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寓意再明显不过了。首先,尼奥的名字neo,是英文one(救世主)的倒拼,同时意味着“新”。他在matrix的“机器豆荚”中苏醒,在nebuchadnezzar(来自圣经。尼布加尼撒二世,古巴比伦国王,曾攻占耶路撒冷,建空中花园)船上受洗。在第一集中,neo先是死去,而后被崔尼蒂(trinity;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一吻唤醒。弥赛亚式的复国救主象征充斥全片。
k康德(kant)
其实这个字头更应该先给‘kungfu‘——中国功夫
如果同样做一次红蓝药丸的选择,康德的出发点将于存在主义巨擎不同——不是进入真实的荒漠,而是进行一次道德选择,追求“至善”(the-highest-good)。
康德的自我意识理论是欧洲思想史上最具影响的理论。并不可逆转地确定了欧洲思想发展道路:它首先是唯心主义思想家,比如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的体系得以建立的动力。在他的批判系统中,贯穿着一个恢宏的主体性原则,那就是主体能动性是构成科学知识论的根本条件。他提倡分析批判的哲学方法,明辨知识与信念,崇尚自由自律的道德良心,促进大同世界的理想。其著作中最富有启发性的是《纯粹理论批判》,书中,康德将上帝存在的需求安设于道德领域,也就是说,虽然我们无法证明上帝存在,但这个“至高至善”是一切道德伦理之基础。这种侧面迂回的自我确证有些像墨菲斯morpheus的执意信仰——neo必须成为救世主,否则一切将没有意义。
名言:“每一个个别经验不过是经验领域内的全部范围的一部;而全部可能经验的绝对的整体本身并不是一个经验。”
l拉康(lacan)
雅克?拉康是自笛卡儿以来法国最为重要的哲人,在欧洲,他也是自尼采和弗洛伊德以来最有创意和影响的思想家。
在考察主体形式的时候,拉康提出了著名的“镜像阶段”理论。拉康认为,六至十八个月的儿童利用反映于镜子之中的身份确认自己的形象。这使他逐渐摆脱了“支离破碎的身体”而获得自己身份的基本统一性。镜像阶段之前,儿童仅仅将自己的身体视为一堆破碎的物体,他甚至对于这个不完整的身体怀有恐惧。这时的儿童无法通过自我感知——例如时间感,空间感,运动等等——认识身体的完整性,只有外在于自身的镜像才能为主体提供一个结构性的整体。当然,许多时候,拉康所说的镜像仅仅是一种象征物——一种外在于主体同时又给予主体定位的象征物。
“镜像阶段”的意义就在于清晰的界定自我。请同学们参考黑客第一集中neo伸手触摸镜子粘起金属液体的段落(他在镜子中看到扭曲变形的自我),第二集中特工smith终于摆脱matrix的控制成为真正独立的个体也是“镜像阶段”的作用。
m马克.思(marx)
也许,《黑客2》中墨菲斯morpheus(英文名是希腊神话中的睡梦之神。掌管梦境,利用喝下不同的水来区分梦境与现实。与电影中红,蓝药丸有异曲同工之妙)应该参考一下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社会地位分成多种多样的层次。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主、臣仆、行会师傅、帮工、农奴,而且几乎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阶层。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
而在现代。则有了matrix和人类电池。我们这个时代,matrix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matrix和人类斗士。锡安城zion的人类叛军,他们是地球的自由卫士,革命的主力军,也是颠覆matrix等级秩序的幽灵。
n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
从1984年开始,一位名不见传的美国作家williangibson连续发表了三部内容相当诡异、场景和情节相互连贯的长篇小说。这三部作品分别是《神经漫游者》1984、《计零》1986和《蒙娜?丽萨超速档》1988。这三部作品一下子在久已无声的科幻世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gibson的三部小说有时被称为“矩阵三部曲”,有时又被称为“漫生三部曲”。这是一套从构思到风格都非常奇特的作品。故事讲述一群“电脑牛仔”如何使自己与计算机网络相互连通、并放弃躯体进入赛伯空间(cyberspace)去进行奇妙的探险。小说中的世界阴冷昏暗。经济和政治生活都由日本式的大型垄断财团控制,公司的概念取代了国家的概念。只有服从公司,发誓效忠,才能得到生活的保障,而不服从某个公司,希望离开它,就意味着你已背叛。《神经漫游者》一书不但创造了cyberspace和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两个字。也引发了cyberpunk(赛伯朋克)大潮,大肆冲击主流文化。
另外还要提一提美国数学家nobertwiener,在他的著作《人有人的用处》中的第五章,他详细论证了有机体是消息的观点。虽然wiener自己也认为这一章有点像“科幻小说”,但他还是认为。实物传送和消息传送之间的界限并非是永远不可逾越的。他认为有机体,包括人在内,都是一些模式,而这些模式就是消息,可以被传送的消息。
o先知(oracle)
在希腊中部靠近帕拿苏斯山的特尔斐城,坐落着著名的阿波罗先知所在地——阿波罗神殿。其年代至少可追溯到公元17世纪,神殿入口处写着“认识你自己”。在《黑客帝国》中,同样有一位先知登场,而且家门口也刻着同样的标记(只不过是拉丁文)。
在影片中,祖母般慈祥的先知给neo烘制了可口的小饼(cookies),而在电脑应用中,cookies是从网站传送到用户浏览器并保存在硬盘中具有识别功能的少量资料,其实是一种跟踪机制,它意味着自动记忆功能,可以让再次访问某网址的计算机用户读取上次留下的数据。这和neo拜访先知实在是有着玄而又玄的联系。
p菲利普?k?迪克(philipk.dick)
伟大的科幻小说作家。其作品一直探讨人的定义和真假二元对立的问题,被无数次地搬上银幕。尽管他一生惨淡,备受恐怖症与抑郁症的折磨,吸毒,婚姻破裂,英年早逝。但他创造出了一个科幻界的奇迹。迪克的作品将科幻与神秘主义,自身体验,纯科学和低俗戏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狂野诡秘的独特氛围。在简约的风格和标准的科幻手法之下,呈现的是一个更深层的世界——那里有极度的情感经验、纯哲学式的思考和不时涌现的惊人观点。如同卡夫卡一样,迪克的名字成为描述某种流传深远的文学观的专有名词。他的作品将科幻与“技术至上”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结合在一起,被看成“美国的博尔赫斯”。
可以说整个“赛伯朋克运动”及其诸多衍生的分支均受到迪克的影响。迪克式的主题如政治狂想、星际阴谋以及因为吸食毒品和意志被控所产生的虚拟现实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主题之一。1982年的经典科幻片《银翼杀手》就改编自他的短篇小说《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另外还有如《全面回忆》、《少数派报告》、《记忆裂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我的好莱坞30年十大经典科幻片cherrystar原创),据说未来更有三部根据他小说改编的影片将要投入拍摄。让我们拭目以待。
q奎因(quine)
willardvanormanquine,美国哲学家、逻辑家,“逻辑实用主义”或“实用主义分析哲学”的重要代表。
在他看来,本体论问题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存在什么”的问题。而对“存在什么”的表述问题又可分为两种:一个是何物实际存在的问题,即本体论的事实问题:另一个是语言使用中何物存在的问题,即本体论的“承诺”问题。在quine看来,任何科学理论都是对“存在什么”的一种表述。
quine还在他的《真之追求》中对排中律做了详尽的质疑分析。排中律的通行解释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可能都是假的。其中必有一个是真的”,“不能对同一对象既不肯定。又不否定”。这就是说,排中律要求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必须一真一假,不能都不真不假。也许用此可以排除我们对《黑客》无限套层的虚无世界观的困扰。
r真实(real)
可以说,《黑客帝国》的核心问题就是quine的本质论质问:“whatthere”(存在是什么)。真实,到底是存在主义声称的客观体验,还是仅仅是我们与外界互动产生的感官反应?如morpheus所说:“什么才是真?你怎么定义真?如果你说的是气味。视觉,那么所谓的真不过是一连串大脑翻译的电脉冲。”
s苏格拉底(socrates)
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哲学路线的创造者。他把哲学定义为“爱智慧”,他的一个重要观点是:知道自己无知。他说,他听到神谕说他是人间最聪明的人。可是他感到自己并不聪明,于是就到处找有知识的人谈话,想推翻神谕。结果他发现这些所谓有知识的人并没有知识,并不聪明,又进而发现他自己的聪明之所在于他认识到自己的无知。遂以自己的无知而自豪,并认为人人都应承认自己的无知(neo也接受了这样的测试)。(小说《重生之歌神》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d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第797章《黑客帝国》(四)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dd”并加关注,给《重生之歌神》更多支持!
在讨论知识和伦理道德问题时,苏格拉底惯于采用问答法,双方一问一答,通过揭露对方回答中首尾不一致的地方进行诘难,使对方陷入矛盾,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无知,从而导致真理。他把这种方法称之为“接生术”,其实是一种归纳法。苏格拉底的辩论术和传道热情颇像孔子,《黑客》中的morpheus也扮演了这样一位精神导师的角色,他孜孜不倦、坚定不移地说服neo相信自己是救世主。
t三位一体(trinitarianism)
崔尼蒂的名字trinity,即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位合一。
以“三”记录的最神圣的思想,莫过于三位一体。好多宗教都有三位一体说,天主教和基督教的说法是:天主圣三,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一体三位。天主的本性是爱,天主父是此绝对爱的自我给予;天主子是此绝对爱的自我接受与答复:圣灵则是此绝对之爱的自我合一。佛教有所谓三宝:佛、法、僧。道教有所谓玄、元、始三气,和由原始天尊化身而成的三清。此外许多原始的宗教如伊朗鲁亚宗教、希腊宗教、罗马宗教中,都有所谓的“三联神”,即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三位高级神灵。儒家不是真正意义的宗教,但它在谈到宇宙原始的时候,也认为“太极元气”,是“函三为一”的。
u乌托邦(utopia)
在1975年的著作《ignorance》中,哲学家彼得?安格把笛卡儿操纵经验的“恶毒魔鬼”概念进一步发展。创造了“邪恶科学家”的形象。这位邪恶科学家利用电磁脉冲刺激人脑,让试验者失去自由意识,随他所想。
1981年,在一本叫做《理性,真理和历史》的书中,hilaryputnam更进一步引述了哲学家们关于“缸中之脑”的设想:“一个人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接连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对于他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这个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截取掉大脑手术的记忆,然后输入他可能经历的各种环境、日常生活)。他甚至可以被输入代码,‘感觉’到他正在这里阅读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一个人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接连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有关这个假设的最基本的问题是:你如何担保你自己不是在这种困境之中?而在物转化成为物的形象/影像,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并大规模进入日常生活的今天,我们似乎不得不将这个噩梦般的故事视为启示和预言。人不是“缸中之脑”,但是他最终将成为“缸中之脑”:“信息高速公路一旦完成,人类的栅格化生存将彻底实现。”
另外还要一提的是robertnozick,此君可称得上是哈佛大学的“镇校之宝”。一生出了七本书。但最广人知、影响最大、极可能令其在西方政治哲学史上留名的,无疑是1974年出版的第一本书《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nozick在书中提出。只有一个政.府极少干预的、功能上最弱的国家,才是一个最公正及值得追求的政,治组织。这样的国家,其功能及权利只限于防止暴力、盗窃、欺诈以及确保契约的执行。除此之外,政,府应绝对尊重人们的选择自由及私有产权,不应因平等或福利等其他价值,进行任何的财富再分配。基本上。matrix就在为人类电池担负着这样的乌托邦功能。书中他还描绘了这样一幅景象:人体漂浮在巨大容器的营养液中,由一台“体验机”为我们提供刺激。就像《黑客帝国》提出的问题一样:如果机器可以为我们提供一切快感,那么,你愿意想cypher一样选择梦境吗?nozick的回到是“不”,因为那样就会抹杀一切可能的赋予存在以意义的行动。在“体验机”中。我们只是“不确定的斑点”。
v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
整个电脑发展的历史,就是电脑从具有人的单一的能力(计算能力)的机器发展到具有人的多种机能(如语言能力),继而几乎具有人的所有机能的“类人机器”(可以想一想“类人猿”的概念),在这个时候,人感觉到自己并不是在与电脑这种机器打交道,而是在于“现实”打交道。这是一部“创世纪”——人不仅创造了类似于他的“人”(就像上帝当初仿照他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而且创造一个类似于他所在现实的“第二现实”。
一方面,人生存、体验于现实的世界中,这个世界无疑是一个被比特大大改变了的世界(即比特化了的)原子世界(现实)之中。另一方面,人可以进入一个纯粹由比特构成的第二现实之中,获得一种人类以前从未有过的生存体验。每一个人都可以如同古代神话中的神灵,自由地往来于“天上”与“人间”的两重现实之中。这个第二现实,就是所谓的“虚拟现实”,有时也被称为“人工现实”、“人工世界”、“虚拟世界”、“虚拟状态”、“赛伯空间的视觉形式”。
人类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克服现实世界(原子世界)的束缚,获得一种没有“种”的拖累,自由自在地飞升到一个理想世界的愿望。自古以来都有一种对某个未知、未知世界的想象和想象性地占有。这种**和想象在个人身上表现为梦(睡梦和白日梦),在集体(民族)身上表现为神话、宗教。而虚拟现实使人最终能以技术的方式实现这种**和想象(引自孤独的狂欢)。整个《黑客帝国》的世界,可以说就是一场超大型的virtualgame。
w苏醒(‘wakeup!‘)
墨菲斯(morpheus)这个名字来自希腊语中的morphe,意思是外形、形状、形态。其实是希腊神话中水神hypnos的儿子梦神,这位睡梦之神有改变梦中事物的能力。在《黑客帝国》中,墨菲斯也确实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负责把每个人从虚幻中叫醒。第一集中,他的几乎每句台词都在阐述“梦境世界观”。
“梦醒”这一动作在《黑客帝国》中有着特殊的寓意,它意味着重生、真理、升华,自我意识的觉醒,甚至力量的爆发。世界就是一场梦,要么沉溺其中,要么挣脱泥沼,蔑视一切“必然”和“现在”。其背后是试图砸碎一切意识形态的终极追求,也是一种拒绝接受“不完美世界”的悲壮努力。
睡眠和苏醒的意象在片中处处可见。在电影原声中也有体现,比如第一集中rageagainstthemachine的插曲《wakeup》,以及第二集中p.o.d的插曲《sleepingawake》.
x仇外(xenophobia)
从生物学的角度理解《黑客帝国》。
在第一集中,特工smith咬牙切齿地对被捕的morpheus讲述了他启示般的世界观:“我愿意跟你分享一下我的小发现。那里我在试图给你们这个种族分类的时候得出的。我意识到你们并非哺乳动物,因为,地球上的每一类哺乳动物都会出于本能地发展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方式,但你们人类却不这样。你们搬到一个地方,繁殖。再繁殖,直到所有的自然资源都被耗尽。于是。生存的惟一方法就是扩散到另一个地方。这个星球倒是有另外一种生命体遵循同样的模式,那就是病毒。人类是一种疾病,是地球的癌症和瘟疫。而我们,则是疗方。”
在他看来,如果把整个matrix系统比作一个有机体,那么以neo为首的反叛军显然就是入侵的病毒。而他,则是matrix体内的异种抗体、免疫血清,惟一职责就是捕杀对机体有害的外来病毒。
y柳生家族(yagyu)
《黑客》第二集中,morpheus在高速公路上单刀劈车的生冷造型掀起了日本武士道的复兴。玩过电子游戏《侍魂》的朋友想必都记得独眼龙柳生十兵卫。十兵卫出身于武林世家,其父柳生宗矩乃德川幕府初期的情治头子。而柳生宗矩的父亲则是后人尊崇的剑圣,也是“新阴流”剑术惟一继承人石舟斋宗严。柳生一族十四代,始终维持军家兵法师范的地位。柳生宗矩的长男十兵卫三严,十三岁时当上家光的随身家僮,二十岁时误触逆鳞,回到奈良“柳生之里”老家,专心研究兵法,写出了《月之抄》等兵书,更把本派剑术传授给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门徒。三十二岁时,家光原谅了他,让他回到身边当亲信护卫。
柳生的“新阴流”剑术,主要是夺取敌方武器,尽量让双方保全性命,平安无事,即以空手制住对手或是空手入白刃的意思。这是石舟斋自身钻研所得。这种剑术,运用在兵法上,便是心战,也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时所谓的兵法家,指的是类似宫本五藏那种剑豪,或者是武田流派军事学中的军师,但是精通该如何“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一真髓的兵法家,似乎只有柳生宗矩(十兵卫的父亲)一人。
这种以心御剑的方法。搬到matrix中,就是morpheus在武馆内对neo的点拨了:“你以为我比你更快更强只是跟我的肌肉有关?你以为你现在呼吸的是空气吗?”
z禅(zen)
佛教禅宗博大精深,实非一段文字所能描述。其提倡信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色空相即。圆融涅磐,以及佛教十一义主张的无造物主、无我、无常,因果相续等诸多要义几乎都能在《黑客》片中找到对应。而影片台词更是处处充满机锋禅语,比如第一集中neo来到先知家中,在屋外看到一个光头小“和尚”用意念弯曲勺子,然后睁着一双慧眼对neo说:“不要试图弯曲勺子,那是不可能的。相反,要努力去认识真相——根本没有勺子,然后你就会发现。弯曲的不是勺子,而是你自己。”
……
方雅君听过杜星河的这番讲解后,被震撼的无以复加,不仅是被《黑客帝国》所包含的哲学思想给震撼了,她更是被杜星河的丰富学识给震撼了!
方雅君生活的那个位面,19世纪之前的世界历史和杜星河生活过的位面是一样的,加之方雅君对国外的文化研究不多,所以就算杜星河拽出来的这些19世纪之后的外国大师来讲。方雅君也只有震撼的份儿,根本就不会质疑杜星河。
“你怎么懂得这么多?”方雅君暗暗崇拜的问着杜星河。
“你来幻象世界中的次数多了。也能变得像我一样各方各面都懂一点。”杜星河往好的方面引导方雅君,道:“我在现实中只是个17岁的孩子,但我在幻象世界中经历过的岁月,估计比你都多,如果把幻象世界中的时间都加起来,我应该已经40岁了。”
方雅君听笑了。道:“怪不得你平时都那么老成呢,原来是总进幻象世界。”
杜星河道:“嗯,这里不管是张氏家族的陷阱也好,磨练我们的场所也罢,反正就我进来这么多次的经验看。我们应该利用好在这里面的生活,尽可能多的提升自己。你一定不要把这里当成是炼狱,这里分明就是最好的练级场所。”
方雅君笑道:“还练级场所,你当咱们这是打游戏呢啊?”
杜星河笑道:“你可以当这就是打游戏啊。在游戏的东西,可以多学习各种知识技能。”
方雅君突然道:“你之前说,普通人进到这里面再出去,不会有记忆?那我在这里面学了东西,不是白学了么?”
杜星河想了一下,道:“我之前说的,都是针对吕琴的情况分析得出的。吕琴在幻象世界中锤炼失败了,所以她离开什么都记不得。如果你能在这里锤炼出像我一样的强大意识,可能出去后仍会记得。”
杜星河这是在讲善意的谎言,他知道方雅君离开梦境后,肯定什么都不记得了,她都不一定又再进入的机会了。但如果告诉这个事实,她肯定又该有负面情绪了。
与其跟方雅君讲事实让她有负面情绪,不如一直鼓励她,让她把对张氏家族的嫉恨都抛开,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好奇心和进取心上,这样等方雅君离开梦境后,肯定会带着些积极的东西离开。
听杜星河讲吕琴,方雅君神色略略一黯,小声道:“对哦,吕琴也是个天才,她也进过幻象世界。”
杜星河笑道:“所以我说嘛,张氏家族弄这个幻象世界出来,肯定是遴选和培养超级天才的,费这么大力气弄出幻象世界,他们不可能只是为了害人用的。否则他们把我和吕琴都弄进来干什么?”
方雅君问杜星河:“吕琴是怎么在幻象世界中失败的啊?”
杜星河想了想,道:“应该算是没扛住这个世界的恐惧。吕琴当初进幻象世界时,我和她都没什么经验,我也是才进入不久,所以对这个世界没有太明确的认识,我们都知道我们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我记得我们那次进入的是一个灾后的世界,整个长安一个人都没有,无比荒凉。比咱们之前去的那座荒岛山上的环境可可怕多了。整座长安城的空气中都遍布着病毒,我当时胆子还稍微大点,但吕琴的情绪有些崩溃,最后她没能顶住病毒的侵袭,人自燃离开了幻象世界。我后来又在那世界扛了一段,但最后也被一群戴着防毒面具的外国军人给打死了。”
“啊?”方雅君听得柔容上满是惊色。杜星河描述的虽然不痛不痒的。但方雅君能想象到,那时的杜星河和吕琴肯定经历了很可怕的事情!
“吕琴自燃了?”方雅君着意的问杜星河,因为她现在有点被杜星河引导着喜欢上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幻象世界了,她可不像吕琴那样被“淘汰”掉。
“嗯。我们那次穿越的环境可比荒岛危险多了,只要意志力稍有软弱,就肯定要被环境给击垮。我们那时候还不知道这是幻象世界呢,我也没以为这是梦境世界呢,我们都以为那是真的,所以很受惊。现在我经历的多了。才知道这一切都不是真的,再加上被你一提醒,我才真正想明白,这里是张氏家族遴选天才的幻象试验场。如果早点知道这些,吕琴可能就不会那么容易就被淘汰了。唉,这都是命吧。”杜星河入戏的同方雅君讲着。
方雅君听到这,不由暗暗心惊,她觉得杜星河和吕琴他们那时经历的环境。很像她和杜星河之前经历的暴风雨和大海,都是无比凶险。那时同暴风雨与海浪搏击。她的意志力要是稍微薄弱一点,放弃自己的人生了,那可能就要被幻象世界给淘汰掉了!好在她当时坚持住了,这才经受住考验来到这个新的“关卡”!
这可真是神奇的际遇。
方雅君想着又问杜星河:“在幻象世界中死掉,就会被淘汰回到现实世界吗?”
杜星河讲说:“就我的经验,在最高那层的幻象世界中死掉。才会回到现实世界。在低层次的幻象世界中挂掉,应该返回上一层的幻象世界,这是一个逐层上升和下潜的过程。”
杜星河又给方雅君举例:“就比如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一层幻象世界吧,就我的观察,这已经是第三层了。如果我们这层幻象世界中死掉。就会返回上一层的也就是那艘大邮轮的幻象世界。在上一层再死掉,会回到荒岛的世界。荒岛的世界是我们进入后的第一层幻象世界,只有荒岛世界中死掉,才会回到现实世界。”
听到死,方雅君总是有些心慎,不由问说:“一定要死才能回到上一层幻象世界吗?”
杜星河点点头,道:“我目前还没有找到别的方法。只有死,才能往上返。”
方雅君心忌道:“在这么真实的世界中死掉,和现实世界中死掉,不会是一个感觉吧?恐怖不恐怖啊?”
杜星河笑道:“我不知道在现实世界中死去是什么感觉,但在幻象世界中受伤什么的,我觉得都和现实世界中一样,这些你也都感受过。这么想来,死的感觉可能也一样吧。说不恐怖,肯定是假的。但如果你死的次数多了,能够战胜对死的恐惧,那也就没什么能击败你的了。”
杜星河说的轻巧,但方雅君听得可不是那么轻松,毕竟,这可是死!怪不得杜星河面对危险时胆子都那么大呢,毫无畏惧的感觉,这家伙都死过无数次了,他胆子不大才稀奇哩!
方雅君突然就对死亡这项既神秘又神圣的事情感起了兴趣,好奇又害怕的问杜星河:“死到底是什么感觉啊?”(小说《重生之歌神》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d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第798章十个思想实验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dd”并加关注,给《重生之歌神》更多支持!
杜星河确实“死”过几回了,对于死,算是有点经验,他添油加醋着同方雅君讲:“这要分怎么死了。要是睡着睡着就死了,那基本没感觉;要是受伤后慢慢流血致死,也无非就是受伤时疼疼,这也不算受罪;比较受罪的,是受重伤后没死,在剧痛中折磨耗死,这种感觉我估计你能想象,就像咱们在大海里游泳挨冻时,那就有点受罪了。那个你都能承受下来,其实就不用再惧怕死亡了,和死之前的挣扎比,死本身,并没有什么可怕的。特别是像咱们这种在幻象世界中的人,死了又不是真死,就更没什么可怕的了。”
方雅君苦笑道:“听你说的,死一点都不可怕啊,你就没畏惧过死亡吗?”
杜星河讲说:“当然畏惧过了,特别是那种突然就死掉的死法,比如从高处摔死,被车撞死,被枪打中要害直接致命这种,这几种死法,真正的痛苦倒是很短,但那种死前的恐惧,会渗入你的骨髓,让你从心底颤抖。其实我现在若面临上这样的死法,仍会感到害怕,但这不丢脸,谁要真完全不怕死了,那我估计他就不正常了。你害怕死,这没什么的,但只要勇敢的去面对就可以了。”
方雅君倒吸气打了个哆嗦道:“我想勇敢的去面对,但一想到要死,我就慎得慌。还有一个事我不明白,如果死了才能返回上一层,那同时不也被淘汰了么?吕琴不就是死掉被淘汰的,如果我也死了。怎么知道我到底有没有被淘汰呢?”
杜星河回答方雅君的问题:“吕琴到底有没有被淘汰,其实我也不知道。自从那次她和我一起进入幻象世界后,我在幻象世界里就再也没遇过她了。我说她被淘汰了,有可能只是我自己的主观臆断。那之后她可能自己还有进入幻象世界,但是我都不知道了。毕竟,她也是个天才。有遴选进入的经历。你也是这样,你出去后,未来再进入,也可能是自己进了。可能进入这里的天才,都不会被淘汰,只是会被磨练的越来越强。当然如果某些人的意志力太弱了,也可能就进不来了。就像我们的那个世界上,有很多天才最后都因为种种原因沉迷了,他们就可能是因为意志力太薄弱了。没能经受住这种幻象考验。而那些一直保持着天才动力的人,就像吕琴,张嘉佳之类的,还有我,就有可能是一直在幻象世界中锤炼的缘故。总之不管怎么样,我觉得你在这里都应该坚强,千万不要抱着进来了就可以万事大吉的心态,在这里你必须勇敢的挑战自己。让自己变强,这样才会增大下一次进入的机会。”
被杜星河忽悠的。方雅君已经不太愿意把这里想象成是张氏家族给她制造的炼狱了,而是越来越把这里看成一个可以提高自己的机会。
被杜星河说的心下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和动力,方雅君感叹道:“看过《黑客帝国》后,再听你说过这一切,我发现这世界好有意思。我以前看过很多科幻小说,觉得我自己的想象力就够丰富的了。但现在我才发现我自己的思想是多么的狭隘。小杜总,我一定会加油的,不会错过这个试炼的机会。但我还是新手,你是老手,你可以一定要多带带我。多给我讲些在幻象世界中成功的经验。”
杜星河听得出来,方雅君已经抛开了那些负面的情绪,真心想要享受和体验这个全新的世界了。他结合着自己的经验,觉得在这样的梦境世界中提炼自己,最重要的就是要打开思想,让自己的想象力更丰富些,让自己的眼界更开阔些,绝不能拘泥于原来的自己,不能拘泥于原来的思想。
在这样由意念打造的世界中打拼,想象力是最强的武器。
如果无法打开自己的想象力,你根本不可能分出不同的梦境层次,连这个最基本的能力都不具备,那根本不可能在梦境世界中取得丰富的收获。
结合着刚刚看过的黑客帝国,杜星河为了打开方雅君的想象力,给方雅君讲了十个有趣的实验,以转移方雅君的注意力,也是为了锻炼方雅君的思考能力,并增加方雅君未来遇事时的处理能力。
他首先给方雅君讲的一个实验,是著名的电车难题(the-trolley-problem)。
“电车难题”要数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
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
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
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
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
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杜星河给方雅君讲这个实验,就是为了让方雅君如果未来面对到一些极端状况了,就要像面对这道电车难题一样。不要考虑太多道德的问题,因为那根本就可能不存在所谓的道德问题。
杜星河给方雅君讲的第二有趣的实验,是“空地上的奶牛”(the-cow-in-the-field)
这是认知论领域的另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实验。它描述的是,一个农民担心自己的获奖的奶牛走丢了。这时送奶工到了农场,他告诉农民不要担心,因为他看到那头奶牛在附件的一块空地上。虽然农民很相信送奶工。但他还是亲自看了看,他看到了熟悉的黑白相间的形状并感到很满意。过了一会,送奶工到那块空地上再次确认。那头奶牛确实在那,但它躲在树林里,而且空地上还有一大张黑白相间的纸缠在树上,很明显,农民把这张纸错当成自己的奶牛了。问题是出现了,虽然奶牛一直都在空地上,但农民说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时是否正确?
空地上的奶牛最初是被edmund-gettier用来批判主流上作为知识的定义的jtb(justified-true-belief)理论。即当人们相信一件事时,它就成为了知识;这件事在事实上是真的,并且人们有可以验证的理由相信它。在这个实验中,农民相信奶牛在空地上,且被送奶工的证词和他自己对于空地上的黑白相间物的观察所证实。而且经过送奶工后来的证实,这件事也是真实的。尽管如此,农民并没有真正的知道奶牛在那儿,因为他认为奶牛在那儿的推导是建立在错误的前提上的。gettier利用这个实验和其他一些例子。解释了将知识定义为jtb的理论需要修正。
杜星河给方雅君讲的第三个实验,是“定时炸.弹”(the-ticking-time-bomb)
这个实验很简单。就是要求你想象一个炸.弹或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藏在你的城市中,并且爆炸的倒计时马上就到零了。在羁押中有一个知情者,他知道炸.弹的埋藏点。你是否会使用酷刑来获取情报?
与电车难题类似,定时炸.弹情景也是强迫一个人从两个不道德行径中选择的伦理问题。它一般被用作对那些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用酷刑的反驳。
它也被用作在极端形势下法律——就像美国的严禁虐.囚的法律——可以被放在第二位的例子。定时炸.弹情景其实是伦理学中最常引用的思想实验之一。甚至有些声音提出了更为极端的看法。他们提议说,如果那个恐.怖.分子对酷刑毫无反应,那么是否可以拷打他的妻子儿女来获取情报……
杜星河给方雅君讲的第四个实验。是爱因斯坦的光线(einsteins-light-beam)
爱因斯坦著名的狭义相对论是受启于他16岁做的思想实验。在他的自传中,爱因斯坦回忆道他当时幻想在宇宙中追寻一道光线。他推理说,如果他能够以光速在光线旁边运动,那么他应该能够看到光线成为“在空间上不断振荡但停滞不前的电磁场”。对于爱因斯坦,这个思想实验证明了对于这个虚拟的观察者。所有的物理定律应该和一个相对于地球静止的观察者观察到的一样。
事实上,没人确切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科学家一直都在争论一个如此简单的思想实验是如此帮助爱因斯坦完成到狭义相对论这如此巨大的飞跃的。在当时,这个实验中的想法与现在已被抛弃的“以太”理论相违背。但他经过了好多年才证明了自己是正确的。
杜星河讲的第五个实验是特修斯之船(the-ship-of-theseus)
这是最为古老的思想实验之一。
最早出自普鲁塔克的记载。
它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归功于不间断的维修和替换部件。只要一块木板腐烂了,它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开始的那些了。问题是,最终产生的这艘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特修斯之船。还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来的船,那么在什么时候它不再是原来的船了?哲学家thomas-hobbes后来对此进来了延伸,如果用特修斯之船上取下来的老部件来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么两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
对于哲学家来说,特修斯之船被用来研究身份的本质。特别是讨论一个物体是否仅仅等于其组成部件之和。一个更现代的例子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乐队,直到某一阶段乐队成员中没有任何一个原始成员。这个问题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对于企业。在不断并购和更换东家后仍然保持原来的名字。对于人体,人体不间断的进行着新陈代谢和自我修复。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迫人们去反思身份仅仅局限在实际物体和现象中这一常识。
杜星河讲的第六个实验是伽利略的重力实验(galileos-gravity-experiment)
为了反驳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落体速度取决于物体的质量的理论,伽利略构造了一个简单的思想实验。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如果一个轻的物体和一个重的物体绑在一起然后从塔上丢下来,那么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快,两个物体之间的绳子会被拉直。这时轻的物体对重物会产生一个阻力,使得下落速度变慢。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两个物体绑在一起以后的质量应该比任意一个单独的物体都大。那么整个系统下落的速度应该最快。这个矛盾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错误的。
这个思想实验帮助证明了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无论物体的质量,不考虑阻力的情况下,所有物体自由落体的速率都是一样的。
杜星河给方雅君讲的第七个实验,是猴子和打字机(monkeys-and-typewriters)
这是另一个在流行文化中占了很大分量的思想实验,也叫“无限猴子定理”。
定理的内容是,如果无数多的猴子在无数多的打字机上随机的打字,并持续无限久的时间,那么在某个时候。它们必然会打出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猴子和打字机的设想在20世纪初被法国数学家emileborel推广,但其基本思想——无数多的人员和无数多的时间能产生任何/所有东西——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
简单来说。“猴子和打字机”定理是用来描述无限的本质的最好方法之一。人的大脑很难想象无限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无限猴子定理可以帮助理解这些概念可以达到的宽度。猴子能碰巧写出《哈姆雷特》这看上去似乎是违反直觉,但实际上在数学上是可以证明的。这个定理本身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重现的,但这并没有阻止某些人的尝试:2003年,一家英国动物园的科学家们“试验”了无限猴子定理,他们把一台电脑和一个键盘放进灵长类园区。可惜的是。猴子们并没有打出什么十四行诗。根据研究者,它们只打出了5页几乎完全是字母“s”的纸。
杜星河讲的第八个实验是中文房间(the-chinese-room)
“中文房间”最早由美国哲学家johnsearle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这个实验要求你想象一位只说英语的人身处一个房间之中,这间房间除了门上有一个小窗口以外,全部都是封闭的。他随身带着一本写有中文翻译程序的书。房间里还有足够的稿纸、铅笔和橱柜。写着中文的纸片通过小窗口被送入房间中。根据searle,房间中的人可以使用他的书来翻译这些文字并用中文回复。虽然他完全不会中文。searle认为通过这个过程,房间里的人可以让任何房间外的人以为他会说流利的中文。
searle创造了“中文房间”思想实验来反驳电脑和其他人工智能能够真正思考的观点。房间里的人不会说中文;他不能够用中文思考。但因为他拥有某些特定的工具,他甚至可以让以中文为母语的人以为他能流利的说中文。根据searle,电脑就是这样工作的。它们无法真正的理解接收到的信息,但它们可以运行一个程序,处理信息。然后给出一个智能的印象。
杜星河给方雅君讲的第九个实验,是著名的薛定锷的猫(schrodingers-cat)
薛定锷的猫最早由物理学家薛定锷提出,是量子力学领域中的一个悖论。其内容是:一只猫、一些放射性元素和一瓶毒气一起被封闭在一个盒子里一个小时。在一个小时内,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几率为50%。如果衰变,那么一个连接在盖革计数器上的锤子就会被触发,并打碎瓶子。释放毒气,杀死猫。因为这件事会否发生的概率相等,薛定锷认为在盒子被打开前,盒子中的猫被认为是既死又活的。
简而言之,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是因为事件发生时不存在观察者,盒子里的猫同时存在在其所有可能的状态中(既死又活)。薛定锷最早提出这个实验是在回复一篇讨论量子态叠加的文章时。薛定锷的猫同时也说明了量子力学的理论是多么令人无法理解。这个思想实验因其复杂性而臭名昭著,同时也启发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其中最奇异的就属“多重世界”假说,这个假说表示有一只死猫和一只活猫,两只猫存在在不同的宇宙之中。并且永远不会有交集。
杜星河给方雅君讲的最后一个实验,是缸中的大脑(brain-in-a-vat)
这世界上没有比所谓的“缸中的大脑”假说更有影响力的思想实验了。
这个思想实验涵盖了从认知学到哲学到流行文化等各个领域。
这个实验的内容是:想象有一个疯狂科学家把你的大脑从你的体内取出,放在某种生命维持液体中。大脑上插着电极,电极连到一台能产生图像和感官信号的电脑上。因为你获取的所有关于这个世界的信息都是通过你的大脑来处理的,这台电脑就有能力模拟你的日常体验。如果这确实可能的话,你要如何来证明你周围的世界是真实的,而不是由一台电脑产生的某种模拟环境?
这个实验和《黑客帝国》的思想是如此的相似。可以说,《黑客帝国》以及其他一些科幻作品。都是在这个思想实验的影响下创作出来的。
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是让人们质疑自身经历的本质,并思考作为一个人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这个实验的最初原型可以一直追溯至笛卡尔。在他的《meditations-on-the-first-philosophy》一书中。笛卡尔提出了能否证明他所有的感官体验都是他自己的,而不是由某个“邪恶的魔鬼”产生的这样的疑问。
笛卡尔用他的经典名言“我思故我在”来回答这个问题。
不幸的是,“缸中的大脑”实验更为复杂,因为连接着电极的大脑仍然可以思考。
这个实验被广泛的讨论着,有许多对于此实验前提的反驳,但仍没有人能有力的回应其核心问题:你究竟如何才能知道什么是真实?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460页 / 共582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