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六零好时光.txt
当前页码:第114页 / 共154页
页码选择及下载地址在本页尾部    ↓移到底部


  刘梅:“……妈,今天是我大姑子定亲。”您老凑啥热闹呀。

  刘老娘道,”我知道是亲家大姑子定亲,这不是帮着长脸吗,待会儿却了人家干部家里,当然要注意点儿了。按不能丢了大姑子的脸,亲家大姑子,你说是不是?”

  苏瑜嗯了一声。

  刘梅歪了歪嘴,她老娘现在也会借大姑子的势了。

  等刘老娘出去之后,刘梅道,“大姐,我妈去合适吗?”

  “合适,毕竟是你妈,咋样也要给面子是不是?”苏瑜道。当然要带去,今天人家宋家那边请了人的,老苏家要是连个长辈都没有,就不好看了,要是没这个人在家里,也就无所谓了。既然有现成的演员,不拉去演一演多浪费呀。

  当然,关键是这老太太在家里表现不错,带的出门。

  虽然心里这么想,刘梅可不知道,就是觉得这话听的心里舒服。

  她决定回头要和自家老娘好好说说,让她以后对老苏家人真心点儿,大姑子对老太太多好呢。可比亲儿子儿媳妇都好呢。

  定亲宴是在市委食堂里面借地方办的。毕竟老宋家客厅太小,一大桌子摆不开。

  这次来的人还挺多,除了宋家相熟的,连苏瑜相熟的也请了。比如周处长的老娘和媳妇。

  宋妈先是热情招呼了苏家人,让和他们相熟的周家人作陪之后,又拉着苏瑜到处认亲。算是正式的把苏瑜这个准儿媳妇介绍给自家的人认识了。

  这年头日子艰难,老宋家定个亲都愿意请人,大家就看出来这是对这个儿媳妇十分的满意了。对着苏瑜的时候也格外的亲近。

  一顿定亲宴一直迟到了下午才散场。

  老苏家人都吃的有些紧张。毕竟身边坐的都是干部家庭。唯一不紧张的就是刘老娘了。

  她沉浸在见世面的喜悦里面。

  这么多年她见过最大大干部就是街道办事处主任了,这次沾光了,见到这么多的干部,随便一个就是啥处长的。感觉自己前些年是白活了。

  回去的路上,她拉着刘梅做思想工作,“梅子,你要对你大姑姐好,你大姑姐是个能耐人啊。咱家几代人没出过这么能耐的人了。你说我当初咋就那么狠心,把你大姑姐都打进医院了呢。哎哟,真是罪过罪过。那时候肯定是猪油蒙了心了。”

  刘梅:“……”老娘,你忘了当初那是大姑子讹你的。

  另外一边,苏瑜和宋秘书骑着自行车没往苏家那边去,而是偷偷的去了上次的梅园。

  宋秘书明天就要出发了,现在两人见一面就少一面了。

  即便苏瑜自认为心硬如铁,这会儿心里也有些舍不得。所以散场之后就和宋秘书走了。

  本来打算看电影,但是觉得那么多人,不方便说话,浪费了这好时光。所以干脆来梅园了。

  宋秘书轻车熟路的找人家大爷拿了钥匙,然后开了门,带对象进了园子里面。

  上次没好好看,这次有机会了,两人手挽着手,在里面晃了一圈。

  “这以前的老财主可真是会享受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苏瑜感慨道,

  宋秘书顺着话道,“就是,老财主黑心”

  “不过要是我有这么个园子,我也喜欢。东征同志,以后条件好了,咱也弄个这样的园子吧。”

  宋秘书看天。他觉得这是个没法实现的愿望。

  苏瑜可没管他咋想的,刚刚定亲,离别在即,心里多少也有些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以后咱退休了,清闲了,就弄这么个园子,每天栽花弄草,累的时候弄两张躺椅,咱躺在上面看着蓝天白云,听着鸟语闻着花香,儿孙绕膝……”

  听着苏瑜的描述,宋秘书突然有些心生向往,他也好想做个黑心的老财主了。

  苏瑜问道,“喜不喜欢?”

  宋秘书点头,“喜欢。”

  苏瑜笑了笑,伸出一双手抱着他的脖子,“东征同志,以后出去工作了,辛苦的时候,困难的时候,就想想以后。”

  宋秘书听到这话,心里一暖,伸手紧紧的搂着她,低着头和她额头相触。“谢谢你。”

  苏瑜笑着咬着他的唇。

  东征同志,未来的生活要开始艰苦了。

第184章

  第二天宋秘书,不,应该是已经做了金河县代县长的宋东征同志终于出发了。

  他是坐着市里的专车去上任的,跟着一起的还有组织部的同志。

  很多县都是属于地区级别的管理的。不过金河县不一样,金河县属于省城管辖范围之内。所以任命由市里这边分配。

  因为金河县离着市里不远,坐着专车去还是挺快的。

  宋东征到的时候,县政府的人都在楼下迎接。

  连县委林书记也在楼下等着他。

  市里组织部的同志介绍之后,宋东征和大家亲热的握手寒暄。然后一起进入县里的小会议室里面宣读了任命书。

  虽然是代县长的,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个代迟早都是要去掉的,只要这一年里面没有出什么大问题,基本上就定下来了。

  大家都在打量着新来的这个年轻的不像样的宋县长。只知道虽然年纪小,但是很有资历,家里是革命干部出身,本人也是在根据地做过红小鬼,后来又去念了大学,大学毕业之后又跟着如今的邱书记,曾经的邱副市长身边当秘书,政治背景和资历,学历都是能让人服气的。

  最让人高兴的是他的年纪。年轻好啊,年轻人谦虚,能听老同志的话,不会像很多老同志那么固执。

  这么想的人里面就有县委的林书记。

  林书记已经在这里五年多了,在这里扎了根。他就希望能够顺顺利利的一直到自己退休,不希望来个喜欢搅事的人打扰金河县的平静生活。

  在市里组织部的同志走了之后,林书记满脸笑容的教导了宋东征一番。

  “东征同志,欢迎你啊,上次你来我们这里搞山货,可帮了我们好大的忙。没想到现在就成为一家人了。这么年轻的县长,我们县里还是很少的。之前宝田县的严县长的,大家就觉得年轻了。县长看来,最年轻的应该是你宋县长了。年轻好,年轻人可以有机会学习更多东西了,以后不懂的,可以来问我们这些老同志。”

  宋东征笑着道,“我年轻是因为起步早,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几岁的时候就闹革命了,天生是要为老百姓奔波劳累的命。”

  林书记笑了笑,觉得这个年轻人真是半点亏都不吃的。

  看来是个年轻气盛的。

  这也正常,哪个年轻人不气盛?真要是滴水不漏的,他以后还要多花心思防着呢。

  “东征同志,那你先忙着,要是有什么事情,咱们再聊。现在县里忙,我也要忙起来了。”

  宋东征笑笑着道,“好,林书记你去忙,我自己随便转转。”

  很快,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吴主任就来找宋东征了。吴主任是个快四十岁的男同志,中分头,戴着眼镜,看着很认真办事的模样。不过以宋东征看人的眼光觉得这人应该是圆滑的。

  吴主任笑着道,“宋县长,您住的房子已经安排好了,虽然暂时没带家属过来,不过还是按着规矩分的,两室的房子。就在后面第二栋二楼靠左边那个。阳光很好。”

  宋东征点头,觉得很好,两个房间,正好以后小苏同志过来看他的时候方便住。

  见宋东征点头了,吴主任又继续道,“还有您秘书的事情,不知道您这边有没有啥要求。”

  宋东征给人做了几年的秘书,现在冷不丁的自己也要挑选秘书了,还有些不习惯。

  他想着要是能挑个小苏同志那样的秘书,那就真是好。可惜那是不可能的,真要是遇到小苏同志了,他也是给人家当秘书的命。

  想到这里,他心里有些酸,这么快就觉得想念了。

  “秘书不着急,我现在才来,事情捋顺了再说。”

  吴主任是个老干部了,知道这是要自己考察,也就没继续劝,“行,您要是看中谁了,就和咱说。”

  来这边第一天,宋东征啥都没干,就在办公室里坐了一下午。琢磨来金河县之后的安排。

  县里其他还想观察这位新县长的人,也就没啥机会了。

  晚上回住的地方住下。

  看着空荡荡的房子,他心里挺高兴的,现在住小两室,等过几年级别升上去了,就能分更大的房子了。到时候小苏同志也不会嫌弃。

  要努力为人民服务,争取早日分大房子娶媳妇。

  接连几天,宋东征啥都没干,每天都是骑着自行车在县城附近,还有公社那边到处转悠,也不和人接触。

  林书记之前还惦记着要看他会不会闹事。结果看他这样,也就没放在心上。

  过了几天,宋东征就找县政府各部门的领导开会了,当然也和林书记这边打了招呼。

  “同志们,这几天我在金河县到处看了看,情况不乐观呀。”

  “……”会议室全体沉默。啥意思,这新县长是要找茬?

  林书记边喝茶,边道,“东征同志有什么想法?”

  “没想法,我就提出一点,咱们县里进进出出的,竟然连个民兵都没有。这是啥情况?老百姓进县城,有没有介绍信?我可知道,有些老百姓坐车会开介绍信,但是有些同志走的小道,没人查,就不用开。现在是什么时期大家清楚,那些暗地里搞小动作的人可一直没停下来。全县这么多人,没人去查,闹出乱子可就完蛋了。”

  会议室里的人都听出来了,这是说担心那些特务们搞事。

  林书记笑着道,“东征同志,这个就言重了,这几年一直很太平。不会出问题的。”

  宋东征道,“林书记这么说,是能完全肯定没事?”

  林书记:“……”

  这谁敢说一定没事的。

  他知道了,这年轻的县长是想搞事了,“东征同志,你有啥想法?”

  “我的想法就是按照规定,整顿民兵团。这个是必须的。光靠县公安局那点儿人,不够用。”

  林书记算是看出来了,这宋县长是动心思在民兵团了,他严肃道,“县长县里情况特殊,养不活那些人,我的建议是,过阵子再说。东征同志,你刚过来,不要操之过急。”

  宋东征笑着道,“林书记的意思是,只要有粮食了,就组建民兵团?”

  “等有粮食了,我们再考虑这个问题。”

  宋东征点头,“好,那我们今天就把这事儿定下来吧。粮食问题我解决。”

  “……”会议室里的人都看着他。

  林书记端着茶杯的手也握不住了,“东征同志,我说了,不用着急的。”

  宋东征道,“林书记你也说了有粮食了就考虑这个问题。我决定暂时先定三十个民兵团的同志。粮食问题,我解决。这是关系到金河县安危的大事情,我觉得没有理由延迟。”

  他看着林书记笑道,“林书记,你觉得呢?”

  林书记抿了抿唇,勉强笑道,“既然东征同志自己能解决粮食问题,那我当然是支持的。民团的组建势在必行。”

  宋东征看着其他人,“林书记也没有意见了,那其他人有意见吗?”

  两位老大都没意见了,谁还有意见?大家都纷纷摇头。

  这事儿直接就这么定下来了。

  宋东征是个雷厉风行的,会议结束之后就让吴主任这边帮忙发文件给各个公社,开始召民兵队伍。待遇按照文件规定上来。

  林书记在办公室里面气的不行。

  他觉得这个新来的不太给面子。这种事儿都不征求他的意见,直接就这么定下来了。这可真是让人讨厌的。

  看来年轻气盛也不全是好事。

  下面的公社一听说要县里要召民兵了。很快就行动起来了。

  对于农民同志们来说,除了每天地里刨食之外,参加组织就是最好的出路了。

  政府组织的饭那才吃的香,吃的饱。而且这两年年成不好,各家各户的粮食不够吃。要是能去县里吃这口饭,家里负担减轻了,还能帮衬家里一把呢。

  所以原本萧条的冬日,各个公社和生产大队都热闹起来了。

  第一步走出来了,宋东征这边抽空给苏瑜打了个电话。

  苏瑜正在团委办公室里复习功课,接到电话之后,高兴不已。

  除了第一天两人简单的报了平安之后,可是好几天没联系了。

  因为知道这时候的电话说话不方便,两人说话也很公事公办的味道。

  宋东征道,“苏瑜同志,我们组建民兵团了,以后你来我们这边考察工作可以找民兵同志帮忙。”

  苏瑜感谢道,“宋县长,你们的工作可真是太周到了。想必这件事情县里都很支持吧。”

  “是呀,特别是我们林书记,大力支持。”

  “你们林书记可真是一位敬业的同志。”

  “那可不,虽然这几年金河县老百姓吃的不是很饱,我依然相信他是一位好同志。”

  苏瑜差点笑出来。

  她算是听出来了,东征同志这是不考虑和林书记站在同一条战线了,觉得他没让老百姓过好日子。

第185章

  宋东征确实没打算和林书记打好关系,甚至连虚与委蛇都觉得没必要。

  他一个新来的年轻人,缺少了很多优势。如果再模棱两可的不让人知道自己的态度,就很容易让一些原本对林书记不满的人不敢站队了。

  他很清楚,再好的领导都有人不服气的,更不用说是林书记这种人了。之前来金河县走访那么多吃,早就搞清楚了这边的一些情况了。别的人不说,这个林书记就让人很不满。

  下面公社敢夸大其词的报产量,与这个林书记的作风就离不开。奖励虚报产量的人,那些老老实实的报产量的反而还要受批评。

  这简直就是瞎胡闹。

  难怪在金河县做了五年都升不上去,足见上面领导的眼睛还是雪亮的。

  之前安插进来的那些人,他暂时不准备动用。毕竟对方也过来没多久,需要站稳脚跟。而且必要时刻当做杀手锏是最好的。

  他准备在本地干部里面再培养一批自己的人。

  首先就是秘书人选了。

  没个秘书,做事不大方便。

  不止宋东征惦记着找秘书,这些县里的年轻人也惦记着做宋县长的秘书。

  毕竟这可是一步登天的事儿了。

  而且宋县长这么年轻,以后走的肯定远,跟着他身边前途远大。

  县里托关系的托关系,找人的找人。都找到了办公室吴主任这边来了。

  吴主任头疼不已。正纠结着什么时候去催催宋县长找秘书呢。宋东征这边就通知他将县里所有符合条件的资料递给他。他准备选秘书。吴主任二话不说,赶紧将这些档案资料给整理出来了,然后将那些和他打过招呼的人的资料放在最上面。

  拿到办公室之后,宋秘书也没问他,就自己翻看资料。

  吴主任发现,这位宋秘书竟然是从最后面开始翻阅的……

  他也不敢昧着良心说前面几位比较有能耐。这话他说不出口。毕竟以后宋县长是要在这边长待的,人好不好,他总会知道的。自己这会儿开个口,以后发现说谎了,这就是糊弄人了。

  这就是当过秘书的好处了,宋东征对于这些门门道道的知道的很清楚。一般而言,资料放在最后面的不说是最优秀的,但是绝对是最没背景的。

  他就想找个没背景的。

  要是找个有背景的,谁知道是不是给自己身边安插了眼线了。

  他宁愿能力差点儿,首先要没背景。其次重要都是人本分。可千万不能找个老石那样的人出来了。

  仔细的看了看资料之后,他也没立刻做决定,“人才太多,我一时半会的还做不了决定,我慢慢看,回头选好了再和吴主任说。”

  吴主任松了口气,“行,我等您通知。”

  宋东征也没继续看资料了,刚刚看的那一遍,脑袋里基本上有了备选的人。

  中午吃饭的时候,宋东征就和大部队一起去食堂吃饭。吃完饭之后,就在院子里遛弯消食,然后往政府大院大门那边去。

  别看县政府名号大,守门的也就两个年轻人和一个老大爷。

  年轻人是负责到处巡逻的,大爷是看守大门的。

  罗大爷是退伍的军人。作为本地人,罗大爷当年退伍的时候能够分回来守大门,已经非常知足了。在县里定居之后,娶妻生子,日子过的也不错。只不过妻子身体不好,慢慢的负担也重。要不是儿子争气考到机关单位来了,这日子还要更难过呢。

  中午这会儿罗大爷正在守门,他的儿子打了菜给他送过来。父子两人都是吃公粮的人,可是也没那么舍得。毕竟家里有人生病,还有两个上学的,工资不高,都要节省。

  罗大爷将碗里的肉挑出来,再弄了一些好菜,放到了一个搪瓷碗里面,准备晚上带回去给家里的媳妇和闺女吃。

  罗卫将碗里的肉都挑给了老父亲吃。
下载本书
当前页码:第114页 / 共154页
可使用下面一键跳转,例如第10页,就输入数字:10