:“这是怎的了?可是先生罚他了?”石桂知道私塾里的先生都用戒尺罚人,可喜子手上脸上都没被打过的样子。
秋娘手上还拿着筷子,给石桂挟了一筷子麻油鸡,是专为着庆祝头天生意好,才特意去买来的,留了鸡腿给石桂,一面说着快吃一面笑起来:“原来在家就是这样,晓得束修筹措不容易,这才加倍用功呢。”
☆、第303章 野心
宋之湄以后如何,自有宋家一干人去烦恼,石桂挂心的只有葡萄淡竹几个,宋之湄怀孕进宫,对宋老太爷来说是家门不幸,若是他有意送孙女进宫,也不会给孙女们报了免选,闹出这样的事来,他不病还能如何。
葡萄淡竹都是宋荫堂屋侍候的,石菊手上还管着帐目,宋家退回乡下,也不必这许多人侍候,按着老太太性子想一回,动谁屋里的都不会动宋荫堂屋里的丫头。
也不知道郑婆子是不是被发卖了,她不过是个不得宠姨娘房里的烧灶的,真个回了老宅,小院里连小厨房都没有,也只老太太能开小灶,郑婆子的差事丢了,女儿女婿又扶不上台面,要发卖就是发卖这样的下人。
这会儿还不会大肆卖人,若是宋之湄生下儿子来,只怕老太爷就得清一清宅院,做个再不回京的意思来。
宋之湄既是宋家弃之不顾的,太子也不会再多看重她,太子妃要拿捏起她来,只消动动眉头,自有人替她出手,此时不动,也就是因着她怀了胎。
太子子嗣不丰,东宫里寻常宫人若得了临幸,太子妃也要叫太监记下日子,到下月来红之前,一干事体都不必做,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宋之湄进宫这时,肚里的孩子都有两月了,虽是把她架在火上烤,可从皇后到太子,一句不是都不曾说过太子妃,此时已成僵局,一朝分娩才是变数。
石桂写了信寄回去,说明是寄给石菊的,只是此时送信很慢,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才能收到,搁下笔吁一口气,得亏得离了宋家,这些事同她再没干系。
石桂拿了算盘出来,帐册上记的一笔笔开销再对一回帐,头一天开张,也没甚个能算的,可她看着这上面的数字,就是觉着心安。
算过帐,再盘点起明儿要做的菜,肉是一早上送来的,菜蔬也是一样,今天的菜用的一点不剩,明儿还多加了些,菜钱是不愁了,广告招牌却得早早做出来,弄个四方方的竹制灯笼,四面都糊上纸,写上石记竹筒饭,就按在车上,夜里让大发点起灯来去送饭。
金陵城家家铺子出外都挂幡子,画的什么就是卖什么的,针线铺子外头挂荷包,米面铺子外头挂一个量斗,尚书巷子里头倒没叫卖的,可看货郎担上却也替各家发单子,上头印些什么,哪条街哪一家写得明明白白。
石桂一手撑了头,发这样的单子很是寻常,金陵还少些,多还是人画的,画上一张一文钱,在穗州又不一样,因着印厂开的多,小商铺去印广告单子也容易,石桂便想开个版子印上百来张。
先时也不能印得多,既是新开的店,自然要有优惠,凭着单子免费到码头来领一份盖饭,
再没比免费更叫人高兴的事。
版刻墨印出来的,也不会有人盗取,一天发出去二三十张,总有人来领,这样一份盖饭价钱公道味道又好,也有家里宽裕的妇人,就往脚店里去买吃食,一样是买吃食,石记竹筒饭怎么就不能买了。
印出来的单子就让喜子去发,他上学的那条街上也有好几家私塾,一条街上多是民居,识字的人也更多些,这些单子发出去,不愁无人来领,口口相传,比沿街叫卖知道的人还更多些。
跟着再雇两个人,多加一辆车,明儿就从三百份,加到四百份,可惜人手不足,能做竹筒饭,就能做早餐车,蒸了包子推出去卖。
石桂叹一口气,倒把秋娘唬了一跳,赶紧放下针问她:“怎么?可是亏了?”
“哪里能亏,我是想着要是咱们人手够,就能做早点生意,上工之前正是肚饿的时候,只怕比夜里的盖饭还好卖。”下了工就歇息了,工人在哪儿吃不是吃,三三两个聚在一处还会喝些小酒,既要吃酒,就得有下酒菜,都往里头的脚店去,晚上的饭就比白天卖的少。
石桂想明白了,就想到早点必然有赚头,上工之前自然是离得港口越近越好,早上也有人在那儿卖饼卖包子,她们车上还能装得更多些。
秋娘听她说了一时笑起来:“你这孩子,心怎么这么野,头天生意才刚顺顺当当做下来,你倒想着旁的去了,按我说的,咱们就照眼前这样,慢慢来。”
石桂却不能慢慢来,等那些铺子眼看着有利可图,全都推着车来卖,她的赚头就小了,晚上的生意也不如她预估的那么好,得赶紧再想法子,只恨本金不足,要是一气儿推出四五辆车去,各各占上一角,别人要同她争,也没这么容易。
石桂又把发广告单的事跟秋娘说了,秋娘急起来:“一天二三十份,咱们赚头本就不多,再白送出去这许多,可不是没钱好赚了。”
“哪会有这么多人上门来,这都是有期限的,咱们按天数算,一张单子限期五日,五日不来领那就是作废了,活字排版只不过动动数字罢了。”石桂看见秋娘真的发急,拉了她道:“我估摸着二三十张单子里头能有七成人来换就是好的,一个人拿着了,一条街的都知道了,看热闹的就白看了热闹不成?”
十个知道的人里,有两个跟着来看,再有一个摸了钱,这生意就不算亏,秋娘默默想得会儿,眼圈竟红起来,石桂不知所措,就听见她说:“你心里这许多主意,若是早几年就听了你的,也不必把你卖出去当丫头了。”
石桂丁点儿大就说要往镇上去,可她不过一个孩子,哪个肯听她的,秋娘石头还当她爱城里热闹,回回她说了,便许诺带她去赶集进城一趟,哪个也没把她的话当真,如今才知道她是认真在说生意的。
石桂笑起来:“娘就为了这事儿?不值得难受,咱们如今不是很好?”那会儿不过是个不识字的乡下丫头,五六岁大说的什么大人都不会当真,秋娘绿萼两个能听她的,也是因着觉得她在金陵见了市面,又识得字,若是按原来那样长大,顶上还是石头秋娘做主。
这会儿看她做得有模有样,心里又后悔起来,早早听了女儿说不准都有了自己的铺子,秋娘伸手揉揉女儿的头发,石桂站起来收了她的针线:“忙了一天可不许再做这伤神的事,等赚了钱,找个裁缝做就是了。”
秋娘才还心酸,听她这一句又笑起来:“你这是当了家还不知道柴米贵,找个裁缝得花多少工钱呢。”
“这值什么,我以后还给绿萼办嫁妆,把她风风光光嫁出去。”石桂知道秋娘挂心着她的婚事,不仅是自家的还有绿萼的,到了本地虽见女子嫁人都晚,也还是搁在心上,这才拿话逗她。
秋娘果然笑起来,捏捏她的鼻子,石桂推了她回屋去睡,对着纸画了半天,还是不满意,也没法满意,总不能真叫叶文澜帮忙画画。
广告单子她倒是想好了,只刻版子的钱不足,翻一翻首饰匣子,从里头翻出一只金手镯来,看到这个就想到了冯嬷嬷,她早在叶家抄家的时候就不知被卖到了哪里,石桂掂一掂,这手镯当了也能值上七八两银子,雇人印画做灯箱的钱,就都有了。
这却不能让秋娘知道,她还说这镯子要留给石桂当嫁妆呢,看着做工细致,金子份量又足,就是出嫁那天戴,也都足够了,还告诉石桂陪嫁的东西多,将来夫家也不敢轻易就看轻了她。
石桂那会儿就笑,指着院子里打拳的喜子:“再等上三四年,哪个敢欺负我,我等晚些嫁,喜子能支应我了,我才嫁。”
跟秋娘不似跟叶文心,秋娘总想着她能找个好人嫁了,才算是圆满,才觉得对得起她,石桂这会儿哪还会想旁的,一杆子支到四年后,那会儿也还没满二十,本地的姑娘嫁的晚,都是这个年纪,秋娘也想多留她两年,倒一点异义都没有。
第二日就起了个大早,阿珍也早早就起来了,知道她们一早就要饭铺,早早把饭做好了,一人吃上一碗汤河粉,阿珍还把她们送到门边,眼巴巴看着她们出门去,石桂忍不住想笑,绿萼想去女学馆,阿珍却想去饭铺,两个人要是换一换,倒是正好了。
王娘子起了一个大早,昨天夜里就煮了一锅子卤蛋,全是她跟松箩两个做的,秋娘还道:“怎么不等咱们来了一道。”
王娘子已经搓了手,笑得腼腆:“也不费什么事。”
今儿是土豆烧肉再加一个蛋,连着三天都是好菜,先把名头打出去,盆里泡了一盆的土豆,一个个刷干净扔进锅里。
石桂看着事儿都有章程,捏一捏袖兜里的金手镯,跟秋娘说道:“我到木匠那儿去看看,再去印厂问问价钱。”
秋娘知道她有许多事忙,几个人都撸了袖子在洗菜切菜,叫她不必急赶着回来,送石桂出了门,石桂跟着宝芝走过当铺,她是能问的都问过一回,七绕八绕的找到那间铺子,这会儿太早,门还没开。
石桂只得再往竹匠那儿去,订竹筒碗,再让他扫着样子做一个竹灯,哪知道店里卖的各样大小都有,石桂想着糊纸,上头竟是能套布条的,里头还有灯罩,做得很是精细,老板笑道:“还有会转的,姑娘要不要瞧瞧。”
走马灯似的会转,用在竹灯笼里也是一样,只价格贵些,寻常店铺都不用,石桂也摆了手:“我不要那会转的,这样大小的给我两只。”
她拎着灯笼再回当铺去,人家才刚开门,石桂捏了手镯才要进去,被人一把拍了肩,明月就站在她身后,看她回头,皱了眉头问她:“你要当什么?”
☆、第304章 媳妇
明月身后还有好几个穿着兵丁服饰的,显是一道出来的,石桂这些日子忙着张罗饭铺,见着明月才想起该是他休沐的日子了,冲他笑一笑:“你怎么往这儿来?”
明月伸手接过她拎着的竹灯笼,对后头那些人笑一回,那几个有年长的有年轻的,看着倒都是本地人,明月说了几句本地话,惹得那些人不住盯着石桂打量,又回了明月几句话,对他摆摆手,转身还往前头去了。
明月学话很快,听着还有些口音,说却说得很麻利,一长串的往外头蹦,石桂也不惊奇,他初到金陵就能学金陵本地话,到了燕京又是燕京口音,反是甜水乡音绝少听见了。
石桂初来还只能听得懂短句,这样长的句子也不知道明月说的什么,可那几个人脸上露出的笑意却叫她面上发烧,只作不懂明月说了什么答道:“我没想着生意这么好,人手不够用,想把这个当了,再雇佣两个人,添些物品器具。”
明月看着那只沉甸甸的金镯子,眉头还皱着:“我给你的钱呢?加上去也不够用?”他不知道石桂小有积蓄,算一算给石桂的钱要做生意还真是不足,拉了她道:“这家子不成,再换一家。”
说着把石桂往别家当铺里带,他身上穿着水兵服饰,又生得高壮,那家子一看就是常作水兵生意的,接着金镯子放在秤上一秤,按金子工本算出价,问石桂道:“是死当还是活当?”
石桂问了死当十两,活当八两,想着差二两倒也不急用,被秋娘瞧见了又得惋惜好一阵子,说了声活当,掌柜的写了当票,她细细看一回,折起来收在荷包里,问掌柜要了一半要铜钱一半要碎银子,等着伙计一个个当面点清了。
明月跟在后头看着,提了钱道:“要不是我,这些你怎么拿回去?”铜钱又重,提在手里又扎人的眼,她孤身一个,又是外来的,叫人抢了去怎么好。
石桂笑起来:“我不拿回去,当场就用了。”带着明月把穗州一条街都逛过,往木匠那儿又定下一辆车,跑了一趟牙行,还找原来那个牙侩,让牙侩帮着雇佣一个老成烧灶的,想着王娘子母女常年住在饭铺里的,又叮嘱最好是妇人女子,常来常往总易生事,也不知道大发去寻狗,也不知道寻着好的没有。
跑腿送货的就让大发再找一个,都转过一圈,太阳也挂到头上了,明月看她出了一身汗,拉她坐到脚店里,给她叫了一碗甜汤水:“你就这么一个人跑着?”
从眉毛尖看到下巴尖,越看她越是瘦了,紧紧抿着嘴唇,却知道家里也没人能帮她支应,生意都得她一个人打理,坐在石桂对面看着她一口气把糖水喝尽了,又问她饿不饿,要不要吃饭。
石桂笑起来:“我都开饭铺了,咱们还在外头吃什么,今儿吃土豆烧肉,我带你去码头看看。”要办事还有一堆,厂场还没去过,刻版子颇费功夫,若不是开张开得急,该万事俱备了再开的,掏出帕子抹了汗:“我还得往印厂去,你是跟我一道去,还是先往铺子里头吃饭。”
“自然跟你一道。”明月拎了一手的东西,石桂反而两手空空,她一路走一路道:“你到了穗州也有些日子了,我看你连话都学的差不多,想没想过典个屋子?”
明月在穗州除了军营就没有落脚的地方了,这钱攒着也是攒着,不如典个屋来,就算自己不住,还能出租,白放着钱也不能生钱,石桂才刚当镯子的时候就想着,把余下那些个首饰点一点,当掉一些再攒些钱,先典下屋子来,秋娘住在叶家总不安稳。
穗州的地价快跟金陵城一个价了,要不然纪夫人也不会只替叶文心买下三百亩的荔枝果园来,这儿许多船运客商赚了钱就想着要买地,地价连年跟着涨,明月这些钱,田地是买了的,城里置个屋,怎么也不会亏。
石桂说的寻常,哪知道明月一听就涨红了脸,盯着她说不出话来,石桂不明所以,看到他满面不悦,问他:“这是怎么了?”
“我给你的,你是不是没用!”若是用了,也不会说什么置屋子的话,她连首饰都当了,却不肯用早就给她的钱。
明月心里一时说不上是什么滋味,当兵的虽辛苦,如今拿饷银却高,住得远些的,还得攒下假来,隔上一年半载才能回乡一趟,一趟带回去许多钱,人多了口舌也多,一时说这一个的老婆偷汉子,一时说那一个的老婆守不住,还有结亲的人家狮子大开口,一张嘴就要五六十两的聘礼钱。
明月当了这些年的兵,平日里又从不跟着逛花街柳巷,连酒都少喝,因着演武大比要到了,天天操练,好容易歇下来又跟着吴千户回去。
男人凑在一处比长舌妇人还更多话些,那些个知道吴千户家里有未嫁女儿的,拐着弯的问明月见没见过,还道吴千户是拿他当女婿看了,若不然怎么这许多跟来的人,只有明月时时往他家去,来的这些日子没地儿住,吴千户那头的客房,就只有明月落过脚。
有那酸的便说明月是生得一付好皮相,武人里头生得俊的也就他这样子了,吴千户这是要招上门女婿,总归明月是个无父无母的,入赘也没什么防碍,真个结了亲,生下来的孩子也是一样姓吴的。
这些闲言碎语平日里就没少说,军营里什么样的荤话都说过,偏只这个倒只能暗地里说,明月听见一些,旁个也不敢全传到他耳朵里来,入赘到底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儿,便是岳父官职大,那也透着憋气劲。
有那妒忌他混得好的,平日里也拿话酸他,明月这才听见,若是换作平时早就跟打架,说到讨媳妇的事儿明月却满面是笑,有点忐忑又点得意:“我有媳妇。”
难得听他说了这么一句,一营帐的都惊着了,手勾了他的肩头问他:“你哪儿来的媳妇,在家乡娶的?”
这个年纪在外头讨了老婆也不稀奇,只从来没听他说过,明月若不是听了这些话也不会说,却一本正经道:“还没过门呢,她要往穗州来了。”
说的有鼻子有眼睛,却没几个人相信他,吴千户这么爱重他,他白放着眼前的,还惦记着家乡的情妹妹,笑他这是没见识,又知道他的钱全给了没过门的老婆,一个个都说他傻:“看着倒是个机灵的,怎么肚里装着一包草,女人的话怎么能信。”
才刚走在街上见着石桂,明月一声招呼都不打,急着跑到她跟前,伸手就接过东西,石桂转身看见他就笑,两个自家不觉着,反是别人看在眼里,那几个还相互使个眼色,拿手肘顶一顶。
这才有问明月的那一长串话,听他们俩说的是官话,再看皮子白,穿得也素,料定不是穗州人,明月说他们是同乡,便想到他说过的那个没过门的老婆,这么一看果真生得水灵灵的,怪道一伸手就把钱都捏在手里了,回去还定传成什么样子。
明月此时却不恼这些,他恼的是石桂没用他的钱,没把他当自己人看,石桂不明所以,只看他沉了脸,也不笑了,闷声跟在她身边,她说了几句话,明月都爱搭不理的,她便问道:“这是怎么了?”
明月憋着一口气儿,低头盯着鞋尖,要是早知道绝不让她当镯子,想到她手上还拿着当票,既是活当,没当票也赎不出来,连瞒着她赎出来都不成,越发气闷,嗡声嗡气的:“你怎么……”
到底没好意思问她,问她什么,作甚不用他钱,想到这儿才抬头:“你当了作甚,就不能算是抵给我的,先用我的钱。”
石桂算得明白,不肯贪他一点半点,明月反而想让她用,本来这些钱就是给她的,随她干什么去,手里搂的财总要散出去,怎么散不是散。
石桂笑起来:“你要个金镯子干什么?”难道还化了它打个大金链子不成,想着都觉得古怪,忍不住又笑一声。
明月这回理直气壮:“我给我媳妇攒的。”一面说一面盯着她的脸,石桂这下笑不出来了,她不是那等喜欢害羞的人,这会儿竟也有了些羞意,面颊微微发烫,不知说什么好。
明月也不揪着不放,说完了觉得心里头舒畅了,便问她买那竹灯笼做什么,石桂这才缓过来:“我把这个立在车上,推出去别个就知道是石记的。”
把怎么开张怎么卖饭,头一天生意赚了多少细细说给明月听,明月做的生意是无本的卖符生意,听她说得头头是道,心中一动道:“要不,你那饭铺我也出钱,你分给我就是。”越想越觉得这主意好,反正总还是她的。
这就跟他和孙师兄卖符一样,孙师兄出了力,他跑跑腿,占上二成就算多的,明月像模像样的开了口:“我在营里甚事都办不成,我出那些钱,你看看占一成公不公道。”
石桂忍不住又要笑,侧了脸儿看着他,两根辫子垂在襟前,额间带着薄汗,一时怔住了,跟着又笑盈盈看他:“谁说你帮不上的,你帮得上大忙,我给你占两成。”
☆、第305章 入伙
明月连连摆手:“那怎么成,我不能白占你便宜。”听说自己能帮上大忙,咧着嘴角笑开来,又赶紧收敛着不能笑得太过分。
石桂上回跟明月说了许多,却猜测着他不能全明白,干脆带他实地去看一看,带他一路往码头去,一面走一面问他:“你们要演武搭台,消息只怕早就传出去了,码头铺子一路涨价,早就租不起了,我原来也没想着做铺面生意。”
明月有些懊悔:“早知道你来,该早早把铺面租起来,等你一来立时就开张。”
石桂笑看他一眼:“租了白放着?一个月得多少租钱呢。”竹匠街离得码头还有段路,明月看她晒得面上泛红,拉了她到铺子里头买斗笠,这儿的斗笠都是竹编的,姑娘家也有戴着这个下田,卷起裤腿来,踩进泥里,身上裹得紧,脸却经不住暴晒,个个都戴着斗笠。
还有图好看的在上头编上花,那可就不是田里劳作的女子戴的,是丝坊绣坊里头的女工戴的,单看穿着,一眼就能知道哪个丝坊的,哪个是绣坊的。
明月这个翻翻那个看看,得亏着石桂辫了辫子出来,若是还梳着发髻,也戴不上去,明月看见还有垂了铃铛珠玉的,拿到石桂头上一比,觉得这个她戴着最好看,还有那些罩着轻纱的,也好看,两顶捏在手里拿不定主意,石桂拍他一把:“那不是我戴的。”
她才来了穗州一个多月,就知道这些轻巧的竹编斗笠是花街里的女娘戴的,明月却拿了这个看个不住,惹得那老板老板娘掩了嘴儿笑。
明月还不明所以,石桂却翘起嘴角来,那个老板娘拉了她叽叽咕咕说了一长串,石桂听不明白,明月却听着涨红了脸,挑了个寻常的,拉着石桂出门去。
石桂难得看他害羞,他说什么都是不害羞的,问她肯不肯收银锁,问她以后要不要嫁,都是张嘴就来,不过几句话能叫他这么不自在,石桂一面系着斗笠上的带子,一面问他:“店家说了什么?”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105页 / 共129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