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txt
当前页码:第24页 / 共254页
页码选择及下载地址在本页尾部    ↓移到底部


  钱淑兰也是想挽回一点名声,才特地这么做的。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虽然只是两分钱,可名声却是进步很多。

  最明显的就是,她走在路上,也会有人跟她打招呼了。

  在乡下,只要名声不是很差的,多数人见到都会打招呼的。

  可在她的记忆里,原身都是被人躲着走的。即使不得不碰到,也都是装看不到。可见人品之差已经到了人嫌狗厌的地步。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小天使们赠送的营养液,么么哒

第35章

  就在王家盖房的时候,队里开始组织队员们下地干活。

  这年头因为农药非常少,所以地里的杂草长得非常茂盛。

  小麦地尤其会长一种叫拉拉秧的野草。这种野草揉碎了有股黄瓜的味道。猪非常喜欢吃。

  所以,大多数人家都会下地拔草,然后再把草拿回家喂猪。

  因为男人都盖屋子,女人们除了做饭洗衣还得下地挣工分。

  今天是周六,孩子们都不用上学。钱淑兰决定把家里十二岁以上的孩子全都赶到田里拔草。

  干多干少先不说,能挣一个工分,到时候就能多分一点粮食。

  照她的意思,这些孙子们分值这么低就是被惯坏了,轻易得到的东西都不知道珍惜。

  只有经过自己辛苦努力得到的东西才会倍加珍视。

  钱淑兰担心他们干活敷衍,还特地提供奖励机制,“只要你们把这块地里的草全拔完,你们今天每人都能吃一个鸡蛋。”

  正康15岁,正国12岁,小梅14岁,小荷12岁,都是半个劳力。

  虽然小桃也有10岁了,可她身体太弱,钱淑兰自然把她排除出去。

  这块地应该能有二十个工分。四个半大孩子干一天完全没有问题。

  于是,等他们中午回来吃饭的时候,钱淑兰发现,孙大琴之前涨得那点孝心值又跌了回去。想来是不满她最近折腾她和三个孩子的缘故吧。

  钱淑兰倒也没在意,她现在对孙大琴属于散养状态,孝心值先不管,其他两项必须得跟上,容不得她躲懒。

  虽然现在盖房子再加要下地,可晚上的学习却不能停,钱淑兰也会跟着他们一起学习。毕竟她可是大学生,识字的,要是某一天露馅了,就不太好了。

  所以,她跟大家一起识字,顺便也起个监督作用。

  周雪梅望着自己碗里的鸡蛋,还有几分不可思议。

  她朝别人碗里看去,只要是盖房子或者下地干活的人都有一个鸡蛋。

  昨晚趁夜回来的王守礼,分到的鸡蛋早就剥给女儿了。

  周雪梅立刻有样学样把鸡蛋剥给女儿吃。钱淑兰叹了口气,这么爱女儿,也不能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啊。

  因为原身一直很偏坦儿子孙子的缘故,所以,王守礼的脸色倒还好,只是周雪梅这蜡黄的脸色,应该是亏损之兆,还不爱惜自己实在太不应该了。

  所以,她想了想道,“雪梅,你现在正在干重活呢。得要养好身体。”

  小孩子都下地,大人自然也不例外。除了她在家看着几个年纪小的孩子,就连王丹娜都被她赶到地里挣工分去了。甚至,她还单独把他们的工分记下来,年底分红的时候,也好分一半给他们。

  周雪梅可能是为了多挣点私房钱,特地要了个十二工分的地。一直到天擦黑才回来,比其他人晚了一个小时。可,即使这么累,她依旧把鸡蛋分给小桃,不得不说她是个好母亲。

  不是钱淑兰不想给孙女鸡蛋吃,小桃已经有了一个了,再多一个也是锦上添花。

  更何况,到了晚上,她还偷偷塞给周雪梅一个鸡蛋,已经对病弱的小桃额外照顾了。

  周雪梅愣了一下,想到自家婆婆送的麦乳精和鸡蛋,到底没有乱猜,她摇了摇头,“娘,我没事,小桃她身体还虚着呢。”

  钱淑兰朝小桃看了好几眼,虽然这孩子气色好了些。可这种打娘胎带来的病是真的不好治。如果,小桃出了啥事。到时候,老四这两口子还不得疯了,她皱眉想着,自己是不是该找153号买些强身健体的药。

  钱淑兰想了想道,“不如,一个鸡蛋三分钱,你先拿着吃,等老四发了工资,你们再交入公中吧。”纵使她是一家之主,也不能太过偏心,要不然被其他人看到又是一场糊涂官司。

  钱淑兰朝周雪梅那疲惫的脸上扫了好几眼,有些担心,“年纪轻轻的别糟蹋身体,等老了,你就知道烙下的病根有多严重了。”

  周雪梅诧异地抬头,朝婆婆看一眼,对上她那双担忧的眼睛,心里泛起一丝感动,婆婆这还是第一次关心她呢。

  原身对几个儿媳,从来都是不当人看的,娶回来就是为了传宗接代,顺便伺候爷们。只要看到老四宠媳妇,就会给周雪梅不自在。弄得周雪梅一看到原身就害怕,一心只想分家,好躲过原身的责骂。

  最近,婆婆似乎变了,不仅偷偷塞东西给他们,就是看到自家男人给她洗衣服,她都装看不到。周雪梅觉得,如果婆婆能一直这样,不用分家也是可以的。

  对于婆婆的好意,周雪梅还是领了,怎么说,身体还是很重要的,更何况,小桃一天能吃两个鸡蛋,还有麦乳精养着。身体好了不少,就是脸色都红润了些。

  相比周雪梅的变化,大房这边就热闹多了,孙大琴的鸡蛋直接塞到自己嘴里了。丝毫不理会小儿子渴慕的眼神。

  王守仁刚想把鸡蛋递给小儿子,钱淑兰就扫了他一眼,那眼里有着警告。

  王守仁立刻吓得把手缩了回来。

  钱淑兰觉得自己得告诉他原因,她朝正军道,“正军,你爹累了一天了,挖土盖房子,掌心磨了好几个茧子,你已经是男子汉了,要学会孝顺,知道吗?”

  正军毕竟只有六岁,何况又一直被原身娇惯着,虽然看到自家亲爹手上有伤,还是直嚷着要吃鸡蛋,见大家都不理他,小身子直接滚到地上,哭喊起来。

  钱淑兰绝不娇惯孩子,这么个熊孩子要是不早点教,以后还不得跟其他人一样成为极品。

  她扫了一眼蠢蠢欲动的王守仁道,“赶紧吃饭,咱们还要下地挣工分,你们还得早点把屋子起好呢。”

  王守仁只得低下头扒饭。孙大琴朝身后的正军扫了一眼,想张嘴求情,可对上婆婆那警告般的眼神,又怂了。学着王守仁一样低头扒饭。

  至于,正国和正康那是丝毫没有受影响,一个劲儿地往碗里夹菜。

  为了让他们吃好,好有力气干活,钱淑兰蒸得是白面馒头,菜也炒了好几样,有香菇青菜,炒芹菜,还有一个红烧兔肉,只不过被她用大碗盖住了。

  但,味道还是不可避免地飘了出来。大家全都盯着那个碗看。

  钱淑兰掀起盖在上面的碗,朝还躺在地上打滚的正军道,“正军,这里有馒头,还有兔肉,哪一样都比鸡蛋好吃,你确定还躺在地上打滚吗?”

  兔肉这东西,老王家从来没有做过。原身就跟这村里大多数人家一样,只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吃上一顿杀猪菜。平时是绝对不会去买肉的。

  这兔肉是她从153号那里买的。因为这些人从来没吃过兔肉,所以根本不知道兔肉的味道,也就没人提出疑惑。如果是猪肉,估计他们立刻就能分出差别来。

  正军见大家都只顾着吃饭,他吸了吸鼻子,的确闻到肉香味,立刻从地上爬起来,就要往桌边冲。

  钱淑兰赶紧站起来阻止他。

  她夹了几筷兔肉放到正军碗里,然后拉着正军到井边洗手洗脸,边给他擦还边教育,“你瞅瞅,你打滚有什么用?连肉也没吃上,多不划算。以后可别这样了?”

  正军心思早就飞到兔肉上去了,忙不迭地答应了,“是,是,奶,我以后一定不会了。”

  钱淑兰放下他的手,正军撒腿就往堂屋跑,生怕自己碗里的肉飞了。

  钱淑兰无奈摇头。

  等钱淑兰重新坐下时,看到正军吃得正欢快。她又扫了一眼饭桌,刚才还满满一碗的兔肉炖土豆,肉全没了,只剩下炖得软烂得的土豆。

  正国吃着津津有味,还不忘提出疑惑,“奶,这兔子是不是在长山村买的?”

  钱淑兰愣了一下,反问道,“长山村很多兔子吗?”

  正国啃兔子的手一顿,颇有几分不解,“长山村不是一直都是打猎为生的吗?那边的地很少的。家家户户都会打猎。”

  钱淑兰没想到这边居然会有山。

  说实话,她还真不知道,虽然她有原身的记忆,可太多太杂,她也不可能全都记住,她只记得最重要的部分,其他的细枝末节基本上都要靠人提醒才行。

  她仔细回忆了一下,长山村离王家村只有不到十里路,全村背靠长山,长山名如其名,山不是很高却很长。蔓延如山脉,似乎有好几十里的样子。

  长山村就处在山脚下。

  钱淑兰想到自己空间里还有些钱,于是想到那边去看看。

  钱这东西在灾荒时期就会贬值,倒不如换成食物,哪怕是肉,也是好的。

  第二天吃完饭,钱淑兰让12岁的小荷留在家里看着小莲,正军和小桃。叮嘱他们就在院子里玩,不要出去。并且还许诺如果他们乖乖听话,晚上就能吃肉。

  几个孩子全都拍着胸脯答应了。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一万字已码完,明天继续~

第36章

  钱淑兰背着竹篓按照原身的记忆往东走。

  路上看到许多村子都在麦地拔草,有的大队是按时记分,那队员们就会磨洋工。按劳动量记分的就会很积极。实在太好分辨了。

  大约一个小时,钱淑兰终于走到长山村。

  虽然只有十里地,可她这副身体真的是太差了,年轻的时候还受过饿。底子不是很好,所以她走一会儿就得歇一会儿。

  等她到了长山村,发现这个村子跟别的村真是不一样。到处都是闲人。尤其是一些看起来很年轻的妇女都待在家里没下地。可想而知,这个村子的地是多么地少了。

  她在路边找了个大婶打听了下,谁家有新鲜的猎物。

  现在这个天气,当天打的猎物必须卖掉,要不然会坏掉。

  听到她的话,大婶很热心地给她带路。

  钱淑兰跟着大婶到了村后一家草棚处。

  这户人家十分贫穷,虽然这年代多数都是茅草房子,可这家连院子也没有,房子的墙体都裂了一道又一道的缝,比她脸上的皱纹还要多。

  房前屋后的自留地也没人打理,野草疯长。

  更让她觉得奇怪的是这户人家的门非常矮。人要进去,还得低着头。

  大婶站在门边,弯着腰,探头朝里喊了一声,“三太,在家吗?有人要换猎物。”

  看来,附近经常有人过来换猎物,所以这大婶才没有细问她的来历。

  钱淑兰等在门外,直到里面传来一声,“进来吧。”

  大婶才招呼她一起进去。

  进去之后,钱淑兰发觉还不如到外面呢,至少亮堂些。

  这屋里的光线实在太暗了。

  大婶似乎也察觉到,忙喊,“三太,咱们到外面谈吧,这婶子是过来换野物的,你这屋里这么黑,也看不清。”

  三太‘嗯’了一声,朝右边喊了一声,“爹,我出去一下。”

  钱淑兰这会儿已经适应了屋里黑暗,她朝着男人喊的方向看去。

  只见东面窗户下摆着一张床,床上躺着个花白老人,他似乎是腿脚不便,声音里带着点重重的鼻音,又透着股苍老与无力,“好”

  怪不得这家这么穷呢。

  无论哪个年代,病都能拖垮一个家。

  钱淑兰神色恢复,正要跟在大婶后面出去,突然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

  她低头一看,一个约莫三岁大的孩子正蹲在桌边,他应该刚从桌底下钻出来。

  小男孩黑白分明的大眼对上钱淑兰有些发怒的眼神,微微瑟缩了下。

  钱淑兰懊恼地拍了拍自己的额头,这只是个孩子,她跟他生什么气,再说他也不是故意的。

  钱淑兰立刻弯腰摸了摸他的头,小声道,“下次小心点。”

  见她脸上带着笑,小男孩才微微放松了警惕。

  钱淑兰朝他手心里塞了一颗糖之后,就出了房间。

  小男孩看着手心里的糖,眼里闪过一丝迷茫。

  到了屋外,钱淑兰发现居然多了一个人。

  这人似乎是这家的女主人,跟在那个中年男人旁边。

  中年男人刚从灶房那边拎出几样猎物。

  有一只野兔很胖,两只野鸡却很瘦,还有个百十来斤的大狍子。

  男人探头去看钱淑兰,“婶子,你要哪样?”

  钱淑兰蹲下身子,拨了拨地上的猎物,血还是新鲜的,应该是今天才打到的。便朝男人道,“什么价格?”

  男人微微有些紧张,他搓了搓手指,有些不好意思地抬头,轻声说了一句,“七毛一斤。”

  钱淑兰眼神微微闪了一下,这是供销社卖的价格。他要是卖去食品站,估计只能有四毛一斤。卖给村民们也只能是这个价格,怪不得不好意思看她呢。

  大婶似乎也惊了一下,随后就有些尴尬,这人还是她带来的,可三太居然坑人家。

  钱淑兰也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当一回冤大头。

  她有钱,这人家又很穷,她帮上一回,下次来,肯定还会被宰,这样似乎不好吧。

  她的犹豫显然让大家发觉到了,都不是傻子。这老太太又不是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常年跟柴米油盐打交道,能不知道外面的价格吗?

  男人身边穿着灰白衣裳的女人朝钱淑兰不好意思地解释道,“家里老人需要钱看病,婶子,我们也是没法子。”

  钱淑兰自然能猜到。

  男人听到婆娘的话,脸色涨得通红,他抬起头有些尴尬地朝钱淑兰道,“婶子,您要是要就四毛钱一斤吧。”

  钱淑兰点了点头,朝男人点了下头,“称重吧,我都要了。”

  没有心理负担的男人立刻站起来,动作很麻利,从屋子里拿出一个勾称,勾着三个猎物的绳子称了起来。

  “一共是一百三十二斤。”他飞快算了下,“一共五十二块八毛钱”

  钱淑兰把背上的竹篓松下来,把猎物往竹篓里放,然后掏钱。

  男人接过她递过来的钱,数了数,居然多了五十,他微微有些惊讶,红着脸提醒道,“婶子,钱多了。”

  钱淑兰却面无表情地把钱塞给他,“这五十就算我借你的。我就住在王家村,王守仁家,你有猎物的话可以送到我家。”

  男人捏着手里的钱微微有些颤抖。站在他旁边的女人一个劲儿地朝她弯腰鞠躬,“婶子,真是多谢你了。”

  大婶也笑着奉承两句,“婶子可真是个善心人。”对于三太这个孝子,村里人也都有好感,几乎每家都借钱给他了,可三太爹的病实在是太严重了,拖了五六年,钱越花越多,病却越来越严重。

  听说,前几天还送到县医院了,医生说,就这半年了。

  三太这家里一贫如洗,要准备后事,就得花钱。

  棺材,寿衣这些都是一笔不少的开支。

  可偏偏,他们家一分也没有,哎,都是穷闹得。

  钱淑兰背着猎物,朝三人挥手告别,虽然男人想要送她回去,可钱淑兰拒绝了他。

  这些猎物,她准备放到空间里的,哪能一次全拿出来。

  这么热的天,放不了多久。

  腌成肉干吗?她又不喜欢,肉还是鲜嫩些的好吃。

  到了路上,钱淑兰就把竹篓里的猎物往空间里放。

  到了村口的时候,才拎了两只野鸡放到竹篓里。

  走到家的时候,看到院子里的孩子正玩着跳绳,一个也不少,她松了一口气。

  看到钱淑兰进来,孩子们全都围了过来,昨天他们吃的那兔肉,真的太好吃了。

  钱淑兰把竹篓卸下来,孩子们扒着竹篓边往里看。后面的人看不到,就趴在前面的人背上,伸着脖子往里瞧。

  钱淑兰让小荷去烧热水。

  小姑娘眼睛一亮蹦蹦跳跳地往灶房里跑。

  钱淑兰又让正军到屋外面拔几根葱。小家伙屁颠屁颠地跑去了。

  钱淑兰看着水缸里没水了,又吩咐剩下两个小萝卜头看着野鸡,千万别让人抢走了。

  两个小家伙觉得这任务非常艰巨,煞有其事地拍着胸脯保证完成任务,然后蹲在野鸡旁边不错眼地盯着。

  见他们认真的小模样,钱淑兰会心一笑,拎着水桶和扁担往村正中走去。

  现在村子里,几乎没有几家有井的。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24页 / 共254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