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淑兰曾经在淘宝看过不少。
就比如灯具,经过她的设计,这灯充满艺术气息。
一开始大家都没弄明白这是什么东西。直到钱淑兰解释之后,大家才知道这玩意居然是用来装饰电灯的。
许多人都不看好这东西。觉得谁会买这玩意?不当吃不当喝,甚至不当用,就摆着好看,浪费钱。肯定没人愿意买。
钱明华虽然不懂欣赏,可对小姑已经由一开始的怀疑到现在的绝对信服。他立排众议带着这三十多款商品向周社长申请参加广交会。
广交会是春季4月举行的。现在还是申请时间。
周社长听到他们竹篾厂要参加广交会,冷哼一声,给他们泼冷水,“你们这厂子刚申请成功,场地还没盖上。这还没学会走,你们就去跑了。也不怕摔跤。”
王守泉对他的冷嘲热讽也不在意,笑着道,“我们也是想试试看,积攒一点经验,说不定以后办万猪厂也能更有经验。”
周社长眉头紧皱,这次罕见地没有被他们忽悠过去,“你们参加广交会,跟办万猪厂有啥关系?难道你们还想让你们的猪肉也参加广交会?”
王守泉梗着脖子,“有何不可!m主席都说了,要敢想敢干!如果连想都不敢想,如何大跃进?”
周社长见他拿m主席来压他,被他噎得不轻,拿他们没办法,“行,你们要申请就申请,如果失败了,明年你们的万猪厂也得给我开起来!别想糊弄我!”
钱明华和王守泉对视一眼,眼里闪过一丝惊喜。
就在他们等结果的时候。一直让大家盼望已久的布票终于发下来了。跟以往三尺三不同的是,今年的布票居然变少了,一人只有三尺。
说啥大丰收!屁哦!有谁见过大丰收,布票还变少了的。那些棉花亩产上千斤,全是忽悠大傻子的!
王家村生产大队的人都在心里暗暗嘀咕!
钱淑兰看着这些布,都不知道该怎么分配了。家里一共15口人,一共才45尺布。15尺能做一身大人衣服,一共才能做三身衣服。正康是个半大孩子,做一身衣服需要13尺。小莲需要9尺就够了。
最后,她用最古老的法子,“咱们来抓阄,谁抓到有标记的,就给谁做。”
大家全都摩拳擦掌,纷纷祈祷自己有好运。
最后,大人中是王丹娜和李春花抓到了。
小孩子是小桃抓到了。
第二天,钱淑兰便带着王丹娜到镇上赶集。
一月三次的大集市又重新开了。
只是东西特别少,粮食一类的根本没有。多数都是以生产队的名义在卖些竹筐,扫把,背篓,砂锅,粗瓷碗之类的。
一眼望到底,稀稀拉拉的几个人。
钱淑兰买了几个砂锅和粗瓷碗就带着王丹娜到供销社。
镇上的供销社虽然比县城小了一点,可有一点比县城好,那就是许多东西不需要票也能买到。
唯一不好的就是限量。
比如说,煤油吧,拿着粮油本子就能买到三两。
还有些梳子,剪刀,纸笔之类的都是如此。
这些东西还算是比较容易买到的。
比较难买的是布。
钱淑兰刚走进供销社,就听见有人喊道,“抓糖大婶来了”
钱淑兰一脸懵逼,反应过来才知道那人说得是她。
紧接着之前被她戏耍过的小伙子走了过来。
看到她的时候,十分兴奋,“大婶子,你来了哈,今天要买啥糖呀?”
钱淑兰心想我能说我不要糖吗?
王丹娜不知道两人之间的事儿,她直接拒绝,“我们不要糖。”
小伙子明显有些失望。
钱淑兰是知道这年代的,根本不可能有人会热情到上门推销的地步。就算一天没有开张,人家都不带急的。
这小伙子这么失望摆明了是有事,她不由得有些好奇,“你是有啥事吧?”
小伙子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红着脸道,“大娘,我自己练了好些天怎么抓糖,已经小有成果,你要不要看看?”
钱淑兰惊讶地看着他,说实话她还真的挺好奇。
小伙子见大娘有兴致,立刻招呼她,“快过来,我称给你看。”
说着跑回自己柜台,朝刚才接了他班的小伙子道了声谢。
然后问顾客要什么糖果,听到说要一斤水果糖,他在糖果筐里随手一抓丢到秒盘上,不多不少刚刚好。
王丹娜惊讶地张大嘴,双眼亮晶晶地看着他,“你好厉害!”
被一个年轻姑娘这么赞美,小伙子脸都红了。不过,他的胸口挺得老高,显然对她的夸赞很受用。
当他抬头去看那姑娘的时候,只见她梳着两个麻花辫子,乖巧地垂在胸口,辫子的两端扎着红头绳,她梳着空气流海,皮肤白皙,眉眼弯弯好像月牙一样。她的眼睛黑亮黑亮的像葡萄一样,特别好看。
不知怎地,他突然感觉一股热气自他心口上涌,心里像是有根羽毛在挠他,痒得不得了。他抿着嘴红着脸朵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钱淑兰没看到两人的异常,她依旧是皱眉,刚才她发现这小伙子抓糖的速度是提高了,可其他的却还是跟不上。
她走到柜台前,轻点了下柜台,朝小伙子道,“要不要我来教教你怎么卖货?”
小伙子愣了一下,也顾不上羞涩,点了点头,爽快地答应下来,“行!”
钱淑兰走到柜台后面,朝那第一顾客问话,得到三两奶糖时。她立刻称好,包糖果的时候,把价格也算好了。
第一顾客在那边掏钱找粮油本。
钱淑兰便问第二个顾客买什么。同时和第三个顾客打好招呼,让对方做好准备。
等第二个顾客称好的时候,钱淑兰接过第一个顾客的粮油本,核对无误,收了钱之后就帮第三个顾客称重。
如此交替进行。把接待一个顾客的时间控制在一分钟。比这小伙子的三四分钟快了三四倍。
小伙子又被打击了,但他的神情已经不像第一次那样羞愧难当,反而充满了斗志,“大婶子,我会继续努力的。”
钱淑兰朝他点了下头,“我期待你的成长。”
听了这话,小伙子脸色通红。
王丹娜朝他笑道,“你已经不错了。”
小伙子被她这么夸奖,脸上浮现羞涩的笑意。心里却像是吃了蜜一样的甜。
到了卖布的地方,那个售货员看到钱淑兰的时候,脸上放光,满脸喜悦,“大婶子,你就是抓糖一抓一个准儿的那个老太太吧?”
钱淑兰没想到自己居然这么出名,笑着点头称是。
女售货员用充满钦佩的目光看着她,“大婶子,你咋炼的呀?洪顺友每天炼抓糖跟疯了似的。最近也就是一斤炼得比较准,三两二两根本不行。”
王丹娜眼尖地听到那小伙子叫洪顺友,在心里默默记下。
钱淑兰想到那小伙子天天跟糖果较劲的场景不由得一乐。不过看过那么多脾气差的售货员,见这小伙子这么努力,钱淑兰不由对这小伙子心生好感,赞道,“这小同志还真是不错!”
“可不是嘛!小伙子性子老实,许多人盯着呢。可他一门心思全在工作上。”
钱淑兰笑笑没说话。王丹娜听到这话,偷偷朝那人看去,见他正一脸认真地帮顾客称糖,心中不由得掀起一阵涟漪。
这会子人很多,他们也不能一直在聊天,钱淑兰便要了自己想要的布料,付了布票和钱之后就出来了。
王丹娜却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好几次想张嘴跟钱淑兰说话,都不敢开口。
作者有话要说:基友新文推荐【厉害了我的铲屎官】——
文案:
杨勤有个愿望,那就是将自家的宠物事业发扬光大,走出国门,梦想星辰大海!养虎鲸,遛熊猫,乘坐鲸鱼……
第88章
“你想跟洪顺友处对象?”钱淑兰重复了一遍,总觉得这名字她好像在哪里听过,可就是怎么都想不起来,问她,“洪顺友是谁啊?”
王丹娜强忍羞意,红着脸小声道,“就是供销社卖糖果的那个人。”
钱淑兰反应过来,哦了一声,有些好奇,“那小伙子有点咋呼,你到底看上他啥了?”
王丹娜抿着小嘴,神情扭捏得不行,她能主动说出来,已经是极限了,见她娘这么直白地问出来,热气直往她脑门钻,脸红得跟熟熟的虾子似的。
见她娘非要她给个答案,她小声开口,“他做事认真!一板一眼,对女顾客丝毫没有献殷勤。”
钱淑兰惊讶地看着王丹娜,仔细回想了下,刚才那个顾客是个女的?哦,好像是的,长得还不赖!
所以,王丹娜就看上那小伙子这点了?钱淑兰颇有几分哭笑不得。
要不要这么草率啊。你了解人家吗?他性格人品咋样,你都知道吗?
钱淑兰见她面露春光,到底没有打击她,笑着拍她的手,“好,娘去打听一下他的为人还有他的家境。如果没问题再找人帮着说合。”
王丹娜低头嗯了一声。只是心神一直飘忽不定。
回到家,钱淑兰特地回屋拿了一斤棉花到花媒婆家。
她自己冒冒然地去打听男方,对王丹娜的名声很不好,倒不如直接叫花媒婆去问,她是个媒婆,身份特殊由她去打听,也不会显得很突兀。
到了花媒婆家,钱淑兰跟花媒婆唠了一会儿嗑,就把手上的棉花递了过去。
钱淑兰是用布袋子装的,从外面看不出来,花媒婆接过来,还有些好奇,“啥玩意啊?三婶子还神神秘秘的。”
待花媒婆看到白花花的棉花时,惊度地张了张嘴,而后咽了口唾沫,紧接着就着急忙慌地往回推,“三婶子,这可使不得,你送这么贵的礼给我,我哪敢收呐。你有啥事你就直说吧,能办的,我肯定给你办。”
钱淑兰见她一副避如蛇蝎的模样,颇有几分好笑,嗔她一眼,“给你你就拿着。你不拿着,我哪好意思让你办事啊。”
花媒婆见她非自己收,花媒婆只好战战兢兢地拿在手里,只是面上依旧有些忐忑,“三婶子,你让我帮你办啥事呀?你说了我这心里才能踏实。”
钱淑兰四下望了一眼,花媒婆见她神神秘秘地忙道,“家里没人,只有我一个人在家。他们都去食堂看编筐子呢。”
没人在,钱淑兰也就放心了,她轻咳一声道,“这不是之前,我去镇上供销社买糖嘛。见到一个小伙子人挺实在,名字叫洪顺友。就想让你帮着打听打听。能不能把他说给我家丹娜。”
一听是说媒的事儿,花媒婆顿时放宽了心,她拍着胸脯保证,“那成!我肯定给你打听好了。”
钱淑兰不放心地叮嘱她,“这事你可别跟外人说,女孩子家脸皮薄,如果那小伙子有对象,我们家丹娜脸上也不好看。你说是不是?”
花媒婆立刻保证,“那肯定的。三婶子,成不成的我没法跟你保证,但嘴严这点我肯定能做到。任谁我都不说。”
钱淑兰笑呵呵地拍拍花媒婆的手,“我信谁还能不信你嘛。十里八乡的谁不知道你花媒婆最是个实诚人。”她顿了顿又道,“我家丹娜这性子,你也知道。我担心她到婆家吃亏,你顺便也帮我打听下那小伙子的家人咋样,尤其是公婆的为人。”
花媒婆一拍巴掌,对着她竖了个大巴掌,附和起来,“我说三婶子,你想得实在是太周到了,再没有比你更会当娘的。俗话说得好,买猪还得看猪圈呢。嫁闺女可不就得仔细点嘛。你放心,我肯定给你打听清楚了。”
钱淑兰见该说的都已经说了,忙从凳子上站起来,“那行!这事我就拜托你了,你可一定要帮我办好喽。”
花媒婆捏着棉花,“那肯定行!”她低头看了一眼手里的东西,忙道,“三婶子,你等我一下,我把袋子腾出来给你。”
钱淑兰站在门边等她。
不到一分钟,花媒婆就出来了,手里还拿着钱,钱淑兰有些纳闷。
花媒婆把布袋递给她,又把手里的钱塞给她,“我听月娥说,你家有火柴,你匀几盒给我呗。”
钱淑兰一听是这事儿,立刻同意,“那有啥不行的,跟我回去拿吧。”
花媒婆笑得一颠一颠地跟上去。
一路上,钱淑兰又跟花媒婆她有没有合适的小伙子介绍给王丹娜。
花媒婆笑着道,“就冲你家丹娜这条件,找个地里抛食的那是妥妥的。但想找个工人,吃商口粮的,我看有点悬。”
对于钱淑兰的心思,花媒婆自然也能猜到。王丹娜长得好又识字,肯定是想嫁到好人家,不会嫁给乡下糙汉子的。
钱淑兰心里叹了一口气,对这供销社的小伙子也有点拿不准了。
花媒婆年纪一大把,自然也能看出她的心事来,忙安抚他,“三婶子,人跟人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看家境,有的人是看闺女勤不勤快。还有的是看脸长得好不好。要我说这事没准能成。”
钱淑兰也知道自己现在就说丧气话有点太早了,“那成,你先帮我打听再说。”
花媒婆点了点头。
拿完火柴,送完花媒婆,钱淑兰想了想,觉得自己还是先给丹娜打个预防针,免得她到最后深陷情网而无可自拔,那就可就糟了。
王丹娜听了她娘的话,脸色煞白。虽然她现在已经是民办老师了,可到底比不上供销社的销售员。
人家能不能看上她,还真是不好说。她从脸上强挤出一抹笑,“娘,我知道了。”
钱淑兰拍拍她的手,“不管怎么说,我们都要试一试,也许能说成呢。”
王丹娜明显提不起兴致,其实这也只是安慰她的吧。她一个小学民办老师和工人还差一大截呢。
花媒婆的动作很快,也不知道她怎么打听的,第二天下午,就过来跟她汇报情况了。
钱淑兰见她扶着墙气喘吁吁的,就打趣她,“你这是被狗撵了咋地。冰天雪地的,你也不怕滑倒喽?”
花媒婆对她翻了个白眼,“我说三婶子,我今天天不亮就跑到镇上帮你打听,何着你就这么埋汰我啊。”
钱淑兰上前扶着她,到堂屋坐下,还给她冲了碗红糖水,“赶紧喝口,等会儿再说,我不急!”
听她这么一说,花媒婆心里才舒坦了些。
一碗红糖水吧唧一会儿就被她喝完了。钱淑兰又给她冲了一碗。
这次她没有再接着喝,开始讲自己打听来的情况,“洪顺友家是父母都健在。有一个哥哥和姐姐,他是家里的老三。但也是最不得宠的那一个。”
钱淑兰有些奇了,“那他怎么能当销售员呢?”就她所知,这供销社的销售员可不是谁都能进去的。没有关系,没有文凭,你想都别想。
花媒婆喝了一口糖水接着道,“洪顺友是老小,生下来就过继给了他三叔。去年他三叔牺牲了。上面领导照顾他,给他安排了供销社上班。”
钱淑兰懂了,这就跟姜玉瑛的情况差不多。不要抚恤金,要工作是一样的。
“他三叔没了,他爹娘就要认他回去,他那三婶也改嫁了。他就回家来了。”
钱淑兰心一紧,这孩子不会是个傻子吧?可看他做事认真麻利,不像是个脑子有问题的呀,顶多就是有点咋呼。
花媒婆闪着八卦的眼睛凑过来小声道,“我听说,他娘还要让他把工作让给他大哥或二姐呢。”而后一拍大腿,幸灾乐祸起来,“可惜人家供销社销售员最低也得要初中生,他大哥和二姐连小学都没毕业,根本干不了。这事儿也是我从他们村的一个婶子那问到的,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如果是真的,那这孩子还真是幸运了。只是他这脾气也太好了吧。亲娘这么明晃晃地算计他,他居然一点也不生气。
“他现在一个月交多少钱给家里?”
花媒婆这个倒是打听得一清二楚,“交了八成。”
这么多!如果从小过继出去的,对父母还这么有孝心,钱淑兰都不得不佩服他的愚孝了,不过人总会长大,也许是因为他从小缺爱,他才会想要亲生父母能关爱他。就她看到他现在的孝心值只有4分,可见他的婶婶对他不怎么好。叔叔毕竟是个军人,和他相处的时间太少。肯定是婶婶带大的。钱淑兰暗暗猜测着。
钱淑兰眉头紧皱,又问,“没分家吗?”
花媒婆点点头,“没分呢,怎么可能分呢,那小伙子一个月好几十块钱呢!谁舍得呀。”
钱淑兰也不知道该说啥好了。这摆明了是想让小儿子赚钱给大儿子花呢。偏偏人家还乐意,她能说什么!不过,看那小伙子应该才工作没多久,日久见人心。
不过,他娘现在不好好待他,收收他的心,却可着劲儿地欺负他,当真是有点蠢呐。
“你打听他们家什么时候要给他说媳妇吗?”
花媒婆摇了摇头,“我打听过了,听说要等他二十岁之后才给说媳妇。”她顿了顿,道,“这小伙子今年十八了,看来还得要再等两年。”
钱淑兰有点看不上眼了。这亲娘摆明了是想留他在家多挣几年钱。男人一旦娶了媳妇就会全听媳妇的。再想交那么多钱肯定不行了。哎,这娘也是个目光短浅的。却不想想这一辈子这么长,贪图这两年有啥用呀。还白白让儿子对她不满。
不过这样的男人也是潜力股,只要他能看清他娘的为人,将来就不怕他会愚孝。任由他娘欺负他媳妇。当然这点还得再看看。也有那工作干得好,但家事却一团糟的。
“我还特地向村里人打听过了,那娘不咋地,性子泼辣。”花媒婆撇嘴摇头,“是个不好相处的。不过你家丹娜性子不错,干活也勤快,应该能跟她处得来。当然要想日子过得舒坦肯定是分家单过。”
分家?这边只要最小的孩子结了婚,都会给小辈们分家的。如果不分,可以分开住,一个在乡下,一个在镇上,两家一隔开,也就不用担心婆媳问题了。
即使住在一起,这样的人有着明显的缺点的人还是好对付的。最怕的就是那种让人表里不一,面甜心苦的,那才是大灾难。偏偏这样的人还不少。
想要找一个各方面都好的男人真的很难。迄今为止,钱淑兰还真没遇到过。就像郭正良算是个不错的对象了吧?可他偏偏有那样的母亲。
这种能将就一下的,钱淑兰也就勉强同意了。反正只要一分家就能各过各的,还是很不错的。
只是那娘是这样的性子,钱淑兰拿不定主意了,如果她现在托花媒婆上门去说亲,对方如果拒绝了,面上也不好看。
最怕的是对当如果是个混不吝的,把这事嚷嚷开,他们家丹娜的名声也会跟着受损。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64页 / 共254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