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瑛在后头,朝她扫了一眼,轻飘飘地说,“没看上呗!”嫌弃地扫了一眼这杂乱无章又昏暗无比的屋子。
房主被她噎住。瞅了一眼乱糟糟的房子,心里竟也生出一丝嫌弃来。
“大妹子,你刚才说有办法,是不是说把房子买下来,然后分割成好几个部分,再卖给其他儿子?”
吴大婶瞅了她好几眼,朝她竖了个大拇指,“我还没说你就能想到,你可真厉害!没错!可以这么办!”
这种方法在前世根本行不通,可这年代却是可行的。
钱淑兰不知道的是。
为了加强国家控制,使私有房产重新回到国有怀抱,国家在1956年出台了一项新政策《关于目前城市私有房产基本情况及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意见》。
改造的具体方式有两种:
一是国家经租,即“由国家进行统一租赁、统一分配使用和修缮维护,并根据不同对象,给房主以合理利润”。
二是公私合营,即对“原有的私营房产公司和某些大的房屋占有者,可以组织统一的公私合营房产公司,进行公私合营”。
两种方式当中,国家经租是绝对主流。
国家经租,不仅仅意味着房主丧失了经营自主权,还意味着房主同时也丧失了房屋所有权——按相关规定,“凡是由国家经租的房屋,房主只能领取固定租金,不能收回已由国家经租的房屋”。
也就是说,国家经租只不过是将城市私有房强制收归国有但又回避国有化这个称谓的手段。
国家经租房屋的业主实际上已经丧失了所有权。因此业主死后,经租房屋不能允许他的家属继承。
现在大部分的房子其实只有房产执照,并没有土地证,土地是属于国家的。
吴大婶跟她解释,“不过不是像你说的那样卖给其他儿子。而是你买下一套房子,然后交由国家经租,到时候就可以让你其他的儿子过来租赁。户口也可以顺势落到上面。”
国家规定国家经租的房子可以落户,但是需要随租人申请。
“像你这样为国家作贡献的房主是享有户口优先分配权的。”
钱淑兰嘴角抽抽,照这个说法,这房子只能落户,根本不属于她的,哦,对了她还可领到房租。
“就不能两全吗?”钱淑兰有些挣扎,花这么大的价钱买房子,却不属于自己,咋这么憋屈呢。
吴大婶摇了摇头。
钱淑兰想了想道,“不如这样吧。你帮我找三套,一套是按照你说的可以用来经营国家经租的。两套就是我们自家作为落脚点。我家儿子多,我得给他们每人买一套房子。”
她不可能让自家的房子里有外人住进去,那样稍不注意就会被人盯上。所以只能分开来买。
一套专门用来迁户口,一套是正国的,另一套就是作为他们家的落脚点了。
吴大婶点了点头,“现在咱们国家规定,改造起点以下的土地面积是五十平。只要超过这个面积必须交由国家改造。这项政策下来之后,咱们县大部分的大房子都改造过了。只有一小部分因为大跃进的事情耽误下来。等大跃进取得圆满成功之后,上面肯定还要再进行的。所以你们现在买也是赶巧了,等再过两年想买也买不到了。”
钱淑兰对这个说法倒也认同,据她所知那些公私合营的企业后来全部变成国有企业,更不用说这些大面积的土地了。
而后他们又看了三家。
第一套面积大,大概有一百平,建国前盖的青砖青瓦的平房,房顶已经长满了草,已经有了斑驳的痕迹。家具都是用了十几年的。
这套房子价格并不高。三百块钱和两百斤粮食。
一套是面积只有四十二平,房子很小也很破,是泥草房,歪歪扭扭像要倒的样子。这房子真不能住人,钱淑兰打算买下来之后,等不忙的时候过来重新盖。
价格倒也不贵,一百块钱和一百斤粮食。
最后一套是面积有五十平,卡在线上,刚刚好,房子很新,红砖红瓦,还用水泥抹墙。地上铺着一层青砖。房屋的摆设也非常不错,古朴雅致,一看就是家境非常不错的人家。
“这家人工作迁到省城去了。因为单位有福利房,所以就把老家这房子给卖了。”
这年代如果户口本上有房子是分不到福利房的。
别以为不在一个地方就不知道,如果有心人要整你,调查出来你家有房子,说不定连工作都得丢了。所以多数人不敢这么干。
这套房子房主不要钱,只要六百斤粮食。
虽然这三样房子各有各的缺点,可钱淑兰还是决定都买了。不买不行啊,吴大婶手里登记的房产也就十来套。
其他的要么太贵,要么地理位置不合适。这三家算是顶好的了。
“那我明天过来带着粮食和钱过来。”
吴大婶笑眯了眼,“行!”
钱淑兰回到姜家之后请姜玉瑛帮个小忙。
姜玉瑛有些惊讶,“干娘,你是说你只能弄到细粮,弄不到粗粮?”
“对!你能不能帮我把细粮换成粗粮。”这些人要的都是粗粮,如果她给的都是细粮,肯定会被人家怀疑。
再说也只是一捶子买卖,以后未必会打交道,干嘛要让人家占那么大的便宜。她把细粮换成粗粮好歹还能赚点差价。
姜玉瑛惊喜不已,“我们家就有许多粗粮!干娘,我跟你换!”说着带她到自家堆粮食的房间去看。
五六个麻袋,起码得有一千多斤,全是粗粮,有的是有的是高粱,有的是红薯干。
“你从哪弄到这么多的粮食?”
姜玉瑛小声道,“去年我们县不是有许多符纸吗?我就担心这事是真的,所以一直偷偷到黑市跟人家换粮食。”
钱淑兰惊讶地张了张嘴,“一年时间你就换到这么多,也太厉害了吧。”
姜玉瑛摆摆手,“我这不算什么。我那些同事才厉害呢。他们家里人口多,所以都把发下来的细粮跟别人换成了粗粮。平时也不敢浪费粮食。”
钱淑兰握了握她的手,“你想得也对。”看来她贴得那些符纸也不是没用嘛!至少这些城里人还知道省粮食。
钱淑兰看了一眼天色,还没擦黑,于是道,“我待会儿出去帮你换粮食吧。”
姜玉瑛想要帮忙,“需要我跟着去吗?”
钱淑兰摆摆手,“不用!你把你家的板车借我用用就行,”
姜玉瑛一口答应,“当然行!”
钱淑兰便让她带正国去屋里,自己卷起袖子就开始做饭。
“我今天有口福了,干娘做的菜太好吃了。”
她笑着也过来帮忙择菜,正国也过来帮着烧火。
姜玉瑛瞅了一眼低头烧火的正国夸赞道,“干娘,正国可真贴心。”
钱淑兰笑得很开心,“是啊,这孩子考上中专了。等下个月开学,到县城来上中专,到时候你帮我照看着点。”
姜玉瑛惊喜不已,“真的啊?太好了!”说完,菜也不择了,擦了擦手,直接跑回屋,拿了一个笔记本。
递给正国,“这是姑姑奖励你的,你看看喜不喜欢?”
火红的柴火照在正国的脸上,显得格外的红,他放下烧火棍接过姜玉瑛递过来的笔记本。
这个本子很厚实,表皮还是牛皮纸,顶头的地方还有一根长长的红樱,应该是用来做书签用的。
翻开一看,里面的纸雪白雪白的,比他之前用的好多了。
他下意识就要拒绝,“姑姑,这东西太贵重了。给我用太浪费了。”
姜玉瑛摆摆手,“以前是我爹的。但是我上完学之后,也没机会再用这东西。放在那儿估计也要发霉,不如就送给你吧。”
正国抬头看了一眼钱淑兰,钱淑兰笑着道,“你姑姑给你的,你就拿着,千万不要辜负你姑姑的鼓励,不能骄傲自满,知道吗?”
正国重重地点了点头,爱不释手地摸了又摸。
姜玉瑛见他还没发现玄机,忙伸手在侧面的书皮的拐角处,抽出一个小小的笔来,“瞧,这个细铅笔刚好塞进这个缝隙。”
正国惊了一下,接过铅笔,又塞回去,这才发现书皮是两层的,铅笔完全可以卡进中间的缝隙不掉下来,他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像是发现新大陆似的,新奇不已,“姑姑,这个太棒了。”
他这副有趣的模样把姜玉瑛逗得哈哈大笑,揉了揉他的头发。
正国一点也不恼,激动的直乐呵。
“你学得什么专业啊?”
“我学的是机械制造。将来我一定给姑姑制造一款独一无二的手表。”
姜玉瑛心里美得不行,“好啊,姑姑等着你。”她想了想又道,“不过你这专业也未必能分到手表厂,国家分你到哪,你就在那踏踏实实地干。只要你出息了,姑姑就高兴。出去还能跟人吹嘘几下。”
正国小脸通红,点了下头,脆生生地应了一声,“好!”
钱淑兰也笑得合不拢嘴。
作者有话要说:买房子转成国家经租,就给落户口这块是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其他部分皆来自于国家颁布的法规。小天使可当半架空来看哈。
买一套房子只能户主落户,其他人农转非太困难。。。女主不可能给家里人每人都买,所以只有用这种法子。
第133章
晚上,钱淑兰特地出去了一趟,回来的时候就拉着一车的细粮。
这次多数是大米,少数是面粉和玉米粉。
换完之后,姜玉瑛给钱淑兰补差价,钱淑兰只收了一半。
“我这次买的粮食有点多,你帮我问问看你同事有没有想要细粮的。”
姜玉瑛点头答应,只是有些迟疑了,“干娘,你是不是在倒腾粮食啊?”
钱淑兰摆摆手,吓得不轻,“你想哪去了,我们乡下现在根本吃不起粮食,我又只认识这一个倒腾粮食的,他却只卖细粮,你说我不把细粮换成粗粮,我以后还怎么养活一家老小。”
姜玉瑛一想也是。干娘应该不至于这么大胆的。
吃完饭之后,三人倒头就睡了。
姜家地方不大,只有两间房子,正国是跟钱淑兰在一间屋子里睡的。
钱淑兰看着正国把那个笔记本珍重地放到枕头边,心中很是柔软。
她想着自己也应该奖励一下正国,毕竟考上了中专。她瞅了一眼正国身上穿的衣服,上面打了好几个补丁。
去年发下来的布票非常少,家里只能采取抽签的方式,正国比较手背没抽到,他身上的衣服还是前年做的,天天穿,都补了好几个补丁。
后来项红军给她寄的衣服都是成人的,没有儿童的,她也就没有给家里的孩子添置过新衣服。
钱淑兰觉得应该给他做身新衣服。
还有小毛驴也得要,马上就要开学了,不能穿得太寒酸,要不然会被同学们笑话。
第二天一大早,钱淑兰早起做饭。
她特地跑到黑市一趟。只是一年没来,这黑市比以前萧条多了,以前还能零星有几人卖鸡蛋,现在根本没有。
想想也是,大家都吃粮食,开办千鸡厂呢,哪里还有私人会过来卖鸡蛋呢。
钱淑兰特地从空间里拿出一麻袋粮食出来兜售。昨天吴大婶说的话给钱淑兰提了个醒。
以她的年纪恐怕也等不到国家发展商品房的时候了。倒不如现在多赚点钱以后去大城市给她奶奶买几处房子。就算她奶奶将来没什么大本事。也能当个包租婆。一辈子吃喝不愁。对了,正国这么可爱,也可以给他留一套。
至于其他人还是得再看看。人品好的就给,人品不行的就算了吧。
她这袋粮食一扛过来,就有许多人围过来。一见居然是细粮,全都一蜂窝地抢着要。
现在粮店只发粗粮,细粮他们已经好久没吃到了。他们又不是那些乡下人,嗓子眼粗得要命,几天下来不是肚子疼,就是吐酸水。折腾得半条命都没了。
这两个月有的人天天过来看,就是没能买到细粮。即使听到钱淑兰说了比供销社贵两倍的价格,也都抢着买。
钱淑兰是没有称的,好在有个大娘住得挺近,把自家的称借给她用。
钱淑兰特地送了她两斤玉米粉作为谢礼,喜得那大娘眉开眼笑的。
很快一袋粮食就被抢售一空。钱淑兰把称还给了大娘,把钱往挎包(其实是空间)里一塞,拎着竹篮子转身就走。
回到家里,她的竹篮子里已经放着各种蔬菜,都是她从空间里拿的。
钱淑兰特地炒了一盘香菇青菜,韭菜炒鸡蛋,肉丝炒芹菜和一碗蛋花汤。主食是白米饭。
姜玉瑛看了一眼桌上的菜,诧异不已,“干娘,你从哪买来的呀?为什么我买不到。”
钱淑兰给她夹了一筷子菜,“可能是凑巧了吧。今天我还看到有人在鸭蛋呢。可惜我为了买这菜没能买到。”
姜玉瑛笑着安抚她,“有鸡蛋已经不错了。”
正国吃着这么好吃的菜心里别提多美了。
城里真好啊,不仅能吃米饭,还能吃肉。
三人吃完饭后,姜玉瑛去上班。
钱淑兰带着正国拉着一板车的粮食去交易。
三个地方离得都挺近,三套房子的户主分别落成王守义,王守礼和王正国。
钱淑兰来县城之前就已经把家里的户口簿和粮油本全都拿来了,还特地让王守泉给她开了介绍信。
三套房子弄完之后,也差不多快到吃晌饭的时间了。
钱淑兰带着正国回到姜家。把早上的菜重新热一遍,吃了完之后,等太阳不毒的时候再出去。
两人坐在堂屋聊天。
正国拿着自己的房产执照翻来覆去地看。
这房产执照类似于一张奖状,中间还有m主席的头像。
表格也是竖着排的。有户主名字,住址,取得原因,取得日期和房子地理位置。
这里的取得原因其实就是需要政治审查,必须要保证购买人的身份没有问题才会给盖章。
正国这房子暂时转不了户口。必须先等他有工作,单位给他开证明才能转过来。
“等秋收过后,奶到村里喊几个人把你那房子重新盖起来。现在那房子不能住人。”钱淑兰摸着正国的头发。
正国双眼亮晶晶地看着他奶,脆生生道,“奶,你帮我付的一百斤粮食多少钱呐?我付你吧。”
钱淑兰被他逗得哈哈大笑,“那一百斤粮食是奶送你的,不用钱。我乖孙子真懂事,这么小的年纪都会自己挣钱买房了。”
正国羞得满脸通红,还不忘说,“奶,谢谢你!”
钱淑兰点了下头,又状似不经意地问,“你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呀?”
正国愣了一下,颇有一种被看穿的感觉,瘪着小嘴讷讷地说,“奶,你怎么知道?”
“我就是瞎猜的。”
正国惊了一下,瞎猜得都能猜得出来,他奶也太厉害了吧。他揪着钱淑兰的衣角小小声说,“肯定要买娶媳妇啊。”
钱淑兰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不可思议地看着他,她一直把正国当成聪明的小孩,但是从来没看出来他哪里早熟啊,难道她看花眼了。她上上下下把他打量了一通,“你要娶谁当媳妇啊?”
正国摇摇头,“还不知道。不都是先有房子再有媳妇的吗?”
钱淑兰竟然无言以对。所以这么小的孩子都知道为自己提前打算了?
“你怎么会有这个想法的?”钱淑兰十分纳闷。正国对男女之事还没开窍,他就有这个想法,也太奇怪了吧。
正国一副理所当然地架势,“你看看爹,三叔,四叔,五叔是不是都有一个媳妇。我将来肯定也要有啊。我自己攒钱娶媳妇,爹娘就不用这么累了。”
这最后一句话差点让钱淑兰泪奔,这孩子实在是太贴心了。
她揉着正国的小脸,安抚道,“奶一定帮你说个贤惠又能干的媳妇。咱慢慢来,不着急。”
正国点了下头。他没急啊。他还得上完学再娶媳妇呢。
下午,三点多,太阳没那么毒了,钱淑兰带着正国到百货大楼买东西。
正国瞅了一眼自己身上的衣服,难得地提了请求,“奶,我可不可以买件新衣服?”
钱淑兰笑着道,“当然行!”
说着带着正国到百货大楼对面的巷子里。
钱淑兰小声凑到他耳边道,“这里面有专门倒卖各种票据的人。如果你有需要,可以跟小毛驴一起来买。”
正国点了点头,末了有些紧张地咽了咽唾沫,“会不会有危险呐?”
钱淑兰摇摇头,“不会!我们只是买票的,又不卖票,即使被逮到也是批评教育几句,不会有事的。”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96页 / 共254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