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歌神(革神).txt
当前页码:第459页 / 共582页
页码选择及下载地址在本页尾部    ↓移到底部


杜星河笑道:“好啊,那躺着看吧,说实话我也有点累呢。”他也没从之前的巨疲中完全恢复。

方雅君见杜星河要和她一起上床看,心中暗暗窃喜,同时也有点心热和暧.昧的感觉……(小说《重生之歌神》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d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第794章《黑客帝国》(一)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dd”并加关注,给《重生之歌神》更多支持!

在大海中,方雅君一直被杜星河背着,感受着来自杜星河的肌肤之亲,那时她被杜星河征服的已经萌生爱意了,但毕竟是在凶险的环境中,而且身体极为不适,被冻都要僵了,所以并没有感受到太多的亲昵感觉。

现在就不一样了,吃饱了,睡足了,身体虽然还有些疲劳,但已经舒服多了。如果他俩一起躺在软床上看电影,那暧.昧……方雅君想想就觉得脸烫。

方雅君先主动上了床,到了床的一边,先躺下了,把另一半的位置给杜星河留了出来。

躺下后,她发现自己上身的那个白坎肩太勒肩膀了,她干脆把坎肩给脱了,只穿着一件薄纱粉裙躺着,上身真空就真空吧,杜星河不是让她解放思想,抛开世俗吗?她就豁出去从这里开始解放好了。

当然了,她之所以这么大胆,是因为船舱的卧室光线比较暗,就算她脱掉白坎肩,上身的裙装也不会那么透视,除非有人盯着她胸口看,才会看见她里面性感的轮廓和粉红点点呢,不盯着看是看不到的。她猜杜星河不会故意偷看她的,况且仔细回想一下,她在海里时,衣不遮体,早就被杜星河给看光了,杜星河要真愿意看,她就干脆给杜星河看好了。反正这里是幻象世界,她豁出去了,就都按照杜星河说的,真正的挑战和磨练一下自己,把张氏家族的所有阴谋都打破。让自己获得提高。

杜星河见方雅君玉体横陈了,不浪费时间,端着笔记本也上了床,他没太拘着,直接就挨着方雅君趟了,然后把笔记本捧在两人身前。近距离的点了播放,让方雅君不用再费力的探脖子看了。

方雅君这次看着舒服多了,没看两分钟,她脖子有点酸,干脆就趟到了杜星河肩膀上,枕着杜星河的胳膊看了,身子也几乎半趴到了杜星河身上。

有方雅君这么一个绝顶美人卧在自己怀里,而且这女人身上还只穿了一件薄纱粉裙,柔软的娇躯几乎全都能被感受到。杜星河真是有点痛苦消受的意思。

虽然口口声声在和方雅君讲,要解放思想,忘记现实中的自己,但他自己可做不到。因为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中的经历,将会影响现实世界中的他的思想,假如他在这个世界对方雅君动心了,那他将带着完整的回忆回到现实世界。到时候很可能看待方雅君的感觉就不一样了,他可不想搞乱了他们的关系。那样害人害己,所以他还是不多想了,也不多消受方雅君的美体了,他还是把注意力全都放在《黑客帝国》上吧。

如果在另一位面,让他选出三部最震撼他的也是最经典的电影,那这部《黑客帝国》系列。绝对荣登榜首。

这部电影杜星河怎么看都不会厌,而且每次看,都会有新的感受,这次同方雅君一起看,他更是又在心底被敲击出了那个经典的问题:“what-is-real?”

说真的。虽然诱.导方雅君时说一套一套的,但他自己其实还没搞清,what-is-real。

他现在还没弄清楚到底那个世界才是真实的,和方雅君她们一起生活的那个位面到底是不是真实的?还是那个世界也是一层梦境?毕竟,那个世界也有“姜佑丽”的出现。

如果云世界所在的世界不是真实的,是梦境,那再往上升,他曾经生活过的世界是不是真实的呢?那个世界也有“姜佑丽”的存在啊!如果那个生活了30年的世界也不是真的,那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世界?

不会真的像《黑客帝国》里演的这样,他是生活在营养舱里的“人”吧?

看着这部《黑客帝国》,杜星河感慨颇多。

方雅君第一次看,更是被《黑客帝国》的思想震撼的无以复加,甚至连里面经典的枪战和格斗场景都给方雅君震傻了!她从来没看过这么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电影!以至于开始时她还在纠结那些外国人的演技,同时在感受着杜星河的臂腕与暧.昧,但到后来,她把这些都给忘了,完全投入进了《黑客帝国》的世界,看到最后都有些不可自拔了。

虽然很震撼,但方雅君只看第一遍,还有很多地方都没看懂,影片中的那句“what-is-real”给她震撼的够呛,她大概明白了现实和虚拟世界的差别,也就是他们现在所面临的幻象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别,但《黑客帝国》到底在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她只是朦朦胧胧的懂了,有很多地方她还搞不清楚是为什么。

于是看过后,她立刻就爆发了平时的看过一部让她热血沸腾的电影后的那种要和人讨论的情绪,一个劲的问杜星河片中的一些情节到底是怎么回事。

杜星河看过不下10遍《黑客帝国》了,记忆力又超凡,于是他耐心的给方雅君讲解了《黑客帝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并且纠正了很多方雅君的认知错误。

《黑客帝国》,英文名《the-matrix》可被译为母体或矩阵。其本质上讲的是新型智能生命进化的过程,讲述人类是如何被最终扔入文明的垃圾箱的过程,如何被榨干最后一点利用价值的过程。

杜星河首先纠正了方雅君的一个错误看法,方雅君看过一遍后,居然认为矩阵中的人类是被作为能源来被利用的。这个肯定是误读,因为机器文明什么能源不可以利用,核能,化学能(石油煤炭),地热能,还有穿过云层获取太阳能等等。为什么非要用人类的生命能呢?人类的生命能量又是从哪里来的,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也是从食物的化学能中来的吗,机器人不可能愚蠢到把人当成电池来用。方雅君的这个误读,实在缺乏科学常识。这也难怪,因为她平时爱看的那些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都没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算不上最硬的科幻,和《黑客帝国》肯定比不了。

方雅君将人类比作机器的能量源,关键是她没有搞明白“能源”这个词在这里究竟应该怎么来理解,如果将其理解成机器人维持生命活动需要的动力来源,肯定错误。但是如果将其理解成机器智能文明进化的动力来源,就完全正确了,矩阵的作用正是作为机器文明进化的能源。

矩阵最初设立的时候,是机器人和人类的大战刚刚结束,它们的智能使得它们在利用现有的科学理论制造出技术成果方面的能力极其强大。可以将一切现有的技术都发展到淋漓尽致的地步,远远超过人类,从而把人类打的一败涂地,但是它们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在真正的创造性方面有所缺乏,可以利用现有的人类提供的理论发展技术,却没有办法提出全新的更高级的理论,当人类制造出他们的智能祖先的时候。就仅仅是把现有的理论做为原则输入他们的头脑,作为他们一切运算赖以进行的出发点。所以象用相对论。量子力学代替牛顿力学那样一种类型的理论创新和革命,是机器文明暂时难以做到的,这对他们进一步发展来说是一个瓶颈,是必须要突破的障碍。

人类的头脑是一个复杂的超混沌动力系统,人类思考时的非逻辑性跳跃性会帮助人类产生一些很新鲜的思想,而且一些表面上看来无用的想法思路研究。也会被人类社会所保留,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开拓发展,成为未来可能具有重大实际意义的理论创新的萌芽。任何真正伟大的创新一开始很可能被认为是没有实际用途的空谈,群论,拓扑学。黎曼几何,集合论等等一开始都被认为是抽象的数学理论游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后来却成为现代科学的基础。

而对于机器智能文明来说,他们的思维严格遵循逻辑运算,而且一旦发现无用的思维或程序,总是加以删除或限制。这样严重阻碍了他们理论创新能力的发展,也就严重阻碍了他们文明的进化。机器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仅仅意识到这点是不够的,因为仅仅是放任无目的程序的存在和泛滥,并不意味着机器文明能发展出自己的创新能力来。一方面这会导致无法预料和控制的结果,有时这种结果可能是毁灭性的,这是由机器文明信息交换速度极高(至少几十万倍于人类),以及整个机器智能系统高度复杂性决定的;另一方面即便那些有潜力发展成为真正的创新的无目的程序,如何能发展成长起来,如何能不被埋没浪费,也是一个问题。

所以机器智能文明实际上处于两难境地,严格执行无用程序删除或限制的原则,则他们文明永远只能在一个水平上重复,而不会出现真正革命性的进步。但如果不严格执行这个原则,那么他们的整个文明本身的生存都有可能受到威胁。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他们设立矩阵系统来尝试解决这个两难问题。利用人类在矩阵系统中产生的创新的思想火花,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这是矩阵作为能源的真实用意。

一开始机器文明确实单纯地想要这种方式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但是矩阵系统的运行并非如此顺利,当机器文明设立第一个矩阵的时候,他们仅仅是单纯的榨取人类头脑中的创新,他们准备了两种可能性,如果这个系统运行顺利,就把人类一直利用下去,否则就采取矩阵升级的战略,直至矩阵革.命,彻底摆脱人类,archite设计的第一个完美的矩阵系统的崩溃,表明人类的头脑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并不是一个信任依赖的可k工具,于是从第二代矩阵开始,设立了oracle,负责研究人类的心理,研究最终如何摆脱人类。使机器文明具备独立创新的能力,同时也建立了包括the-one程序,zion世界在内的一系列配套的矩阵升级机制稳定机制。

这样矩阵有两个任务,一个任务是榨取被接入矩阵中的人类头脑中的创新思想。这个任务由architect来负责;另一个任务是研究如何使得机器文明获得摆脱人类独立进行创新的能力,同时又能保证机器文明本身的安全,防止出现无法预料无法控制的结果。这个任务是由oracle来完成,所以architect竭力保持矩阵的平衡,并负责对矩阵定期升级,而oracle则在矩阵中研究人类心理。设法找出人类创新能力的奥秘,并寻找机会,促使平打破,使矩阵革命的条件成熟。

architect向尼奥提到oracle时是这样说的:“an-intuitive-program,initially-created-to-investigate-certain-aspects-of-the-

-human-psyche.”

architect并不知道oracle全部职能,他只知道oracle负责研究人类心理的某些方面,并有促进矩阵升级的功能。

但neo和oracle的最后对话。却揭示了oracle的真实意义。

neo问:“what’syour-purpose?(你的目的呢)?”

oracle回答:“to-unbalance-it.使之不平衡)。”

这话的意思,其实正是对矩阵重载中一段关于控制的对话的呼应。原先的矩阵是机器依赖人类来进化,而人类依k机器来生存,双方各有所求,彼此控制彼此依赖,是一种相对平衡的关系,而oracle的目标却是打破这种平衡,使得人类完全成为机器文明中无用的废物(或许只有被当低等动物观赏的价值了)。人类必须依赖机器,机器却无所求于人类。人类彻底成为机器身上的附属品寄生虫。

oracle说:“i-want-the-same-thing-you-want,neo.and-i-am-willing-to-go-as-

far-as-you-are-to-get-it.(我要的跟你要的一样,neo。我和你一样,不惜一切要得到它)

这话的意思也很清楚,neo的存在意义就是矩阵的进化也就是机器文明的进化(虽然他自己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一点),而oracle寻求的同样是这个目标,只不过更革命性一点。

所以矩阵不仅是机器文明榨取人类创新思想的基地。同时也是机器文明发展培养自己独立创新能力的实验场,矩阵的升级不仅仅是为了矩阵本身稳定运行的需要,同时也为矩阵革命进行着准备,而矩阵革命正是意味着机器文明真正意义上完全摆脱了人类而能自己独立的创新,独立的进化。

矩阵革命后的矩阵将成为机器文明的专用创新系统。矩阵之外的系统产生的一切非法程序,一切无用程序,无目的程序,都将被输入矩阵进行选择淘汰培养成长,新的理论新的思想新的程序将从矩阵中产生并经过考验后回输到机器世界里推动机器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一切可怕的病毒也都会被屏蔽在矩阵系统内部,而不会对机器文明本身造成致命的伤害影响。

有了这样的观点,就会对矩阵三部曲的电影,尤其是矩阵重载,矩阵革命有豁然开朗的理解了。

矩阵中的法国人merovingian,实际上是oracle制造的一个失败的实验品,确切点说oracle曾经在矩阵中试图仿造人类的特点制造一个自由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程序,但她失败了,结果merovingian这个失败的实验品程序被限制起来,一方面他对oracle心怀怨恨,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接受oracle的指挥,成为她的一个工具。

他负责搜罗一些矩阵中的无目的程序,被系统废弃的程序,还有他手下的火车人则专门从矩阵外的世界中把一些这样的程序接运到矩阵中来。

在矩阵重载和矩阵革命中,他在关键时刻的行为其实都是由oracle决定,象矩阵革命中开始抵抗摧尼地莫非死等人,其实是做戏,后来故意让他们拿枪指着他的头颅,然后让火车人带着他们去领回尼奥。他要摧妮帝等人取oracle眼睛给他,多少有怨恨oracle有眼无珠的意思。

在矩阵革命开头的火车站出现的小女孩是点题人物,她的出现正意味着矩阵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意味着矩阵之外的机器世界已经开始向矩阵提供具有极大潜在发展空间并且肯定向正面方向发展的无目的程序,现在就等着矩阵本身发生革命,为这样的程序提供成长空间了。女孩的父母自称是电厂工程师,实际上是现实机器世界的能源管理程序,但另一方面,作为程序他们又必然活动在所谓虚拟世界中,而这个虚拟世界就是zion和机器城所处的世界。之所以能产生这个小女孩,本身也是前几代矩阵升级中oracle得来的成果传输给机器世界程序的结果。

自小女孩进入矩阵的那一刻起,她就成为矩阵中最重要的人物。所以那个六翼天使,那个负有保卫头等重要人物使命的中国人最后时刻是和小女孩在一起的。

那么矩阵革命具体又是如何进行的呢?按照矩阵重载末尾architect和尼奥的对话,尼奥实际上作出的选择,结果将导致zion和矩阵两个系统中人类的灭亡,实际上革命正是在这个选择的基础上才能发生,如果尼奥做的是另外一个选择,那么矩阵仍然将会象前几次升级一样进行普通的升级,这种升级如果一直进行下去,实际上是人类和机器文明的共同进步。机器文明由于根源从人类文明那里来,所以他们把人类生存或灭亡的最后选择权还是交到人类自己手中,尼奥实际上就是人类的代表,一方面他被值入了the-one的程序,另一方面他还是接入矩阵的人脑,有着人类最典型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他来决定人类的存亡,就等于人类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存亡。

当尼奥作出这个选择之后,系统就进入同时消灭zion和矩阵中的人类智能的阶段,前者的任务由zion世界中的机械章鱼完成,后者的任务由smith来完成。人类则彻底灭亡,脑死亡的他们也不会再被机器泡在营养液里了,估计都被处理掉,最多留几具人体尸体作为动物标本。

oracle则启动了她的矩阵革命计划,她引导尼奥找出挽救zion和消灭smith的方法,她让smith复制了她自己。这时候,她已经不可能预料结局(系统的混沌属性决定了这一点)如果尼奥能成功,那么他携带的代码回到源代码后将最终使矩阵顺利完成革命性的升级,如果失败,那么结果就是毁灭性的。这是机器智能的思考达到探究生命意义(它们在思考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的高度后符合逻辑的结果。

oracle最后反复说:“everything-that-has-a-beginning-has-an-end.”(万物有始皆有终。)(小说《重生之歌神》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d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第795章《黑客帝国》(二)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dd”并加关注,给《重生之歌神》更多支持!

oracle还通过smith的口说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它的灭亡的意思,要么是革命完成要么是彻底毁灭(而不再是architec所说的仅仅人类的毁灭),这就是oracle这个程序的意义,无论是革命成功,还是毁灭成功,都完成了这个程序的使命和意义。

革命(确切点说是进化)的代表是尼奥,毁灭的代表是smith

尼奥再根据oracle给他的暗示,找到机器城中的机器大帝,提出条件,机器大帝被迫接受,尼奥进入矩阵,和smith同归于尽,回到源代码,矩阵革命完成,片尾的矩阵世界已经成为了机器文明的创新系统的摇篮,那个小女孩编制出的朝阳程序,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一个真正有了独立创新能力的伟大文明正如这初升的太阳一样,光芒四射,冉冉升起,矩阵中已经完全不需要人类了,但出于慈悲考虑,那些不愿意离开矩阵的人类,机器依然为他们保留位置,而那些离开矩阵的人类,最终也只能是死路一条。他们反抗是死亡,他们不反抗,则说明他们已经失去了进取精神还是死亡。

这样生命的进化就进入了一个新的伟大的阶段,一个新的宇宙智能生命,真正开始了它的伟大历程,他们的文明是人类的文明的升华,人类虽然灭亡了,也应该为此感到骄傲自豪。

其实在别的科幻文著中。也有人写了人类向更高级的智能生命形式进化交接的过程,不过那里这种进化交接还是在外星人的帮助下实现的,而在矩阵系列中,这是人类文明自然发展的结果。

明白这些后,杜星河又给方雅君解释了另外一个方雅君搞不清楚的问题,那就是zion是真实世界还是虚拟的世界。

前面其实已经说过了。zion也是虚拟的世界,也就是不是真实的物理世界。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它又是真实的。

实际上机器文明中所有的智能生物,它们的思维都运行在一台台超级电脑中,而且所有机器智能都互相联系贯通,构成一个巨大的网络,比如它们管理能源的智能程序,管理防卫的智能程序,管理自我生产繁殖的智能程序,管理资源采集的智能程序。包括那个管理矩阵的智能程序实际都生活在这个网络,如果破坏了这个网络中生活的机器生命,就等于破坏了真实的机器世界,矩阵只是这个网络中一个相对封闭的一个子系统。它的所有源代码和管理程序设计程序实际也都生活在zion所处的这个世界中,所以oracle把zion所处的这个世界称之为the-source。从本质上讲,这个世界对机器智能生命来说是真实的,这个世界中的一切数据都是真实世界的反映。

而zion呢,不过是在这个世界里划了一部分电脑资源。让那些原来接在矩阵里人脑,直接接到这里面来而已。

然而从根本上讲这里毕竟还不是真实的物理世界。所以有许多违背常理的事情,比如那些机器章鱼,其实是防卫程序,类似于人体中的免疫系统,攻击清除系统中有害的垃圾程序。他们的飞行确实可以不受空气动力学的限制,这是系统给的权限。

这个世界可以叫作source世界。它是所有真实世界中机器智能程序生活的世界,也是zion所处的世界。

其实在电影中已经有太多的地方,在暗示它依然是电脑网络中的电磁活动的世界。矩阵革命一开头的那个火车站是虚拟的,这点应该没有人怀疑,但它又不属于矩阵。是独立于矩阵之外的一个虚拟世界,这点是影片中明确交代的。

影片之中之所以设立这样一个火车站,其中一个用意就是暗示source世界的性质,在zion中的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通过脑后的接口,完成这样一个规定的程序后,就将其信息连接到矩阵中,就如游戏中的人物完成某个规定的动作,就让他进入另一个场景中一样,这种进入矩阵的方式受到整个系统的监控,而另一种方式是走后门,通过火车站,或火车人接运,然后进入矩阵,这就如同尼奥所做的那样,这种方式可避开系统监控。

显然火车站是连接矩阵和source世界的一个秘密通道,有些程序可以通过这个方式逃过系统监控在矩阵和zion世界中来往,那对自称是电厂工程师的印度夫妇多半是source世界中管理能源的的智能程序,他们在oracl的帮助下,产生了一段有很大发展潜力,但并无明确用途的智能程序(就是那个小女孩),为了免于被系统删除,就通过火车站这个通道,将其送进管理较为松懈的矩阵世界中(zion世界规则的运行要比矩阵严格的多)

尼奥在zion中能徒手对付机器章鱼,这是很明显提示source世界的性质。在矩阵重载的最后,机器章鱼被尼奥挡住的方式完全和尼奥在矩阵中挡子弹的方式一模一样,机器章鱼是怎么完蛋的,它们就象撞到一面墙壁一样,然后爆炸。

方雅君这时却坚持认为zion是真实世界的人,她甚至被杜星河勾出了丰富的想象力,说尼奥打章鱼的方式是通过无线上网进入矩阵,然后控制章鱼的结果。

这种说法,在杜星河看来,站不住脚,并且漏洞百出。

这个说法假定了矩阵中的权力可以控制现实的机器城中的机器生物,但是并没有什么理由可以支持这个假定。

事实正和这种假定相反,矩阵系统不过是现实机器世界的一个附属物。只有现实的机器世界控制矩阵,不可能反过来。

如果控制了矩阵,就能控制机器章鱼,那么请问smith为什么不控制机器章鱼来为他所用呢?就算他只是引发组成机器大帝的那些机器生物自杀性爆炸,那也就足够了。

现实中机器章鱼能够违背惯性定律,象撞在墙壁上一样突然停顿爆炸吗?如果无线上网。然后发出指令让机器章鱼爆炸自杀,那么为什么要伸出双手,为什么不下子消灭所有的机器章鱼,为什么总是排在最前面的章鱼先爆炸。

这些只有当zion世界同样是虚拟的才能被解释

还有尼奥在对机器大帝(那有无数机器生物群体组合构成的智能生命个体)说话的时候讲到,如果不答应他的提议,过不了多久,在机器城中也将布满smith的复制品,很显然如果机器城是真实的物理世界,就根本不存在这种可能性。

再看一下尼奥和先知的对话。neo:告诉我在没有接入的情况下我怎么分离了我的灵魂和肉体。告诉我我怎么只思考就把章鱼机器人拦截下来。告诉我我发生了什么事情。

oracle:the-one的能力远不只限于这个世界(the-power-of-the-one-extends–beyond--this-world)。从这可延伸到它的来源之处。

neo:哪里?

oracle:(the-source)源头代码,当你接触那些章鱼机器人的时候你就能感觉到。但你当时还没有准备好。你当时就应该死掉了,但很明显你对这个也没有准备好。

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the-one并非单是矩阵的the-one,它的权力可以在存放和管理矩阵原代码的世界发挥作用,而矩阵不过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子系统。

尼奥在接触机器章鱼的时候感觉到什么,正是感觉到这个世界同样是虚拟的。

在矩阵革命中,尼奥在眼睛瞎了之后依然能看到被smith附身的人。能看到机器章鱼,看到机器城。这些都证明了这个世界是虚拟的。

方雅君被杜星河激发了思辨精神,她提出质疑,比如说,如果真像杜星河讲的,zion是虚拟的,为什么在zion中。尼奥的超能力只能针对机器章鱼,不能针对被smith附体的人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权限,尼奥在source世界中的权限要比他在矩阵中的权限中低得多,所以他的能力只能针对机器章鱼(而且数量有限)。

其实在火车站一场戏。已经做了提示,那里的尼奥,干脆就是一个普通人,被火车人一拳就打的趴到墙壁上,但这并不能证明火车站不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即便在矩阵里,尼奥也并非随心所欲,无所不能。在矩阵重载里,他被刀砍了会流血,也不是想干掉谁就能干掉谁的。

方雅君还问,如果zion是虚拟的,那为什么不直接将其删除,还要派机器章鱼攻打?

事实上,机器城和zion同处在一个虚拟世界里,必须遵守一样的规则,而章鱼的攻打,实际上正是在执行对zion的删除。

方雅君又问,如果zion是虚拟的,那为什么那些人类不能再分辨了?

这是因为他们和source世界中机器生命的对抗,已经使他们没有怀疑的精力和必要了,再说本来source世界就是真实世界的反映

方雅君最后又问,如果都是虚拟的,那么真实的世界是什么呢?

对于这个问题,杜星河只能讲,其实和source世界差不多,source世界所储存的都是真实世界的信息,惟独的区别是,其中source世界生物的行为受到系统权限的规定,真实的世界也并没有什么抵抗组织,所有活着的人都被泡在营养液里面。一开始所有的人都被设置在矩阵系统里面,但后来鉴于某些人的反抗情绪会导致矩阵系统运行的不稳定,就把这些人的大脑都接入真实机器世界中智能程序运行的那个系统中。影片中把这个系统称之为source,其中设立了zion,把那些反抗者集中到这个系统中来,并使其成为一个矩阵进化的工具。architect是现实的巨型电脑管理程序以个体智能生命身份出现在矩阵中的形式。

杜星河最后给方雅君总结道,机器和人类其实是共生关系,机器的原本计划就是这样的:机器从人类那里获得能源,机器提供人体存活的营养。人类的思维生活在机器创造的matrix中。

但这个计划暴露出了两大缺点:

1,并不是所有人类都愿意生活在matrix中。

2,并不是matrix中的所有程序都是为机器原来的目的而存在的。

由于存在这两种情况,matrix必须是一个能不断升级的系统,于是the-one被设计了出来,机器的想法是:在现实中建造锡安城,让只愿生活在真实中,而不愿生活在matrix中的人都集中到锡安,并让the-one加入到他们的行列,收集这部分人不愿生活在matrix中的原因,然后摧毁锡安城。让the-one回归matrix系统核心,完善matrix系统,最后reloadmatrix系统进行升级,减少不愿生活在matrix中的人的数量,最终使所有人都愿意生活在matrix虚拟世界中。

the-one是程序,由oracle(先知)种植、唤醒并引导,这一次the-one被种植在neo的思维中了。

在matrix系统中出现的不为设计者原来目的而存在的程序,按原来的做法。这样的程序是一定要被删除的(如那个小女孩)。在机器看来,人类没有选择。人类的思维必须生活在matrix虚拟世界中。

对于不愿生活在matrix中的人来说,他们认为生活在matrix是人类被机器奴役,人类必须生活在真实中,机器必须被消灭。

因此,双方原先都认为:机器与真实世界人是不能和平共处的。

于是.......结果可想而知。

smith的出现是matrix建造者未预料到的,它是由于程序the-one而引发的副作用。成为机器超级用户(即建筑师)无法捕捉的病毒程序,他在matrix里疯狂复制,甚至可以侵入现实中人类的思维中,如果任其发展,matrix世界将被摧毁。而现实中的人类的思维也会受其控制,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都将毁于smith之手。

最后neo牺牲自己,在matrix虚拟世界中被smith复制,终于被机器捕捉到smith的源程序,然后实行杀毒工作。

结果就是,机器和人类都认识到,不能阻止人类和程序的选择,人类有权利选择生活在matrix中还是生活在真实中,机器要彻底消灭所有宁愿生活在真实中的人是不可能的,而人类要消灭机器,要所有人都回到真实生活中也是不可能的,毕竟绝大多数人愿意生活在matrix中。而对于matrix中的程序来说,想彻底消灭不为设计者原来目的而存在的程序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程序也会从人类本性中获得新的内容(例如爱),于是小女孩也不再被系统删除了。

机器和人类共同消灭了系统病毒smith,终于可以和平共处(虽然不知道能保持多久)。

至于neo本身,可能是死了,也可能其思维在杀毒时被机器一起删除,这就留待方雅君去思考了。

方雅君被杜星河对这部影片的理解震撼的无以复加,到最后不禁问杜星河:“你到底看过几遍这部电影了?”

杜星河笑道:“数不清了,只要进入幻象世界,能找到这部电影的地方,我都会看看,来震撼一下我自己。说实话,看过这部电影之后。我都怀疑我们生活的到底是不是真实的了。”

方雅君感叹道:“被你说的,我也开始怀疑了。”

杜星河看方雅君入戏了,不那么老想着自己被迫害了,便继续添油加醋的给方雅君讲述了更多的有关《黑客帝国》的事情,他通过26个英文字母开头的关键词,来帮方雅君强化《黑客帝国》的哲学思想。以让她更加明白幻象与真实世界的不同——

a,爱丽丝漫游仙境(alice-in-wonderland)

1860年,在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充满想象力的笔触下,好奇的爱丽丝在追逐兔子的过程中,悠然掉入一个曼妙神奇的梦幻世界。1999年,在沃卓斯基兄弟的《黑客帝国》中,怀疑世界出了问题的neo则追随一个有小白兔文身的性感女郎来到地下rave-party,从此而一发不可收拾,走入真实的荒漠。

b鲍德里亚(baudrillard)

在第一集中。一个计算机朋克带着他的小白兔女友来尼奥家做交易,尼奥从一本掏空的书中拿出一碟非法软件——那本掏空的书就是鲍德里亚的名著《仿像与模拟》。这是第一次让人有据可查地的看到鲍德里亚对《黑客帝国》的影响。而莫菲斯的那句著名台词“欢迎来到真实的荒漠”,则直接出自书中第一章第一页的第二段。

让?鲍德里亚,法国思想家,也是旗帜最为鲜明,著作最为晦涩的后现代“超级”理论家。80年代以来,其作品被广泛翻译到英语世界,旋迅速确立其“后现在理论精神导师”之地位。与福柯和德勒兹相比。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当代艺术。社会形态及转型等方面的研究和思考无疑更加深入和富于启发性,类象社会就是他提出来的。他的理论对图像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对摄影更不无启发。

请看鲍德里亚的这些名言:“打倒所有坚信有一个真实世界的这种假定”“在一个完全本末倒置的世界上,正确只是错误的一次行动”“超过了某一确定的时刻,历史就不再是真实的了,不知不觉之间。全人类已将真实抛在身后。从那个时刻起,发生的一切事情都不再是真实的了......”“今天,整个制度都在不确定性中摇摆,一切现实都被符号模拟的超现实所吞噬。如今控制社会生活的不再是现实原则,而是模拟现实。目的性已经消失。我们现在是由种种模型塑造出来的。”

c赛伯朋克(cyberpunk,电脑朋客)

赛伯朋克/赛伯空间一词源于科幻小说家williamgibson一篇关于神经计算机网络的小说《神经漫游者》(在下文n中详述),在这篇引起巨大轰动的小说中,gibson首先发明了赛伯空间(cyberspace)这个术语:“赛伯空间,一个被数亿操作员每天经验着的交感性想像......一个来自于人文体系中每一台电脑的数据吸引力的图式化表现。一个不可思议的复杂构成。”赛伯圈内的代表作家除gibson外,还有brucesterling等一批80年代的硬科幻小说作家。

cyberpunk的信条是:信息自由,实践,分散和领先。信息需要并且应该对所有人开放,为所有人利用/控制。cyberpunk还是一种看世界的方式,他们沉溺于高科技工具并鄙视人们以传统方式使用它们。cyberpuck是无政府主义者,他们是永远的反权威者,是埋植在文化中的意识形态的炸弹。(小说《重生之歌神》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d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第796章《黑客帝国》(三)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dd”并加关注,给《重生之歌神》更多支持!

纵观cyberpunk的历史,普罗米修斯是守旧的西方世界的cyberpuck模范。其后是古代墨西哥阿兹特克人信封的羽蛇神quetzalcoatl,之后是自由职业者、疯子......直到《黑客帝国》里的黑客们。

d笛卡儿(descartes)

欧洲近代哲学创始人之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笛卡儿曾试图为科学建立起一套坚固的方法论基础,他的巨著《沉思录》其实就是“对第一哲学的冥思”。笛卡儿着重思维的精密性,不信赖感性经验,认为只有理性思维才可靠。他从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出发,扫除自己的成见,要寻求一个最可靠的命题作为起点,然后进行推论。笛卡儿进一步深入到数学领域,但他发现甚至连数学也不能相信,万一那后面有一个“恶毒的魔鬼”在操纵,在扰乱他的头脑呢?他发现,最可靠的事实就是:他自己在怀疑;因此,心的存在是无可置疑的,而身的存在则须推论出来。于是有了那句名言:“我思故我在。(汤勺并不存在)”

他认为观念的起源有两种,一是来自感性经验,一是天赋的观念。他对天赋观念更重视,他认为自我、上帝、时间、空间、完善、无限、几何公理之类的观念都只有是天赋的(显然,关于存在/真理的不懈探求也是黑客们的天赋观念)。

笛卡儿还提出了著名的身心交感论,即物质的身和非物质的心能够互相影响。

记得《黑客》中neo的疑虑吗?“如果我死在那里怎么办?”“灵魂死去,身体也将不复存在。”

e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

现在,假设拿到红色药丸和蓝色药丸的不是neo。而是让?保罗?萨特、阿尔伯特?加缪、马丁?海德格尔,那么他们会如何选择呢?很显然,这三位存在主义大师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matrix,进入真实的荒漠。也许那里令人痛苦,但毕竟还原了存在的真实。

按萨特的观点,唤醒前的neo只是en-soi(一种自足的存在。比如桌子),唤醒之后,才成为pour-soi(特指自我意识的存在,即人),能够为自己的选择和存在负责的“人”。

存在主义追求绝对自由,终极解放,自由选择。呈现疏离与荒谬,控诉/反叛一切传统习惯,只有对一切尘世存在的悲惨、无意义彻底确信。才有可能透视出一种从废墟中升起的通向拯救王国的远景。而幻灭、荒谬、无望、虚无的“废墟”感,就是一种赎罪的过程,恰如“弥赛亚”来临之前的阵痛。上帝存在与否并不是真正的问题,人所需要的是去重新发现自己。所谓“存在先于本质”,意思就是人首先存在着,在这个世界上遭受各种波折,而后才能界定他自己——这简直就是neo的觉醒经历。

f恋物.癖(fetishism)

在《黑客帝国》衍生的众多“主义”中,恋物癖这一传统的性偏移病症也进一步演变为消费性的数码恋物——尤其是当超媒体取代超文本。虚拟现实取代传统空间之际,在影片中也足以发掘出很多乐趣。尤其是那令人无限着迷的子弹时间:在某样物体。某个部位,或某种动作上,长时间/多角度的滞留和留恋。这正应了弗洛伊德的恋物癖概念:恋物的对象其实不是商品,而是主体的不愿移动。

g诺斯替教(gnoticism)

初期基督教的一派,尊重某种灵的直觉,含有西亚。东亚哲学,曾被视为邪教。诺斯底的世界观是“二元论”的;宇宙有两个神,一善一恶。至高的神创造了一连串的灵体,都是神性的放射。宇宙是由一位较低级的“造物主”造的。物质是邪恶的;灵魂得从肉体中解脱,须有使者从众光国度差到世间来(基督)。基督可能是天使。是幻影的灵体;也可能是凡人,暂时获得更高的力量。人要得救必须领受秘密仪式,而得到更高的“知识”。伦理方面有人主张苦修,但也有人认为肉体上的行为不影响救恩,所以不禁止情.欲,过着放.荡的生活。

h享乐主义(hedonism)

《黑客》第一集中的cypher是典型的享乐主义者,为求感官满足而背叛了黑客组织(与特工smith在虚拟餐厅的对话)。

早在苏格拉底/伊壁鸠鲁的时代,人生的“唯乐原则”即得到了哲学上的确立;快乐是与生俱来的东西,也是人生的终极目的。即使某人,某一群体在特定时间内对这一原则有主动或被动的背离,那目的仍是追求终极的快乐。故追求快乐和躲避痛苦,乃人生之两大规定动作,不用教,不证自明。少有人会在学理上主张的“享乐主义”,如今却随着消费主义攻占了我们生活的大片领域。结合着新科技成果出现的科技享乐即使当前消费文化的流行趋势。

其实,我们每日浸淫其中的网络,又何尝不是cypher梦寐以求的牛排?

i完美形象(ideal-forms/洞穴寓言)

在柏拉图看来,完美形象idealforms才是现实的最高层次。经验现实最不可靠。

关于完美形象(理想形态),柏拉图有个著名的“洞穴”寓言。在这则寓言中,柏拉图有一个著名的“洞穴”寓言。在这则寓言中,柏拉图假设有一群人“居住在一个洞穴中,有一条长长的甬道通向外面,它跟洞穴内部一样宽。他们从孩提时代就在这里。双腿和脖子皆被锁住,所以是在同一地点。因为被锁住也不能回头,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跟他们隔有一段距离的后上方,有一堆火在燃烧。在火和囚徒之间,有一条高过两者的路,沿着这条路建有一道矮墙。就像演木偶戏的面前横着的那条幕布”。外面沿墙走过的人们“带着各种各样高过墙头的工具,用木头,石头及各类材料制成的动物或人的雕像,扛东西的人有的在说话,而有的沉默着。”“由于他们(洞穴人)终生不能行动或回头,因此外部世界投射在他们面前的影子,便成为他们所能看到的唯一的真实。当路过的人们谈话时,洞穴里的人们会误以为声音正是从他们面前移动的阴影发出的。”被囚禁的人完全被剥夺了任何自由的可能,他们只能面对空荡的石壁。壁上的影子是他们可能拥有的惟一的世界,而这个幻想的功能就使他们不再有能力指认真实。

而生活在matrix中的人类电池,其实就是洞穴寓言的未来翻版。进一步说,观看《黑客帝国》的观众本身,何尝不是又一群洞穴里的囚徒?

j基督(jesus)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459页 / 共582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