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六零好时光.txt
当前页码:第138页 / 共154页
页码选择及下载地址在本页尾部    ↓移到底部


  顾省长正在严肃的看着最近的钢厂和煤场扩大化计划。

  听到秘书说胡部长来了,就将东西收起来放在一边。

  看到胡部长进来,顾省长笑道,“伟盛同志来啦,有什么事情吗?”

  胡部长笑着道,“是为了省里修路的事情,为了支持钢厂和煤场扩大化的工作,我们部门准备修建两条直通码头的路。”

  顾省长笑着道,“很好,这个问题可以具体讨论一下。利于重工业发展计划,我们都是支持的。”

  听到顾省长的话,胡部长很是高兴,觉得自己做对了这个决定了。

  他又道,“刚碰到了老邱了,还是倔脾气,不给面子。要我说,他们那边的老沈倒是挺好说话的。虽然是个副市长,但是之前也是从省里下去的。”

  顾省长微微皱眉头,“这个问题再讨论吧,现在不着急。”

  “是,我也是这么想的。”胡部长笑着道。

  等胡部长出去了,顾省长眉头又皱了起来了。他其实是很欣赏小邱的,当初小邱上来,他也是支持的。

  所以现在变成这样,他心里自然不高兴。

  不高兴归不高兴,他还不至于为了这事儿就把小邱怎么样。工作问题,他向来是不喜欢搞争斗的。这要是他能够得到那么多人支持的原因。

  这个小胡……要不是因为他这人支持工作,真是不招人喜欢。

  另外一边,邱书记和苏瑜也直接离开了省里这边,回到市里办公室。

  苏瑜赶紧儿给邱书记到倒了茶水。之前就泡好的,现在天气热,正好可以喝点凉茶。

  “民生问题是重中之重呀。”邱书记叹气道。

  苏瑜知道邱书记这是习惯和秘书发牢骚。以前宋东征在这边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他这样做,说明是相信她的。

  于是点头道,“我之前跟着东征同志去生产队考察过,日子过的都不宽裕,不说别的,现在吃饭问题还很好严重。如果水利工作做的好,确实对农民同志帮助很大。”

  “民生民生,老百姓的生活比什么都重要。我看他们早晚要后悔的。”

  邱书记有些无可奈何。

  苏瑜道,“邱书记,现在上面不支持,咱市里不能自己做吗?我之前几次去县里看过,劳动力是有的,只要供应饭菜,老百姓都很有干劲儿。只要不是农忙的时候,老百姓都是很有劳动热情的。咱修不了大的水利工程,可以修建小点儿的。每个生产队打通一段,到时候互相连接起来,就是一个整体了。”

  邱书记没想到苏瑜还对农民同志事情这么了解,不过想到宋东征在金河县的作为,倒是心中了然了。笑道,“小苏,看来你还是做了功课的。这个提议可以讨论一下。省里不支持,我们就自己做。”

  “邱书记,我建议这事儿要是做,就尽快做。是这样的,因为我弟弟在西南参军,所以我也关注一些军事报,最近看到一些西南的情况,觉得好像变化越来越大了。”

  听到苏瑜的提醒,邱书记的脸上也严肃起来了。他当然不信苏瑜是看报纸看到的,应该是她那个兄弟在前线带回来的消息。

  作为管理地方的人,他平时是很少有时间去关注边区的情况的,一来是没时间,二来也是为了避嫌。不过他也偶然听说过那边的局势。现在听苏瑜这么一说,他觉得自己不得不正视一下西南的问题。要真是和苏瑜说的这样,那到时候国家的重点就是在前线了,对下面建设会有一些影响。

  “小苏啊,你很不错。”

  邱书记认真道。真的是很不错了,在单位里面上班的,是很少会想到去关注不相干的军事问题的,更不会考虑这个对他们自身的影响。小苏考虑到了,说明是个有大局观的。而且这个大局比别人的大局都要宽大。

  他觉得要是苏瑜这不是偶然的,那她可能在某些方面要比小宋更出色。

  有了苏瑜的提醒,邱书记还真是花心思去调查了一下前线的问题。

  邱书记自己就是从部队走出来的人,虽然退伍多年了,但是朋友还是很多的。只要是不涉及军事机密的消息,都是可以了解到的。

  得到了自己的想要的信息之后,邱书记觉得这个问题确实影响很大,第二天就带着苏瑜去了一趟省里找梁书记汇报工作。

  他的想法是,如果今年真的有战争,那么水利工程今年确实不宜动,毕竟省里主持大型水利工程要花费重大,而且需要很多人力,在全国气氛紧张的情况下,这个工作势必要受影响。所以他建议这个项目留在明年年初看战争情况再提。而现在退而求其次的可以进行修路。连接各大县城和省城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利于老百姓,也能支持后期对战期间车辆运行。

  梁书记听到他这一番分析,心里的郁结算是散开了。

  只要这修路修的好,后期对对战时期有帮助,那么等战争结束了,他再提修水利,倒是顺理成章了。

  梁书记笑道,“还是你想的仔细。不过这事情我还要再去确认一下。如果有这个可能,我们就改变计划。”

  “也是小苏提醒了我。”邱书记道。

  “你新来的那个秘书?”梁书记道。

  邱书记点头,“虽然是个女同志,但是能力挺强的,做事很细心。”

  做事很细心的苏瑜同志正在和梁书记的秘书聊天。

  梁书记的秘书程秘书是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能坐到这位置上,也是很有能力的人。因为邱书记和梁书记的关系,所以程秘书倒是难得的对这个市里来的小秘书多了几分客气,还顺带和聊了两句。

  结果聊起来,苏瑜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农民工人机关单位的事儿,她都能说上几句。

  程秘书好奇她咋懂的这么多,苏瑜就道,“学校学的,我们同学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农民家庭,工人家庭,干部家庭,军人家庭都有。和她们谈话多了,了解的问题就多了。比如我有个同学,家里是山里的一个生产队的,他考出来,就是为了能够多吃两口饭,我有个同学,是市里干部家庭的,她考出来就是以后参与祖国建设。还有一个同学是省军区首长家庭的,她的志向就伟大了,以后做个保家卫国的女战士。”

  虽然只是简单的聊天,程秘书就听出来了,苏瑜拥有很广的人际关系。各个阶层都认识,连省军区都有认识的人。

  这样一来,程秘书就觉得这个人不止是普通的小秘书了。普通小秘书就是和邱书记上次那个秘书小林一样的人。啥人也不认识,又想往上爬,所以随便省里那个人去接触他,他都如获至宝。小苏就不一样了,人家人脉关系这么广……程秘书觉得,这样有作为的人,是值得结交的。可以给与一定的重视。

  “苏瑜同志,你懂的东西真的挺多的,以后希望有机会和你再聊聊。给梁书记做秘书,我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我也要不断的学习。”

  苏瑜笑着道,“不不不,这不叫学习,这叫互相指教。我觉得程秘书您懂的东西肯定比我多。希望以后多多指点。”当然,前提是你领导和我领导一直这么志同道合,为人民服务。

  回来的路上,邱书记和苏瑜的心情都不错。

  邱书记是觉得一下子找到了事情的突破点,而苏瑜是觉得,自己终于算是在省里这边暂时有了‘朋友’了。她最喜欢交朋友了。

第229章

  西南边界,苏小志又来了部队医院里面换伤药。他现在虽然归队了,但是并不能出任务。而是留在后方这边修养学习基础战术。顺便再定时来上药。

  对于这个安排,苏小志心里很是不服气,毕竟他早早的回来,就是为了上前线去打敌人的。结果竟然被留在了后面了。

  最让他郁闷的是,给他换药的又是那个脾气不好的小护士。

  “你这个伤口还没长好,每天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弄开了。要不然之前的伤口就白养了。”

  “哦。”苏小志应了一声。他身体真的很好,这点小伤算啥啊,听宋哥说他以前被鬼子的炸弹炸过,都好好的呢。他难不成还比不上宋哥吗?

  “还有,你记得每天都要过来,不要再耽误了。你这次已经三天没过来了,你知道吗?苏小志同志,你这种不爱惜自己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

  苏小志嘴角抽抽,“我这几天也没觉得伤口疼呀,三天换一次就行了,每天来,我咋安排时间学习呢?”

  三天来一次就差不多了,他可不想每天都看到这个女护士。

  小护士看到苏小志这样子,气的不得了。这小同志咋就这么不听劝呢。

  帮着苏小志绑好了绷带,小护士道,“有本事你以后就别受伤来医院!来了医院你就要听医嘱,配合我们的治疗!”

  “其实我真是不想来。”苏小志老实道。

  要打针还要吃药,比打仗还可怕。

  小护士闻言,气的说不出话来,干脆端着托盘就走了出去。

  苏小志忙喊道,“哎,林护士,”

  小护士红着脸停下来,“啥事儿?”知错能改,还是可以原谅的。

  “我啥时候能好啊,你们给我写个证明呀,我要上前线。”

  “……”

  因为苏小志一直想回战场那边去,主治大夫又给他查了查伤口,然后和他承诺,只要他再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面每天都过来一趟医院,就能保证他一个星期之后可以回前线了。

  得到了确切的承诺,苏小志乐的差点儿跳起来。

  苏小志这边还期盼着要去前线的时候,前线的形式越来越严峻。

  敌人嚣张的建立了多个据点,己方也严阵以待,更多的人开始往前线调动。

  江东市。

  因为邱书记的提醒,梁书记也一直在想办法关注前线的消息。虽然现在国家还没有主张要打仗,但是他觉得还是有一定的几率的。

  如果打了,暂时放弃水利工程,改成修路,这对于省里来说是很正确的。如果不打,修路也能保证省里的发展,而水利工程等明年还是能修起来的。不管是打还是不打,暂时放弃水利工程项目,对于他来说都是利大于弊。经过验证之后,他决定听邱书记的建议,退一步,将水利工程计划暂缓,以此来换取修建公路的项目通过。

  八月中旬,常委会议再次召开,梁书记就提出修建公路。主要是修建几条县城通往市里,市里通往省城的路。

  因为梁书记主动让步,顾省长这边倒是不好再一而再的阻挠梁书记的项目了。

  而且修路的事情,确实也是在计划里面的,现在只不过是改变一下修建的路线而已。

  于是修路的提议几乎全票通过。

  会议之后,管交通的胡部长立马就找顾省长商量这事儿。

  “这要是按照梁书记他们的提议,我们之前想的那几条路线都要缓缓了……”主要是他已经在明面上和老邱那边给闹翻了,现在让那边得了好,他心里总是觉得不痛快。

  而且之前的路线是他规划的,要是做成了,就是他的成果。现在这样一来,好处全是老邱他们那边的了。

  老邱管的可是省会城市,条条大路都要通他这地方来,他得的好处最大!

  顾省长皱眉道,“这事情不用着急,暂时先扩大钢厂和煤场,其他的可以暂时缓缓。”

  他和梁书记还没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有些时候就意味着要妥协。这次梁书记既然主动妥协了,那么他当然也会投桃报李的妥协一次。

  在他们这个位置上,有些妥协是有必要的。

  修路的事情虽然定下来了。不过因为顾省长要扩大钢厂和煤场建设,要花大量资金,所以轮到修路这边的就没多少资金了。

  所以梁书记和邱书记一商量,先修建几条到省城的朱主干道,然后各个地区和市里自己拿一部分资金出来慢慢修。

  邱书记作为江东市的一把手,全权主导市里的修路事宜,苏瑜也跟着忙碌起来。有时候工作起来,连口饭都吃不上,眼看着就瘦了一圈了。

  周末好不容易休息半天,宋妈看着她这瘦下去的脸,就开始心疼了,“苏瑜,你们这还没忙完?”

  “还远着呢,现在邱书记每天都要到处视察开工的情况,还要担心有些县里不配合,我也要留意他们各地出现的突发情况,及时和邱书记反应。我估计没有一年半载的,是闲不下来了。”

  苏瑜虽然这么说,心里却很兴奋。觉得自己又找回了曾今那种拼搏的感觉。

  比起闲在家里,她更喜欢这种在工作中找到满足的感觉。

  “爸妈,你们别担心我。这对于我来说是个机会。我把这事儿做好了,别人也不能说我们家和邱书记的闲话了。”

  “哎,让别人说去,咱家才不怕呢。”宋妈叹气道。她觉得自己这一家子还真是一家人了,她和老宋当年也是一门心思的为了革命事业奉献半辈子,现在老了,儿子媳妇又开始接班了。

  宋爸倒是很高兴,觉得后继有人。以前就觉得儿子不懂事,现在儿子长进了,儿媳妇还这么上进,他觉得倍儿有面子。

  “小苏,好好工作,不要担心家里。我和你妈都支持你工作。”

  “谢谢爸妈!”

  苏瑜高兴的喝了一碗汤,抢着帮着宋妈收拾了碗筷之后,就赶紧出门去办公室了,就担心下面随时有问题要打电话过来。

  果然,下午就有人打电话过来了。

  打电话过来的是宋东征同志。

  听到是苏瑜接的电话,宋东征就兴奋了,然而还是装模作样,“苏秘书,关于我们养殖场的情况,我需要和领导汇报。”

  苏瑜边看着笔记本上记录的几个县里的问题,边道,“邱书记出去视察了。”

  听到苏瑜的声音,宋东征心口就痒痒了,喉咙还有些干燥,他咳了咳,“哦,那和苏秘书你汇报也是一样的,我们养殖场现在已经初具规模了,不知道市里什么时候来一位领导过来视察指导一下,这样让我们心里也有个底。”

  苏瑜道,“行,等邱书记回来了,我和他汇报一下。到时候再做决定。”

  宋东征忍不住了,“要不……苏秘书你过来视察?你的工作能力,我们是很相信的。”

  苏瑜嘴角抽抽,“这个也要请示领导。”

  “苏秘书……我觉得邱书记似乎很忙,我还是回来一趟吧,要不我周末回来汇报工作?不知道邱书记和苏秘书在不在市里。”

  苏瑜弯了弯唇,声音淡淡道,“在。”

  “那说定了,我周末回来汇报工作!”宋东征激动道。

  苏瑜这边刚挂掉电话没多久,邱书记也回办公室了。脸上看起来有些疲惫,但是精神很兴奋。

  作为一个人民干部来说,能够做一些实事,就让他很满足了。

  只要想到这工程做完之后,给老百姓带来多大的便利,他就觉得有有干劲儿。

  “小苏,有没有县里反应情况。”

  苏瑜拿着笔记本道,“有的。”然后按照轻重缓急,将县里的情况都一一的和邱书记反应。连宋东征的那通电话汇报的情况和也邱书记说了一声。

  邱书记道,“修路遇到的困难,让大家要克服一下。钱不够,就修窄一点的,但是总要修起来。不能因为有困难就干看着,什么也不做。”

  苏瑜将这句话给记下了。

  她觉得邱书记真是一个干实事的好干部。实干型的领导。

  跟着这个领导,她也学到不少。

  邱书记说完修路的事情,又想起了刚刚苏瑜说的宋东征的事情,“小宋弄的养殖场,我是支持的。是该去看看,就是我现在没时间,这样吧,小苏,你代表我过去,和农业部门的同志一起去吧。”

  邱书记觉得,自己真是一个为下属着想的好领导,要是小宋没干出成绩来,他一定要好好的抽他。

  金河县养殖场里,宋东征打了个喷嚏。看到山里到处跑的鸡和羊,觉得很是满足。

  等以后日子过好了,他要让小苏同志一天三餐吃鸡蛋,吃完鸡蛋吃鸡肉,吃腻了就换羊肉吃。

第230章

  因为邱书记的安排没等宋东征周末回来汇报工作苏瑜就和农业局这边的副局长一起去金河县视察工作了。

  因为是工作原因所以还有幸能坐上专车,所以去县里的时间也大大的缩短了。苏瑜觉得就这个距离要是放在未来那个交通发达的时候,她和东征同志也不用分居两地了。

  所以说异地恋都是发生在交通不发达的时候。

  两人到了金河县的时候得到了宋东征和林书记的共同迎接。

  林书记看到苏瑜的那一刻脑子空白了一下顿时啥也不想了。

  他觉得自己放弃和宋东征的斗争真的太明确了要不然不现在这两口子要一起欺负他了。

  虽然想开了这一点林书记依然有些兴致缺缺的。等宋东征他们出发去养殖场的时候他就没有跟着一起去。

  车上宋东征一脸公事公办的给苏瑜和农业局的同志讲解讲解养殖场的情况目前养殖场已经在养羊和鸡了,猪崽子也弄了几头,现在暂时是在试验阶段以免在没经验的情况下大规模养殖会造成无法大的损失。

  宋东征和苏瑜是坐在一块的趁着大家认真听的时候,他的手就偷偷的在放在椅子上,若无其事的和苏瑜的小手指挨在一起。

  终于碰到了。

  宋东征心里一热涌起了小小的满足。

  苏瑜嘴角一歪,然后当做啥也没发生一样的认真听着。

  很快车子到了生产队了,不过因为山里目前还没修路所以要下来步行上山。

  下车后,宋东征就带着他们往山上走,虽然这会儿已经有一条上山的路了,但是看到苏瑜往山里走,宋东征心里还是觉得心疼。这要是没人,他还能背着人走一段呢。毕竟他现在和以前可不一样了,经常往这边跑,体格比以前好多了,背小苏同志绝对没问题。

  这一瞬间,宋东征觉得其他人真是太碍眼了。

  农业局的副局长看着宋东征,“宋县长,怎么了?”

  “没事,就是担心你们走不惯这路。”

  副局长笑着道,“没事,我们经常到处考察,什么路都走过。”当然,大家都是精明人,宋县长那嫌弃的眼神,他还是看出来了。他看了看苏瑜,“不过苏秘书估摸着是第一次来这边,肯定不习惯。要是有人帮帮忙就好了。”

  宋东征笑眯了眼,“是啊,苏秘书,我背你吧。”

  苏瑜:“不用了。”上个山还要人背,她面子还要不要了。

  “那我扶着你走。”宋东征就跑过来扶着她的胳膊,“你们为金河县的发展付出这么多,这种时候就不要客气了。”

  其他人都笑了笑。

  苏瑜也随着他去,反正都知道他们两个是两口子。

  好不容易走到半山了,大家就看到被围起来的栅栏门了。栅栏里面的看到宋东征带着热弄来了,立马跑过来开了门。

  “宋县长。”

  宋东征道,“市里的领导们过来视察我们养殖场的工作。都忙自己的去吧,和平时一样就好。”

  “哦。好的好的。”养殖场的人紧张的去喂鸡。

  苏瑜进了这养殖场之后,就觉得这养殖场做的很不错,这地理位置选的很好,而且里面格局规划的也很清晰,有饲养区,放养区,还有专门的草料种植区。而且鸡和羊之间也用木栅栏给隔开了。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138页 / 共154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