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农女:医香满园.txt
当前页码:第260页 / 共264页
页码选择及下载地址在本页尾部    ↓移到底部


细算起来,这应该是来到螺州以后第一个上门的人吧。

夫妻二人无奈起床,到前厅一看,才知道这客人竟是他们之前在河边散步时遇到的螺州城守备宋源。

这人算是半个段子手,念锦烛的印象很深,对他也颇有好印象。

“宋大人这么早?”

宋源看了眼外头已经到中央的太阳,默默擦了擦汗,“夫人,现在已经可以吃中饭了。”  念锦烛哈哈大笑,拉着睿子都走过去坐下,“所以你是来趁中饭的?”

正文 第656章 无地自容

宋源看了眼面色平静的睿子都,便道,“哎呀,王爷,夫人,你们二位都是聪明人,我也就不绕圈子子,我此番前来,是想跟二位商量一件事情。”

“是这样,在下有一妹妹,跟着城中坐堂郎中学了些医术便想要开个医馆坐诊。我知道夫人的锦绣医馆在螺州没有分店,就想着不知道夫人有没有这个打算?”

念锦烛有些意外他竟是因为这件事情来的,“刘大人想给你妹妹找活干?难不成你妹妹想跟我合伙?”

刘源颇为尴尬地点了下头,“我是有那个意思。”

睿子都一直没有说话,一双眼睛将刘源打量了个遍。

他那眼神简直像是要把人给剥光似的,念锦烛扯住他的衣角,“刘大人,我现在还没有考虑这个的想法,恐怕要让你失望了。”

“夫人的锦绣医馆遍布大魏,但是螺州目前却没有分馆,您说什么不考虑一下?螺州这里人多,需求也大。这件事情,舍妹所求只是其一,这也是我的的意思。”

刘源沉默了一下,才道,“我也有私心,螺州如今发展的不错。但是城中医馆变着名目赚病人的钱,很多穷人根本都不敢进医馆。夫人的锦绣医馆价格便宜,是为百姓谋福的善举。”

睿子都本就有意让念锦烛将锦绣医馆在螺州也开起来,这刘源说的话算是正中他下怀,“刘大人,你先回去吧。这件事情我跟夫人商量一下,到时候再给你答复。”

“好。”刘源点点头,“铺位什么的我都已经找好了,若二位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锦绣医馆终于还是在螺州开张了,念锦烛最终也接受了这个现实。

考虑到如今睿子都如今没什么事干,她便将他也拉到了医馆去帮忙。

刘源的妹妹刘冬瑶,年方十六,正是最好的年纪。她性子比刘源更开朗,而且对医术十分执着,但是念锦烛试过她的医技,只着一个锦绣医馆跑堂的水准。

刘冬瑶对此倒是一点儿意见都没有,忙前忙后,念锦烛将睿子都拉过来以后小姑娘就有了新的动力。

逗笑这个严肃的王爷。

男子心仪一位姑娘,每次见面总要花掉自己半大半个月的收入,他只好等了半个月再与姑娘见面。

这天姑娘生气的问他:“怎么都不来看我?”

那男子鼓起勇气说出实话:“我,我,我看不起你。”

“哈哈哈,好不好笑?”

一旁几个过来看诊的百姓不知道睿子都的身份,但是也跟着刘冬瑶笑起来。

睿子都一脸白痴样地看着这丫头,完全不理解念锦烛对伙计要求那么严的人怎么会招一个白痴。

他收拾完收手里的药渣站起来,“我去后面看看,你照顾好这里。”

医馆后面是一个很大的园子,园子里种着草药。这些都是常备药,念锦烛专门让人种上的,此时她正在浇水,看到睿子都就放下手里的水壶,“子都?前面忙不忙?”

医馆开张到现在,已经大半个月。

因为是新店,所以念锦烛几乎都在这里帮忙,虽然不用坐堂,可很多事情却需要她亲力亲为。

睿子都点点头,“过来!”

她走过去,睿子都一把就将她搂进怀里,“锦烛,想你了。”

睿子都的声线好,所以每次他叫念锦烛的名字都会让她有砰然心动的感觉。

念锦烛吸了吸鼻尖,“老夫老妻了,还想……”

“老夫老妻了也想。”睿子都孩子气地抱着她,“要不,给唯一生个弟弟或妹妹怎么样?”

轰——

念锦烛没想到他在这里说这个,一脸张一下就红成了柿子饼。

一旁凑过完来的刘冬瑶哇地一声叫出来,“哇,王爷,原来你不是面瘫呀。”

念锦烛没想到这丫头会在一旁,赶紧推开睿子都,红着脸瞪着这姑娘,“你怎么会在这儿?”

刘冬瑶拿着手里的虫草,一脸坏笑,根本不怕他们,“我刚才在外面遇到一个药商,他手里的药不错,想着拿过来给你们看看的。谁知道——”

睿子都看了眼刘冬瑶,小丫头一点都不怕他,蹿到念锦烛面前,“夫人,你们真的要给一一生个弟弟妹妹吗?也是,那小姑娘确定挺孤单的……”

这自来熟的性子让念锦烛完全汗颜,睿子都看了两人一眼,面无表情地走了。

他一走,小姑娘更得瑟,“夫人,真是没看出来啊。王爷在我们面前那么沉闷的一个人,居然这么会说情话。”

小丫头明明连个心上人都没有,说话却比念锦烛这个已婚妇人还要奔放,这让她简直无地自容。

念锦烛看了眼刘冬瑶,“把你的东西给我看看?”

那虫草确实不错,厚而干。

“夫人,去看看吧。”

刘冬瑶领着念锦烛出门,去看了那个此时还等在大堂里的药商。

两人聊过以后,念锦烛将他手里的虫草都收购了。

忙完这些,太阳就下山了。

最近螺州城里很热闹,睿唯一已经两周岁半了。

小姑娘来了螺州以后比在京城里快乐得多,念锦烛跟睿子都开了医馆以后她的日子更欢脱了。

两人回家,前脚进门后脚下人就来找两人控述,“夫人,姑娘今天把奴婢的眉毛都烧了。”

“……!!!”

夫妻二人地睿唯一那里,本来教训一下那小丫头,结果睿唯一玩的太累早早睡下,现在已经在打呼了。

念锦烛想把他叫起来,睿子都去拦下她,“回去吧,什么事情不能明天再说吗。”

这娃控的毛病,怎么办?

念锦烛皱眉,“一一真的被我们宠坏了,以后不能再让她这样了。”

“嗯,以后给她生了弟弟妹妹,就会好起来的。”睿子都的嘴辰在她耳朵吐出口气来,念锦烛的脸刷地就炸了。

没完没了了啊。

睿子都将她抱起来,大步走回他们的院子……

路上偶尔也下人见到,也都十分懂事的低下头。  日子过的很快,不知不觉,他们在螺州便呆了几个月。

正文 第657章 螺州盐市混乱

其中自然也发生了很多事,南诏归魏,成为大魏的领土。南境的汉学办起来,官道也修通了,所说南境是个多草药的地方。

在南境的深山里长着很多的灵芝,很多都上百年了。

药商们大赚了一病,念锦烛的医馆还是老样子,便宜,大夫医术高明,很多看不起病给不起药费的都来这里看诊。

睿子都的身体在螺州这段时间的修养之下也好了很多,念锦烛心里放心不上,也就终于没有再将那日在桃花寺里求签的事情放在心上了。

这日,锦绣医馆里迎来了一群特殊的病人。

这些人很多都穿着补丁服,他们面色腊黄,因为缺少食盐,所以脖子大了一圈。  这些人走路几乎都困难,很多人都是拄着树杈子来到医馆的。起初医馆里的大夫也没发现反常。可是在接下来的几日都发现了同样的病人,而且一问之下人,这些人竟都是是螺州附近某一个村子的平

民。

而且从那些病人的描述里得这粗脖子病的人应该很多,他们听说锦绣医馆可以免费给穷人看病所以就想过来试试。

医馆开门行医,没有理由拒绝这些人,念锦烛的原则是,能医则医。

有能力的当然要收治医费,确实没有能力的也可以免去一切费用,可这么大一批人都得了同样的病。

粗脖子病的成因简单,就是长期缺盐。可盐是个很金贵的东西,这些药钱都出不起的穷人,当然更不可能买得起盐。

他们知道这件事情拖不得,所以就把这件事情赶紧告诉念锦烛与睿子都。

念锦烛查过那些人的症状以后,得出跟坐诊大夫一样的结论。她决定去那个村子附近看看,倘若真的很多人都得了这病的话,那可麻烦了。

批量的人得了粗脖子病,这件事情让睿子都跟念锦烛都此起了重视。

老百姓因为缺盐病成这样,足见他们已经缺盐很长时间。

大魏能有如今的强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魏的位置。

中原腹地的产盐区域,几乎都集中在大魏境内。而且在累世的积累之下,有一套自己的采盐技术,因而大魏的盐价一直由官府控制着。

做为百姓的安身立命之本,盐价的波动很大程度上就会影响老百姓的生活。

螺州这样一个繁华之地竟在盐价这一块儿出了事,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念锦烛与睿子都商量以后,便乔装出城,然后去了那片粗脖子病严重区域,想看一看当地的城情况。

螺州是盆地,又因靠运河,所以在大魏各城中经济算是靠上。

可天子脚下也有贫民窟,这螺州城外,也有贫民聚集地。

夫妻二人没有骑马,一人背着个药箱,走了很长一段路,才到达那个事发地:王贾村。

两人还没到村子里,已经看到四周大片大片的良田。即将入夏,大片的田地里稻子绿油油地看着十分喜人。

田边有个穿了薄衣的农人在堵水,两人从远处经过时,看那人正弯着腰肢要堵洞。结果身体一歪,倒栽葱便进了麦田里。

附近的几个上人农人跑过去将那人拉起来的时候,他已经染成了泥人。

念锦烛跟睿子都走过去,站在田坎边,“老乡,那大哥没事吧。”

几个村民看到两个陌生男女,而且看着像是走街郎中,大喜,“姑娘可否给他看看,他晕过去了呢。”

念锦烛走过去,那些人便跟着让出条道来。

田坎不宽,那人的身体一横着,一半在田上,腿便掉在一旁。

念锦烛看到这个人的脖子也是粗的,他的皮肤腊黄,应该是体虚才会晕厥的。

“怎么样?他没事吧?”

几个农人担心地盯着念锦烛,生怕这个人真的会出什么事儿。

念锦烛点点头,“长期缺盐,体成了体虚之症。一时半分好不了的,你们按着他的人中,片刻便会醒过来。”

念锦烛的药箱里有些青皮给这人吞下,过了片刻,那晕厥过去的农人咳嗽两声,果然转醒过来。

得知是念锦烛救了他,那人十分感激。

因为付不起医药费,他便请念锦烛与睿子都到自己家里小坐,喝杯热茶解解渴。

于是,过了会念锦烛跟睿子都便坐在了这个农人家中。

不能说家徒四壁,但也绝不富有。

农家小院不大,四周方方正正地围着矮墙,几只家鸡关在笼子里咯咯叫个不停。

两人坐了片刻,念锦烛喝到了一股子发酸的味道,她找了半天,才在院子一侧找到了挂着的几刀肉。

现在这个季节,午时的太阳已经很毒辣了。肉这么白生生挂着不发酸发臭才怪,她等那农人出来以后便道,“大哥,我看你这儿挂着肉,怎么不先腌一腌?都酸了,不能吃的。”

那老汉看念锦烛大概不是他们这里的人,便叹息两声,将手里缺了口的碗递给念锦烛,“姑娘怕不是这里的人吧,你不知道吗,我们这里的人家已经没几个还用得起盐了。哎……”

他也是个粗脖子病人,只是还没有到影响他的身体的程度。

念锦烛皱了一下眉,“我看大哥你这家中的家禽不少,何不卖了换些盐回来?也好过你这肉直接暴晒啊。”

生肉若不腌制,根本不可能存多长时间。

不过,他们既然已经吃不起盐,自然也不可能奢侈到用来腌制食物。

“这些畜生?哪里值几个钱?500文的盐呢,咱们村子里之前有人合力凑了想买一斗来大家分,结果好不容易凑了钱,盐却买不回来。”

“说什么?”

“没盐啊。螺州的盐啊,都让那些有钱的贵人们分了,要不就是几斗几斗的卖,咱这一斗人家根本就不卖。”

有盐怎么会不卖?

院子里坐着没说话的睿子都皱眉,“你的意思是官府那边不卖盐给你们?”  他喝郎中打扮,但是那统领千军的气质根本压不住。老汉哪里知道这个气度不凡的郎中是谁,只点了下头,“也不是不卖,只是螺州的盐

正文 第658章 赵春来门生

上,所以官家都是成批地卖给大户。可咱这乡下人没多少钱,凑了半天也就买的得一斗而已。”

大魏官府盐贩卖是有严格规定的,绝不许官府自行定价,尤其不许他们贮盐抬价。

这可是重罪。

盐是百姓绝不可缺的生存之本,而民是国之本。大魏盛世之下,却也是吏治严酷。睿子都不认为螺州官府敢做这样的事,螺州城中有天机府,只要他们敢做,天机府就会上报给朝廷。

念锦烛走向睿子都,生怕他说什么话吓到这个农人,“大哥,那螺州城中缺盐的事,你们就没向官府报过?”

那老汉听了却忽然间没说话,也不知道是想到什么伤心事,情绪一下子十分低落。

自那以后,念锦烛与睿子都再要打听什么,那老汉都是有一句没一句说的混乱无比。两人没办法,坐了一阵后便出了他的小院。

两人在村中又碰到一群在树下纳凉的人,他们发现这些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脸黄脖子粗重,严重一些的已经在往气管压迫了。

两个走街郎中打扮的人在村了走了一圈,除了意外救的那个农人,再也没人找他们看病。

念锦烛与睿子都又去了临近的几个村,结果看到的情况也都差不多。尤其当念锦烛看到在村中玩耍的小孩子竟然也染上了粗脖子,她心疼的不行。

一番查看下来,两人发现附近村子的情况大体相似,都是因为穷的根本出不起盐价所以凑钱想要买盐,结果一斗官府根本不卖,所以才会变成这样。

两人在城外一天,探听的消息大体相似,官府的盐价是正常的,可是盐太少了,根本分不到他们这些平头百姓身上,所以……

有钱也没盐。

何况这些普通农人,哪来什么钱。

这件事情,影响很大。

百姓没有盐,所有的食物都无法贮藏。而且一个人长期不吃盐的话,身体结构也会遭到严重破坏。

大魏的盐不应该这么缺才对,尤其螺州本身就有盐井。

两人回城以后,睿子都便去了螺州知府府,想问问情况。

他来螺州的事情,知道的人原也不多。那螺州知府起初哪里知道大魏名噪一时的神武王爷竟在他的辖下,得知睿子都上门的原由后那知府生生吓出一生汗来。  “王爷,这件事情小人也是为难啦。”那知府小心地跪在睿子都面前,“事情是这样的,最近螺州的盐供应不足,城中采购官盐的人却多起来。大魏朝的规矩是百姓购盐,十旦以内不可拒绝,大户购盐,

百旦配量。之前百姓不知道哪里听来传言盐价要涨,便成群结队地来买盐。我看库府盐量不足,才想出这法子的。”

知府的法子,严格来说没什么问题。

百姓听信流言抢购官盐,他提出暂行计量购买的法子,同时也报了上面批准,所以,他的做法没问题。

至于那些城外受灾的百姓,那知府一时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睿子都在知府这里得不到有问的消息,这些话也挑不出才能毛病。

便打数回去再细细思量这件事情,他并不知道,自己前脚一走,那知府后脚就将睿子都欲插手螺州盐市的情况加急送入京中。

螺州知府原是刑部尚书赵春来的门生,两人之间喝无直接往来,不过在螺州盐市上知府的处理方法可以说是得了赵春来的指点。

现在睿子都这个王爷要插手,他自然要向京中赵春来求救。

赵春来对睿子都的厌恶憎恨绝不会因为他离京就平息,现在得知他竟想在螺州盐市上插手,又看见了可以搞死睿子都的机会,于是便让知府秘切注意睿子都的动向。

睿子都这边,显然不知道这件事情。

他回去以后同念锦烛交换过各自的意见,都认为这件事情背后有鬼。

夜里,两人相拥而卧,念锦烛想到那些染病的孩子心里有些烦躁,“子都,你怎么看这件事情?”

“盐是国之本,自古以来,都不乏因盐而生的祸事。大魏对官盐管理十分严格,不过重赏能策鬼神,只怕这背后非一人在作怪。睡吧,我明日便派人去查螺州盐市的情况。”

念锦烛听到他这么说,才闭上眼睛。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260页 / 共264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