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txt
当前页码:第103页 / 共254页
页码选择及下载地址在本页尾部    ↓移到底部


  “你说吧。”王守泉握了握他的手。

  罗局长也知道白得是不可能了,于是道,“是这样的,我们粮油局的粮食不够了,想请您二位给我们粮油局增多点粮食,价钱咱们好商量。”

  王守泉心里老大不乐意,可也知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是他气性大,玩笑道,“罗局长,您可真会给我开玩笑,谁不知道我们刘关县是全国有名的贫瘠县,粮食产量从来都是全国垫底的。哪像你们广州次次都能得先进,水稻都能亩产万斤。我每次都拿着报纸激励我们的队员跟你们学习。现在你们说你们没粮,还要跟我们贫瘠县让粮给你们,传出去岂不让人笑掉大牙吗?”

  罗局长脸色一僵,知道这人是在故意给他不痛快。只是他一个粮油局的局长又不是底下那些生产大队长,谁知道底下人居然会虚高这么多。报粮食的时候为了争那荣誉,眼也不眨就虚报那么多,收粮食的时候,一个个就开始哭爹喊娘。哪怕收粮队强制收上来,也远远不够分到各粮店的。更何况他们的大米多数还是运往驻扎军队。分到他们粮油局的根本就很少。要不然也不至于好几个月都发不出来。

  罗局长不好解释这些事情,彼此都是心知肚明的,于是笑着道,“王守泉同志,你们买来多少钱,我们就给你们多少钱。”

  王守泉没想到对方脸皮这么厚,被他这么一通损居然还能面不改色地对着他笑。他颇有一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无力感。

  市长也在边上说好话,“是啊,你们运回去那么多粮食也吃不完,何不让点出来救救我们呢。”

  钱淑兰拉住想要再呛声的王守泉,人家为了不饿肚子,什么气受不得,你这打嘴仗也没啥用啊,倒不如来点实际的,“倒不是我们不能均一点给你们,只是价格很贵的。”

  罗局长问:“多少?”

  “玉米每斤两毛八,红薯每斤八分钱。”

  不是她不想报高价,而是明目张胆的赚差价,除非她想死,否则对方一定她冠上一个投机倒把的罪名。

  罗局长和市长脸色都有些僵硬,这么贵?

  罗局长心里腹诽,明明红薯才三四分钱一斤?他们这价格怎么比贵这么多呢。

  钱淑兰摊了摊手,叹了口气,“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话,可以去华国对外贸易中心问,这价格都是可以查到的。”

  罗局长倒也没有怀疑她的话有水份,毕竟这是广州,他们又不是来一次以后就不来的。只是他们拿不出来这么多钱来买粮食怎么办?

  粮油局是国家单位,粮食和钱全都是国家的,收上之后直接上交。

  无论黑市的价格卖得有多贵,粮店的价格都必须不变,这是硬规定。这也导致了他们账面上根本没有钱。

  王守泉也知道他再反对也没用,于是飞快地补充一句,“我们不赊欠的。我们还要买柴油和尿素磷肥回去种地呢。而且马上就要秋收了,你们也不需要买那么多粮食吧?”

  罗局长想了半天,距离秋收也只有半个月,只要把月底这次的粮食发下去,下一茬就能接上了,于是道,“那你们均给我两吨红薯吧。玉米就算了。”

  想想就觉得亏得慌!他们买的价格是八分钱,可卖给下面的人只能三四分钱一斤,凭白就得倒贴一半钱。这么多的亏空,到年底盘算的时候肯定会被批评的。

  只是他总不能看着工人们饿死吧?

  钱淑兰见王守泉不说话,忙替他应了,“好吧!”

  等两人走出市委办公室,回到他们住的地方。

  王守泉气得直跺脚!这人可真会占便宜,两吨全要红薯!全要便宜的!

  钱淑兰摊了摊手,“所以你能怎么办?”

  她倒是觉得能卖给广州人也不错,至少不会有人再像张招娣那样差点被饿死,不是谁都有那么多的家底去买高价粮的。

  他们生产队这次能分到这么多粮食,猪和鸡也吃不完。即使平均分给社员也还能剩不少。平价卖给他们一些也不影响。只是王守泉有些舍不得,毕竟他们好不容易才弄到的粮食就这么让给外人,而且还是以势压人,心里觉得憋得慌。

  王守泉气得一屁股坐在凳子上。

  钱淑兰忙提醒他,“咱们现在不是讨论这个的时候,咱们得发个电报回去,让我大哥早点去货运站把粮食运回去。可别被其他地方截胡了。”

  听到这话,王守泉也顾不上生气了,抬眼看她,“你是说还有人来抢?”

  “不然你以为呢?从广州到刘关县中途可是经过十几站,而且每一站都要停车检查,货运站的人一定会发现里面是粮食,难保他们不会扣粮食下来。”

  王守泉十分烦躁地抓了抓头发,“他奶奶的!等咱们这粮食运回生产队还能有一半吗?”

  钱淑兰也说不好,“运气好的话,可能会有吧。”

  “那我跟车一起回去吧。剩下的事就交由你来安排。”王守泉担心中途人家直接把粮食给扣下了,到时候他们可不就是粮食和钱两失了吗?

  “行!”钱淑兰又不放心他,道,“待会儿咱们请罗局长借点人手给我们。给你一路上壮壮胆,到时候你就许诺他们一人二十斤口粮,他们肯定乐意。要不然我担心路上的人不给放行。”

  王守泉也想到,他这回去势单力薄的,说话都不硬气,于是也不心疼那二十斤粮食了,“行!”

  罗局长很快就从上面申请到了钱,付完三百二十块钱之后。

  听到钱淑兰提出借点人手护送粮食回去,罗局长听到有报酬很慷慨就答应下来了。

  王守泉临走时,又把王家村的几个人召起来开会。

  “我必须跟车回去一趟,剩下的事宜就交给三婶子负责,你们大家有没有意见?”

  “没有没有!还是粮食要紧!可别等粮食还没运回去,就直接被其他市给瓜分没了。”

  王立贵也是忙不迭地附和,“对啊,赶紧回去!钱大姐如果处理不好,不是还有我们嘛。你先回去保护粮食。”

  何翠兰瞅了他一眼,这人说话怎么这么别扭着。不过他说得也对,粮食要紧。

  很快,王守泉就跟着火车一起出发了。

  一直等他们展会开始的前一天,他们生产队的粮食才终于运到王家村。

  中间耽搁了差不多五六天。想来也是与中途的人谈判的。

  钱淑兰接到电报一看,好家伙,五吨玉米只剩下一吨了,十吨红薯只剩下三千斤。别说剩下一半了,连五分之一也没有啊。

  看到王守泉安排钱明华,让大家每天凭工分打饭,社员们全都兴高彩烈,她会心一笑。

  只要大家能吃饱饭,她心里就满足了。

  “小泉,后天就过来,咱们先布置展厅吧。到时候卖竹筐得来的钱咱们多买些柴油和尿素磷肥,咱们上半年要不是因为有这些肥料也不可能收那么多的红薯。”钱淑兰笑着鼓励大家。

  “是啊!多亏了有尿素,要不然咱们村真有可能会饿肚子。”何翠兰也偷偷藏了不少红薯,就埋在地头。

  因为有尿素磷肥,上半年他们的红薯亩产有两千斤。虽然上面收上去的是一千两百斤,可藏得这八百斤绝对够他们吃到饱了。

  如果下半年他们能用尿素磷肥追肥,产量一定更高。

  到时候也不怕会饿肚子了。

  其他人都在编竹筐。张招娣不会编,就帮钱淑兰的忙,帮她找各种东西。

  钱淑兰对广州到底还是不怎么熟。所以想要一些水果和花花草草,她也弄不来,张招娣就会想法子帮她找到。

  当然最主要的是钱淑兰给她的粮食起了关键性作用。只要有粮食,多难得的东西都能从人家里换来。

  展厅布置之后,众人都说好看。

  作者有话要说:虽然大家说养猪有风险,可那个年月没粮没粮,养啥都养不起!女主也只是最后一年养啦。以后就不养了。。。

第142章

  这次秋交会因为是新址,所以地方宽敞了许多。一楼都是个人护理用具以及化妆品类,二楼是家具及家居装饰品,三楼是编织及藤铁工艺品,四楼是钟表眼镜,五楼是日用陶瓷和工艺陶瓷,六楼是玻璃工艺品和餐厨用具,七楼是玩具以及节日用品,八楼是礼品及赠品和节日用品。

  他们这次的会展是在三楼展示。

  这次不仅仅只有他们王家村生产队编竹筐,还有别的厂子也编了。

  商品跟以前他们编的非常类似。中国人最喜欢扎堆和模仿。

  钱淑兰早就预料到了,不过这次她特地重新添了些新东西。

  她请项红军帮忙从纺织厂定了些布料过来,用印花布料跟藤筐相结合,显得更好看,也更容易清洗。

  甚至为了卖高价钱,钱淑兰还特地让项红军带来的人帮她在素色的布上绣了些新花色,基本是成套摆弄,显得非常好看。

  项红军没想到她也能给他们带来新生意,如果这种编筐做成了,他们厂也能跟着沾光,效益也会提高不少。

  钱淑兰这次没有把展厅布置得像个家一样,而是类似于花园。

  展厅最里面的墙面上都是用藤条有规律的交错着,藤条的空隙间全部被插上一朵朵野花,周围的花都是粉色的,只有三个字“竹艺轩”是黄色的,显得特别亮眼夺目。

  而这次的灯,钱淑兰直接在头顶吊了三展款式不一的吊灯,很清晰地表现出来。

  展厅正中间摆的是三个阶梯大小的圆桌,中间是从大到小叠起来的圆形竹筐,最上面的竹筐里摆着一捧鲜花。

  下面的圆桌被摆了各种各样的展品。

  有收纳筐,水果篮,花篮,竹篮,竹簸箕,藤筐暖瓶,竹编花瓶,以及竹篓子等物。

  因为每样东西都会隔一段距离,再加上有三个阶梯展台可以摆放,所以显得很齐整。

  三个圆桌旁边用个屏风隔开,摆了一套藤艺沙发,沙发坐垫直接用蒲团。

  茶几上用花篮子盛着颜色鲜艳的水果。

  沙发旁边摆着收纳框,鞋柜,以及藤筐。

  这次因为有张招娣帮她忙,她只花了一天时间就布置好了。

  钱淑兰趁着还有空闲,又开始她的兜售计划。

  按照之前记录的,她又重新跑向新的家属区。这次价格倒没有卖得很便宜。

  原先她不想发饥荒财的,可卖了几次之后,她发现自己把价格定得太便宜,买家第一反应不是觉得占便宜了,而是觉得她的东西有假。有的放在鼻子下闻,有的放在嘴里咬,有的重新换麻袋一点一点往别的麻袋里倒,总之验证的方法千奇百怪,耽误了她不少时间。交易时间太长会很危险。

  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避免麻烦,钱淑兰直接把玉米粉定了一块钱一斤,大米定了一块五一斤。

  虽然还是比黑市便宜一点。可这个价格已经是她能出的最高价了。

  如果价格定太高,她会良心难安。

  如果对方有金银珠宝之类的,钱淑兰还会适当给他们点优惠。

  今天,钱淑兰刚从家属区拐个弯出来。

  想到城里都好几个月没发粮食,那乡下会不会更惨?她突然鬼使神差地想到乡下看看。

  于是她从空间里拎着一袋二十斤装的大米,边走边等,终于遇到一个老乡赶着驴车要到乡下,她便招手搭车。

  这老大爷人也实诚,瞅着她一个老太太走回去也耽误时间,也就答应了。

  一路上两人开始闲聊。

  “大妹子,你到哪呀?”

  钱淑兰是没有目的地的。她就是想到广州乡下看看。可她也不能说自己就是看看吧?她突然想到同学带给他们吃过的一种水果。广州特有的火龙果。

  味道特别好吃,穿过来这么久,她还真是很少吃水果呢。

  这次过来重温它的滋味吧!

  “大哥,你知道哪里有火龙果吗?”

  老大爷回头瞅了她一眼,惊了,“你不是过来走亲戚的啊?”

  钱淑兰笑笑,“我家孙女馋火龙果了,我就过来找找。”

  老大爷笑得乐呵呵,“你想要火龙果,那去我们生产队吧。我们生产队有山,山上种得都是火龙果呢。”

  钱淑兰便跟他聊天,借机询问乡下的情况。

  她试探着问,“大哥,你们生产队现在怎么样啊?能吃饱饭吗?我们在城里好几个月都没发口粮呢。”

  老大爷虽然瘦得干巴巴的,可脸上却是笑呵呵的,胡子一颤一颤的,“我们生产队靠着山,里面有各种野菜野果,怎么都饿不死。”

  钱淑兰不由得庆幸,这地方因为还不是干旱,所以山里还有不少东西可以采摘。

  如果干旱来了?

  钱淑兰顿时抖了个机灵,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了,提醒道,“我们这地方就是好!我有一个亲戚就住在刘关县的,听说他们那儿已经开始干旱了,还特地写信给我,让我多多攒粮食呢。我听了她的话请人搭关系买了些粮食。哎,希望咱们这里可别有什么干旱呐。”

  老大爷愣了一下,笑着道,“刘关县离我们这里有上千里呢。大妹子,你不用担心。”

  不担心?她怎么可能不担心?明年就是饥荒的重头戏,钱淑兰揉了揉眼角,再次加重语气,“如果只是刘关县,我确实不用担心,可我听说黑龙江和吉林那边也干旱了。”

  这倒不是她胡说的。今年黑龙江大豆根本就没来参展。因为那边干旱,庄稼颗粒无收。

  一巴掌直接被老天拍到泥里了,他们这次已经完全没办法再虚报亩产了。1可以虚报成10,0怎么都变不成1的。听说那些干部因为说了实话,没有虚报亩产直接被打成坏分子了。钱淑兰一点也不同情他们,这次没虚报,以前报那么高,老账新账一起算,活该被打倒。

  “大哥,我是觉得我们要多多为自己打算。如果咱们这边也干旱了,那岂不是要跟着饿肚子。”她挪了挪身子,凑到他后面,小声道,“我昨天去黑市买大米,价格已经涨到三块钱一斤了。”

  这话一出,老大爷直接吓傻眼了。作为一个从来不去黑市买粮食的人,他还真不知道现在粮食的价格已经涨到如此地步。

  因为太过激动,他一鞭子直接落空,打到驴的眼睛,疼得驴的两个蹄子直接踢起来,仰着脖子开始嘶吼。

  钱淑兰赶紧扶着车边,稳住自己的身形。

  老大爷慌忙给驴顺毛安抚,很快驴就平复下来,老大爷担心这老太太被踢下去,老胳膊老腿儿的,要是摔了一跤可不得了,“大妹子,你咋样?”

  “我没事!我好着呢!”钱淑兰揉着腰,呲牙咧嘴地回了一句。坑爹!因为驴发疯得太过突然,她的腰直接撞到车边的横杆上。肯定擦破皮了。

  老大爷突然道,“你说的对,咱们要做两手准备。”

  老大爷带着钱淑兰到他们的生产队,直接向队里申请拿着火龙果。

  钱淑兰把自己带来的大米拿出来跟他们换。

  虽然这些人种的是水稻,可上面分配给他们的口粮却都是红薯,乍然看到二十斤的大米大家都很高兴。

  “山里产的,也不值啥钱,喜欢的话就多装一些吧!”

  于是满满当当地给她装了一麻袋。

  钱淑兰摆摆手推辞,“不用了,你们自己也要吃呢!最好还是攒些粮食在手里吧!俗话说得好,有粮在手心不慌!”

  大队长何尝不想多多藏粮食呢,只是大家都不富裕买不起高价粮,山里的野物毕竟有限,也不是主食,也就能管个温饱而已,他苦笑的摇头,“真的没办法呢!”

  钱淑兰也想到了,没钱没粮食,可不就是没法子么!她想了想道,“我家里还有点粮食,不如就用你们这火龙果跟我换吧!”

  大队长有些担心,“大娘,你拿这么多的火龙果能吃得完吗?天气热很容易坏的。”

  别人担心这个问题,钱淑兰可不担心,“我不是自己吃的,我是请别人帮忙换粮食的。”

  大队长点了点头,“行啊!只要婶子有用就行!”

  于是两人约定了换粮食的时间。

  钱淑兰带着她的一麻袋火龙果回了城里。

  钱淑兰回来的时候,看到王守泉居然也过来了。

  看来他应该是一发完电报就赶过来的。

  说实话这里没有他还真不行。

  到华国对外贸易中心,她一个代理大队书记签的字也不生效。必须要用他们生产大队的章才行。

  钱淑兰把自己带来的火龙果分给众人吃,大家还是第一次吃这种水果,味道还真不赖。

  “我去乡下找装饰材料顺便跟社员们换的。”

  众人纷纷表示这水果如果能带回给家里人尝尝也不错!

  钱淑兰笑着道,“咱们这水果不错,也不知道李世荣要不要?”

  “这么好吃,应该要吧!只是想卖高价不太可能了!”

  钱淑兰她记得同学好像跟她说起过她们存靠的就是这种火龙果发家致富的。只是现在大家还不知道火龙果很有营养,只以为是好吃的水果而已。

  只是她对这种水果也不太熟悉,似乎这些都是山上野生的,那量就注定了不会非常多,估计也就千把斤吧!她要怎么才能卖高价呢?

  钱淑兰觉得自己需要琢磨琢磨。

  她一回来,王守泉又开始召开会议。当场把自己带的钱交给了会计王立贵。

  “那些人拿着钱过来买,不卖不行!我也是没法子了,只能卖!要不然人家根本不发车。不过价格还是按照我们买的价格,咱们也不算亏。除此之外还给了车皮费。”

  钱淑兰点了下头,没说什么。王立贵却算了一笔账,“这么说你折腾这么一趟,就带回了五千斤粮食。那平均下来,每人也才五斤。一个个全是土匪啊!”

  王守泉哼了一声,“谁说不是呢!想要粮食就跟李世荣定啊,一个个都过来抢我们的。脑子都有病!”

  钱淑兰不怀好意地猜想,“一个个都报的是亩产万斤呢。他们再花钱出去买粮食,那脸都丢到国外去了。买咱们这里的,好歹还能有块遮羞布。”

  众人面面相觑,不得不说,这理由还真是绝了。

  这次他们决定把这些钱全部用来买化肥磷肥和柴油。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亲们赠送的营养液,么么哒

第143章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103页 / 共254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