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七零年代.txt
当前页码:第164页 / 共257页
页码选择及下载地址在本页尾部    ↓移到底部


送完水果下来,秦慧如一看,“出去玩了?”

许清嘉点点头,

秦慧如看看外面的太阳,“一个暑假过完,不知道要黑多少。”

许清嘉嘿嘿一笑,“养养就白回来了。”

秦慧如走到桌前,低头看了看收集来的问卷,笑,“辛苦他们几个了,晚上给他们做些好吃的。”

“妈,你帮你我把材料准备好,我来做。”

秦慧如,“我来吧,你也休息下。”

“没事,我可是答应了他们要做大餐给他们吃的。”使唤童工是要付出代价的。

秦慧如便笑了笑,把盘里的水果添满,自去厨房忙。

许清嘉坐在长椅上写写画画整理思路,大半个小时后,许向华和许再春下楼。

秦慧如笑着留客,“吃了饭再走,已经在烧了。”

许再春道,“不用了嫂子,今天麦子的对象要过来吃饭。”双方已经谈婚论嫁,他大儿子许麦今年二十,初中毕业就没读了,他们这不读书的结婚都早。

许清嘉凑热闹,“我还没见过麦子哥对象呢,待会儿我得转过去瞅瞅。”

许再春笑呵呵道,“他们大概五点到,你到时候过来玩。”

许清嘉望望他,清脆的应了一声。

待许再春走了,许清嘉便问许向华,“爸,你和再春叔商量卖罐头厂的事?”

许向华点头。

“再春叔怎么说?”一直以来,罐头厂是许再春打理着,许向华给了他股份。

许向华在她旁边坐下,“麦子的皮鞋厂开的不错要扩大规模,他打算过去帮忙。”

如今他的生意涉及电器、运输、贸易、百货还有就是这个罐头厂。前面四个产业他都打算扩大规模,并且有自己的安排在。

唯独罐头厂不在他的安排之中,罐头厂的利润不符合他的预期。这个厂规模不大,规模小意味着单位成本高。他也不想扩大规模,他更想把资金和精力放在其他地方。

偶然得知专门做罐头的老柯看中了崇县这边的枇杷,打算投资一个水果罐头厂。老柯别号罐头大王,全国各地有八个工厂,生产的午餐肉罐头和黄桃罐头先后拿过国家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在全国都有名气。

他和老柯一拍即合,老柯过来考察过,对罐头厂和原料很满意,他还打算扩大规模,再添一条午餐肉生产线和两条枇杷罐头生产线。

批地建厂不是问题,政府巴不得有人来投资。员工也没问题,他和老柯说好,保留原来的工人和管理层。就是许再春那,他有点不好意思开口,毕竟这个厂许再春倾注了不少心血。

不过再不好意思也要说,在商言商。他之前的打算是许再春要是想继续留在罐头厂也可,老柯需要人帮他管理,许再春是当地人又有经验。许再春要是不愿意,他在余市有两个分公司,可以安排他去那边。

没想许再春告诉他,他打算去帮许麦。皮鞋厂办好了也不错,他分到的那笔钱足够把许麦的厂子扩大两倍。

许清嘉抓抓脸,小心求证,“再春叔没生气吧?”

“生气倒不至于,难过肯定是有的,”许向华无奈一笑,“毕竟花了那么多心血。”

许清嘉沉默了下,商场如战场,讲究的是利益不是情怀,现如今的罐头厂对他们家而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见状许向华笑,随手拿起桌上的一张本子,“改天我拿两瓶好酒哄哄他。你再春叔不是那么小气的人,过一阵就缓过来了。”许再春好歹当了这么多年的厂长,自己儿子也是开厂子的,道理哪能不明白。到时候在钱上他多分一部分,也只能做到这了。

许清嘉便笑笑,另问,“爸这个厂卖掉可以套现一大笔资金,你是要投进冰箱厂?”这一年许向华明显地更重视天津的冰箱厂。

许向华沉吟片刻,“你夏伯伯之前跟我说了一件事,市里在招商,想再建一个交易市场。本来政府打算自己出资,不过因为修高速公路资金不足这事又拖不得,所以决定对外招商。”

许清嘉眼前一亮。

许向华哪能没发现,他点了点手上的本子,“你的调研做的怎么样,觉得这个投资行不?”

“当然行。”许清嘉双眼亮晶晶,犹如发现一座金矿,“现在的东门市场是花了56万造成的,可这三年产生的租金早就回本,更不用说产生的税收和对周边经济的带动。这是政府层面的咱们先不考虑。”

“这么快回本是因为并不需要支付土地出让金,而且因为是政府投资,所以免除部分税收。”

“我知道啊,”许清嘉拿起笔,“可东门市场还没有最大化利用起来。”她在白纸上写了东门,“东门市场他是摊位制交易场所,就跟马路边摆摊似的。只有单一的交易功能,管理基本等同于无,连运输都得自己找,这种单一功能型市场,是第一代交易市场。”

“我觉得复合功能型的更好,类似于商贸城,店铺制交易场所。二层三层更高都可以,把土地最大化,土地出让金那么贵。

我去看过,东门市场的摊位摆放的很分散,增加了采购时间成本,也影响商户之间的信息沟通。这可不是我瞎说的,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

其实可以把同一种商品经营着集中在一块地方,一方面方便管理,一方面大家可以互通有无,再来采购商也省时省力,提高效率。

其实以后要是规模更大了,可以细分出服装批发市场,箱包批发市场,五金批发市场,日用品批发市场。这个就是以后的事情了。”

许清嘉换一口气,“咱们家自己就有运输公司,完全有能力面向整个市场提供仓储物流服务,这里头利润不好说。” 许清嘉画了一个圈,在旁边划出一片,“还可以增加配套功能:餐饮、酒店、住宅、写字楼,有人气还怕没人消费。”

许清嘉眨眨眼,巴巴地看着许向华。

许向华一下一下点着手里的本子,“这个项目要是做起来,卖罐头厂那点钱只能当零头。”

“我拿到的数据上显示,83年平均日均交易人数800,84年是2500,85年已经有8600人,今年具体数据还没出来,我打听了下,破万不是问题。

现在市场里的供货商四分之一是外地人,还有好多采购商来得晚拿不到货,光光市里就有4000家庭工厂,生产力和销售能力在逐年成倍往上涨。高速公路已经在建当中,来咱们这的商人会越来越多。”

许清嘉慢慢说道,她在余市身上看到了那个被称之为世界第一大市场的城市的影子。按照现在这个情况发展下去,这个城市前途无量。这会儿要是能抢到第一块蛋糕,受益无穷。



第216章 第二百一十六章



天予弗取, 必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许清嘉不想将来有一天后悔, 说曾经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摆在眼前,她却没有珍惜。有时候,选择比努力重要。风险当然有, 若是余市未来发展不尽如人意, 商贸城就会成为一座死城, 血本无归。

但是许清嘉对余市有信心,它的交易市场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东门市场在她看来只是一个初级的最低端的市场,但是在全国范围而言,它是最先进的。

政府已经尝到甜头, 不然不会这么快想建第二个交易市场。只要领导人不脑抽, 第二个市场反响好, 政府肯定会贯彻这条发展路线,谁会和政绩过不去。

许清嘉摆事实讲道理, 把国外和港城的成功案例举出来,又阐述更详细的商贸城计划,描绘出令人怦然心动的宏伟蓝图。

思量再三,许向华决定试一把。得到这个消息时, 他便有些意动,只是有诸多考量在里头, 难以决策。

许清嘉一番话坚定了他的念头, 末了, 许向华让许清嘉写一份大致的策划书给他,他有用。

策划书一写好,许向华就去了市里的招商办。想拿下这个项目的人不少,他们能看到其中商机,其他人也不是傻的。

能拿出这么大笔钱的,肯定不是泛泛之辈,关系错综复杂。市里头的领导开了几次会,最终定下了许向华。

许夏两家刚刚缔结姻亲,他们又不是瞎子,哪能不知道,这事夏爱国没来打过招呼连提都没提一句,可你能不给他面子吗?还有已经调到省里的江平业,他和许向华交好,知道的人也不少。

再来,许家这份策划书的确写得比别人好,别家就是单纯地造一个交易市场,许家却是想打造一个商业城,一旦成功,形成的经济效益显然更好,也有利于提升余市的整体形象。他们请来的经济顾问也表示方案可行,并且看好其未来发展。

到了八月下旬,经过层层审批之后,市政府和新成立的嘉阳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土地合同。

余市近郊212亩土地四十年的使用权便归了许向华,虽然在郊区,但是在建的高速公路会在这里建一个路口,2公里外就是火车站,交通便利的很。

建筑师也从京城赶来看现场,这位建筑师是江一白热情推荐的,就是他实习期间的导师,还是华清客座教授。在建筑领域颇有名望,若非江一白搭了线,未必能请到。

许清嘉本想请江小白吃一顿饭,不过这家伙赶着出国,只能欠着。这会儿,江一白已经沐浴在大不列颠的阳光下。

许向华原想作陪,奈何天津那边有急事,大领导巡视天津开发区,其中一项行程就是参观冰箱厂,许向华哪能不在场。

于是许向华把这边商贸城的事情交由李立新处理,他原是在运输公司,被临时调到余市管理新公司,又让许清嘉跟着参观学习。

他自己便带着秦家龙凤胎回了京城,兄妹俩离家一个月,秦家那边开始催了。

夕阳西下,在现场转了好几天的毕工笑着对李立新和许清嘉道,“李总,小许总,现场情况我们已经大致了解,我们会尽量在半个月内做好设计方案。”

说起小许总三个字时还带了几分笑意,高校圈子是相通的。许清嘉‘交易市场’这个课题的指导老师卞教授与毕建筑师是朋友。

在写商贸城策划书的过程中,许清嘉专程向卞教授请教过。本着有始有终的原则,她时不时会和卞教授汇报情况,这一汇报就认亲成功了。

卞教授还打电话给毕工,玩笑着让他照顾自己学生。

有了这一层关系在,双方相处起来更轻松。毕工还打趣许清嘉一声小许总。

小许总笑眯眯的,“辛苦您了。”

半个月,对这么大的工程来说,这个时间已经很快,显然对方是加急处理他们的项目。

李立新不着痕地看一眼许清嘉,读个好大学,不仅仅能学到更好的知识,还意味着高层次的人脉,这些都是无形的财富,不禁打定主意要好好培养儿子,显然忘了他儿子才三岁。

李立新笑容诚恳,“有劳毕工。”又请他们去饭店,第二天客客气气的把人送到省城火车站。

回到余市的家里已经是下午,许清嘉一进门就见许家阳从厨房里抱了一盒冰激凌出来。

“给我来一盒。”许清嘉喊了一声,摘掉发烫的太阳帽。

许家阳转身回厨房,站在冰箱面前扯着嗓子喊,“什么味?”

“原味。”许清嘉回他。

“累坏了吧。”秦慧如心疼的看着闺女,顶着这么大的太阳在外面跑,这才几天,脸都黑了一圈。

许清嘉,“累倒是不累,就是太热了。”

许家阳把冰激凌递给许清嘉,又跑去调低空调温度。

吃了一勺凉爽的冰激凌,许清嘉心满意足的叹出一口气,感觉终于活过来了。

秦慧如无奈地摇了摇头,柔声问她,“忙完了?”

许清嘉点点头,前期工作都做完了,只等商贸城建好,快则一年,只要资金后期能跟上。以几个公司目前的盈利情况来说,不是问题。真缺资金了,预售也不失为一种快速回笼资金的方法。

秦慧如想了想,“那大后天回京,明天回老家待两天,和你奶奶他们道个别。”老太太好一年没回来,打算在老家待到十月份许家康结婚的时候再上去,到时候和许向党他们一块来。

许清嘉自然说好,两天后,母女三人启程返回首都。

许向华来机场接了他们。他细细问了许清嘉商贸城的情况,虽然电话里已经说过,但是哪有当面说的更清楚详细。

“小李做事可靠,有他在我放心。”

许清嘉就笑,“李叔这么好的员工,爸你可得给他加工资,不然被人挖走了。”

“挖?对方能给他公司股份。”许向华微微一挑眉。

许清嘉惊了惊,“你给了李叔股份?”这个还真没听说过。

“人给自己挣钱的时候才是最拼命的。”许向华趁机教女儿,对员工不讲回报只讲奉献,那都是耍流氓。尤其是对核心员工,千万不要吝啬薪酬,必要时刻可以拿股份笼络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才会死心塌地的工作。

“……人吃五谷杂粮必然有私欲,你把十分的好处都拿光了,其他人肯定不高兴,做生意讲究的是和气生财,所以得学会让利,才能长久。”

许清嘉忙点头表示知道。

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家就到了,许家康已经在家了,见了许清嘉和许家阳就乐,指了指两人,“我说你们俩干嘛了,晒成这德行。”

许家阳嘿嘿笑。

许清嘉还不乐意被说,“什么德行?这是健康,小麦色,最健康的肤色。”

“行,你就自欺欺人吧。”许家康耸了耸肩,提过行李往里走。

含笑听着他们斗嘴的秦慧如这才问许家康,“新房都布置好了没?”

许家康笑着道,“都好了,婶,你要不要去看看。”

秦慧如点头,“过两天去看看有什么还要添的。”又问道,“小莲明天有空吗?”明天是周六。

许家康笑,“她约了朋友吃饭,后天倒是没事。”

“那后天让她过来吃晚饭。”秦慧如忽尔问许清嘉,“小韩什么时候回来?”

刚坐下的许向华心里一顿,抬眼看着秦慧如,生出不妙的预感。

许清嘉乖巧回话,“他明天下午到。”这个暑假她忙,韩东青也忙,两人只能通过电话联系,为电信事业的蓬勃发展添砖加瓦。

许向华不祥之感更浓,就听见秦慧如道,“那后天也让他一块过来,这么久了,都还没正经地请他吃过一顿饭。”

为什么要请他吃饭?!!!

许向华十分不满,但是在孩子们面前压住了。许清嘉几个机灵的跑了,临走,许清嘉对她妈眨了眨眼,妈妈威武,妈妈赛高,就知道交给她妈没问题。

出了门,许家康睨着许清嘉,“你撺掇婶的,韩东青的意思。”

“我个人不是很喜欢撺掇两个字。”许清嘉义正言辞,“这是贬义词。”

许家康呵了一声。

许清嘉也呵了一声,当年第一次请夏莲过来家里吃饭,不也是她妈说的,做人不能这么双标。

秦慧如也在为双标的丈夫感好笑,“嘉嘉和小韩也处一年多了。要是咱们在不同的城市里那算了,可咱们都在京城,人家那边也提好几次了,再拒绝不好意思。”

“哪有好几次。”许向华反驳。

秦慧如,“你闺女都和我说了,小韩说了好几次,都被她推了。”

许向华扯了下嘴角,“推得好,这才几岁,急什么!”

秦慧如摇摇头,“小莲十九岁的时候,我们可就和夏家见过了。”

“情况不一样,夏爱国和老二是战友。”许向华有理有据。

秦慧如无奈,“不就是吃顿饭嘛,小韩又不是没来过咱们家。”

许向华溜她一眼,“在我们家吃完,就该嘉嘉去韩家吃饭了。”别以为他不知道韩东青打的算盘。

“这饭一吃,下一步就该双方家长见面,接下来就该是谈婚论嫁。”

秦慧如:“……”这酸气都快冲天了。

她好笑又无奈,不跟他瞎掰扯,说自个儿的,“早晚有这一遭,赶早不赶晚。这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嘉嘉也好借机看看韩家是个什么情况,合得来最好,合不来趁早脱身。

再来,这也是人家小韩的诚意,正是因为他喜欢咱们家姑娘才会想着带回家见长辈。真遇上一个只想耍着玩玩,从不考虑结婚的,你乐意?”

我扒了他的皮,许向华面色一冷。

见状,秦慧如就笑,“其实你心里也知道小韩是个好后生。”

许向华掀了掀眼皮,不出声。

“亏得咱们嘉嘉是姑娘,你不是我,要不你准是个恶婆婆。”秦慧如打趣的拍了下许向华的胳膊。

许向华显然被她这乱七八糟的比喻噎了下,不满的望着她,嘀咕,“果然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顺眼。”

“只要嘉嘉喜欢,那人又对嘉嘉好,我看谁都顺眼。就是将来阳阳的对象,我也一样的态度。”秦慧如斜一眼许向华,“我可不跟你似的,小心眼,一大把年纪了还跟小辈吃醋,孩子们都在暗地里笑话你呢。”

许向华眼角抽了抽,“谁吃醋,我就是看不惯这小子老牛吃嫩草,欺负咱闺女年纪小见识少,先下手为强。要是过几年,等嘉嘉多见些世面,哪能便宜了他。”

秦慧如哭笑不得,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只得道,“再看不惯也成了事实,反正只要他对嘉嘉好就成。这一年来,嘉嘉开不开心,你心里难道没数。你这么拧巴着,为难的还不是嘉嘉。”

许向华嘴角动了动,半响臭着脸道,“来就来吧,一顿饭吃不穷。”

还真是,秦慧如暗暗摇了摇头,男人啊,不管多大,有时候都像个孩子。

稍晚些,秦慧如寻着空档告诉许清嘉,她爸答应了,让她通知韩东青一声。

许清嘉欢喜的抱了抱秦慧如,“就说没有我妈搞不定的事。” 一物降一物,她妈才是站在他们家食物链顶层的女人,她说一句话,没人会反驳。

“少给我灌迷魂汤,”秦慧如爱怜地捏捏她的脸。

许清嘉谄媚,“这是肺腑之言。”还捂了捂心口证明。

秦慧如嗔她一眼。

晚间韩东青打来电话,他正在车站,再过一个小时上火车,第二天早上抵达钦市,再坐客车去机场,然后飞回首都,当天下午就能到。这样一来累是累了点,不过比只坐火车省一天的时间。

说了几句闲话,许清嘉状似随意的说道,“后天下午有空吗?我妈让你过来吃顿饭。”

当然有空,怎么可能没空,天大的事也得靠边站,韩东青心花怒放,之后说话声音里都是笑,因为在车站,等着用电话的人多,遂他道,“有人等电话用,回头再说。”

“嗯,上了车好好睡一觉。别忘了吃晚饭。”许清嘉叮嘱。

韩东青笑着说,“知道。”

上了火车,韩东青上扬的嘴角都没有下来,只恨不能插翅飞回去。

第二天,一家人去秦家吃晚饭,秦慧如半年没回来了,秦母自然有好多话要和女儿说,这一说就给说到了晚上九点。

回到家洗过澡,许清嘉便上床睡觉,迷迷瞪瞪间听到B——B——B的声音。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164页 / 共257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