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txt
当前页码:第102页 / 共254页
页码选择及下载地址在本页尾部    ↓移到底部


  【重回八零把身翻】

  被一母同胞的亲大哥出卖到了千里之外的小村里给残疾人当媳妇,够惨吧?

  更惨的是,好不容易重生了,却重生在上述事实发生之后。

  方格怒了,指着天立誓:“我定要胜天半子!”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不幸被亲人出卖的重生菇凉被卖到了一个穷乡僻壤的村里,被迫嫁给了一个只能坐轮椅的残疾小哥哥。然后菇凉一边勤劳致富力争当富二代ta妈,一边努力斗人渣,顺便帮小哥哥治好腿助他考上军校,成为富一代和小哥哥从此走向人生巅峰的故事。

第140章

  在路上,钱淑兰想到那邻居说张招娣还有两个孩子。

  “你跟我去王家村生产大队,你的孩子要带去吗?”

  张招娣愣了一下,大多数母亲都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哪怕孩子对她很不孝。

  她也不例外。只是想到自己差点饿死,两个孩子依旧没能回来看她一眼,她的心就哇凉哇凉的。

  她纠结了半天,苦笑道,“不用了。他们都已经各自成家。我为他们辛苦操持了半辈子,对得起他们了。而且他们跟着一起入赘,也是要改姓的,连孙子也是。”

  钱淑兰叹了一口气。原身也是这样的情况。到最后却养了一堆白眼狼。不过入赘带着孩子还真是奇怪。

  “他们为什么也同意一起入赘?”

  “谢前进答应将来等他退休会把自己的工作让给他们。两人都抢着去。后来那寡妇说她的工作将来就给另一个人,所以和平解决了!”

  钱淑兰瞠目结舌,好吧!还是那句话爹亲娘亲都不如工作亲。

  “他们从来都看不起我。从小到大,我更像他们的保姆,丫环,却从来不是母亲。他们对我没有尊重,嫌我不识字,是乡下妇女。结了婚之后,被媳妇一撺掇就更加不肯认我了。就让他们以为我真的死了吧。以后不用再见了。”

  钱淑兰听这话简直心酸得不得了。

  恐怕张招娣的两个孩子都是以父亲为荣吧。对一直默默付出的母亲视而不见。真是有够白眼狼的。

  到了房管局,张招娣在那边写登记信息。

  “我建议你卖两百块钱。你的房子质量不好,价格再高就没人肯买了。”

  钱淑兰在边上听着。

  突然想到这房子她可以先买下来。广州未来发展很好的,房子的价格也是居高不下。她买了也不亏。

  她赶紧拉张招娣到旁边,朝她道,“这房子我买下来吧。”

  张招娣惊了一下,“真的啊?”

  钱淑兰点了下头,“我想买套房子,下次再过来参加广交会能有个落脚的地方。”

  张招娣想也没想就应承,“行啊,我再给你便宜点吧。”

  钱淑兰赶紧摆手,“不用不用!这事你帮我保密就行!我不想让其他人知道。”

  “行!”

  两人直接让房管局帮他们更换一张房产证书。

  有了这两百钱块钱,张招娣心里总算是踏实下来了。

  “咱们先到你那街道办开个介绍信,把粮油关系转走。然后你再跟我到我们住的地方吧,我们参加完秋交会就能回生产队。”

  “行!”

  街道办徐主任看到张招娣过来还很意外。自从离婚之后她不是再也不出门了吗?

  “徐主任,我是来办理户口和粮油关系迁出的。麻烦您给办一下吧!”张招娣直接递上五斤大米,这是钱淑兰“帮着”买到的。

  徐主任看着这大米笑眯了眼,立刻答应,拿出本子就给她写。这边迁出一定要写接收地址的。“迁入新址报一下!”

  张招娣瞅了一眼钱淑兰。

  钱淑兰飞快地报地址,“临阳省 刘关县王河公社王家村生产大队”

  徐主任愣了一下,“你要迁到乡下?”

  张招娣点了一下头,“我就是个乡下人,即使现在是城里户口,我也没钱买定额分配的粮食,还不如到乡下用双手挣食呢!”

  徐主任心里暗骂她傻,乡下都要吃土了,她还跑去,不过面上却是笑呵呵地,“你的思想很好,很进步!为我们国家又创造了农产品,我代表党感谢你!”

  钱淑兰嘴里抽抽!张招娣却是笑呵呵地跟他握手,心里头也在想这人真是跟她那前男人一样净说些虚话套话。

  到街道办开完信之后,钱淑兰直接带张招娣回来。

  “小泉,这是教我喂猪的朋友。我们从小就是一起长大的。”

  众人听到她这么一说,都纷纷放下手里的工具跟张招娣打招呼。

  张招娣有些心虚。

  来的路上,钱淑兰担心大家不同意她带张招娣回去,非要把之前养猪的方法安到她身上。

  钱淑兰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做的决定。张招娣跟曹传正的父母不一样。曹传正父母是大学老师,到他们王家村小学任老师就相当于是支持他们生产队的教育事业。

  可张招娣呢?一个离了婚的妇女去他们生产队不仅要跟他们争夺口粮,还会带来风言风语。

  特别是前一个,现在生产队又开始吃大食堂了,多一个人就意味着多一个人分口粮,大家肯定不乐意。

  所以钱淑兰才不得不撒了这个谎,只有这样大家才会接纳张招娣。

  “她丈夫为了破除父母包办婚姻跟她离了婚。她无依无靠,只有我一个亲人,所以我想带她到王家村落户。你们看怎么样?”

  这些话不得不说,毕竟她的年纪摆在那里,说没结过婚谁信呐!再加上户口也会有离异字样。还不如一开始就征求大家的意见。

  众人面面相觑。

  王守泉喜不自胜,“行啊。有你这么个养猪能手,咱们村的养猪场一定会大放光彩的。”

  众人也纷纷点头。

  张招娣心里总算踏实下来了。和钱淑兰对视一眼,两人都很开心。

  这一届的广交会跟上一届很不同,国家在珠江河畔专门为了广交会盖了一栋八层高的大厦。

  这下子又能容纳更多的商品了,做多在后世很有名的品牌都加入进来了。

  比如说自行车,不仅仅是飞鸽还有凤凰和永久。

  比如化妆品,百雀羚,谢馥春,片仔黄和雪花膏。

  钱淑兰看大家都卯足了劲儿装饰展厅,就知道大家开始重视这方面了。

  钱淑兰也因为春交会的出色设计被人请去帮忙。

  每次收获都是颇丰的。虽然这些东西很小,可也是一份心意。钱淑兰看不太贵重也就接受了。

  王守泉看着那些厂家送给她的东西都是心痒痒。

  肥皂,毛巾,球鞋,蛤蜊油,衣服,皮鞋等物品摆了一箱子。

  甚至这次飞鸽自行车又来请她帮忙。钱淑兰二话不说就同意了,得知他们还会把自行车卖给他们。

  钱淑兰担心队里有人会有想法,觉得她过来一趟,专门为别人忙活,自家却是啥事不管。她就特地找到王守泉,“咱队里已经有一辆了,这辆自行车我们家买,行吗?”

  王守泉个人是没什么意见,可这种事情,他没办法自己决定,于是就开会讨论。

  几人都开始沉默不语,显然他们对自行车也很心动。这年代买个自行车可不容易。一个县也就几台,而且还是专门用来奖励先进个人的。

  他们这些老农民根本就弄不到票。现在有这个机会,谁都想要。

  何翠兰多少也能猜到大家的心思,可这事不是这么论的,于是笑着朝钱淑兰道,“你要买就买吧。反正也是因为你给人家帮忙,人家才同意把展品卖给你的。”

  众人脸上都有些红。这不是说他们在占人家的便宜吗?

  “行!你要买你就买!”终于有人战胜了内心的私欲第一个出声了。

  然后稀稀拉拉的其他人也都附和着。

  最后大家全都看着一直还未出声的王立贵,他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说了一句,“你买得起你就买。”

  钱淑兰和王守仁对视一眼都高兴不已。

  很快,李世荣那边就得到了检测报告。钱淑兰和王守泉按照约定时间到了华国对外贸易中心。

  两人都有些紧张,心里默默祈祷别出现什么差错。钱淑兰的心更是一直都悬着,要是卖不上高价可就对不起她折腾这么多次了。

  等所有人都落坐之后,李世荣板着脸道,“这肉的品种不一样,营养成份比上次少了一小部分,其他倒是没什么差别。”

  钱淑兰接过他递过来的两份报告对比了一下。

  发现后一种猪肉的蛋白质,钙,铁,磷等营养成分要比前一种少一点。但是自体活性细胞却是相差无几的。

  可看这东西应该就是那些猪草里的灵气吧。

  她笑着道,“根据咱们的合同,这点小偏差还是在误差范围之内。”

  李世荣点了点头,“原以为鲜猪肉营养成份能高一些,看来也没什么区别。不过活猪怎么都比冷冻的好吃,所以还是要生猪吧!

  钱淑兰笑着道谢。

  许主任笑着道,“猪的种类不一样肯定营养成分不一样,但是这也符合咱们当初签订的合同。这事就这么定了。”

  李世荣倒也很慷慨,“我们一切按照合同来。你们让我定的粮食我也已经运过来了。玉米咱们这边的价格是每斤两毛八,红薯是每斤八分。都是人民币的价格。你看行吗?”

  这个价格对比国内已经算是非常实惠的价格了。如果不是因为饥荒,国内卖的玉米价格是每斤一毛一分钱,再加粮票每斤一毛钱,每斤就是两毛一,可他从香港运过来,不可能自掏运费,所以会把这个钱平摊进去。定为两毛八倒也非常公道。

  “行!你带了多少斤粮食?”

  “五吨玉米和十吨红薯。玉米合算下来是两千八百块钱,红薯是一千六百块钱。合计四千四百块钱。”

  这么多粮食,王守泉直接就是惊呆了。而后就是激动得热泪盈眶,恨不得马上就要过去看。

  “那我们去看看猪有多少斤吧?”

  “行!”

  于是一行人到了他们住的地方,许主任专门联系人带了称过来,剩下的九头猪全都称了一遍,再加上之前运过去的那头,加起来一共一千一百三十七斤。

  李世荣拿着算盘飞快地算了出来,“这次猪肉扣除三成定金,一共是五千四百五十七块六毛钱。所以我还要多付你们一千零五十七块六毛钱。”

  大家都很开心。这下子再也不用担心自己会饿肚子了。

  钱淑兰担心这些人不会养猪,忙把自己的猪草提供给他们,“第一天喂猪草,剩下的都喂粮食吧。”

  为了怕他们不吃粮食,钱淑兰还特地用空间里的粮食喂他们。专门的玉米面,而不像之前是麦麸。

  猪倒是肯吃了,就是有点太浪费。

  李世荣这下子是真的相信他们是用这么好的粮食来喂猪了。瞧瞧这玉米粉磨得,比他们在饭店吃的还精细,也算是非常有心了。

  作者有话要说:什么时候我的作收才能有800呢!

第141章

  这次猪肉卖得这么好,许主任就建议钱淑兰把明年猪肉的数量定高一些。

  钱淑兰就算再想挣钱也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她摊了摊手,十分无奈,“许主任不是我不想为咱们国家创外汇,而是实在行不通啊。咱们刘关县跟你们这里不一样,已经大半年没怎么下过雨了,地里根本长不出猪草,队里的粮食也全部支援国家建设去了。别说多养猪了,明年咱们生产队连今年的一半都养不起来。”

  许主任没想到刘关县居然会是这么个情况。他怎么没听广播说起过?

  只是想到前几个月粮油局开始发不出来粮食,大家不得不到黑市买那贵了十二倍的高价粮。他从那时心里就开始对那亩产万斤的水稻产生了怀疑。

  只是四块八一斤的猪肉,如果不能多卖实在太可惜了。

  他咬咬牙,握紧拳头,一脸恳求地看着她,“你能不能再想想办法吧?不行的话,你就把法子提供出来,我们这边帮你养吧,国家会感激你的。”

  钱淑兰根本不可能交出来,所以她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反问他,“许主任,你能保证这边不会跟刘关县一样吗?咱们签定合约之后,一旦交不出来,可是要交违约金的。有哪个生产队敢担这么大的责任,能交得起这么多的违约金?”

  许主任一想也是。华国对外贸易中心是国家单位,不可能掏钱给下面的生产大队来养猪的,贷款更加不可能。现在国家到处是亏空,也拿不出钱来。更何况如果完不成任务,违约金可是定金的两倍呢。别说整个生产大队拿不出来,就是再加两个生产大队都未必能拿出来。谁能有这么大的魄力来养猪?

  见他听进去了,钱淑兰再接再厉,“更何况养这种猪不仅仅只是吃猪草,还必须要吃那种磨得很细很细的玉米面。你想想,这养猪成本一下子就提高很多了。”

  这话倒是给许主任提了一个醒。他光以市面上的价格来算了。如果以黑市玉米的价格来养猪根本就是亏本。

  许主任一颗原本炙热的心顿时被钱淑兰浇了个透心凉。

  他揉了揉额脚,十分失望,只能拿眼瞅着钱淑兰,“那你们生产队这次能报多少斤?”

  钱淑兰想了想道,“报一万斤吧。价格涨到九块八。”

  许主任瞳孔瞬间睁大,“你一下子翻了一倍还多?这也太。。。”

  钱淑兰原本不想再养猪的,可想到明年就是干旱最严重的一年,如果她不养猪卖钱,大家怎么可能有钱买粮食,所以她还是决定养了,“物以稀为贵!”

  “好吧!我去问看看!”

  许主任去联系李世荣。他原以为自己要花费一些口舌,可谁成想对方二话没说居然一口答应下来。实在是太让人意外了。

  李世荣却是有自己的考量的。

  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哪怕他不能走出广州,可他还是能从广州人的精神面貌中窥探一二。

  华国现在恐怕是在打肿脸充胖子呢。

  什么亩产万斤?根本就是糊弄大家的!如果真的亩产万斤,为什么街道上那些人一个个全是面黄肌瘦的呢?

  他也开始怀疑钱淑兰让他定的那些粮食根本就不是给鸡吃的,而是给人吃的。

  只是她碍于国情,她不能对他说实话。那他也不必追问。

  对方既然养不出来那么头猪,他逼也没用。

  倒不如答应下来,让他们尽心替他养猪好了。

  钱淑兰不知道李世荣的想法,事实上她现在已经是焦头烂额了。

  她跟王守泉到火车站那边申请火车皮运粮食回去,谁知道居然不给通过。

  说是他们要检查货物,没问题才能上车。半车皮的粮食,反反复复检查了三四次就是不给通过。

  当他们不知道呢?

  他们从刘关县运竹筐过来根本就没有这么严格。他们又不傻,现在摆明了是有人在为难他们。

  只是是谁呢?他们在广州人生地不熟的,不可能得罪别人的,唯一有可能的就是招人眼了。

  也是啊!这么多的粮食!到处都是闹饥荒,看到这么多粮食,怎么都想分一杯羹的。

  两人不动声色静静等待背后之人联系。

  没多久,货运站那边的负责人就装作无意中透露出来,“你们这么多粮食,肯定需要上缴一部分粮食才能运回去。”

  气得钱淑兰牙疼!

  凭什么!她们花钱买的。如果花钱买,她还能接受!让她白白捐出去?凭什么!

  还真当是土改时,大家必须要均富贵呢!

  于是钱淑兰大手一挥,直接朝他道,“不用了!我们有法子!”

  那负责人傻眼了,没想到这人性子这么倔,追问道,“你能有什么法子?”

  钱淑兰摆了摆手,“我请李世荣直接把船开到我们刘关县不就行了?反正也就是晚几天而已。而且我还省了运货的钱呢。”

  说完直接甩手走人。她说得潇洒,可事实上外面的船进到内陆去并不容易,因为怕内陆人与外面的人多接触,更怕暴露自己国家现在一穷二白的窘境,所以上面几乎不可能同意她这样的请求。就算通过了程序也是十分繁琐,花时还花精力。要不然她早就去申请了,哪里还会从陆运折腾一趟。

  那货负责人听到这话立刻通知上面的领导。

  钱淑兰带着王守泉去市委办公室申请开船特许,刚进去就看到里面坐了两个人。

  钱淑兰直接对着坐在办公桌后面的男人说明来意,“市长,我们是想来申请把船开到刘关县的申请的。”

  市长笑呵呵地道,“你们先别急。先听听这位的意思。”

  “你是?”钱淑兰皱眉扭头顺着市长的方向看去,只见会客的位置上坐着一个五十来岁,头发半白的男人,此时的他正满脸着急。

  他站起来朝两人自我介绍,“你们好!王守泉同志,钱淑兰同志。我是广州市粮油局局长罗震辉,我是有事请求二位的。”

  王守泉和钱淑兰对视一眼,刚才他们在路上还嘀咕,这次运粮回去恐怕得要大出血呢,哪知道人这么快就来了。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102页 / 共254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