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秘书(不败).txt
当前页码:第92页 / 共882页
页码选择及下载地址在本页尾部    ↓移到底部


饭后,陆渐红取消了立即回湖城的计划,而是与乙华生取得了联系,经过他的同意,陆渐红在宾馆的房间等他。曹雄飞已经离开了,陆渐红没等多久,乙华生就到了,陆渐红起身道:“乙部长,麻烦您跑一趟了。”

“不麻烦,别站着,坐。”乙华生笑着坐了下来,说,“说吧,什么情况。”

陆渐红给乙华生点上一根烟,自己也点了一根,道:“乙部长,钱部长在会上提到大胆创新,我有一个想法,鉴于目前人事提拔制度上的弊端,为了给政治素质高、有能力带领群众致富、发展经济的人才更多的施展空间和舞台,我有一个想法,就是全面推行公推公选,通过笔试、答辩和公示相结合的方式,让能者上。”

乙华生点了点头,道:“湖城组织部的副部长就是采取这种办法上任的,事实证明,效果很明显。”

乙华生的话算是变相地同意了陆渐红的观点,不过陆渐红意不在此,他不仅仅是要得到他的认可,更需要得到他的支持,便道:“乙部长,我也不瞒您,公推公选虽然早已提出,但并没有全面实施,有的地区虽然也开展了,但暗箱操作时有发生,都是流于形式。毕竟这不仅削弱了组织部的人事大权,更重要的是,对领导的人事权也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乙华生知道陆渐红说的是实话,要想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公推公选,是一件具有很大难度的工作,由于无可避免地会与主要领导的意图相抵触,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大的阻力,一些组织部长顶不住压力,或是考虑到这样那样的原因,不得不让公推公选成为了一种摆设。况且,组织部长虽说手掌人事权,但是身为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的他深知,其实组织部长在重要的人事提拔中,只有建议权,并没有决定权,这就决定了当人事与主要领导的意图不符时,组织部长是无可奈何的。从内心角度讲,乙华生是很希望见到一派公平竞争的景象的,这样绝对有利于各项事业的发展,因为通过这种方式提拔的干部在各方面的能力都是佼佼者,不是说通过主要领导举荐的干部能力就不强,但这其中涉及到各种不为人知或者是裤带关系,在某些时候,难免会主观、片面,况且主要领导的识人水平也未必见得就有多高。

默然半晌,乙华生道:“李海涛的提拔就是公推公选的一个典型例子,你也有经验,不如这样吧,这件事我会向钱部长汇报,把湖城作为公推公选的试点。”

陆渐红大喜,这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期要求,湖城成为试点,这不是哪一个人的支持,而是得到了省委组织部的支持了。

乙华生接着道:“不过把湖城作为试点,你肩头的责任就更重大了,省委组织部乃至省委主要领导都会关注此事,如果公推公选不成功,或者里面有什么阳奉阴违的情况,你应该知道后果。”

乙华生虽说是向钱部长汇报,但言语间的意思,已经拍板了湖城作为公推公选试点市,陆渐红喜出望外,打开笔记本调出了《湖城市公推公选实施草案》,道:“乙部长,请您过目。”

第0374章舆论

“渐红啊,看来你是早有准备啊。”乙华生笑着看起了电脑中的文稿,肯定道,“这个草案很有可操作性,渐红部长,我拭目以待。”

回到组织部,乙华生带着拷贝过来的草案进了钱渠国的办公室,向他汇报了打算将湖城市作为全面推行公推公选的试点市。

李海涛提拔的过程,乙华生曾向钱渠国汇报过,得到了钱渠国的肯定,听乙华生这么一汇报,钱渠国的兴趣大增,说:“那我可得看看这个年纪轻轻的组织部长怎么开展这项工作。”

送走了乙华生,陆渐红退了房,驾车离开了燕华。他很想打个电话跟郎晶说声再见,可是由于昨晚的荒唐,陆渐红很是自责,便将车子停在路边,发了条离别的短信。发送出去之后,陆渐红发现其实需要道别的人不少,有赵学鹏,有赵瑾,还有高兰。想了想,又分别发了一条短信,这才发动车子,向湖城驶去。路上,收到了几人的回复,郎晶的回复和高兰惊人的一致:一路顺风。

快到湖城的时候,接到了牛达的电话,陆渐红要他周一前到湖城。他有个预感,在湖城待不了多久,就将会有湖海之行了。

陆渐红没有开快车,一路缓缓驶来,边开车边欣赏沿途的风光,他很难得有这样轻松的时刻。抵达湖城的时候,已是下午四点多钟。湖城一如既往,没有什么改变,仍旧是车水马龙。但就在这短短的半个月里,湖城的政局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回到组织部,陆渐红立即将柯一军和李海涛叫到了办公室。一方面传达此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和钱渠国在总结会上的讲话精神,另一方面就公推公选方案进行最后一次商议。快下班的时候,形成了最终的方案,很快办公室主任舒依将最后的方案文稿打印好,送进了陆渐红的办公室。

在办公室坐了一会,一直到夕阳西下,陆渐红才关上了办公室的门离开了。他并没有急于向姜海风汇报此事,他虽然知道这半个月湖城有变,但具体怎么变、变到了什么程度,他还不清楚,急功冒进并不明智。

晚上七点半,刚看完《新闻联播》,吕小菡的电话就打过来了,告诉他晚上九点二十分,燕华电视台将会播出郎晶的专访节目,提醒他届时收看。

九点二十,陆渐红在荧屏上看到了郎晶。镜头中的她淡定而含蓄,谈到对音乐的认识时,侃侃而谈,显示出了很强的专业水准。在节目的最后,郎晶以古筝的高雅再次把梁山伯和祝英台缠绵悱恻的爱情演绎得淋漓尽致。陆渐红注意到,在演奏的时候,郎晶的眼睛里包含着深情,也饱含着泪花。

节目结束后,陆渐红关掉了电视,他在心中默默地祝福着郎晶,但愿她能够越过越好。

周末很快过去了,周一上班后,陆渐红接到了市委办公室打来的电话,通知他下午两点半参加市委常委会议。

在办公室里坐了一会儿,陆渐红拿起了公推公选实施方案,想了想,又放下了,只是拿着笔记簿,走向了姜海风的办公室。

姜海风的办公室一共两间,里面的一间是个套房,卧室、卫生间等一应俱全,外面的一间是秘书的办公室。这间办公室里坐着一个年轻人,年纪与陆渐红应该差不多大。陆渐红认识他,是市委办公室秘书科科长江振华。

江振华见陆渐红进来,很客气地起身道:“陆部长,您好。”

“你好。姜书记在不在?”陆渐红听说过,姜海风对市委秘书长于华很感冒,据说是因为于华长了反骨,原以为是流言,这个本属于于华办公室的,现在换成了江振华,看来多半是真的。

“姜书记正在会议室开会,如果陆部红没有什么急事的话,就在这等一会吧。”江振华一边说,一边拿出香烟,是软中华,发了一根给陆渐红。

陆渐红并不着急,接过烟点上,在沙发上坐着。

江振华并不多话,给陆渐红铴了一杯茶后,便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埋头看起书来。

陆渐红虽然没有什么官架子,但也不至于和一个副县级的干部没话找话,便吸着烟拿起了报刊夹上的报纸翻看了起来。先是看了这几天的《湖城日报》,刊登的都是一些政府活动和会议方面的新闻,陆渐红注意到,报纸的头条基本都是姜海风,最近的是昨天关于他接见苏浙客商考察代表团的新闻,并配以姜海风与客商握手的大幅照片,照片上的他在笑,陆渐红有一个感觉,姜海风的笑很是意气风发。

跟着陆渐红又看了早晨送来的《燕华晚报》,晚报的性质主要是信息化、知识化、大众化和娱乐化,其中也有一些时政新闻和广告。翻看了几版,陆渐红意外地发现,上面居然有两则与郎晶有关的新闻。第一条是省委组织部和省委宣传部合办的那台演出。标题为《古筝仙子奏“梁祝”,演出再掀新高潮》,文中对郎晶的演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其为该演出最大的亮点。另一则则是关于对郎晶专门的特别报道,内容很煽情地说了郎晶在校有多刻苦,走上社会是多么地坎坷,最后表示郎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更多的人来学习古筝,并且欢迎喜爱古筝的朋友与她交流学习。这两则新闻都是出自名记吕小菡之手。陆渐红微微一笑,以吕小菡的名气来宣传造势,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陆部长,你什么时候过来的?”姜海风的声音蓦然在陆不累世的耳边响起。

陆渐红忙放下了报纸,起身道:“姜书记回来了。”

姜海风笑了笑说:“进来吧。”

跟着姜海风进了里面的办公室,姜海风道:“陆部长,这一段时间的培训很有收益吧?”

第0375章郁闷试点

开场先铺垫,这是姜海风一贯的说话方式,陆渐红明显感觉到姜海风的精神面貌由里到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散发出极度的自信。

提出公推公选,陆渐红早准备好了一番说辞,此时他无心揣摩姜海风的心理活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对于自己他还没有敌意,便顺着姜海风的话道:“收获很大,我正要向姜书记汇报呢。”

陆渐红简单地汇报了培训的主要内容,然后道:“钱部长和乙部长特别强调了人事提拔制度要在原有主要领导推荐考察的基础上进行改革,要求对副县级以上的岗位进行公推公选,通过笔试、答辩和公示相结合的方式来提拔干部。”

陆渐红的这番话水份不小,他把钱渠国也带了进来,把他的“大胆创新”刻意理解成人事制度的改革也未尝不可。当然,他说这话还是有点底的,毕竟已经跟他沟通过,还取得了他的支持。姜海风也不至于去向钱渠国去求证,那是傻子才做的事。

姜海风的尾微微一挑,道:“这可是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啊。”

陆渐红道:“这确实是大胆的改革创新,乙部长已经把湖城作为公推公选的试点县了。这件事不是小事,所以我没有静态,先向您汇报一下,请您拍板。”

姜海风微微一愣,沉默了下来。平心而论,他是不愿意在这个时候搞公推公选的。诚如陆渐红所预料的一样,他的根基还不稳,需要培植自己的势力,这时开展公推公选,无疑是很不合时宜的。但是作为试点却是乙华生提出来的,虽然,他可以力压陆渐红,但他却不能不拿省委组织部的领导不当干部,虽然只是个副部长,决定不了他的提拔,但惹他不爽,使个绊子让你多转几个弯还是可以的,所以他沉吟了半晌才道:“这件事需要跟上面沟通一下。”

陆渐红稍微有点担心姜海风的沟通会起到什么作用,虽然这是乙华生定下来的事情,但万事都有可能,乙华生毕竟只是个副部长,万一上面有压力,乙华生未必就能扛得住,为了保险起见,陆渐红灵机一动,采取以进为退的方法,道:“姜书记,要不这事由我出面跟乙部长再谈谈,如果由您出面,万一意见相左,到时僵起来也没有回旋的余地。”

姜海风一想,陆渐红说的也有道理,反正又不是第一次拿陆渐红当枪使了,便道:“这样也好,不过要注意说话的方式。”

“我知道。”陆渐红起身离去,实践证明,他不带公推公选方案来是正确的,他知道姜海风不可能这么爽快就同意这个方案。

陆渐红前脚一走,姜海风的脸色就沉了下来,沉默半晌,姜海风拿起了电话,拨了一个号码,道:“乙部长吗?我湖城海风啊。”

乙华生笑道:“哦,是海风呀,今天怎么有心情打电话给我呀。”

虽然乙华生看不到,但是姜海风的脸上还是带着灿烂的笑容说:“乙部长,今天我们陆部长向我说了,乙部长打算把公推公选的试点放在湖城,很感谢领导对湖城的信任啊。”

姜海风的话有点技术含量,用了打算这个词,乙华生也听出来了,并没有上他的当,笑道:“不是打算,而是决定,钱部长可是要等着看成果呢。”

向乙华生作出了一些口头保证,又寒暄了几句,放下了电话。

办公室里,姜海风微微蹙眉,看来这事已成定局了,不过他还是不甘心,要想改变目前的现状,必须趁着正式的文件没发下来之前尽快动作,苦思良久,姜海风再一次抓起了电话,这一次他是打给市政府秘书长关义勇的。

姜海风是在省委党校学习的时候认识关义勇的,关义勇比他小三岁,与姜海风一样毕业于某师范大学,只是低了两届,因为是校友又是省委党校的同班同学,所以两人的关系很好。经过几年的经营,关系进一步得到加深。

接通了电话,姜海风笑道:“关秘书长,近来可好?”

关义勇也笑道:“海风兄,你向来是无事不电话,说吧,有什么事小弟可以效劳的。”

姜海风和他私交甚久,便直截了当地说:“湖城的情况你知道,现在刚刚稳定下来,省委组织部那边把湖城作为公推公选的试点了,很麻烦,我想请你帮个忙,能不能把试点放到别的市去。”

关义勇有些为难,组织工作向来是市委的事,让他这个秘书长插手,确实是勉为其难,便道:“组织部那边有没有出正式文件?”

“暂时还没接到,所以动作要快才行。”姜海风急切地说。

“海风兄,这件事我不敢打包票,只能去试一下。”关义勇不是故意不帮忙,他说的是事实情况。

“那先谢谢关秘书长了,有空到湖城来指导工作啊。”

关义勇挂上了电话,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关键的问题是,这是谁的意思,如果是主要领导的意思,别说自己这个秘书长,就是省长可能也没办法。另外,他又有什么理由让人家撤销这个试点呢?不过既然说要帮忙,还是先去看看吧。

打了电话给乙华生,转弯抹角地说了不少废话,才提到这件事,乙华生心里有些不快,心道:“你这秘书长的手伸得也太长了吧。”

不过这些话只能放在心里说,乙华生淡淡道:“这个试点是上面的领导定的,而且文件已经出台。”

关义勇不知道乙华生说的是真是假,但他说的两个情况都不是他所能够决定的,便笑着说:“我也就是随便问问,那乙部长先忙着,我挂了。”

放下电话,乙华生眉头微皱,这姜海风在搞什么鬼,先是打电话给自己试探口风,现在又托关义勇来说情,综合他对湖城情况的了解,乙华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却更让他下了决心,一定要支持陆渐红搞好湖城的公推公选,干部的提拔依赖于主要领导的钦点弊端实在太多了。

第0376章常委会的作用

姜海风这一次是彻底郁闷了,没想到陆渐红参加了一个培训班,培训出一个试点来。不过他没想到,这是陆渐红一手搞出来的。

郁闷了一阵子,姜海风改变了思考方向,既然公推公选既成事实,只有在其中动手脚了。

而陆渐红心安理得地在办公室里喝着茶,跟乙华生的一番汇报和交流,他相信乙华生一定会明白自己的苦心。

这时响起了敲门声,是舒依,很激动的样子,说:“陆部长,你看到昨晚郎晶的专访没?”

陆渐红微微一笑道:“你也看到了?”

“是呀,我只看到了报纸上的报导,正在为错过她的演出遗憾呢,昨晚看了专访,她的古筝弹得真是太好了。”舒依满脸兴奋地说,“真想不到她有这一手,真厉害。”

陆渐红笑了笑说:“你不提这个,我倒是忘了,在燕华培训的时候,我遇到她了,要我转告她对你的谢意呢。”

“郎晶太客气了,我又没帮得上什么忙。”舒依谦虚地说。

陆渐红打住了这个话题,说:“舒依,办公室工作感觉怎么样?”

“还好,虽然忙了些,不过很充实,陆部长,谢谢你给我提供这个平台。”

“这算什么平台呀,只不过是平调罢了。”陆渐红摇了摇头说,“有机会的话,你还要是去参加考试。”

陆渐红说得很隐晦,舒依也没去多想,说:“我会的,陆部长,我先出去了。”

下午两点半,陆渐红带着茶杯和笔记本走进了会议室,人基本已经齐了,只是刘建国的位置明显空了下来。陆渐红发现各大常委的神色迥然,昔日刘建国的人个个表情沉重,眼观鼻,鼻观心。而支持姜海风一派的人则个个面带喜色,轻松不少。这与往常的常委会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反差。李浩坤的位子也空着,两点三十五分,李浩坤和沉着脸的姜海风匆匆走了进来。

姜海风一落座,沉声说道:“同志们,今天开这个会,我的心情是非常沉痛的。相信大家也听说了,前政法委书记刘建国涉嫌雇凶杀人,已经被捕,同时还调查出他别的问题,很严重,这对湖城市委市政府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我在会上给同志们通报一下,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同时也不要到处宣传议论,做自己该做的事,这作为一条纪律。”

刘建国被捕以及他的经济问题,这在陆渐红的想像之中,并不意外,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他居然雇凶杀人,真是狗急跳墙啊。陆渐红的目光不由向刘派的人扫了过去,他们都垂着头,只有于华的目光飘向了窗外,也不知道他在想着什么。

姜海风继续道:“今天这个会,既是通报会,也是反思会,请李书记给大家传达一下情况。”

李浩坤轻轻咳了一声,道:“经过调查,发现湖海县县委书记胡伟森的问题很严重,在掌握了一定的证据之后,市纪委对胡伟森进行了‘双规’,在对他进行了谈话之后,他主动交待了问题。湖海县的情况非常严重,涉案人员之多之广令人吃惊,不仅如此,还牵涉到曾任我市政法委书记的刘建国。现在我给同志们通报一下具体情况。”

陆渐红听着李浩坤的通报,心里的震惊无法言喻,实在想不到湖海县委县政府以及一些部委办局涉案人员达到了二十多人,这其中不泛一些主要的领导,这绝对是一起性质恶劣的腐败案。

李浩坤通报结束后,姜海风才沉痛地道:“同志们,这么严重的腐败就发生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我们居然不自知,这是我们的失职啊。在此,我向同志们检讨。在李书记不畏生死的调查下,案情已经全部摸清,现在我们讨论一下具体的处理情况。”

这种问题谁也不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毕竟是触犯了法律。

姜海风目光如炬,环视众人,道:“陆部长,你有什么意见?”

陆渐红道:“打击腐败刻不容缓,不下重手,不下狠手,不足以平民愤、泄民怨,更不利于树立市委市政府的正面形象,我的意见是严厉打击。”

姜海风略略点了点头,陆渐红的话很合他的心意,他必须借此机会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和铁腕手段,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见没有人再说话,姜海风才清了清嗓子道:“今天这个会开得有点晚了,如果我们能够早几年加大反腐的力度,加强监督,也不至于导致今天这么严重的局面,所以希望同志们在严于律己的基础上,不断加强部下同志的政治、思想教育,多干实事,多求发展,少走歪门邪道,这才是硬道理。湖海事件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希望同志们引以为戒。”

会议到此结束,陆渐红夹着笔记本走向自己的办公室,他觉得今天这个会很有意思,这不是完全是个通报会,姜海风的用意也不在于探讨对湖海腐败的涉案人员如何处理,而是借这个会议到达一个立威的效果。看着曾经趾高气扬的人变得垂头丧气惴惴不安,姜海风的效果无疑是达到了。

不过,会上对刘建国一事所说较少,陆渐红推测,姜海风一方面是在敲打某些人,另一方面可能刘建国除了交待雇凶杀人以外,并没有交待出实质性的问题。

陆渐红的猜测没有错,雇凶杀人这件事人证物证俱在,容不得他刘建国抵赖。当审讯到经济问题时,刘建国就变成了算盘珠子,拨一下动一下,对于李浩坤已经掌握的受贿情况很快承认了,其它的一概不知。李浩坤知道他是在避实就虚,可是由于没有掌握情况,一时半会之间倒也没有办法。不过李浩坤也无意再继续查下去,刘建国毕竟是一个政法委书记,如果他继续交待问题,那么带出来的人不但有市里的,还极有可能还会牵扯到高层,那影响和动静就大了,这个压力不是他这一个市纪委书记所能承受的,姜海风的日子肯定也不会好过。

第0377章到此为止

姜海风自然很清楚这一点,查出湖海县的大规模腐败,已经够触目惊心,他这个市委书记脸面也不好看,如果再涉及到高层领导,他这个市委书记能不能坐得安稳都有待考虑。况且他扳倒刘建国的目的已经达到,就没必要再拉更多的人下水。想到了这里,姜海风有些自得意满,原本他对陆渐红搞什么公推公选还是有点意见的,不过他毕竟是市委书记,看问题要看到两面性。湖海县出现这样的腐败问题,干部群众对政府的公信力肯定会有很大的质疑,这时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公推公选提拔干部,对于提高公信力很有帮助。另外,只要自己坚持这三项原则,别的人要是想暗箱操作是自己找难看,况且刘建国一倒,谁还有那个胆子和能力跟自己抗衡?

在办公室里美美地抽了一根香烟,李浩坤神情凝重地进了他的办公室,道:“姜书记,有件事情想跟你商量一下。”

姜海风的心情很好,说:“什么事,说吧。”

李浩坤将办公室的门关上了,低声道:“两个方面。第一,是关于对湖海县涉案人员查处的问题。我的建议是,涉案金额较大、情节严重的进入司法程序,情节较轻、金额较小的还是党内处理算了,事情搞得太大,未必是件好事。第二,我建议对刘建国的调查到此为止。”

李浩坤的建议得到了姜海风的采纳,姜海风并没有被胜利的喜悦冲昏头脑,如果把打击面搞得太广,并不有利于日后工作的开展。政权现在已经夺过来了,下一步该考虑的就是如何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事业的发展干点实事,获得政绩,以便于更进一步。

当下,姜海风道:“你考虑的有道理,这样吧,你尽快把相关的材料整理好,把案子移交到检察院。”

几天后,由检察院分别对刘建国等相关人员提起了公诉,毫无悬念地胜诉了。

此事基本尘埃落定,因为此事,姜海风在省委开会的时候吃到了省委龙书记严厉的批评,责成他迅速采取措施,消除影响,尽快落实湖海县的领导干部,把工作拉入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姜海风虽然吃了批评,不过心情还是不错的,领导批评证明是器重你,如果对你不理不睬,那就危险了。

回到湖城,姜海风立即把陆渐红叫到办公室来,道:“渐红部长,湖海县出现前所未有的腐败,实在叫人痛心,但所幸的是,虽然付出了沉痛的代价,这颗毒瘤已经被拔除。如同地震一样,尽管损失惨重,但地震结束后,需要重建家园。湖海也是这种情况,省委主要领导指示,要尽快将湖海的干部配备到位,迅速正常开展工作。渐红啊,你的担子不轻啊。”

姜海风把湖海县的腐败比喻成一场政治地震,并不过份,其实刘建国采取了三缄其口的沉默态度,如果他心理失衡,将一些事情抖出来,那么这场政治地震的破坏性无疑更大。

当初在燕华参加培训班的时候,陆渐红便已做好了相关的准备,此时姜海风提出来,陆渐红便非常适宜地道:“姜书记,您放心,我一定会办好此事的。”

姜海风道:“这样吧,两天内你拿出一个方案,报到我这边。”

接到任务,陆渐红回到办公室,立即召集柯一军、李海涛和舒依开会。

陆渐红道:“湖海县经过这次政治风暴,各项工作处于瘫软状态,需要尽快配备干部。但是,虽然时间紧迫,我们也不能盲目提拔,正是因为这一次的教训,提醒我们,必须要配备高素质高能力的干部,所以,今天召集你们来,是商量一下具体的操作流程。海涛,你先说。”

李海涛道:“我的意见还是通过公推公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公平公正,也可以杜绝领导打招呼写条子的违规。”

柯一军这时也道:“我同意海涛部长的意见,但是公推公选程序多,进展慢,考虑到湖海县目前的特殊情况,我的建议是可以先通过推荐的方式任用一批副县级以下的干部,主要的领导岗位通过公推公选来确定。”

陆渐红微微点头,把目光投向了办公室主任舒依:“舒主任,你的意见呢?”

舒依略微一愣,说:“我没有什么意见,只是推荐任用的副县级以下干部,会不会也出现打招呼的情况。”

舒依的疑问让另外三人都是微微一怔,这倒确实是一个问题。

陆渐红微微沉吟,道:“这样吧,我们做两手准备,公推公选是海涛提出来的,这方面就由你准备,方案已经磋商好,需要抽用人的尽管开口。推荐提拔的由一军部长全权负责。有什么情况及时向我汇报。有一个原则,就是绝不徇私,未经我的同意,不得任意提拔任何人,明白吗?”

这事基本定下来了,第二天,陆渐红便带着公推公选实施方案去了姜海风那里进行了汇报。

听取了陆渐红的汇报之后,姜海风点头道:“也只有这样了。”

陆渐红将方案放在姜海风的桌上,道:“这是公推公选的实施方案,您看一下。”

“很好。”姜海风翻开,垂头细细阅读,半晌才抬起头,道,“渐红,你的方案不错,我市是公推公选工作的试点,正好可以结合这个,大张旗鼓地开展公推公选。”

稍微一顿,姜海风向外面办公室的江振华道:“小江,你进来一下。”

江振华进来后,姜海风看了看时间,是上午九点,安排道:“通知各常委,下午一点半召开常委会。”

江振华得令,立刻通知。姜海风道:“这个方案明天拿到常委会上讨论一下,顺便也给某些人吹吹风。”

陆渐红心中稍有振奋,姜海风虽然没有说吹的什么风,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姜海风是支持他这一次的公推公选的。有了市委一把手的支持,工作开展起来,是事半功倍。

第0378章善后

下午的常委会上,陆渐红将方案发到每位常委手中,虽说是讨论,却没有任何人提出反对意见,很快形成了决议。在会议的最后,姜海风强调道:“湖城是省委组织部定下来的公推公选的试点,必须认真对待,所涉及到的单位和部门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绝不容许出现不和谐的音符,更不允许任何人干扰、阻挠组织部的工作程序。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管是什么人,都要严肃处理,绝不手软。”

会开的时间并不长,散会后,众人看着陆渐红的目光都有些异样,陆渐红能感觉到,很多人都把他当成了姜海风的嫡系,不过他无所谓,姜海风在刘建国倒台后表现出来的强势大家有目共睹,有他的强力支持,开展工作肯定是如雨得水,有这样的资源不用白不用。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陆渐红的心里对姜海风总是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抵触情绪。陆渐红极其讨厌官场争斗,或许是姜海风与刘建国斗争才让他产生了这种心理。在他看来,当官应该弄清楚官的职责,整天搞一些明争暗斗,怎么会把精力放到工作中去呢?就这个问题,他曾经与赵学鹏交流过,当时赵学鹏只是微微一笑,说这与为人处事一样,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有的时候,要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向上攀爬,那是必然。但是在一步步迈进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就如同中国从建国到现在的发展历程,充满了荆棘,充满了坎坷,那么争斗就在所难免。

陆渐红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在内心里还是很抵触这种思维。

回到办公室,陆渐红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常委会已经开过了,方案也得到了通过,事不宜迟,该是紧锣密鼓动起来的时候了。

第二天,李浩坤陪同姜海风去了一趟湖海县。

湖海县的现状已经不能用一个“乱”字来形容,当时胡伟森被双规时,县长王家卫临时主持工作,可是随着胡伟森问题的交代,一名名领导干部和机关负责人的问题不断浮现,这其中便有一名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两名副县长、县委办公室主任、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以及土管局局长等人,这些领导干部的相继落马,在湖海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慌乱。这场政治风暴更是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县长王家卫明显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多次召开会议,强调稳定压倒一切,要求全体干群以事业为重,不议论不宣扬,可是众口难掩,又有谁会不去议论?或多或少有点问题的更是人心惶惶,生怕受到牵连。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纪律涣散就显得很正常了。所以姜海风等人此行显得尤为重要。

在会上,先是由李浩坤通报了胡伟森等人的案情,跟着姜海风发表了讲话。

姜海风道:“在湖海县出现这么重大的腐败案件,是令人痛心的,也是引人反思的。胡伟森等人的堕落既辜负了党对他们的培养,也对不起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希望各位同志引以为戒,认真反省。此案现在已经尘埃落定,希望同志们把心思放到工作中去,不要再把目光放在一些已经过去的事上。湖海县的工作暂时由王家卫县长临时主持,市委组织部近期将要调整和选拔一批干部,充实到湖海县的各个岗位中来,希望同志们紧紧围绕在新一届的领导班子周围,团结一心,大力发展各项事业。我也提醒在座的每一位同志,要时时刻刻紧绷腐败这根弦,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以免重蹈胡伟森等人的覆辙。”

姜海风来的很及时,也很必要,起到了安抚人心的作用,当然他来此的主要目的便是如此,当前稳定压倒一切,如果湖海县不尽快步入正轨,等于是给他安了一颗定时炸弹,绝对不利于日后的发展。

而此时的陆渐红正处于紧张快干之中。首先是专门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姜海风任总指挥,陆渐红为组长,柯一军和李海涛为副组长的领导工作小组,成员为在组织部抽调的相关人员,舒依兼任办公室主任。接着根据湖海县所缺职位,分为副县级以上和副县级以下两个级别,按照起初的安排,由李海涛和柯一军分别负责,草拟了一份公告,公告中附了湖海县此次招聘的副县级以上职务以及报名条件的简章,在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体予以发布,并确定了报名时间。

李海涛主要负责副县级以上干部的公推公选工作,忙得连茶都喝不上一口,陆渐红看在眼里,心中有数,对李海涛的表现很是赞赏,确实是一名能冲到前线的干部。

相比之下,柯一军的工作既轻松又不轻松,副县级以下的干部虽然不通过公推公选,但要选择合适的人选倒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这难不倒他。胡伟森腐败案,涉案人员中副县级以下共五人,分别是两个乡镇的党委书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另外还有两个局的副局长。还有一些受到党纪处分的人进行了降职平调,如何选人是个很大的问题。两个乡镇的党委书记好办,经过考察,在湖海县十六个乡镇中选出了一名年轻、学历高、政治素养强的乡长,另一名是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组织部副部长的人选问题也不大,柯一军这几年虽然在组织部被边缘化了,但对于各县区组织部的人才心里还是很有数的,加上李海涛曾经任湖海县组织部长,所以很快确定了一名干部科科长为副部长的人选。至于两个局的副局长,也是从内部产生。

在湖海县内部产生这些人选,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从内心角度讲,柯一军是不想完全这么做的,毕竟湖海出了这么大的问题,谁也无法保证内部会不会还有没有被揪出来的,所以,柯一军向陆渐红汇报,建议都是暂时任职,考察期一年,考察期间只享受级别待遇,考察期满后再发正式任职文件。

第0379章重量级人物

对于柯一军的意见,陆渐红单独向姜海风进行了汇报,征得了他的同意之后,按照姜海风的意思,陆渐红将这些名单拿到了市委常委会上研究讨论,并全部通过。

姜海风对于陆渐红的工作效率是非常满意的,加上陆渐红勤汇报的工作态度,让姜海风感觉到陆渐红是以他为马首是瞻,看陆渐红就愈发地顺眼起来。

由于市公安局副局长在刘建国一案中的出色表现,姜海风找到陆渐红,隐隐向他表达了打算让程小东任公安局长的意图。

陆渐红试探着说道:“姜书记,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程小东是任公安局长的最佳人选,可是现在正在搞公推公选,这个时候提他任局长,会不会时机不合适?”

陆渐红说得很有道理,这边要公推公选,那边就直接提拔,有点自扇耳光之嫌。姜海风并没有觉得不快,一方面陆渐红就事论事,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他有意让程小东任局长的想法,这一点上陆渐红是支持姜海风的。

见姜海风并无不快之色,陆渐红道:“姜书记,要不这样,等湖海那边的事情结束了,再来操作这个事情。”

姜海风也就是这么一想,并不是很急切,便同意了陆渐红的观点。

转眼之间,湖海县副县级以上职位的报名便结束了,这一天,李海涛汇报了报名的情况。

这一次湖海县共有六个岗位通过公推公选的方式竞争上岗,分别是县委书记、政法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副县长(2名)、县委办公室主任,由于此次是面向全省,所以报名的人员特别多。尤其是陆渐红把县委书记这个一把手的职位进行“公推”,实属江东省首次,更是引来众多的报名者,仅此一职,报名人数便达一千三百四十五人,政法委书记一职报名人数九百二十八人,县委副书记报名九百四十七人,副县长由于是两名,人数最多,一千六百四十三人,县委办公室的人稍少一些,但也达到了六百八十五人。

这个消息引起了多方的关注,不仅在省委组织部引起了轩然大波,还惊动了省委书记龙翔天。省委秘书长赵学鹏在龙翔天的指示下,和省委组织部长钱国渠、副部长乙华生联袂来到湖城调研。姜海风汇报说:“竞争不仅是市场经济的活力之源,也是政治体制改革活力之源,公开选拔县一把手,就是通过竞争,让选人、用人在阳光下运行,为百姓选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领导干部。目前湖海县委书记的公推还处于探索阶段,一旦成功,湖城市委市政府将会总结经验,对其他的县区采用同样的方式,让更多有能力的领导干部走在前列。”

钱渠国动容道:“我们对公推竞岗并不陌生,但是对县委书记这个岗位进行公推,实属全省首次,不愧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次重大创新和有益探索。”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92页 / 共882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