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txt
当前页码:第207页 / 共254页
页码选择及下载地址在本页尾部    ↓移到底部


  马主任默念这两个字。心里腹诽,这老太太是想让他和周社长陈书记三人共同治理王河公社。不要妄图争老大。不张扬,避锋芒,才是他的出路。

  对于一个善于进攻的老虎,中庸之道就是让他收起爪子,安安生生当一名看家的猎犬。

  不甘吗?肯定是有的,可你又能如何?当一名人人厌恶的抄家挖坟主任?

  他能站在这个位置除了上面的领导信任他,群众的支持也是一部分。

  二者缺一不可,失去哪一样,他将来的下场都不会好过。

  钱淑兰用略带怜悯的目光看着他,给他出了个主意,“哪怕多开思想报告会,也不要动折抄家打骂。焉知现在的嚣张放肆不会成为将来别人攻击你的开端呢。人啊,一辈子那么长。目光也要放长远些。你又不是一个人,你还有媳妇孩子。”

  这话简直说到马主任心坎里去了。现在党内斗争厉害,明面上是造反派压制住了保守派,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知道将来会不会变呢?他被逼着上了造反派的船,可并不意味着他只能有这一条路可走。

  钱淑兰笑盈盈地看着他,“只要你不做恶事,即使你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你也会有一线生机。周社长和陈主任都是不错的人。你就当他们是你的下属,把你的权力分一点给他们,又能如何?他们一定会敬你的,承认你是真正的主任。”

  说起来,自从革委会入住公社,各个公社都开始闹起来了。

  原本公社的职责是分配好的,社长负责生产,书记抓思想,可自打去年上面空降下来革委会主任,还是两人的上级。这下子好了。原本抓在手里的权力不想放,新来的想当老大迫不及待想收权,于是双方斗起来了。

  钱淑兰听那些来他们生产队定小鸡的干部们全是一脸愤愤,对革委会主任的作法非常不满。

  双方捍卫各自的利益与权力,最苦的还是下面的人。

  钱淑兰也挺头疼。上一回的雷主任雷厉风行,也想把权力抓到手心里。可他招惹上了她,死了。

  没想到这回的马主任野心更大,而且还聪明。如果他想把权力都抓在手心里,谁知道接下来会是怎样的结局。

  马主任不甘心,“我一个主任怎能被他们架空?”

  钱淑兰笑着问,“如果你掌权,你该怎么治理公社?着重点是哪方面?”

  马主任在心里早已想得透透的,所以她一问,他想也不想就回答了,“当然是要好好治理王河公社,让下面的生产队早日过上好日子了。”

  钱淑兰摊了摊手,“那不就行了?既然你们的想法是一样的。周主任现在又做得很好,你何不就用他呢?好歹他是个老手,又尽职尽责。”

  马主任支着下巴,想了好一会儿,才道,“这事儿,我会好好想想的。”

  说着直接站起身,告辞。

  等出了王家村,郭三生好奇极了,“姐夫,咱为啥要问她呀?”

  马主任大踏步往外走,笑着道,“我就是想知道她会不会为那两个跟我翻脸。”

  郭三生‘哦’了一声,“我看她好像挺支持那两人的。”

  “我也看出来了。”马主任回头看了眼王家村,蓝天白云底下的王家村在绿树的围绕中,显得特别有生机,“这老太太是想让我退一步海阔天空。”

  郭三生点头,什么中庸他不懂,但她接下来的话,他还是听明白了,“我也听出来了。”

  马主任停下脚步,看着郭三生,百思不得其解,“你说她怎么会认为我们派一定会失败呢?”

  这老太太就是个养鸡场的厂长,不属于任何一派。就是蒋县长家也是中立派,两不相帮的。所以她为什么会认为造反派会失败呢?也太奇怪了吧?

  “啊?”郭三生抓了抓头发,“有吗?”

  马主任很肯定地点头,“她丝毫没有犹豫。她看我的时候还带着点怜悯和可惜,似乎我们造反派一定会被保守派打败似的。你说,她哪来的自信?”

  现在国内两派已经斗成这样,她居然还能有如此自信,他确实挺好奇的。

  不过问她,估计她也不会说。还是算了吧。

  他想不通的事情,郭三生就更想不通了,“那姐夫,你确定要跟那两人和睦共处?”

  马主任摇了摇头,脸上浮起一抹笑意,“你刚才没听她话里的意思吗?她的意思是支持我当老大。想来那两人应该也不会拒绝。如果将来这两人做得不够好,我再收拾他们也不迟。”以那两人的脑子应该不是他的对手,他唯一要顾忌的是这老太太会不会帮他们。谁让对方不仅聪明,还有靠山呢。不顾忌都不行。

  郭三生立刻高兴起来。傀儡什么的,多憋屈,姐夫能当老大,他也能跟着一起沾光呀。

  马主任走后,钱淑兰有些困了,便回屋躺到床上去。

  小敏见奶奶要睡觉,也不敢打扰她。

  想到她奶奶病了,小敏就想着也做点饭菜给她吃。

  于是她从灶房里拿了两个土豆丝,用瓦片刮干净,切成丝。

  她手太小,切一会儿就酸了。等她全部切完,才发现土豆丝被她切成了土豆条,于是又重新返工,把条子切得细细的。

  她的速度非常慢,但是她非常小心,累了就停下来歇一会儿,所以也没切到手。切完之后,她把土豆丝放到盆里,然后舀了两舀水。她奶奶说过的,不放水,土豆丝会变黑。

  她又拿了两个青椒切成丝。切到一半,感觉眼睛辣辣的。她想伸手挠,又怕眼睛疼,生生忍下了。

  只是等切完了,她的眼睛被辣得也快要睁不开了。

  这两样切完之后,觉得差了一样东西,她在脑子里想了好一会儿,才终于想到是葱。

  于是她迈着小短腿,飞快跑到屋后去拔葱。

  可能担心她奶奶中途醒来会叫她,又一路小跑着回来。

  把葱剥皮之后,洗干净。她很快切好。

  又到堂屋拎了暖瓶,晃了晃里面还有水,于是把暖瓶抱到灶房。

  她拍拍小手,望着面前的三样东西,又望了锅台边上的小板凳,一切准备就绪。

  烧火这事儿,她今年就学会了。她喜欢跟奶奶一起在灶房里忙活。

  她奶奶做菜可香可香了,而且还会让她尝菜。

  每当那时候,就是她最开心的日子。

  小敏熟练的把火点好,等锅烧开了,她踩着板凳往锅里倒油。

  又过了一会儿,她开始放葱花。炸了一会儿,她开始放土豆丝。

  牢记奶奶说的,一定要不停地翻炒,不能粘锅,然后放盐和醋,再放点开水,再放辣椒。

  用筷子尝了一下,熟了就出锅!

  炒得过程中,因为一个人不习惯做两样事,中途还断了一回火。土豆丝差点炒糊了。

  不过幸好她灵机一动往里加了开水。炒熟了尝一下,味道还是不错的。

  炒完土豆丝,小敏又开始煮粥。这个只要按比例就好了,她以前听她奶奶说过的。

  抓四把米,然后三舀水。她的手太小了,所以要多抓几把。

  把米淘好之后,小敏踩着板凳把锅给洗了。

  她是个爱干净的,洗了好几遍才算是满意。

  洗好之后,把淘好的米放到锅里,然后添了三舀水进去。把锅盖上之后,她开始烧火。这个过程就比较容易了。

  一直等她把锅煮开了,钱淑兰都还没醒。

  倒是孙大琴,急急忙忙从院子外跑进来了,“娘啊,我来烧就行了,您病还没好呢。”

  她老远就看到这边冒起了炊烟,猜想婆婆应该是饿了。于是马不停蹄往这边跑。

  等她冲进灶房傻眼了,结结巴巴地问,“小敏,怎么是你呀?你奶呢?”

  小敏踩着小板凳正在看锅里的粥有没有煮烂,见她娘来了,立刻把勺子递给她娘,“娘,你来看看,这粥熟了吗?”

  孙大琴呆呆地走过来,接过她手里的勺子看了一眼,大米已经全部膨胀起来,很烂了。

  她把勺子放到锅里,立刻明白过来,“这粥是你煮的?”

  小敏点了点头,献宝似的又指了桌上的土豆丝,“这也是我炒的。”

  她的本意是想让她娘夸夸她,可谁知孙大琴直接把她拽出灶房,朝她屁股狠狠打了几下,“你才多大点孩子呀?你就敢摸刀,要是伤着你,怎么办?”

  这几下是真心实意的,小敏痛得不行。她眼眶都红了,眼眶里的泪水要掉不掉的,好不可怜,“娘,我想煮饭给奶奶吃。”

  别人家的姑娘,像小敏这个年纪早就会做家务了,可小敏却几乎不会。孙大琴不是没有提过意见,可婆婆却说要富养女,女孩一定要富养。

  对于婆婆宠小敏,孙大琴当然是高兴的,尤其是婆婆生病这几日,小敏都是由她照顾的,她都不敢让小敏做一丁点事,就怕婆婆会不高兴,以为她虐待小敏。

  可谁成想,小敏居然自己下灶房,而且还摸了刀。这要是切到手,还不把婆婆给心疼死。

  “你……”

  “吵什么呀!”屋里,钱淑兰的声音传来,把孙大琴吓了一大跳。

  小敏却推开孙大琴,撒腿就往屋里奔,“奶奶,你醒了吗?”

  她哭成个小泪人,眼圈也红红的,倒是把钱淑兰吓了一跳,忙把人搂到怀里,“咋啦?”

  孙大琴紧跟着她后面进来,讪讪地,“娘,她趁着你睡觉居然摸刀了。还炒了土豆丝。”

  一听这话,钱淑兰立刻惊讶起来,把小敏放开,笑着道,“小敏这么能干哪?连土豆丝都会炒。”

  以前是她想差了,如果她继续宠下去,小敏迟早会被她养成一个五体不勤的姑娘。而她又不能一直陪着小敏,还是要教小敏自力更生的好。只会挣钱也不行,还要学会一些生活技能。

  小敏脸都红了,“我跟奶奶学的,你炒过很多次,我记得的。”

  钱淑兰朝她竖起大拇指,“小敏真棒!”

  说着从床上起来,牵着小敏的手,往外面走,兴高采烈地道,“我一定要尝尝咱们家小敏的手艺。”

  孙大琴被婆婆这态度弄懵了,她不应该是冲小敏发火吗?怎么还夸上了?

  自觉摸不透婆婆的心思,又担心小敏向婆婆告状,刚刚被她打的事,于是忙谄媚地笑,“娘,我去端菜。”

  说完,一阵风似地跑到灶房去端菜。

  钱淑兰接过孙大琴递过来的筷子尝了一下,而后朝小敏竖了个大拇指,“味道不错啊。小敏好厉害。第一回 就这么棒!”

  小敏被夸,脸都红了。

  孙大琴也壮着胆子夹了一筷子,味道还真不错。除了有点太面,盐放得也合适。

  “娘,她还煮了粥,我给您盛一碗吧?”

  钱淑兰点头,“行,我们先简单吃一顿吧,待会儿再蒸馒头。”

  “好咧!”

  三个人吃着小敏做好的饭菜,都是分外满足。

  饭后,孙大琴去洗碗,钱淑兰摸摸小敏的脑袋夸道,“我们小敏越来越厉害了。”末了又补充一句,“拿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千万别切到手。还有烧火的时候,注意火星子千万别溅到后面的柴上。”

  小敏听得十分认真。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亲们赠送的营养液,太谢谢啦!

第281章

  蒸馒头的时候,孙大琴负责烧火,婆婆正在给小敏讲怎么揉面,小敏听的特别认真,她却有种很不真实的感觉。这还是婆婆吗?一夜之间,婆婆怎么跟个后母似的。

  她轻咳一声,“娘,你怎么开始教小敏做这些了?”

  钱淑兰让小敏自己先试着揉面,而后才回她,“我就是不想她像杜兰秋一样,禁不住打击。我要从小磨练她!哪怕生活再苦,也是人过出来的。不能随随便便就放弃。”

  孙大琴一脸佩服,瞧她婆婆多会说话,明明就是干家务而已,婆婆居然能把话说得这么好听。

  不过对于杜兰秋,孙大琴由一开始的气愤到现在的可惜。多么漂亮的姑娘呀,居然为了个男人自杀了。真是太不值得了。现在外面的风口也都变了,都非常同情她。没人再说她不检点了。

  人真的很奇怪,之前还那么说人家,现在眨眼就变了。

  又过了两天,钱淑兰的病彻底好了,她又恢复了原先的生龙活虎,骑着自行车溜得不行。孙大琴每回看了都是心惊胆战的。

  很快就入了冬,王家村迎来了第一次霜降,养鸡场里的母鸡已经大多数不再下蛋了。钱淑兰决定挑个好天气把鸡给卖了。但是在这之前,自然要先由生产队和知青们挑。

  钱淑兰在打谷场上朝着底下的社员们大声说,“每户只能挑三只,多了可是不行的,要是上面来割尾巴,鸡就成别人的了。”

  自从生产队养了这么多鸡,大家伙再也不养小鸡了,直接从生产队拿大鸡回去养。

  这边是三年以上的鸡就得卖。他们就要这种鸡,一年也能下两百个鸡蛋。

  到了年底,自家杀掉或者卖掉都行。

  不过大多数人家都是给自家改善伙食的。毕竟他们王家村生产队每年都能分到不少钱,好不容易能过个好年,大家都舍不得把鸡给卖了。

  于是全生产队的每家每户都在等挑母鸡的日子。

  有那负责养鸡的大娘大婶们知道自己负责的鸡下蛋勤不勤,所以许多人都拉着他们打听。

  场面好不热闹,大人小孩全都围着栅栏往里看。指上哪个,负责养鸡的人就会把鸡拎过来。昨天晚上,她们就已经把母鸡腿上拴上一根绳子,另一端系的是石头。

  社员们很快就选好了,签好了字,各自抱着鸡离开。

  只有知青们一个个全是愁眉苦脸的,因为他们完全没有经验,于是他们就选那种活蹦乱跳的。哪个精神就逮哪个。

  有那好心的大婶们看不过眼了,“你当是选斗鸡哪,选母鸡一定看冠子,往红的挑。”

  孔秋云一脸感激,忙朝对方道谢。

  知青们纷纷按照大娘们说得专挑鸡冠很红的。

  柳月琴见她们挑个没玩,从自己养的那区域里挑了两只,“这两个下蛋很勤。拿着去吧。”

  孔秋云忙笑着接过来。

  沈艳红凑过来瞅着这两只鸡嘟哝,“我看这鸡冠也不红啊?”

  孔秋云拎着两只母鸡的腿,它们扑腾翅膀实在是太厉害了,孔秋云有些招架不住,忙加快脚步往外走,“也不能全看鸡冠,人家有经验的。咱们快把鸡拿去称重,带回去吧。”

  一百只鸡,这些知青们每个人都要挑六七只,又想挑肯下蛋的,所以非常认真,这些人也是不容易啊。

  挑了一天,这些人全部挑选完毕。

  第二日,县城的百货大楼下来运母鸡了。

  作为女婿,钱淑兰自然给方永林大开大开方便之门,给他的数量是最多的。

  王家村母鸡出栏,这么大的事情,周县长自然也要过来凑热闹。

  一天能有几万块的收入,可不得加紧报道嘛,连报社记者也来了。

  这次倒不是周社长弄的,而是蒋县长,因为他要明年全县都养鸡,所以才会在报纸上宣传。

  虽然大多数村民们不会买报纸,但是没关系。

  他们会发给下面大队干部,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们就行,由他们向底下的社员们宣传这个好消息。

  马主任也跟着周社长一起下乡来了。

  同来的,还有他的媳妇和儿子,以及他的跟班郭三生。

  这么大的养鸡厂,郭明霞和马云浩是前所未见。瞧着什么都觉得稀奇。

  因为都是用栅栏隔开的,只要不走进去,还是很干净的。

  只是味道有点冲,可他们也不在乎,全被那一筐筐鸡蛋和母鸡惊呆了。

  马云浩咽了口唾沫,“娘,我想吃鸡。”哪怕是主任家的儿子一个月也只能吃到五两肉。

  这还是马主任和郭明霞把肉全留给儿子吃的缘故。

  郭明霞看向自家男人,马主任有些为难,他是主任,哪里能干出这种事情。

  郭三生也馋得不行,“姐夫,要不我去问问看,说不定能买到两只呢。”

  马主任皱眉沉思。

  周社长却笑着道,“可以啊,去问问看,我家孩子也想吃呢。”

  郭三生看了一眼他姐夫,见他并未反对,忙笑着道,“好,我去问问。”

  凉棚下,两个妇女正提着捆成一团的母鸡撑重,孙大琴在报数,钱淑兰在边上记账。

  郭三生凑过来问,“社长和主任想问问能不能买几只鸡回去?”

  钱淑兰抬头看了他一眼,想也不想就道,“生产队的母鸡不能卖给外人的。他们想要就从我账面上划吧。只能买三只。”

  她平时只买公鸡,别家都买母鸡回去养,可她嫌家里脏,再加上没时间打扫,所以根本没买回,像她这样的少之又少。

  郭三生连连道谢,乐颠颠地跑回来汇报。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207页 / 共254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