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txt
当前页码:第72页 / 共254页
页码选择及下载地址在本页尾部    ↓移到底部


  王守泉从呆愣中回过神来,又开始朝周社长哭穷,“可是养猪厂的饲料我们也没有。”

  周社长显然早就预料到了,摆手道,“没事,只要你们能把养猪厂办起来,这剩下两千斤的饲料全是你们的。”

  王守泉情不自禁地咽了口唾沫。如果有这么多的饲料,似乎今年多养一些也没事,他当下就表态了,“只要领导帮我们解决砖瓦的问题,那我们就多养。”至于想几头,王守泉还要再回去商量一下。

  周社长很满意,“行,你回去等我消息!”

  王守泉回村之后,就把手续全交给了钱淑兰。

  钱淑兰接过资料,检查无误之后,签上自己的字。这东西是一式三分的,公社一份,生产大队一份,另一份就在她这个厂长手里。

  钱淑兰想了想,又朝王守泉道,“咱们队是不是该安排人去种树了?”

  王守泉看了看天,万里无云,一看就是没有雨,觉得还可以再等一些日子,“等植树节的时候再种,现在没有雨水,种树不容易活。”

  钱淑兰叹了一口气,今年可是干旱年,他不可能等到雨的,她建议道,“不如就现在移吧,就近在河渠里挑水浇就是了,也不费什么功夫。要不然等植树节的时候,天天下地浇水哪里有空?”今年三分之二种红薯,又是干旱季节,估计浇水都能浇死个人。哪还有时间管树啊。

  去年开始封山造林政策之后,王守泉就带人在地里专门挖了一块空地培育树苗。又觉得这些苗太少了,还特地跑到长山村的山上挖一些小树苗过来移栽到河渠。

  只是这些小树苗太少,恐怕很长一段日子都没办法满足队里的盖房问题。

  王守泉一想也是,这树就栽在河渠边上,哪里担心没水不能活的问题。于是回去就让钱明华带着队员们移栽树苗。

  钱淑兰把资料放进空间,带着王守仁去林家村生产大队谈场地的事。

  听到钱淑兰说要借场地,林家村的生产大队长,也就是林文林一脸的惊讶,“你们自己那场地还不够,还要借我们的?你们到底要养多少只鸡啊?”

  钱淑兰看着面前这个只有三十来岁的林文林。听说林家村生产大队年底选大队干部的时候,林文林被推选为大队长。看来这人能被选上,也是有一定脑子的。

  钱淑兰在心里腹诽,“要养6000只鸡。”她倒也不打算瞒他,当然这事也不瞒不住。

  这个数字把林家村的干部们都惊呆了。

  纷纷像看傻子似的看着这老太太。这么多只鸡不怕得鸡瘟呐!

  钱淑兰想了想道,“我从别人那里听说一个养鸡方法不会得病。”顿了顿,又苦着脸道,“我们队不像你们队有那么多的好地,不养鸡就得饿死。”

  林家村的干部们便在那边嘀嘀咕咕商量着,林文林开口了,“要借也成,只是你们得拿点东西来换。”

  钱淑兰当然知道这世上没有白白拿来的东西,“应该的,但你们也知道我们王家村生产大队的情况。可别说得太吓人。”

  林文林摆摆手,“我们也不是那狮子大开口的人。不如这样吧,你们以后每个月就给我们一百个鸡蛋。”

  钱淑兰愣了一下,一百个鸡蛋?这么划算?看来这人也不是个贪心的吗?她当场就要答应下来。

  却见林文林摆摆手,“但我还有一个条件。”

  钱淑兰皱眉,她就说嘛,一百个鸡蛋怎么能喂饱这些人。她不动声色地看着他,“你说吧。只要不太离谱我可以考虑考虑。如果条件太苛刻,我就不养那么多了。”

  林文林摆摆手,“我的要求很简单。如果你们能办好这养鸡厂,来年的时候,能帮我们生产队做指导。”顿了顿道,“无偿的。”

  钱淑兰一口答应下来,不过她还是要给他打个预防针,“如果我把鸡都养死了,那这条就作废了。”

  林文林点了点头,“那是自然。”

  商量好之后,两人立了正式的字据。

  别人还觉得他们为了一百个鸡蛋在那边瞎整,不值得折腾这么大。

  可两人却觉得很有必要,“立了字据,以后才能有个见证。”

  钱淑兰回了林家村,让王守仁驾着马车,她拿着队里开的证明到供销社买尼龙网。因为今年几乎没有队要大办养鸡厂,所以尼龙网也比去年剩的多。

  钱淑兰买好之后,就让王守仁驾着马车运回来。

  她让负责巡逻的民兵帮着过来搭网。

  用来支撑尼龙网的支架是钱淑兰特地从竹林那边挑的粗竹杆。这竹竿也算是比较结实的了,只是每两年就要换一次。

  人多力量大,几天功夫,场地就搭好了。

  钱淑兰便开始筛选之前报名的人员。

  现在河渠那边,一共有120个档口,每个档口50只鸡。除掉现有的1000只鸡,她们还要孵出5000只小鸡,为了怕中途会有死的。钱淑兰还要多孵500只。

  那就是5500只。她需要再找100个人来负责养鸡。

  她筛选120个人出来,让这120个人,每人拿一只母鸡,30个种蛋,回家让母鸡抱窝,谁能让母鸡把小鸡孵出来的最好最健康,谁就被录取。

  至于种蛋,钱淑兰早就让之前负责的20个人留下来了,对着阳光一个个照。

  七天之内的种蛋才有用,过了日期也是没用的。所以一次根本集不到那么种蛋供120只母鸡抱窝。

  所以,钱淑兰就把人分为两批。七天时间,将近1000只母鸡,凑足1800个种蛋还是绰绰有余的。

  一只母鸡最多能照顾30个种蛋,因为它要给种蛋不停地翻身,让它时刻保持一定的温度。

  有一定养鸡经验的人都知道如何让母鸡抱窝。

  首先要把鸡蛋放到做好孵化的窝里摆好,选择安静避光的环境,放上母鸡就可以开始孵化小鸡了

  其次,母鸡的喂食是隔一天一喂的,在喂母鸡时要拿出去母鸡,这时的鸡蛋一定要用棉絮盖好保温,喂完后让母鸡排出便后再拿回去继续孵化以免排便在鸡蛋上影响小鸡的出成率

  最后,如果是夏天孵化在20天差不多就出小鸡了,如果是在冬天,要二十三四天才会出小鸡,在孵化到18天时可以用温水试水 (就是把鸡蛋放温水里静止后鸡蛋漂起来会摇摆着动的就是活的,沉入水底的是实蛋,淘汰掉)

  这个方法几乎每个农村人都知道,可有的人照顾仔细,有的人粗心大意,照顾不好,小鸡就会病歪歪的。

  钱淑兰也不偏颇,直接让事实说话。

  老王家也有两个参加这次评选,孙大琴和王丹枝。

  周雪梅因为怀孕,不能久蹲,所以错失这次机会。她本人觉得十分可惜。眼巴巴地瞅着全家人忙活。

  小梅原本也想参加的,可是她根本不会照顾抱窝的母鸡帮它孵小鸡,所以直接淘汰。

  钱淑兰给大家的时间是一个月。这时间绝对是绰绰有余的。

  就在钱淑兰等待结果的时候,她猛然间发现这段时间她一直忙着养鸡厂的事,已经好久没待在家里了。

  钱淑兰这才注意到王丹娜有些不太对劲儿。她时不时就会露出傻笑的表情。

  人家说,女人谈恋爱之后会变漂亮,这话非常有道理,王丹娜每天都会把头发梳得溜光水滑的,之前那件军装几乎都是她在穿。其他人要下地挣工分,或是编藤筐,根本不能穿它。

  虽然买不了新衣服,可她买的起丝巾,几个月下来,她已经买了三条丝巾了,红,黄,绿,搭配绿军装十分亮眼。

  钱淑兰想不注意都难。

  吃饭的时候,王丹娜魂不守舍的,还差点把花椒吃到嘴里了。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王丹娜恼羞成怒地瞪了众人一眼,尤其是这些看她笑话的小辈。

  钱淑兰轻咳一声,众人收了笑声,却又忍不住,全都背过头去继续笑,王丹娜气得直跳脚。突然听到她娘敲击饭桌的声音,她忙回头来,看着她娘直勾勾地看着她。

  她脸色一白,不敢再闹。

  等家人都吃完饭了,钱淑兰把王丹娜叫回自己屋里,沉声道,“你是不是跟洪顺友处对象了?”

  王丹娜小心翼翼地抬头看了她娘一眼,“是”

  钱淑兰看着她这副执拗样,忍不住皱眉,“哪怕没有嫁妆,你也要嫁?”

  王丹娜不说话了。嫁妆对女人来说有多重要,她当然知道。只是她真的很喜欢洪顺友,她有自信,洪顺友不会让她吃亏的。她捏着衣角,有些拘谨地看着她娘,“娘,洪顺友真的挺好的。上回你教他怎么卖货之后,他每天勤学苦练,许多人都夸他服务好。是个好售货员,上个月他还得了供销社经理的夸赞呢。”

  见她兴致勃勃似乎想要给洪顺友刷好感的意思,钱淑兰没兴趣再听。她忍不住抬手打断了她,“我跟你说过,他就算有千好万好,也不妨碍他是个妈宝男的事实,只要他有这一条缺点就足以掩盖他所有的优点。你也凭想来劝服我!既然你非要选择他,我也不拦着你。那以后我不会再给你准备嫁妆。你大嫂治病欠你的五十块钱,你也别再找她要。”

  王丹娜脸色惨白,哆嗦一下,“娘,你真的要这么狠心?”

  钱淑兰看着她额头上的孝心值慢慢往下降,直至降到5就停着不动了,钱淑兰眉头紧皱,十分肯定地回她,“是”

  然后她看到这数字直接往跌到3了。得了,这数字又回到原点了。

  钱淑兰也没兴趣跟她说话了,挥挥手,有些不耐烦道,“既然你做出这样的选择,那我希望你一辈子都别看后悔。没有人会为你的一次任性负责,唯有你自己。”她顿了顿又道,“至于将来你要跟洪顺友结婚,他家给你多少钱彩礼,我一分不要,全让你拿走。但我不会给你准备陪嫁,更不会给你压箱底钱,你记住我的话,我不是在跟你开玩笑。”

  看着她娘说得这么绝情,王丹娜的眼泪唰得流了出来,她手背狠狠地抹了一把,瘪着嘴,倔强地说,“好!我知道了。”

  钱淑兰点了下头,下巴一抬,“你出去吧!以后不用再告诉我洪顺友有多好。我没兴趣听。”

  王丹娜被她娘这话气得不轻,狠狠地跺了一下脚,转身跑了出去。

  钱淑兰也没在意,本就是可有可无的改造对象,既然对方不好改造,她就换容易的来改造,她干嘛浪费自己的时间在这种脑残身上。

  作者有话要说:推下基友的新文,别忘了去她文下领红包哦~

  【厉害了我的铲屎官】——

  文案:

  杨勤有个愿望,那就是将自家的宠物事业发扬光大,走出国门,梦想星辰大海!养虎鲸,遛熊猫,乘坐鲸鱼……

第99章

  日子过得忙碌而踏实。钱淑兰好不容易能有个休息时间。吃完饭,男人们都去下地干活。

  今年因为要种早红薯,所以男人们都要耕地打垄。

  家里只剩下女人和小孩。大一点的孩子比如小梅小荷没什么活干就跑去挖野菜给李春花喂鸡或者拿回家来加餐。

  小一点的孩子就直接在院子里疯玩。

  钱淑兰看着他们跳着沙包玩得这么开心,也忍不住笑起来。

  突然她扭头看见正国正趴在窗户那边勾着头往里面看。他旁边的小毛驴也学着他的样子凑。可惜那窗户纸上的洞就那么一点,两兄弟在那边挤来挤去,谁也不让谁。

  钱淑兰有些好奇,凑过来顺着他们的视线往里看。

  哦!是孙大琴在喂母鸡。

  “这有啥好看的?”钱淑兰轻叹一声。把两个孩子吓了一大跳。

  正国回过头来的时候,拍着胸口,责怪道,“奶,你吓死人了,你知道不?”

  钱淑兰竖着指头在嘴上嘘了一声,拉着两人往旁边走,“你的声音大到能吓死鸡了好嘛!”

  正国撇了撇嘴,傲娇地说,“吓倒母鸡又咋了,它不照样能下蛋!”

  钱淑兰摊了摊手,“看吧!你连这个都不知道。母鸡在抱窝的时候是不能受惊吓的,这样会让它没有安全感。”

  正国有些不信,用怀疑的眼神看着他奶。小毛驴却是惊呼起来,“姥姥,你懂得好多呀。”

  正国瞪了他一眼,“你傻不傻啊,别人说啥你就信啥!母鸡要安全感干啥?”

  钱淑兰弹了他一个脑崩子,“你说母鸡要安全感干嘛!她在孵小鸡呢,当然是保护它的孩子们呐。它会担心有人过来抢它的孩子。这是母爱,你不懂就不要乱讲!”

  正国低着小脑袋哦了一声。

  小毛驴见他被打了一下,捂着嘴偷乐。正国抬头恼羞成怒地瞪了他一眼。

  钱淑兰怀疑地眼神看着他俩,“你俩还没说,看母鸡下蛋干啥呢?你俩该不会真的想偷鸡蛋吧?”后一句明显是带着调笑的语气。

  正国哽着脖子,“我们哪有,我就是。。。”越说脸越红,显然有些难以启齿。

  小毛驴见他不好意思说,便替他接着下面的半句话,“他怕他娘输!姥姥不是说这次只选100个人嘛!”这次是从120人中选100个人,淘汰20个人。

  正国见他把自己的秘密说出来,气得瞪了他一眼,小毛驴讨好地朝他笑了笑。

  钱淑兰有些惊讶地看着正国。原来正国现在已经这么关心孙大琴了。

  可能是因为这次的病,孙大琴对三个孩子特别上心。每天一大早,还会起来给两人做早饭。还会时不时关心他们吃饭,穿衣和学习等问题。

  她就说嘛!孩子的要求其实是最简单的,对母亲也会有一定的渴望。只要孙大琴肯改,肯关心他们,孩子们肯定会记在心里的。

  钱淑兰摸摸他的头,“关心你娘又没什么丢人的,干啥不好意思。”

  三人正说得热闹,突然王守泉站在门外的小道上,扯着嗓子喊开会。

  钱淑兰立刻走出院门。

  这次是在食堂集合的。

  “同志们,咱们的食堂已经没有口粮了,只剩下最后的一些红薯,我们干部们经过开会,准备把红薯分给大家,以后大家在各家吃饭。”

  这个消息把大家都震懵了。

  虽然别的生产队早在年初的时候就已经解散。可当自己生产队也办不下去的时候,大家伙还是有些接受不了。

  只是食堂已经开不下去,不解散也不行了。

  这个解散的法子是钱淑兰提出来的。原本粮食不够,钱明华和王守泉是想让钱淑兰帮忙买黑市粮的,可钱淑兰却知道几年后就是四清,到时候去黑市买粮食这一点就会成为这些干部们下台的把柄。钱淑兰不想让这两人日后遭罪,所以坚决反对,并且还极力劝说他们暂时先解散食堂。让大家自己想办法填饱肚子。

  个人到黑市买粮食,因为没有账本,所以查出来也不会有事,但走生产队的账就不行了,没有单子对不上号,而且这还是非法行为,将来就是把柄。

  钱明华和王守泉商量几天之后,终于还是同意钱淑兰的做法。没法子人家不想帮着买粮食。难道真要他们去买那两三倍的高价粮吗?那黑窟窿怎么填?所以只能先解散。

  这口粮是按照人口分的,老王家分到了十五斤红薯。这离夏收还有三个多月呢,这点粮食哪里够吃的。

  于是分完红薯之后,老王家再次被社员们踏平了。

  一个个全愁眉苦脸地看着钱淑兰,拉着她的手,一个劲儿地求她,“三婶子,你可一定要帮帮忙啊。一家就分几斤红薯,就算一人一天只吃一两也挨不到夏收啊。”

  “是啊,三婶子,你可一定要帮帮我们。”

  “对啊,三婶子,你门路广,你帮我们弄点粮食回来吧!我给你钱!”

  钱淑兰看着这么多人围在她家,可能是因为这次红薯太少,大家心慌了,许多人都等不到天黑就直接跑来她家,所以之前不知道的人也都跑过来凑热闹。全村人估计全知道了过年时的那小麦是她弄来的。钱淑兰想了想道,“我可以帮你们联系粮食,但是咱们得签字,不许把我告出去,要不然我可不冒险。”

  众人面面相觑,狠狠心,一跺脚,一咬牙,“行,你说咋办就咋办。”

  钱淑兰自己起草了一个协议,她依照的是十几年后安徽小岗村以“托孤”的方式,立下生死状,让大家在这份证明上按红手印,“你们可以签,也可以不签!但是一旦你们去告发我,那我就会把这个证据拿出来,到时候大家全都跟着一起倒霉。”至于剩下没签字的人如果去告状,肯定会被全队孤立。处处被人排挤,□□部刁难,肯定活不下去。

  众人现在连肚子都吃不饱,哪里还想那么多。

  更何况现在有一条叫法不责众!只要这事许多人来干,政府就不可能会判刑。

  所以村里只要是十岁以上的人都过来签字。而不仅仅只是一家之主过来签。钱淑兰觉得有的人自私到一定程度恐怕连家人也不会顾,所以她得以防万一。

  钱淑兰特地用空间里的宣纸写的证明。这时候的人签名的时候也不会像后世那样写得歪七扭八。而是一行一行的写。

  虽然这年代的人几乎没几个识字的,可大多数人还是会写自己的名字的,实在不会写的,钱淑兰就事先写给他们看,然后让他们照着一笔一画的写。不允许有人代笔。

  签好证明之后,钱淑兰便拿出本子来登记要多少斤粮食。

  这次钱淑兰依旧是小麦,价格也跟以前一样。上半年钱淑兰还让153号帮她种玉米的,只是现在还不到成熟季节。她手里只有大米和小麦两种。

  只是社员们见一次要这么多小麦心里难免还是打鼓,钱淑兰便道,“小麦磨下来的麦麸,我们养鸡厂收,七分钱一斤。”

  这价格还算公道,一开始想把麦麸也准备自己吃的人家都想着把麦麸卖了,到时候吃点细面。

  有的人家却舍不得吃那么好的,就想着到时候和白面掺和在一起,蒸杂面馒头也是一样的。

  这次大家都计算好了量,有的人家因为钱少,只买了一百斤,有的人家人口多,不想饿肚子,所以买了五百斤。

  钱淑兰一家家统计过后,发现这次居然有五万四千多斤的小麦。

  乖乖,这要不是她有空间,还真弄不到这么多的小麦。

  钱淑兰这次依旧是带着王守仁去运粮食。

  这次虽然是全体队员都有份,但这属于个人行为,村里的干部也都是装聋作哑的。

  甚至王守泉和钱明华怕他们中途遇到民兵,还特地让村里几个壮劳力跟着一起去。

  钱淑兰就让王守仁看着他们,别让这些人靠近。

  这些人初次进城,看啥都新鲜,见王守仁不让他们跟过去,也都乖乖不动。

  一连好几天把大家需要的粮食都运回来了。

  有了粮食,照理说大家应该高高兴兴才对。

  只是家家户户的钱包都瘪了,大家干活都没有了劲儿。

  钱淑兰便建议钱明华和王守泉分一次钱。

  自打年底,他们已经卖了好几次藤筐,现在生产大队的账上至少有上万块。

  钱明华皱眉,“小姑,没有这么办的呀?这才三月中旬哪里就能分钱呢。”

  王守泉也是这个意思。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72页 / 共254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